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桥梁结构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吴文朋
李立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73-280,共8页
桥梁工程是由多个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构件组成的结构系统,地震作用下任何构件发生损伤都可能影响桥梁使用功能的完整性,采用单个构件的易损性来表示桥梁整体的易损性往往会高估桥梁的抗震能力。以一座多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基于Open...
桥梁工程是由多个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构件组成的结构系统,地震作用下任何构件发生损伤都可能影响桥梁使用功能的完整性,采用单个构件的易损性来表示桥梁整体的易损性往往会高估桥梁的抗震能力。以一座多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基于Open SEE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大量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同时考虑桥墩、铅芯橡胶支座、板式橡胶支座和桥台四类构件的地震破坏,分别采用界限估计法、Monte-Carlo模拟法和条件边缘乘积法(PCM)建立了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通过这些系统易损性曲线的对比分析,讨论了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传统界限估计和PCM法的系统易损性分析依赖于构件易损性分析的结果,而Monte-Carlo方法可以直接建立桥梁的系统易损性曲线,并独立考虑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 PCM法能快速建立精确的桥梁系统易损性曲线,适用于需要考虑多种失效模式的桥梁系统易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
系统易损性分析
系统可靠度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柔度矩阵曲率范数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
10
2
作者
唐盛华
罗承芳
+3 位作者
方志
苏彬建
张学兵
楚加庆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2-989,I0005,共9页
基于模态柔度矩阵曲率范数差构造了一种损伤识别新指标。首先对损伤前后柔度矩阵按列、行分别求两次曲率,再对曲率矩阵的列向量求2-范数差,得到2-范数下各节点的损伤定位指标值。根据梁式结构刚度和位移曲率的负相关关系,推导出准确定...
基于模态柔度矩阵曲率范数差构造了一种损伤识别新指标。首先对损伤前后柔度矩阵按列、行分别求两次曲率,再对曲率矩阵的列向量求2-范数差,得到2-范数下各节点的损伤定位指标值。根据梁式结构刚度和位移曲率的负相关关系,推导出准确定量损伤程度的理论表达式,对单损伤和相邻多损伤进行了损伤定量分析。基于串联弹簧原理,提出了等效损伤程度分析模型,建立了测点间梁单元局部损伤与全损伤之间的损伤程度对应关系。采用某三跨连续梁用作仿真算例,结合已有的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指标,并考虑多种损伤工况,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需低阶模态参数即可进行损伤检测,且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采用对比测点间梁单元局部损伤与全损伤工况基频的方法,验证了所提等效损伤程度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损伤程度
曲率
连续梁
柔度矩阵
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多项式拟合均匀荷载面曲率曲线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
1
3
作者
唐盛华
苏彬建
+1 位作者
方志
张学兵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为仅利用结构损伤状态的柔度矩阵对结构进行损伤程度识别,先对损伤状态的均匀荷载面曲率曲线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根据曲率曲线差判断结构的损伤位置,对损伤位置的点进行剔除后,再利用未损伤位置上的点进行局部最小二乘法拟合,代替损伤...
为仅利用结构损伤状态的柔度矩阵对结构进行损伤程度识别,先对损伤状态的均匀荷载面曲率曲线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根据曲率曲线差判断结构的损伤位置,对损伤位置的点进行剔除后,再利用未损伤位置上的点进行局部最小二乘法拟合,代替损伤前的均匀荷载面曲率曲线,用于结构的损伤定位与定量。通过一简支梁数值算例,先以理论的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考虑单损伤和多损伤的情况,进行损伤识别分析,再分析多项式次数、测点数目以及不同噪声水平对损伤定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次数越高拟合误差越小,但差别不明显,采用理论的二次多项式拟合即可满足结构损伤识别要求,无噪声的情况下,测点数目减半不影响损伤识别的精度,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程度
均匀荷载面
曲率
柔度
噪声
简支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路网韧性的贝叶斯网络评估
被引量:
8
4
作者
赵荣国
杨锦琛
+1 位作者
李洁
周苏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5-835,共11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路网的韧性问题愈发凸显。构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城市路网韧性评价模型,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为例,评估了2000—2019年该地区9个城市的路网韧性。基于韧性功能函数从容灾性、稳定性、重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路网的韧性问题愈发凸显。构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城市路网韧性评价模型,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为例,评估了2000—2019年该地区9个城市的路网韧性。基于韧性功能函数从容灾性、稳定性、重构性、恢复性4个方面建立功能层,选取稳定性、可变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服务性、安全性、鲁棒性、可修性、适应性9个因素建立性能层,选取客运量、公共汽车数量、道路面积率、出租车数量、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公共交通投资、每万人公共汽车数、道路运输从业人数、人均道路面积9个因素建立因素层。研究结果表明:路网韧性指数最高的为深圳(60%),而最低的为中山(43%);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的路网韧性一直稳定增长,其余城市的路网韧性浮动较小;路网韧性并非总是随着城市GDP的增长而提高,还与人均GDP有关;敏感性分析表明,路网重构性、路网可靠性、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各自所在层中对路网韧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加强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城市路网韧性。研究成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交通路网功能完善与韧性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韧性评价
贝叶斯网络
敏感性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改进桩-土接触面模型研究
被引量:
15
5
作者
李赛
汪优
+1 位作者
秦志浩
刘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47-1955,共9页
建立准确合理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是研究桩基承载力、沉降及变形等问题的前提。考虑桩-土界面初始剪切刚度的深度效应,提出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根据剪切试验的数据对改进的接触面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
建立准确合理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是研究桩基承载力、沉降及变形等问题的前提。考虑桩-土界面初始剪切刚度的深度效应,提出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根据剪切试验的数据对改进的接触面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的模拟曲线。利用FLAC^(3D)软件内嵌的FISH语言,对桩-土界面进行改进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提出的无厚度接触面模型合理地模拟出桩-土界面刚度的非线性,成功实现了桩-土剪切试验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桩-土界面的力学行为,可以描述接触面刚度的非线性变化,也适于程序化计算,拓展了接触面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应用领域,为深入探讨桩基承载变形性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界面
无厚度接触面
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振型加权模态柔度的梁桥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
15
6
作者
唐盛华
周楠
+1 位作者
方志
苏彬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106,共9页
为了采用结构柔度矩阵进行损伤识别,由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指标推导出一种加权柔度矩阵指标构造方法,权值分别取振型、振型曲率和、振型曲率符号函数构造出三个新的损伤指标。基于结构损伤前后指标的相对变化及节点损伤程度和单元损伤程度...
为了采用结构柔度矩阵进行损伤识别,由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指标推导出一种加权柔度矩阵指标构造方法,权值分别取振型、振型曲率和、振型曲率符号函数构造出三个新的损伤指标。基于结构损伤前后指标的相对变化及节点损伤程度和单元损伤程度的关系,提出了指标的结构损伤程度计算方法。采用一简支梁和一三跨连续梁算例,考虑多种损伤情况,与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振型曲率符号函数加权损伤指标仅需前几阶模态便能进行损伤检测,具有良好的损伤定位能力,并能准确识别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损伤程度
梁桥
柔度
曲率
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水压力和PSI对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7
作者
吴文朋
刘思思
+1 位作者
梁鹏
龙士国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4,共8页
以我国西部地区某库区一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为工程背景,考虑动水压力、桩-土相互作用以及二者联合作用的影响,确定了六类不同的分析工况,利用OpenSEES源代码分析平台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两组空间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
以我国西部地区某库区一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为工程背景,考虑动水压力、桩-土相互作用以及二者联合作用的影响,确定了六类不同的分析工况,利用OpenSEES源代码分析平台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两组空间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讨论了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对深水高墩大跨桥梁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会降低高墩大跨桥梁的振动频率,且二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部结构振型参与率较高的高阶模态;动水压力效应会增加高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但桩-土相互作用对非线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同时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时,深水高墩桥梁的地震响应并不是简单的相互促进或相互抵消,而与地震动的大小、频谱特性等相关;强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桩顶水平位移较大时,抗震设计中更适合采用"p—y曲线"法模拟桩-土相互作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动水压力
桩-土相互作用
动力特性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桥梁结构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吴文朋
李立峰
机构
湘潭
大学
土木
工程
与
力学
学院
湖南
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湘潭大学工程结构动力学与可靠性分析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73-280,共8页
基金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17SK1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8477)
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Z070010101)
文摘
桥梁工程是由多个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构件组成的结构系统,地震作用下任何构件发生损伤都可能影响桥梁使用功能的完整性,采用单个构件的易损性来表示桥梁整体的易损性往往会高估桥梁的抗震能力。以一座多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基于Open SEE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大量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同时考虑桥墩、铅芯橡胶支座、板式橡胶支座和桥台四类构件的地震破坏,分别采用界限估计法、Monte-Carlo模拟法和条件边缘乘积法(PCM)建立了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通过这些系统易损性曲线的对比分析,讨论了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传统界限估计和PCM法的系统易损性分析依赖于构件易损性分析的结果,而Monte-Carlo方法可以直接建立桥梁的系统易损性曲线,并独立考虑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 PCM法能快速建立精确的桥梁系统易损性曲线,适用于需要考虑多种失效模式的桥梁系统易损性分析。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
系统易损性分析
系统可靠度
不确定性
Keywords
bridge
earthquake
system fragility analysis
system reliability
uncertainty
分类号
U442.5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柔度矩阵曲率范数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
10
2
作者
唐盛华
罗承芳
方志
苏彬建
张学兵
楚加庆
机构
湘潭
大学
土木
工程
与
力学
学院
湘潭大学工程结构动力学与可靠性分析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湖南
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出处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2-989,I000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8488)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JJ50605)
“工程结构动力学与可靠性分析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湘潭大学)”开放课题资助(KLDRES002)。
文摘
基于模态柔度矩阵曲率范数差构造了一种损伤识别新指标。首先对损伤前后柔度矩阵按列、行分别求两次曲率,再对曲率矩阵的列向量求2-范数差,得到2-范数下各节点的损伤定位指标值。根据梁式结构刚度和位移曲率的负相关关系,推导出准确定量损伤程度的理论表达式,对单损伤和相邻多损伤进行了损伤定量分析。基于串联弹簧原理,提出了等效损伤程度分析模型,建立了测点间梁单元局部损伤与全损伤之间的损伤程度对应关系。采用某三跨连续梁用作仿真算例,结合已有的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指标,并考虑多种损伤工况,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需低阶模态参数即可进行损伤检测,且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采用对比测点间梁单元局部损伤与全损伤工况基频的方法,验证了所提等效损伤程度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损伤程度
曲率
连续梁
柔度矩阵
范数
Keywords
damage identification
damage degree
curvature
beam
modal flexibility matrix
norm
分类号
O327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TU31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项式拟合均匀荷载面曲率曲线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
1
3
作者
唐盛华
苏彬建
方志
张学兵
机构
湘潭
大学
土木
工程
与
力学
学院
湘潭大学工程结构动力学与可靠性分析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湖南
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出处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488)
"工程结构动力学与可靠性分析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湘潭大学)"开放课题资助
文摘
为仅利用结构损伤状态的柔度矩阵对结构进行损伤程度识别,先对损伤状态的均匀荷载面曲率曲线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根据曲率曲线差判断结构的损伤位置,对损伤位置的点进行剔除后,再利用未损伤位置上的点进行局部最小二乘法拟合,代替损伤前的均匀荷载面曲率曲线,用于结构的损伤定位与定量。通过一简支梁数值算例,先以理论的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考虑单损伤和多损伤的情况,进行损伤识别分析,再分析多项式次数、测点数目以及不同噪声水平对损伤定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次数越高拟合误差越小,但差别不明显,采用理论的二次多项式拟合即可满足结构损伤识别要求,无噪声的情况下,测点数目减半不影响损伤识别的精度,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声能力。
关键词
损伤程度
均匀荷载面
曲率
柔度
噪声
简支梁
Keywords
damage degree
uniform load surface
curvature
flexibility
noise
simply supported beam
分类号
O327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TU31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路网韧性的贝叶斯网络评估
被引量:
8
4
作者
赵荣国
杨锦琛
李洁
周苏华
机构
湘潭
大学
工程
结构
动力学
与可靠性
分析
湖南省
普通
高等学校
重点
实验室
湘潭
大学
机械
工程
与
力学
学院
湘潭
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湖南
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湖南
大学
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5-835,共11页
基金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7-143-054,2023-312-030)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20-4Y047)。
文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路网的韧性问题愈发凸显。构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城市路网韧性评价模型,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为例,评估了2000—2019年该地区9个城市的路网韧性。基于韧性功能函数从容灾性、稳定性、重构性、恢复性4个方面建立功能层,选取稳定性、可变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服务性、安全性、鲁棒性、可修性、适应性9个因素建立性能层,选取客运量、公共汽车数量、道路面积率、出租车数量、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公共交通投资、每万人公共汽车数、道路运输从业人数、人均道路面积9个因素建立因素层。研究结果表明:路网韧性指数最高的为深圳(60%),而最低的为中山(43%);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的路网韧性一直稳定增长,其余城市的路网韧性浮动较小;路网韧性并非总是随着城市GDP的增长而提高,还与人均GDP有关;敏感性分析表明,路网重构性、路网可靠性、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各自所在层中对路网韧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加强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城市路网韧性。研究成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交通路网功能完善与韧性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韧性评价
贝叶斯网络
敏感性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
地理信息系统
Keywords
safety systematology
resilience evaluation
Bayesian network
sensitivity analysis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改进桩-土接触面模型研究
被引量:
15
5
作者
李赛
汪优
秦志浩
刘建华
机构
中南
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湘潭大学工程结构动力学与可靠性分析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长沙理工
大学
交通运输
工程
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47-195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308552
No.51408060)
+1 种基金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No.14K105)
工程结构动力学与可靠性分析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湘潭大学)开放课题资助项目~~
文摘
建立准确合理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是研究桩基承载力、沉降及变形等问题的前提。考虑桩-土界面初始剪切刚度的深度效应,提出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根据剪切试验的数据对改进的接触面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的模拟曲线。利用FLAC^(3D)软件内嵌的FISH语言,对桩-土界面进行改进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提出的无厚度接触面模型合理地模拟出桩-土界面刚度的非线性,成功实现了桩-土剪切试验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桩-土界面的力学行为,可以描述接触面刚度的非线性变化,也适于程序化计算,拓展了接触面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应用领域,为深入探讨桩基承载变形性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桩-土界面
无厚度接触面
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Keywords
pile-soil interface
zero-thickness contact surface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O241 [理学—计算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振型加权模态柔度的梁桥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
15
6
作者
唐盛华
周楠
方志
苏彬建
机构
湘潭
大学
土木
工程
与
力学
学院
湖南
大学
土木
工程
学院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10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488)
“工程结构动力学与可靠性分析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湘潭大学)”开放课题资助项目~~
文摘
为了采用结构柔度矩阵进行损伤识别,由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指标推导出一种加权柔度矩阵指标构造方法,权值分别取振型、振型曲率和、振型曲率符号函数构造出三个新的损伤指标。基于结构损伤前后指标的相对变化及节点损伤程度和单元损伤程度的关系,提出了指标的结构损伤程度计算方法。采用一简支梁和一三跨连续梁算例,考虑多种损伤情况,与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振型曲率符号函数加权损伤指标仅需前几阶模态便能进行损伤检测,具有良好的损伤定位能力,并能准确识别损伤程度。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损伤程度
梁桥
柔度
曲率
振型
Keywords
damage identification
damage degree
beam bridge
modal flexibility
curvature
mode shape
分类号
O327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TU31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水压力和PSI对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7
作者
吴文朋
刘思思
梁鹏
龙士国
机构
湘潭
大学
土木
工程
与
力学
学院
长沙理工
大学
南方地区桥梁长期性能提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
实验室
湘潭大学工程结构动力学与可靠性分析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8477,51908481)
长沙理工大学南方地区桥梁长期性能提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16KF02)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8C0099)资助。
文摘
以我国西部地区某库区一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为工程背景,考虑动水压力、桩-土相互作用以及二者联合作用的影响,确定了六类不同的分析工况,利用OpenSEES源代码分析平台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两组空间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讨论了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对深水高墩大跨桥梁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会降低高墩大跨桥梁的振动频率,且二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部结构振型参与率较高的高阶模态;动水压力效应会增加高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但桩-土相互作用对非线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同时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时,深水高墩桥梁的地震响应并不是简单的相互促进或相互抵消,而与地震动的大小、频谱特性等相关;强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桩顶水平位移较大时,抗震设计中更适合采用"p—y曲线"法模拟桩-土相互作用效应。
关键词
桥梁
动水压力
桩-土相互作用
动力特性
地震响应
Keywords
bridge
hydrodynamic pressure
pile-soil-interacti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eismic response
分类号
U442.5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桥梁结构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吴文朋
李立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柔度矩阵曲率范数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唐盛华
罗承芳
方志
苏彬建
张学兵
楚加庆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多项式拟合均匀荷载面曲率曲线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唐盛华
苏彬建
方志
张学兵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路网韧性的贝叶斯网络评估
赵荣国
杨锦琛
李洁
周苏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改进桩-土接触面模型研究
李赛
汪优
秦志浩
刘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振型加权模态柔度的梁桥损伤识别方法
唐盛华
周楠
方志
苏彬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动水压力和PSI对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
吴文朋
刘思思
梁鹏
龙士国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