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中和”哲学与社会和谐理念 被引量:7
1
作者 赵载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儒家文化崇尚中道,主张“和而不同”。“中和”精神是儒家推崇的人生境界,集诚信与仁爱为一体。它表现在人的行为中,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中庸之道,表现在社会存在中,是礼治仁政的“群居和一”之道。礼制文化是一种等级和谐,带有历史的局... 儒家文化崇尚中道,主张“和而不同”。“中和”精神是儒家推崇的人生境界,集诚信与仁爱为一体。它表现在人的行为中,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中庸之道,表现在社会存在中,是礼治仁政的“群居和一”之道。礼制文化是一种等级和谐,带有历史的局限性。而中和精神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和谐理想,是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的有益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道 中和 中庸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条基本路径 被引量:8
2
作者 范贤超 范湘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共6页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存在着两条基本路径:一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具体实际,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审视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一条是以民族形式理解、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从...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存在着两条基本路径:一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具体实际,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审视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一条是以民族形式理解、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把经验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一般形态到特殊形态和中国传统哲学从古代形态到现代形态的两个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席与断裂:农村高利贷生成的社会逻辑——来自皖北农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占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农村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席与断裂为农村高利贷的生成和盛行提供了社会土壤,而农村高利贷的存在必将加速社会分化、消解社会整合和挑战社会秩序,产生各种社会风险和危机。高利贷的治理需从农村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着手,改革社会制度,加快新... 农村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席与断裂为农村高利贷的生成和盛行提供了社会土壤,而农村高利贷的存在必将加速社会分化、消解社会整合和挑战社会秩序,产生各种社会风险和危机。高利贷的治理需从农村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着手,改革社会制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民间组织和完善人际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席 断裂 农村高利贷 风险 弥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村青少年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占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农村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社会排斥,导致其陷入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心理贫困状态,从根本上限制了农村青少年充分和自由地发展。社会排斥的消除必须通过改革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构建农村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和重塑和谐文化,进而实... 农村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社会排斥,导致其陷入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心理贫困状态,从根本上限制了农村青少年充分和自由地发展。社会排斥的消除必须通过改革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构建农村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和重塑和谐文化,进而实现社会融合和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青少年 社会排斥 发展 社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松哲学的形成过程
5
作者 邓习议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16-117,共2页
以马克思、卡西尔和马赫哲学为立足点,以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为突破口,广松涉提出了“现象的所与-意义的所识”-“能知的某人-能识的某人”的四肢结构论,由此实现了由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界观、由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哲学变革,标志着... 以马克思、卡西尔和马赫哲学为立足点,以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为突破口,广松涉提出了“现象的所与-意义的所识”-“能知的某人-能识的某人”的四肢结构论,由此实现了由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界观、由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哲学变革,标志着具有独创性的广松哲学的正式形成,在格外注重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它显示出独特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涉 四肢结构论 物象化 关系主义 事的世界观 胡塞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研究中的女性“相对不在场”现象——自然科学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今杰 张冬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7-191,共5页
自然科学中女性的"相对不在场"现象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女性科技人员在数量、层次上和所从事的科研领域及其成果与男性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人类传统观念、社会劳动分工及女性自身的原因... 自然科学中女性的"相对不在场"现象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女性科技人员在数量、层次上和所从事的科研领域及其成果与男性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人类传统观念、社会劳动分工及女性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应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变革不合理的传统观念,为女性参与科研创建良好的体制和社会环境,使女性成为科技大军中的有生力量,为人类的科学大厦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 女性技术人员 性别不平等 相对不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知识论的范式更替——兼论阿佩尔的先验语用学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今杰 唐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65-70,共6页
西方哲学史上的知识论经历过两次大的范式更替,先后有三种典型的知识论范式,即本体论的知识论,认识论的知识论和先验语用学的知识论。阿佩尔的先验语用学正成为当代知识论的一种新范式。
关键词 知识论 范式 本体论 认识论 先验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力量”到“权力”——论“知识”内涵的演变 被引量:3
8
作者 雷志华 何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33-134,共2页
当代西方哲学中“知识”和“权力”的概念以被大大地拓展。传统的知识观只关注知识的纯粹性和客观性,排斥权力。而当代权力观认为,权力与知识是直接蕴含的。本文对知识与权力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知识 权力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夏造冰”新探及其模拟验证 被引量:2
9
作者 雷志华 张功耀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我国古代典籍多次提到“夏造冰”,并记录了操作方法。古人是否真的实现过“夏造冰”,或者说,如何才能“夏造冰”,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科技史问题。分析《淮南万毕术》所载制冰方法和过程,提出低压下水快速蒸发吸热制冷是“夏造冰”的制... 我国古代典籍多次提到“夏造冰”,并记录了操作方法。古人是否真的实现过“夏造冰”,或者说,如何才能“夏造冰”,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科技史问题。分析《淮南万毕术》所载制冰方法和过程,提出低压下水快速蒸发吸热制冷是“夏造冰”的制冰原理;结冰的部位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瓮底,而是在瓮口的缣上;指出要实现“夏造冰”,需满足三个条件:相对湿度低(低于26%)、瓮的容积大(100升左右)、空气的温度适当(20℃左右)。定性模拟试验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造冰 蒸发 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推尊周敦颐考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代湘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6-129,共4页
朱熹推崇周敦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理论兴趣;第二,李侗的影响;第三,湖湘学派的影响。朱熹在周敦颐历史地位的确立过程中有独到的贡献,一是具体说明了濂溪学为二程学所自出;二是具体论述了《通书》与《太极图》的关系。
关键词 朱熹 周敦颐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格森“绵延说”与理性方法的局限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今杰 季士强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4期11-14,共4页
柏格森认为,世界最本真的实在是绵延,理性方法无法把握绵延。他从认识论的角度批判了理性方法尤其是科学方法的缺憾,动摇了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基础。他深入地研究了直觉方法在把握绵延时的独一无二的作用与地位。直觉方法成为影响西方... 柏格森认为,世界最本真的实在是绵延,理性方法无法把握绵延。他从认识论的角度批判了理性方法尤其是科学方法的缺憾,动摇了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基础。他深入地研究了直觉方法在把握绵延时的独一无二的作用与地位。直觉方法成为影响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乃至后期科学主义思潮的一种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理性 直觉 绵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总群体偏好的理性困境何以走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践明 杨小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投票是群体选择采用的常用方法。但是在加总群体偏好中,会出现孔多塞悖论和不同投票程序之间的不自洽。其实,孔多塞悖论可以通过设置“偏好强度值”来消除;在理性选择的多数原则中,博尔塔计数不会因次序不同而导致投票循环,在博尔塔计... 投票是群体选择采用的常用方法。但是在加总群体偏好中,会出现孔多塞悖论和不同投票程序之间的不自洽。其实,孔多塞悖论可以通过设置“偏好强度值”来消除;在理性选择的多数原则中,博尔塔计数不会因次序不同而导致投票循环,在博尔塔计数值非常接近的情况下,亦可以通过设置偏好强度值来消除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票悖论 博尔塔计数 哥德尔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红姣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5期14-16,共3页
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思潮之一的文化保守主义,其产生与发展与西方现代化的扩张背景下的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密切相关。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学派,尤以现代新儒家学派为主要代表。文化保守主义有其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 20世纪 文化保守主义 民族民主运动 现代新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市民化的多元动力及其制度基础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占江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9期103-106,共4页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多元动力的推动和现存制度的障碍使得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繁重而复杂。改革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为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多元动力 制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斯·约纳斯的诺斯替主义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秋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5期15-17,共3页
汉斯.约纳斯从神学、宇宙观、人类学、末世论、道德等五个方面概括了诺斯替宗教的主要信条,最后对诺斯替主义和存在主义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二者都具有虚无主义的特征。本文对约纳斯的研究作了扼要的阐释。
关键词 汉斯·约纳斯 诺斯替主义 存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契的辩证逻辑方法论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中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27-129,共3页
辩证逻辑方法和方法论原理是辩证逻辑的重要内容,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冯契对此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在他的著作《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中科学地阐述了辩证逻辑方法的内涵、实质和基本环节。这是对辩证逻辑方法论原理... 辩证逻辑方法和方法论原理是辩证逻辑的重要内容,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冯契对此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在他的著作《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中科学地阐述了辩证逻辑方法的内涵、实质和基本环节。这是对辩证逻辑方法论原理作出的新概括和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辩证逻辑 辩证方法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邓析的两可之说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维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30-132,共3页
邓析是刑名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辩者,体现其思想精髓的“两可之说”包含着朴素的辩证观点和合理的逻辑思想,对其认真研究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和谐的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邓析 名家 两可之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者传统”科学观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18
作者 张今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0-85,共6页
西方科学发展史上学者传统的科学观把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视为科学的目标和动力,认为科学是与经济利益无关的一种纯学术活动。这种科学观一方面激发了科学家投身科学、献身真理的勇气,倡导了一种纯洁的学术风气;另一方面,它又忽视了科学... 西方科学发展史上学者传统的科学观把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视为科学的目标和动力,认为科学是与经济利益无关的一种纯学术活动。这种科学观一方面激发了科学家投身科学、献身真理的勇气,倡导了一种纯洁的学术风气;另一方面,它又忽视了科学与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这对科学本身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多样化是不利的。学者传统的科学观和工匠传统的科学观应保持其“必要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传统 科学 技术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兴传》: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力作
19
作者 徐泰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黄兴传>,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是石彦陶、石胜文兄弟几"十年磨一剑"的力作.它是迄今为止篇幅最长的黄兴传记,有四十多万字. 作者发扬中国史家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力图给读者一个黄兴的历史本来面目.
关键词 黄兴 力作 人民出版社 秉笔直书 本来面目 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自觉能动性”思想
20
作者 时圣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0-53,共4页
毛泽东的"自觉能动性"思想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毛泽东矛盾转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自觉能动性"思想体现了物质与意识、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是中国革命所以能从小到大... 毛泽东的"自觉能动性"思想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毛泽东矛盾转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自觉能动性"思想体现了物质与意识、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是中国革命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的重要经验之一;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自觉能动性 物质 意识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