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儒家“中和”哲学与社会和谐理念 |
赵载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2
|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条基本路径 |
范贤超
范湘涛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3
|
缺席与断裂:农村高利贷生成的社会逻辑——来自皖北农村的实证研究 |
陈占江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4
|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村青少年发展 |
陈占江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5
|
广松哲学的形成过程 |
邓习议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6
|
科学研究中的女性“相对不在场”现象——自然科学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研究 |
张今杰
张冬烁
|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5
|
|
7
|
西方知识论的范式更替——兼论阿佩尔的先验语用学 |
张今杰
唐科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3
|
|
8
|
从“力量”到“权力”——论“知识”内涵的演变 |
雷志华
何嫣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9
|
中国古代“夏造冰”新探及其模拟验证 |
雷志华
张功耀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0
|
朱熹推尊周敦颐考论 |
陈代湘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1
|
柏格森“绵延说”与理性方法的局限性 |
张今杰
季士强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6 |
1
|
|
12
|
加总群体偏好的理性困境何以走出 |
张践明
杨小军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3
|
20世纪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 |
方红姣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6 |
3
|
|
14
|
农民市民化的多元动力及其制度基础 |
陈占江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6 |
5
|
|
15
|
汉斯·约纳斯的诺斯替主义研究 |
方秋明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5 |
3
|
|
16
|
冯契的辩证逻辑方法论解读 |
颜中军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7
|
重读邓析的两可之说 |
余维发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8
|
论“学者传统”科学观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
张今杰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9
|
《黄兴传》: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力作 |
徐泰来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20
|
论毛泽东的“自觉能动性”思想 |
时圣玉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