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理路的三重转向 |
季念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比较视域中的《管锥编》与《管锥编》中的比较视域——钱锺书与比较文学的双向建构 |
蔡熙
冯欣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论普利策新闻奖特稿的文学性与创造性——基于接受美学视角 |
李薇
廖爽
季水河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
4
|
新闻理想与温暖认同的叙事展现 |
刘中望
孙婷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5
|
文学与符号的互动——论《布拉格墓园》中“虚假成真”的符号衍义系统 |
蔡熙
白春苏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6
|
论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
季水河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微博议程设置路径与用户认知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新浪“热门微博”榜、新闻中心新闻榜的比较 |
刘中望
张梦霞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8
|
|
|
8
|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纷纷扰扰30年 |
宋德发
王晶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
9
|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霍巴特笔下的长沙形象 |
顾娟
何云波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接受美学理论观照下的新闻收受 |
季水河
丁亮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
11
|
如何建构同性恋报道的“真实”与“意义”——基于新闻叙事视角与聚焦的分析 |
何纯
陈丹丹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12
|
文学主客体关系重审: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对萨特文论的影响 |
季水河
江源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
13
|
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论“法律与文学”运动的整体思想图景 |
邓春梅
罗如春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
14
|
大学老师,你为什么还不下岗? |
何云波
庄美兰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15
|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取向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
陈亚玲
陈世旺
|
《大学教育科学》
|
2004 |
5
|
|
|
16
|
美学视野中网络新闻的视觉呈现 |
黄春霞
梁露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17
|
普利策新闻奖特稿的新闻叙事语法特征辨析——以《“玛丽夫人”号的残骸》为例 |
李薇
季水河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
18
|
文学翻译与文化过滤——以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三个中译本为例 |
童真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
19
|
大学“教学荣誉体系”的缺失与构建 |
宋德发
袁娜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
20
|
唐代文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及成因 |
莫立民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