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4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金融、耐心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被引量:6
1
作者 谭燕芝 肖舒雯 姜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4,共15页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利用2010-2022年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能有效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从影响机制看,科技金融以...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利用2010-2022年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能有效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从影响机制看,科技金融以耐心资本为载体,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和提高风险承担意愿的渠道,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金融能为更具创新活力、更需资金支持的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此外,政府在发展科技金融中扮演重要角色,提升政府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是当前阶段培育耐心资本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耐心资本 企业创新 中小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能否缓解企业创新“低端锁定”困境 被引量:5
2
作者 湛泳 马从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企业高端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①“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能助力企业高...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企业高端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①“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能助力企业高端创新,缓解企业创新“低端锁定”困境;②“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增加分析师关注促进企业高端创新;③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和高管海外背景能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企业高端创新的影响,而行业竞争则会削弱“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企业高端创新的影响;④“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通过促进企业高端创新提高企业国际化深度。据此,提出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政策和提高企业高端创新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企业高端创新 融资约束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分析师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用环境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供需双侧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磊 王焯 朱文佩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社会信用建设是提升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CHFS)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用环境优化能够显著提升家庭人均消费水平,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 社会信用建设是提升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CHFS)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用环境优化能够显著提升家庭人均消费水平,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社会信用环境优化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供给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而促进消费;同时还可促进消费信贷,从需求侧缓解家庭资金约束进而促进消费。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信用提升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在城镇家庭、低抚养比家庭以及正规单位职工家庭中更为明显。文章从社会信用这一制度性视角拓展了促进居民消费的可行路径,为优化社会信用制度供给、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 居民消费 企业创新 消费信贷 扩大内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货币政策能否提振农村居民消费?——基于支农再贷款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楚尔鸣 李源 +1 位作者 易雨瑶 李逸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4,共15页
提振农村居民消费既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又是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重要支撑。从支农再贷款的视角,采用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研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效果。研... 提振农村居民消费既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又是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重要支撑。从支农再贷款的视角,采用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研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农再贷款余额每增加1%,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增加1.4%。机制分析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需求侧缓解信贷约束和供给侧改善消费环境两个方面提振农村居民消费。异质性分析显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家庭资产低、受教育程度低、有社会保障的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效果更好。进一步分析发现,支农再贷款工具可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有利于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支农再贷款 农村居民消费 消费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与企业劳动雇佣
5
作者 曹策 李逸飞 楚尔鸣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6,共15页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已成为保障民生和维持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首要政策目标。把2015年开始的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已成为保障民生和维持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首要政策目标。把2015年开始的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该结论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主要通过产出规模效应和投资互补效应促进企业劳动雇佣增加,且产出规模效应的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融资约束大、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以及所在城市地方债规模较大和营商环境较好的企业,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劳动雇佣影响更大。研究结论为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影响企业劳动雇佣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债管理体制 企业劳动雇佣 融资约束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促进城市创业?
6
作者 刘长庚 黄妍 王宇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22,共15页
创业创新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催生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激发新活力。智慧城市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抓手,在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能否促进城市创业值得关注。基于2000—2019年中国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创业创新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催生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激发新活力。智慧城市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抓手,在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能否促进城市创业值得关注。基于2000—2019年中国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选择性偏差后,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业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通过人力资本集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营业成本和融资成本等路径提高城市创业水平,且该结果在剔除干扰政策和干扰样本后依旧稳健。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创业提升效应在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地理特征、信息技术等禀赋条件较差的城市更加突出,体现出智慧城市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包容性特征。从各类城市试点政策的协同效应来看,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等政策重合能够有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创业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创业 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 创业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湘满 廖琴 卢金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78-282,共5页
县域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但目前县域职业教育面临着涉农专业建设薄弱、管理责任划分模糊、资金缺口大等问题,造成了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教育质量难以... 县域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但目前县域职业教育面临着涉农专业建设薄弱、管理责任划分模糊、资金缺口大等问题,造成了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困境。从产业富村、人才强村、文化兴村、生态美村等途径探索了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赋能乡村振兴 理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家庭债务与消费支出
8
作者 李心雅 楚尔鸣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60,共21页
在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居民杠杆率高企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对于经济长期增长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家庭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会通过增加预防性储蓄、降低家庭收入和家庭杠杆率降低家庭消费,基于CFPS数据的... 在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居民杠杆率高企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对于经济长期增长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家庭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会通过增加预防性储蓄、降低家庭收入和家庭杠杆率降低家庭消费,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家庭老年人口的增加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均显著为负,且长期对家庭消费的负面效应更强;家庭债务的扩张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增加了家庭当期的消费支出,但是从长期来看,该效应会逐渐弱化,异质性分析也发现,高债务水平家庭的长期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对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老年人口增加会显著增加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并挤出家庭其他消费,降低了家庭的消费质量。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提升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抵御老年人的医疗支出风险,降低家庭的养老负担,同时要进一步缓解家庭的住房债务及其他债务压力,以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抚养比 家庭杠杆率 消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旅游流循环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马丽君 梁逍遥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1,共20页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文章在界定旅游流循环及旅游流循环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基于2012—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文章在界定旅游流循环及旅游流循环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基于2012—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利用组合赋权法从流量、关系两个维度构建了旅游流循环质量的测评指标体系,基于ArcMap、QAP回归等方法揭示了国内旅游流循环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2019年国内旅游流循环质量在时序上呈现波动上升且收敛的总体趋势;在空间上整体分布格局较为稳定但发展均衡性有所提升;不同年份旅游流循环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强度有所不同。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旅游流循环质量的系统分析框架,拓展和深化了旅游流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为旅游经济、国民经济循环研究提供借鉴,为提升旅游流循环质量、实现旅游流乃至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旅游 旅游流循环 质量测评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车企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研发的中介效应分析
10
作者 陈赤平 卞安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基于2011—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车企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车企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双积分”政策通过增强新能源车企的社会... 基于2011—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车企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车企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双积分”政策通过增强新能源车企的社会责任、调整研发人员结构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车企创新发展的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显著,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对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国有企业。研究结论为评估“双积分”政策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积分”政策 新能源汽车 创新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助推乡村振兴吗?
11
作者 赵志明 邹政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3,共9页
基于2010-2020年全国15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以及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其中业务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最大,战略数字化次之,... 基于2010-2020年全国15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以及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其中业务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最大,战略数字化次之,管理数字化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和优化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发挥促进作用,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异质性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以及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果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化转型 商业银行 创业活跃度 信贷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及其主要客源国间旅游流循环质量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12
作者 马丽君 李江楠 梁逍遥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7,96,共6页
基于2019年中国与29个主要客源国之间的出入境旅游人口数量,构建旅游流循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旅游流循环质量并采用自然断点法将其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探究旅游流循环质量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QAP回归分析... 基于2019年中国与29个主要客源国之间的出入境旅游人口数量,构建旅游流循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旅游流循环质量并采用自然断点法将其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探究旅游流循环质量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QAP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旅游流循环质量的作用。结论如下:①中国与29个客源国间共存在218条旅游流循环,循环质量等级空间分布不均衡,且旅游流循环质量等级越高,旅游流数量和涉及国家越少。整体看,发达国家涉及的旅游流循环数量较多,发展中国家涉及的旅游流循环数量较少。②从空间分布看,两个国家间距离越近,越有利于产生旅游流循环,旅游流循环质量等级越高。③人口规模、交通可达性、旅游资源禀赋、两国贸易关系、空间邻近性是影响旅游流循环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空间邻近性影响最显著,语言接近性、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循环 影响因素 循环质量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与驱动机制
13
作者 资树荣 庹朝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结合文化产品贸易特性研究了2007—2021年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文化产品贸易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各国贸易联系更加密切,网络中的集聚程度较高,“小世界”特征较...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结合文化产品贸易特性研究了2007—2021年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文化产品贸易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各国贸易联系更加密切,网络中的集聚程度较高,“小世界”特征较为显著;主要发达工业化国家在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网络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已经成为核心国家。内生机制对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演化的作用很显著,外生机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但其影响随着内生机制的加入而削弱。相比较而言,内生机制对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作用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品 国际贸易网络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者焦虑会诱发创业转型决策吗——基于SEM与fsQCA的混合方法
14
作者 易锐 范峻浩 张月朗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4-73,共10页
创业过程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使创业者常常陷入焦虑。基于认知失调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解释为什么创业者在焦虑情绪下会作出创业转型这种激进决策。通过对239名创业者多阶段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 创业过程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使创业者常常陷入焦虑。基于认知失调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解释为什么创业者在焦虑情绪下会作出创业转型这种激进决策。通过对239名创业者多阶段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创业者焦虑是创业转型的触发因素;②创业者焦虑会通过加剧认知失调推动创业转型;③高水平家庭工作冲突会加剧创业者焦虑对认知失调的影响,当创业身份中心性较强时,认知失调更可能推动创业转型;④创业者焦虑、认知失调、家庭工作冲突、创业身份中心性均无法单独构成创业转型的必要条件,各因素以不同途径影响创业转型(2种组态)或非创业转型(2种组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者焦虑 认知失调 创业转型 家庭工作冲突 创业身份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15
作者 吴朝霞 龙思宇 +1 位作者 杨胜苏 孙坤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36-5752,共17页
精准把握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动态演变机制,找寻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优提升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2006—2021年中国30... 精准把握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动态演变机制,找寻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优提升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特征,结合TERGM模型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不均衡特征,且由于马太效应东西差距逐渐扩大。(2)省际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合作关联突破了地理邻近性。探索发现虽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复杂、多线程的结构特征,但核心-边缘结构明显,说明目前尚未构成完整的要素传递路径。(3)借助块模分析将总区域划分为四个板块,发现板块发展不平衡,板块内联系稀疏,板块间联系存在深化空间。其中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主的“净受益”板块虹吸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主导地位凸显;以内蒙古、黑龙江、青海等在内的“净溢出”板块溢出效应显著,绿色发展潜力有待激发。(4)TERGM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受到要素、市场、政府、地理距离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缓解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发挥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周小渝 周建军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基于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量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显著降低企业违约风险,且在非高科技行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中更... 基于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量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显著降低企业违约风险,且在非高科技行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鉴于此,建议加大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有效降低企业违约风险,增强金融经济体系韧性,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违约风险 治理效应 信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技术创新对县域平衡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彩红 李琳 廖斌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8,共15页
技术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承担着赋能平衡发展的重要使命。县域视角下,深入剖析技术创新能否发挥赋能作用,助力县域平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2006—2021年中国县域的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不同模式的技术创新对县域平衡发展... 技术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承担着赋能平衡发展的重要使命。县域视角下,深入剖析技术创新能否发挥赋能作用,助力县域平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2006—2021年中国县域的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不同模式的技术创新对县域平衡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效应存在区位异质性和经济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能通过经济活力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据此提出要全方位增强县域技术创新能力,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技术创新路径,推动县域经济活力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自主创新 技术引进 县域平衡发展 经济活力效应 产业升级效应 城乡收入差距 区域发展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出失灵、效率分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玉喜 卓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10,共18页
非正常经营企业的存续,在导致企业间要素生产率分化的同时,会改变市场退出与进入条件,并抑制市场结构调整,引致集约边际与广延边际的资源错配,使行业加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受损。以2012—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非正常经营... 非正常经营企业的存续,在导致企业间要素生产率分化的同时,会改变市场退出与进入条件,并抑制市场结构调整,引致集约边际与广延边际的资源错配,使行业加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受损。以2012—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非正常经营企业发生率越高,广延边际与集约边际资源错配越明显,净进入效应与企业间效应的加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受损越严重,且这种关系在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存在。异质性分析发现,管制性行业与高污染行业、第二产业与对外开放依赖程度高的地区,受非正常经营企业影响更大。因此,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应畅通市场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出机制失灵 效率分化 资源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二孩”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基于2014年湘潭市调研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1
19
作者 韩雷 田龙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6,共6页
"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基本落地,但社会各界对这一政策实施的人口学后果仍持有不同观点。基于2014年湘潭市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调研数据,文章分析表明:(1)"全面二孩"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为48.8%,农村比城镇人口更想生二... "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基本落地,但社会各界对这一政策实施的人口学后果仍持有不同观点。基于2014年湘潭市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调研数据,文章分析表明:(1)"全面二孩"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为48.8%,农村比城镇人口更想生二孩,单双独家庭比普通家庭更想生二孩;(2)不想生二孩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占比达到56.3%,次要原因是不想对孩子分心和工作事业太忙,分别占13.1%和10.2%;(3)若政策允许,又具有意愿,有明确生育行为的占32.1%,且生育时间安排呈梯次分布,"全面二孩"政策不会造成人口堆积,敏感性检验也支持上述结论。未来,应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品投入,更好实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初衷,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继续提供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二孩” 生育意愿 生育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项目管理平台生态系统构建与价值创造:基于华为的案例研究
20
作者 高尚 赖苑苑 +2 位作者 周晶 宁延 雷丽彩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4,共15页
企业项目管理所面临的业务场景多元、项目规模庞大、组织关系复杂等问题,挑战了原有基于企业管理情境构建平台生态系统的理论逻辑。以华为数字化项目管理实践为例,提出基于“动机—过程—结果”逻辑的企业项目管理平台生态系统构建的分... 企业项目管理所面临的业务场景多元、项目规模庞大、组织关系复杂等问题,挑战了原有基于企业管理情境构建平台生态系统的理论逻辑。以华为数字化项目管理实践为例,提出基于“动机—过程—结果”逻辑的企业项目管理平台生态系统构建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1)数字平台在构建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已经从数字化“赋能”项目管理向更深层次的“使能”项目管理转变;(2)从“赋能”到“使能”的能力视角,形成基于“平台发展—能力建构—关系重构”的平台生态系统构建路径;(3)从“项目管理效率提升”到“项目管理价值创新”的价值视角,形成围绕“核心能力”与“项目交付模式”转变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结论对企业项目管理情境下平台生态系统构建与价值创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生态系统 企业项目管理 价值创造 赋能 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