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育为先创新为重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研究生--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点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文娟 檀朝桂 +1 位作者 周益春 宋德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35,共4页
介绍了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点在研究生培养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将科研协同攻关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环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营造积极和谐的团队氛围,同时严格导师"一岗双责"制度,... 介绍了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点在研究生培养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将科研协同攻关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环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营造积极和谐的团队氛围,同时严格导师"一岗双责"制度,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研究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潭大学 研究生培养 德育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方氮化硼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鑫 张钒 +4 位作者 周宏笛 周遨 唐俊 齐福刚 张彪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环氧树脂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固性树脂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固化后脆性大且断裂韧性比较低,六方氮化硼(h-BN)作为一种纳米填料与环氧树脂结合可以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各项综合性能,同时可以极大增强环氧树脂在实际应用中... 环氧树脂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固性树脂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固化后脆性大且断裂韧性比较低,六方氮化硼(h-BN)作为一种纳米填料与环氧树脂结合可以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各项综合性能,同时可以极大增强环氧树脂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文中首先系统介绍了h-BN的结构与性能特点,以及常用的制备、改性与分散方法。其次,着重阐述了h-BN作为纳米填料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形成复合材料,其对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学、电学、机械以及防腐性能的影响,同时也对h-BN增强环氧树脂各种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h-BN/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纳米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Ag/TiO_2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4
3
作者 许平昌 柳阳 +3 位作者 魏建红 熊锐 潘春旭 石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61-2266,共6页
以乙醇为溶剂,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用溶剂热法制备了Ag表面修饰的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以乙醇为溶剂,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用溶剂热法制备了Ag表面修饰的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不同Ag含量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用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中TiO2皆为锐钛矿相,金属Ag颗粒沉积在TiO2表面,粒径为2nm左右,比表面积较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大大增加,最高可达151.44m2·g-1;UV-Vis光谱和光催化实验表明:Ag修饰使TiO2对光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亚甲基蓝在该复合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溶剂热法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好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Ag摩尔分数为5%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银修饰 溶剂热法 溶胶凝胶法 亚甲基蓝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材料弹性模量与硬度的压痕测试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毛卫国 陈强 +1 位作者 张斌 万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6-71,77,共7页
采用纳米压痕法,研究了经高温热循环处理后的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材料弹性模量和硬度的抛物线式演变规律,并采用Weibull统计分析方法对纳米压痕测试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热循环处理之后,不同... 采用纳米压痕法,研究了经高温热循环处理后的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材料弹性模量和硬度的抛物线式演变规律,并采用Weibull统计分析方法对纳米压痕测试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热循环处理之后,不同位置处的热障涂层弹性模量和硬度都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分布。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涂层表面和截面上的弹性模量和硬度都随之增大,当达到一定次数之后,两者的数值变化趋于平缓。涂层截面处的弹性模量和硬度都大于涂层表面处的数值。最后结合热循环处理前后热障涂层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观察,简单讨论了其弹性模量和硬度演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纳米压痕 弹性模量 硬度 Weibul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共掺杂纯氧化物材料上转换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丁庆磊 刘政威 +1 位作者 夏艳琴 雷军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0-613,共4页
对实验制备的Er3+/Yb3+共掺杂3CaO-Al2O3-3SiO2样品在980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检测到由处于激发态能级2H11/2,4S3/2和4F9/2的Er3+离子分别向基态4I15/2跃迁时发出的波长依次为523,547和656 nm的上转换发光。做出了上转换... 对实验制备的Er3+/Yb3+共掺杂3CaO-Al2O3-3SiO2样品在980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检测到由处于激发态能级2H11/2,4S3/2和4F9/2的Er3+离子分别向基态4I15/2跃迁时发出的波长依次为523,547和656 nm的上转换发光。做出了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功率关系的曲线图,并结合测得的声子能量对相应跃迁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上转换过程中Yb3+对的敏化作用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Er^3+/Yb^3+卧共掺杂 激发功率 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衰退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增胜 周益春 +3 位作者 刘军 薛冬峰 杨庆生 潘勇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1-599,共19页
硅负极材料由于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使之成为锂离子电池极具前景的负极替代材料.然而,硅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非常大的体积变形,这会引起活性材料的破坏失效,严重影响其电化学循环性能,成为制约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广泛应用... 硅负极材料由于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使之成为锂离子电池极具前景的负极替代材料.然而,硅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非常大的体积变形,这会引起活性材料的破坏失效,严重影响其电化学循环性能,成为制约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广泛应用的最大瓶颈.本文介绍了硅负极材料的不同结构形态及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化学性能的退化机理,并综述了充放电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演化、相关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等方面的最新国际研究进展,展望了硅负极材料力学失效方面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负极材料 离子扩散 应力演化 数值模拟 力——化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涂层材料断裂韧性和残余应力压痕表征技术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毛卫国 杨鹏 +2 位作者 戴翠英 何远武 万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11,共11页
多种多样的脆性涂层材料已成为航天航空、国防科技领域的核心关键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断裂韧性和残余应力是评估脆性涂层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维氏压痕法是表征脆性涂层材料体系力学性能指标的有效方法之一,得到了广... 多种多样的脆性涂层材料已成为航天航空、国防科技领域的核心关键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断裂韧性和残余应力是评估脆性涂层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维氏压痕法是表征脆性涂层材料体系力学性能指标的有效方法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涂层特点、压痕测试方法、力学模型、实验装备等方面综述了脆性涂层断裂韧性和残余应力压痕测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力学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并对今后脆性涂层材料压痕表征研究进行了分析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压痕 断裂韧性 残余应力 脆性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衰退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增胜 周益春 +3 位作者 刘军 薛冬峰 杨庆生 潘勇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0-540,共1页
硅负极材料由于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使之成为锂离子电池极具前景的负极替代材料.然而,硅负极材料在充放点过程中会发生非常大的体积变形,这会引起活性材料的破坏失效,严重影响其电化学循环性能,成为制约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广... 硅负极材料由于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使之成为锂离子电池极具前景的负极替代材料.然而,硅负极材料在充放点过程中会发生非常大的体积变形,这会引起活性材料的破坏失效,严重影响其电化学循环性能,成为制约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广泛应用的最大瓶颈.本文介绍了硅负极材料的不同结构形态及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化学性能的退化机理,并综述了充放电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演化、相关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等方面的最新国际研究进展,展望了硅负极材料力学失效方面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退化机理 电化学性能 充放电过程 衰退 数值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老化对PMMA准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罗文波 李其抚 唐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3,共4页
研究物理老化对玻璃态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单轴拉伸和蠕变测试,分析了物理老化时间对PMMA瞬时弹性模量、断裂强度以及等时蠕变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文中讨论的老化时间范围内,初始瞬时弹性模量和断裂强度随对数老化时间... 研究物理老化对玻璃态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单轴拉伸和蠕变测试,分析了物理老化时间对PMMA瞬时弹性模量、断裂强度以及等时蠕变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文中讨论的老化时间范围内,初始瞬时弹性模量和断裂强度随对数老化时间的增大而线性递增,而等时蠕变柔量则与对数老化时间成线性递减关系。此外,不同应力下等时蠕变柔量的实验结果显示,提高应力起到了加速老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老化 老化时间 初始瞬时弹性模量 断裂强度 等时蠕变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晶增强Ti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文娟 李伏 +2 位作者 喻更生 檀朝桂 林建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0-1045,共6页
采用铜模吸铸法在TiNiCuSn合金系中添加难熔金属Nb,制备出了d3 mm Ti60Cu14Ni12Sn4Nb10棒状多相复合材料。对该合金的显微组织特征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室温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Ti60Cu14Ni12Sn4Nb10的显微组织主要由... 采用铜模吸铸法在TiNiCuSn合金系中添加难熔金属Nb,制备出了d3 mm Ti60Cu14Ni12Sn4Nb10棒状多相复合材料。对该合金的显微组织特征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室温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Ti60Cu14Ni12Sn4Nb10的显微组织主要由β-Ti枝晶相、纳米晶化相和少量非晶相组成。该合金在室温下表现出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压断裂强度可达1.71 GPa,断裂应变约为17.7%,弹性模量为116 GPa。合金的断口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产生了塑性枝晶相,因此该合金具有较高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Ti60Cu14Ni12Sn4Nb10 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火焰中生长一维碳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祁祥 张峻 +2 位作者 张豫鹏 潘春旭 钟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19-2125,共7页
综述乙醇火焰中生长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纤维等一维碳纳米材料的方法,及其微观结构、生长机理和物理化学性能。结合SEM和TEM等表征手段,重点述评了一维碳纳米材料的阵列控制生长和纳米同质异构结的制备。结果表明:乙醇火焰是制备碳纳米管... 综述乙醇火焰中生长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纤维等一维碳纳米材料的方法,及其微观结构、生长机理和物理化学性能。结合SEM和TEM等表征手段,重点述评了一维碳纳米材料的阵列控制生长和纳米同质异构结的制备。结果表明:乙醇火焰是制备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具有燃料储存安全和燃烧设备简单等特点。展望了乙醇火焰中生长一维碳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并认为其特殊的微结构特征和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在微纳米器件上的应用开发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纳米纤维 火焰 乙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簇B-C-N系列材料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璧玉 傅建娥 蔡孟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43,共2页
氮化碳和轻元素B、C、N及其化合物组成的新一族材料巴成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介绍了新一簇系列材料的概况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氮化碳 BCN系列材料 四面体结构 六角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学科的迅速发展对固体力学提出的挑战——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第96次论坛会议简介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岱宁 仲政 周益春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1-463,共3页
1概况 2005年5月21日23日,'青年科学家论坛'第96次活动在湖南湘潭盘龙山庄举行,包括3名院士、20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共39名青年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共同探讨'材料学科的迅速发展对固体... 1概况 2005年5月21日23日,'青年科学家论坛'第96次活动在湖南湘潭盘龙山庄举行,包括3名院士、20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共39名青年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共同探讨'材料学科的迅速发展对固体力学提出的挑战'.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力学学会和湘潭大学共同承办,执行主席由清华大学方岱宁教授、同济大学仲政教授和湘潭大学周益春教授共同担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科学家论坛 中国科协 固体力学 材料学科 会议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 湘潭大学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技术用于亚稳态纳米晶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国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3-84,共2页
文中描述了我们最近发展的一种制备亚稳态纳米晶材料的脉冲激光技术即脉冲激光诱导液—固界面反应法。这种方法已经成功地合成了金刚石、碳氮等一系列重要的超硬纳米晶材料。
关键词 脉冲激光 合成 纳米晶材料 金刚石 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基压电薄膜材料的制备、微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学军 周益春 杨芝茵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7-238,共12页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高度集成化的趋势,压电薄膜材料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铅基类压电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主要讨论了: (1)两种主要制备方法:脉冲激光熔融法(PLD)和溶胶凝胶法(Sol—Gel);(2)压电薄膜微观结构的表征...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高度集成化的趋势,压电薄膜材料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铅基类压电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主要讨论了: (1)两种主要制备方法:脉冲激光熔融法(PLD)和溶胶凝胶法(Sol—Gel);(2)压电薄膜微观结构的表征,如畴结构,薄膜材料与大块材料的差别等;(3)压电薄膜材料力学、电学及相互耦合性能的评价参数,薄膜处理过程的相变和残余应力和破坏特征.最后提出了人们可能关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基压电薄膜材料 微观结构 性能 制备方法 脉冲激光法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断裂表面分维计算的Slit Island Analysis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国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6,共2页
讨论了用于计算材料断裂表面分维的Slit island analysis方法,指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M-M方法。
关键词 材料 断裂表面 分维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进展
17
作者 周益春 郑学军 +1 位作者 张海良 丁建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8-162,共5页
关键词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低维材料 技术 应用 TECHNOLOGY 湘潭大学 挂靠单位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电磁结构材料的电导振荡特性
18
作者 王如志 王波 +1 位作者 严辉 颜晓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4-296,共3页
为定性了解纳米电磁输运特性,发展了一种基于量子理论求解电子通过纳米电磁结构输运特性的转移矩阵的方法,计算了电子隧穿纳米结构电磁势垒的电导特性,发现电寻呈现出振荡性行为;这与电子隧穿电结构与磁结构的结果是一致的.另外,... 为定性了解纳米电磁输运特性,发展了一种基于量子理论求解电子通过纳米电磁结构输运特性的转移矩阵的方法,计算了电子隧穿纳米结构电磁势垒的电导特性,发现电寻呈现出振荡性行为;这与电子隧穿电结构与磁结构的结果是一致的.另外,不同强度的电与磁调制的具体影响也各不相同,对振荡性行为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纳米结构 电磁调制 转移矩阵 电导 振荡性 电磁输运 电子隧穿 量子理论 电磁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的激光热冲击破坏效应
19
作者 周益春 袁辉球 +1 位作者 段祝平 杨奇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51-457,共7页
研究了激光热冲击条件下静态受拉SiC颗粒增强6061铝合金材料的热断裂行为。热冲击用的激光束的脉宽分别为1.0ms和250μs,激光束辐照在缺口的根部附近。对于热冲击下裂纹的产生及扩展进行细致的宏、微观观察,发现裂纹... 研究了激光热冲击条件下静态受拉SiC颗粒增强6061铝合金材料的热断裂行为。热冲击用的激光束的脉宽分别为1.0ms和250μs,激光束辐照在缺口的根部附近。对于热冲击下裂纹的产生及扩展进行细致的宏、微观观察,发现裂纹的产生和扩展的机制是不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 激光热冲击 热失配 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电沉积法制备Cu-Sn-Sb合金负极材料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稳 潘勇 +2 位作者 雷维新 马增胜 成娟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51-2354,共4页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用Cu-Sn-Sb合金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采用分步电沉积的方式通过控制镀锑时间在铜集流体上制备了四种不同锡锑原子比的叠层Cu-Sn-Sb合金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能量散射光谱(EDS...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用Cu-Sn-Sb合金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采用分步电沉积的方式通过控制镀锑时间在铜集流体上制备了四种不同锡锑原子比的叠层Cu-Sn-Sb合金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能量散射光谱(EDS)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镀锑时间制备的电极材料形貌有明显差别;Sn/Sb原子比为1∶1的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较好。经200℃、12 h的热处理后,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经4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为330.9 m Ah/g,其电化学性能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沉积 Cu-Sn-Sb 合金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