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曾虹燕 周朴华 裴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 :首次研究元宝草叶及果实挥发油的成分 ,并比较它们的化学成分。方法 :元宝草的叶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分别经同时蒸馏萃取的挥发油提取器提取 (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酯萃取 ) ,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 ,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化学成分... 目的 :首次研究元宝草叶及果实挥发油的成分 ,并比较它们的化学成分。方法 :元宝草的叶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分别经同时蒸馏萃取的挥发油提取器提取 (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酯萃取 ) ,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 ,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元宝草叶及果实中分别鉴定了 30和 44种成分 ,各占其挥发油的总量的85 13%和 6 3 2 6 %。叶与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挥发油 气质联用 化学成分 藤黄科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卢善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心理障碍 心理素质 高校学生 心理误区 传统美德 普通高校 育人环境 学生干部 培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羧基甲氧基-2-萘甲酸钴配合物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研究(英文)
3
作者 李碧辉 阳年发 +1 位作者 张春华 陈满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3-1616,共4页
标题化合物[Co(L)(H2O)]n是由Co(OAc)2.4H2O、3-羧基甲氧基-2-萘甲酸(H2L)、NaOH经水热反应得到。采用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了该配合物。晶体结构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Flack参数值为0.026(13)。晶胞参数:a=0.505 ... 标题化合物[Co(L)(H2O)]n是由Co(OAc)2.4H2O、3-羧基甲氧基-2-萘甲酸(H2L)、NaOH经水热反应得到。采用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了该配合物。晶体结构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Flack参数值为0.026(13)。晶胞参数:a=0.505 87(7)nm,b=0.942 88(12)nm,c=1.234 03(16)nm,β=95.015(9)°,V=0.586 35(13)nm3,Z=2,Mr=321.14,Dc=1.819 g.cm-3,μ=1.487mm-1,F(000)=326,Rint=0.023 8,R1=0.022 8,wR2=0.053 2。配合物的中心钴离子是六配位稍变形的八面体结构,3-羧基甲氧基-2-萘甲酸将配合物桥联成二维层状结构。对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配合物 晶体结构 3-羧基甲氧基-2-萘甲酸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红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 被引量:15
4
作者 向海艳 陈小明 +2 位作者 李松青 夏殊 刘安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2-825,共4页
本文基于脱氧核糖核酸 (DNA)对有机染料中性红的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 ,拟订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在pH 5 0~ 7 0范围内 ,有机染料中性红在DNA分子表面进行长距组装导致共振光散射增强。在 335 0nm处的共振光谱散射增强程度... 本文基于脱氧核糖核酸 (DNA)对有机染料中性红的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 ,拟订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在pH 5 0~ 7 0范围内 ,有机染料中性红在DNA分子表面进行长距组装导致共振光散射增强。在 335 0nm处的共振光谱散射增强程度与DNA浓度呈线性关系 ,其线性范围为 0~ 6 0 0ng·mL-1,检出限可达 12 8ng·mL-1。该方法简便、快速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将该方法用于混合样品中DNA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红 脱氧核糖核酸 DNA 测定 共振光散射法 混合样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苯胺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晨 陈小明 +3 位作者 向海艳 李松青 夏殊 刘安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7-700,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玫苯胺与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 ,在 pH =10 5~ 11的范围内 ,DNA的加入导致玫苯胺共振光散射的增强 ,在 4 85nm处 ,存在一共振光散射增强峰 ,其强度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共... 本文研究了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玫苯胺与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 ,在 pH =10 5~ 11的范围内 ,DNA的加入导致玫苯胺共振光散射的增强 ,在 4 85nm处 ,存在一共振光散射增强峰 ,其强度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1 0 0mg·L-1,检测限为14 2ng·mL-1。将该方法用于混合样品中DNA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苯胺 共振光谱散射 DNA 测定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先友 朱启安 +3 位作者 张允什 袁华堂 阎杰 宋德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5-338,共4页
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主要的电极反应是锂离子在正极或负极材料中的嵌入与脱嵌。因此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的扩散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文介绍了用电化学方法测定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中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重点讨论了... 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主要的电极反应是锂离子在正极或负极材料中的嵌入与脱嵌。因此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的扩散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文介绍了用电化学方法测定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中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重点讨论了电流脉冲驰豫技术(CPR)、交流阻抗技术(AC)、电位阶跃技术(PSCA)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等,并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特性进行了比较和讨论。通过分析和讨论认为,当扩散是该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时,CPR技术、CITT技术和PSCA 技术是非常适用的;AC技术可通过频率容易地区分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但用AC技术求扩散系数只适用于阻抗平面图上有Warburg 阻抗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电化学方法 充电 放电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法制备有序中孔炭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娜 王先友 +2 位作者 李双双 杨顺毅 伍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50-3157,共8页
以SBA-15为模板,蔗糖为炭源,在不同的炭化温度下合成了不同比表面积的中孔炭材料。利用红外光谱(IR),小角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N2吸脱附及循环伏安测试等技术考察了不同炭化温度对中孔炭材料形貌、比表面积、孔体积及比电容的... 以SBA-15为模板,蔗糖为炭源,在不同的炭化温度下合成了不同比表面积的中孔炭材料。利用红外光谱(IR),小角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N2吸脱附及循环伏安测试等技术考察了不同炭化温度对中孔炭材料形貌、比表面积、孔体积及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炭化温度为700℃,TEM观测表明,700℃炭化所制备的样品孔结构呈二维六角有序分布,N2吸脱附测试表明,该样品的孔体积为1.88cm3·g-1,比表面积为1394m2·g-1,具有典型的中孔结构和集中的中孔分布,它的最可几孔径为3.4nm;采用循环伏安测试电极及电容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该样品单电极在6mol·L-1的KOH电解液中,扫描速度为1mV·s-1时,比电容可达212F·g-1,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中孔炭材料 SBA-15 超级电容器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so-四(对烷氧基苯基)卟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液晶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谢琼玉 赵鸿斌 +4 位作者 王霞瑜 罗和安 齐红蕊 彭圣明 顾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09-1314,共6页
The method of Adler was improved to prepare a series of 5,10,15,20-tetrakis(4-alkoxyphenyl)porphyrins and their complexes containing Fe3+, Mn3+, Pb2+, Co2+, Cu2+, Zn2+. Among them there were seven new compounds. All t... The method of Adler was improved to prepare a series of 5,10,15,20-tetrakis(4-alkoxyphenyl)porphyrins and their complexes containing Fe3+, Mn3+, Pb2+, Co2+, Cu2+, Zn2+. Among them there were seven new compounds. All thes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1H NMR, MS, IR, UV and Element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s and their 1H NMR, MS, IR, UV spectra was discussed and their specific spectra were explained. We found nine metalloporphyrins exhibited liquid crystal behaviour through DSC and polarized-light microscope. They had one to three mesophases and certain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H and temperature range of L.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四(对烷氧基苯基)卟啉 金属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液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尹艳凤 李倦生 +2 位作者 姚运先 沈华 陈小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8-761,共4页
以大黄素分子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甲苯和十二醇为混合致孔剂,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分子印迹整体柱,并考察了模板分子在不同条件下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及参考聚合物上保留因子的变化规律。在优化的... 以大黄素分子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甲苯和十二醇为混合致孔剂,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分子印迹整体柱,并考察了模板分子在不同条件下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及参考聚合物上保留因子的变化规律。在优化的合成条件下制得的分子印迹整体柱能有效地分离大黄素及其类似物。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参比聚合物的孔度分析数据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具有两种不同的孔度分布,而参比聚合物中只有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整体柱 大黄素 原位聚合 保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与金属配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郭振楚 韩亮1 +2 位作者 谭凤姣 邓建成 吴同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及其降解产物与金属配位的性能 ,形成某些配位化合物的条件、组成、结构及其表征 。
关键词 壳聚糖 衍生物 配位 金属离子 配合物 组成 结构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so-四(邻烷氧基苯基)卟啉合钴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圣明 赵鸿斌 +2 位作者 谢琼玉 贺江平 曹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60-1164,共5页
合成了meso-四(邻烷氧基苯基)卟啉合钴配合物10个,其中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8个,研究了其合成、分离、纯化方法,首次得到了该系列化合物的晶体或固体。用1HNMR、MS、IR、UV、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证了其结构,报道和解析了该类卟啉钴配合物... 合成了meso-四(邻烷氧基苯基)卟啉合钴配合物10个,其中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8个,研究了其合成、分离、纯化方法,首次得到了该系列化合物的晶体或固体。用1HNMR、MS、IR、UV、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证了其结构,报道和解析了该类卟啉钴配合物的1HNMR特殊波谱现象。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M)研究了该系列配合物的液晶性能,发现6个配合物具有液晶性。研究了烷氧基链长、金属离子和分子空间结构对卟啉液晶性能的影响,烷氧基链长的增加、金属配合物的形成有利于液晶性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钴配合物 合成 波谱解析 液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乙醇胺碱水催化氧化合成甘氨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段正康 杨运泉 +2 位作者 刘文英 熊鹰 李国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乙醇胺碱水氧化合成甘氨酸用Cu ZnO催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因素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得到了合成甘氨酸的适宜反应条件。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为 :Cu(NO3) 2 和Zn(Ac) 2 共沉淀顺加法得铜锌氢氧化物 [m(Cu)∶m(Zn)...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乙醇胺碱水氧化合成甘氨酸用Cu ZnO催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因素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得到了合成甘氨酸的适宜反应条件。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为 :Cu(NO3) 2 和Zn(Ac) 2 共沉淀顺加法得铜锌氢氧化物 [m(Cu)∶m(Zn) =0 0 8∶1.0 0 ,中和pH值 7.0~7 5 ],再经焙烧和还原得催化剂 (焙烧温度 40 0~ 42 0℃ ,H2 还原温度 2 10~ 2 30℃ )。实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 140~ 170℃ ,H2 压力 0 8~ 1 2MPa,一乙醇胺与碱水催化反应 ,其转化率可达 98%以上 ,甘氨酸的选择性高于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一乙醇胺 碱水 催化 氧化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维生素B_1的时间扫描动态荧光法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松青 夏殊 陈小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1-53,共3页
利用自制的简单装置和K3Fe(CN)6 在碱性条件下氧化维生素B1 的反应 ,在激发波长372nm、发射波长460nm处 ,监视反应的进行 ,记录荧光强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测得最大荧光强度。方法线性范围为5.40~4.32×103 μg/L ,相关系数为0.9998 ... 利用自制的简单装置和K3Fe(CN)6 在碱性条件下氧化维生素B1 的反应 ,在激发波长372nm、发射波长460nm处 ,监视反应的进行 ,记录荧光强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测得最大荧光强度。方法线性范围为5.40~4.32×103 μg/L ,相关系数为0.9998 ,检出限为1.44μg/L ,相对标准偏差为2.1 % (n=12) ,方法应用于药物制剂中维生素B1 的测定 ,回收率在95 %~104 %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 动态荧光法 时间扫描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研究新动向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先友 张允什 +1 位作者 阎杰 宋德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3-237,共5页
锂离子电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池,其研究重点是电池负极材料。本文根据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讨论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碳电极的发展动态。比较了各类碳材料的性质,如石墨、焦炭、碳纤维和微珠碳等。并提出对石... 锂离子电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池,其研究重点是电池负极材料。本文根据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讨论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碳电极的发展动态。比较了各类碳材料的性质,如石墨、焦炭、碳纤维和微珠碳等。并提出对石墨无序化条件、石墨掺杂形成纳米级复合材料和对石墨改性使其形成纳米级孔、洞和通道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提高锂的可逆贮量和减少不可逆容量损失,有利于负极比容量的提高,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并认为这些技术将是未来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碳负极 石墨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研究概况 被引量:10
15
作者 雷钢铁 苏光耀 +1 位作者 高德淑 李朝晖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94-297,共4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锡基负极材料可分为氧化物、复合氧化物、合金 3类。材料的合成方法不同 ,结构与性能也不一样 ,但其储锂机理都为合金机理。电解质溶液在电极表面有SEI膜生成。选择合适的电压循环区间 ,可以...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锡基负极材料可分为氧化物、复合氧化物、合金 3类。材料的合成方法不同 ,结构与性能也不一样 ,但其储锂机理都为合金机理。电解质溶液在电极表面有SEI膜生成。选择合适的电压循环区间 ,可以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锡合金则是最有希望进入商业化市场的锡基负极材料 ,其中锡与锂可逆形成合金 ,另一不与锂反应的金属作为导电基体与框架 ,容纳合金以改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锡基负极材料 储锂机理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型氢氧化镍表面包覆钴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先友 阎杰 +2 位作者 张允什 袁华堂 宋德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氢氧化镍是碱性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为了改善电极的性能,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探讨了在球型氢氧化镍表面化学镀钴的工艺,研究了镀液中钴含量、pH值、温度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化学镀钴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化学镀钴工艺... 氢氧化镍是碱性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为了改善电极的性能,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探讨了在球型氢氧化镍表面化学镀钴的工艺,研究了镀液中钴含量、pH值、温度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化学镀钴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化学镀钴工艺。试验发现影响化学镀钴的几个主要因素分别是pH值、温度、搅拌速度及镀液中钴含量。用化学镀钴后的球型氢氧化镍制成的粘接式氢氧化镍电极具有优良的性能,如高的氧化还原可逆性,更大的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镍 化学镀钴 正交试验 碱性蓄电池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产樟树不同部位精油分析(英文)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学文 熊艳 游奎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35-1039,共5页
从湖南樟树花、嫩叶以及根皮三个部位中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鉴定了其中含量占95%以上的40个化合物。采用ABTS+和LPO两种方法研究了三种精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三种精油均表现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能力,三种精油... 从湖南樟树花、嫩叶以及根皮三个部位中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鉴定了其中含量占95%以上的40个化合物。采用ABTS+和LPO两种方法研究了三种精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三种精油均表现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能力,三种精油清除能力均为根皮>嫩叶>樟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精油 GC/MS 嫩叶 根皮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通道型旋转床制备纳米拟薄水铝石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友凤 周继承 谢放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1,50,共5页
以偏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采用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拟薄水铝石粉末。讨论了拟薄水铝石的碳分机理和合成工艺条件,考察了老化、添加表面活性剂、原料浓度及气液比对粉体粒径的影响;并进行了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 以偏铝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采用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拟薄水铝石粉末。讨论了拟薄水铝石的碳分机理和合成工艺条件,考察了老化、添加表面活性剂、原料浓度及气液比对粉体粒径的影响;并进行了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法与搅拌槽反应法的对比实验。用XRD和TEM等测试方法对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RBHC碳分法可制得平均粒径为5~10nm的纤维状的纳米拟薄水铝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通道型旋转床 超重力场 碳分法 纳米 拟薄水铝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促进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长链季戊四醇缩醛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先友 罗和安 +1 位作者 阳年发 刘跃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以活性炭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利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十种长链季戊四醇单、双缩醛,其中季戊四醇双缩辛醛属新化合物.以n-十二醛与季戊四醇的缩合为模型反应进行优化,其优化反应条件为:①单缩醛:溶剂DMF,催化剂用量1.0 g,季戊四醇30 mmol,n... 以活性炭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利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十种长链季戊四醇单、双缩醛,其中季戊四醇双缩辛醛属新化合物.以n-十二醛与季戊四醇的缩合为模型反应进行优化,其优化反应条件为:①单缩醛:溶剂DMF,催化剂用量1.0 g,季戊四醇30 mmol,n-十二醛30 mmol,微波功率300 W,辐射时间8 min,产率74.5%;②双缩醛:溶剂苯,催化剂用量0.6 g,季戊四醇30 mmol,n-十二醛66 mmol,微波功率450 W,辐射时间3 min,产率为85.2%.产物经过元素分析I、R和1H NM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合成 季戊四醇 缩醛 活性炭负载磷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孔炭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娜 王先友 +2 位作者 魏建良 安红芳 郑丽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1-607,共7页
以中孔硅分子筛SBA-15为模板,蔗糖为炭源,炭化温度为700℃制备中孔炭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和N2吸脱附等温线表征该材料的结构与形貌。以中孔炭材料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容器进行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 以中孔硅分子筛SBA-15为模板,蔗糖为炭源,炭化温度为700℃制备中孔炭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和N2吸脱附等温线表征该材料的结构与形貌。以中孔炭材料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容器进行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漏电流、自放电、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孔结构呈二维六角有序分布;该样品的孔体积为1.88cm3/g,比表面积为1394m2/g,具有典型的中孔结构和集中的中孔分布,它的最可几孔径为3.4nm;制备的中孔炭作电极材料组装的超级电容器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00mA/g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的平均比电容高达95F/g,比容量波动范围仅为-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炭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