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酚的提取、鉴定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于宁 曾虹燕 +2 位作者 邓欣 曾美霞 冯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01-204,共4页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从生姜中提取有效活性物质姜酚,对三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溶剂萃取法姜酚提取率和纯度最低,分别为0.15%和49.7%,超声波萃取法姜酚提取率和纯度最高,分别为1.39%和77.4%。超声...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从生姜中提取有效活性物质姜酚,对三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溶剂萃取法姜酚提取率和纯度最低,分别为0.15%和49.7%,超声波萃取法姜酚提取率和纯度最高,分别为1.39%和77.4%。超声波萃取法正交试验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辐射功率500W,占空比0.7,辐射时间1.5h。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用IR、UV等手段进行表征,探讨了姜酚的抗氧化性能。姜酚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能有效的清除超氧阴离子SAFR和DPPH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酚 超声波 微波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微波和超声波辅助提取光皮树子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曾虹燕 方芳 +2 位作者 苏洁龙 李昌珠 蒋丽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70,共4页
本文通过超临界CO2 提取光皮树子油的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和超声波诱导提取光皮树子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 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7MPa,萃取温度30℃,CO2 流量30kg/h和时间80min,... 本文通过超临界CO2 提取光皮树子油的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和超声波诱导提取光皮树子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 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7MPa,萃取温度30℃,CO2 流量30kg/h和时间80min,得率16. 34%;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石油醚,物料与溶剂比例1: 3,辐射时间7min,辐射功率720w,得率8. 12%。超声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与溶剂比例1: 7,溶剂为正已烷,浸泡时间18h,得率7. 75%。结果表明超临界CO2 萃取光皮树子油品质最好,而且萃取也最高,质量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树 提取 工艺研究 超临界CO2萃取 最佳工艺条件 CO2流量 超声波萃取 实验比较 设计实验 萃取工艺 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 微波萃取 辐射时间 辐射功率 浸泡时间 溶剂 得率 石油醚 正已烷 油品质 比例 物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叶挥发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曾虹燕 李国龙 +1 位作者 黄靓 冯乐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6-48,64,共4页
首次探讨了超临界CO2 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时间等条件对萃取紫苏叶挥发油的影响 ,确定其最佳萃取条件 :萃取压力 2 0MPa ,温度 45℃ ,CO2 流量 3 0kg h和 10 0min ,萃取率为 5 .13 % .水蒸气蒸馏萃取得率为 0 .415 % .超临界CO2萃... 首次探讨了超临界CO2 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时间等条件对萃取紫苏叶挥发油的影响 ,确定其最佳萃取条件 :萃取压力 2 0MPa ,温度 45℃ ,CO2 流量 3 0kg h和 10 0min ,萃取率为 5 .13 % .水蒸气蒸馏萃取得率为 0 .415 % .超临界CO2萃取的收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水蒸气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和微波辅助萃取佩兰挥发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曾虹燕 李京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本文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诱导萃取佩兰挥发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32℃,CO2流量20kg/h和时间80min,得率2.71%;微波萃取最佳工... 本文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诱导萃取佩兰挥发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32℃,CO2流量20kg/h和时间80min,得率2.71%;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辐射功率720W,辐射时间160s,溶剂量300ml,洗涤剂量30ml,得率3.76%。水蒸馏法提取率为0.76%。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和水蒸馏法萃取佩兰挥发油品质最好;微波萃取收率最高,但品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微波诱导萃取 佩兰挥发油 工艺条件 提取率 水蒸馏法 得率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水滑石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丙二醇单甲醚的性能 被引量:20
5
作者 曾虹燕 冯震 +2 位作者 廖凯波 王亚举 邓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88-792,共5页
分别采用尿素法和滴定共沉淀法(包括高过饱和法和低过饱和法)制备了镁铝水滑石,利用 X 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镁铝水滑石进行表征,并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催化环氧丙烷与甲醇... 分别采用尿素法和滴定共沉淀法(包括高过饱和法和低过饱和法)制备了镁铝水滑石,利用 X 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镁铝水滑石进行表征,并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催化环氧丙烷与甲醇进行醚化反应合成丙二醇单甲醚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尿素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结晶度高、晶粒规整均匀。实验结果表明,尿素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的催化活性明显好于高过饱和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的催化活性,前者在500℃下煅烧6~7 h 后制得的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性更高,可使环氧丙烷转化率达93.8%,丙二醇单甲醚选择性达97.2%,其中丙二醇单甲伯醚的选择性达100.0%。该催化剂使用后无需处理即可重复使用,是一种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的环境友好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共沉淀法 尿素 环氧丙烷 甲醇 丙二醇单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光皮树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曾虹燕 曹辉 +2 位作者 左映平 李昌珠 蒋丽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7,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超声波和微波3种方法提取光皮树籽油,并利用GC-MS分析了3种方法提取的籽油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CO2 萃取的光皮树籽油理化性能稳定,但难以将光皮树籽中的亚油酸萃出,超声波和微波难以将光皮树籽中的油酸萃出。
关键词 光皮树 超临界CO2 超声波 微波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竹醋液复合膜抗菌活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廖晓珊 钟晓红 +1 位作者 孟娟 曾虹燕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5-400,共6页
研究了壳聚糖竹醋液复合涂膜保鲜剂的抗菌抑菌性。测定了壳聚糖和竹醋液的复配液对细菌、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竹醋液的复配液对抑菌活性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复配液组合为:体积分数0.6%竹醋液和1.0g/dL壳聚糖。以... 研究了壳聚糖竹醋液复合涂膜保鲜剂的抗菌抑菌性。测定了壳聚糖和竹醋液的复配液对细菌、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竹醋液的复配液对抑菌活性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复配液组合为:体积分数0.6%竹醋液和1.0g/dL壳聚糖。以壳聚糖竹醋液复配液为主剂,甘油为助剂制成纯天然绿色型的复合保鲜剂水溶液涂膜处理蕨菜,常温存放进行保鲜实验。结果表明:含复配液体积分数1.5%,体积分数甘油0.6%的涂膜保鲜剂浸泡蕨菜3次,浸泡温度30℃的条件下对蕨菜进行处理。保鲜15d内,蕨菜仍为绿色,基本上保持了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无霉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竹醋液 抗菌性 保鲜 蕨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助剂协同γ射线辐照制备低分子量壳聚糖 被引量:3
8
作者 曾虹燕 夏葵 +2 位作者 廖凯波 吴国忠 高文成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用γ射线辐照降解制备了低分子量壳聚糖。研究了在H2O2、硼氢化钠、L-α-丙氨酸液中辐照剂量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并对辐照前后壳聚糖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H2O2中的壳聚糖降解速率最快,主要是H2O2能够提高·OH自由基浓度,... 用γ射线辐照降解制备了低分子量壳聚糖。研究了在H2O2、硼氢化钠、L-α-丙氨酸液中辐照剂量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并对辐照前后壳聚糖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H2O2中的壳聚糖降解速率最快,主要是H2O2能够提高·OH自由基浓度,对壳聚糖的降解有促进作用;在硼氢化钠和L-α-丙氨酸水溶液中所降解壳聚糖的白度最佳。样品的UV、FTIR分析表明,辐照后除壳聚糖分子生成羰基外,壳聚糖主链结构未见变化,脱乙酰度也没有显著改变,显示出辐照降解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壳聚糖分子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辐照降解 脱乙酰度 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膜载体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夏葵 曾虹燕 +2 位作者 杨常桥 王橙 赵芳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52,共4页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高分子膜载体尼龙6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吸附特性,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283 K、pH 6.0时,尼龙6对木瓜蛋白酶的饱和吸附量为1.692 mg/g。动力学吸附过程符...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高分子膜载体尼龙6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吸附特性,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283 K、pH 6.0时,尼龙6对木瓜蛋白酶的饱和吸附量为1.692 mg/g。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在283 K2、93 K和303 K时,平衡吸附量的计算值(qe,cal)分别为1.778 mg/g、1.780 mg/g和1.800 mg/g,与实验值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木瓜蛋白酶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子油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虹燕 冯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3,共4页
通过比较超临界CO2提取葵花子油的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超声波诱导提取葵花子油的正交实验结果,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2MPa,温度32℃,CO2流量25kg/h,萃取时间80m in,得率36.45%;... 通过比较超临界CO2提取葵花子油的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超声波诱导提取葵花子油的正交实验结果,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2MPa,温度32℃,CO2流量25kg/h,萃取时间80m in,得率36.45%;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正己烷,物料质量与溶剂质量比例1∶3,辐射时间7m in,辐射功率720w,得率27.12%。超声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质量与溶剂质量比例1∶7,溶剂为正己烷,浸泡时间18h,得率17.37%。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葵花子油品质最好,而且萃取也最高,质量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超临界CO2 微波萃取 超声波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的佩兰挥发油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曾虹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利用GC-MS分析了三种方法提取的佩兰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采取超临界CO2萃取、微波萃取和水蒸汽蒸馏三种方法提取佩兰挥发油。结果:三种方法提取佩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均有差异。结论:超临界CO2萃取的佩兰挥发油更具天然性,超临界... 目的:利用GC-MS分析了三种方法提取的佩兰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采取超临界CO2萃取、微波萃取和水蒸汽蒸馏三种方法提取佩兰挥发油。结果:三种方法提取佩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均有差异。结论:超临界CO2萃取的佩兰挥发油更具天然性,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佩兰挥发油的较理想方法;微波辅助萃取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兰挥发油 指纹图谱分析 超临界CO2萃取 微波萃取 GC-MS 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