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用Cu-Sn-Sb合金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采用分步电沉积的方式通过控制镀锑时间在铜集流体上制备了四种不同锡锑原子比的叠层Cu-Sn-Sb合金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能量散射光谱(EDS...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用Cu-Sn-Sb合金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采用分步电沉积的方式通过控制镀锑时间在铜集流体上制备了四种不同锡锑原子比的叠层Cu-Sn-Sb合金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能量散射光谱(EDS)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镀锑时间制备的电极材料形貌有明显差别;Sn/Sb原子比为1∶1的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较好。经200℃、12 h的热处理后,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经4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为330.9 m Ah/g,其电化学性能明显增强。展开更多
以蛋白石页岩为载硫体,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蛋白石页岩/硫复合材料,再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在其表面包覆一层聚苯胺,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蛋白石页岩/硫–聚苯胺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SEM、TEM和BET等测试结果表明蛋白石页岩呈层...以蛋白石页岩为载硫体,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蛋白石页岩/硫复合材料,再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在其表面包覆一层聚苯胺,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蛋白石页岩/硫–聚苯胺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SEM、TEM和BET等测试结果表明蛋白石页岩呈层状多孔结构,小尺寸硫在材料内分布均匀,聚苯胺包覆的厚度约为400 nm。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蛋白石页岩/硫–聚苯胺正极活化后放电比容量最高达到1164.93 m Ah/g,在0.5C(1.0C=1675 m A/g)倍率下,循环3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539.30 m Ah/g,库伦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说明蛋白石页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同时导电聚苯胺包覆层具有双效固硫的作用,有利于吸附多硫化物和抑制穿梭效应。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用Cu-Sn-Sb合金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采用分步电沉积的方式通过控制镀锑时间在铜集流体上制备了四种不同锡锑原子比的叠层Cu-Sn-Sb合金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能量散射光谱(EDS)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镀锑时间制备的电极材料形貌有明显差别;Sn/Sb原子比为1∶1的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较好。经200℃、12 h的热处理后,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经4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为330.9 m Ah/g,其电化学性能明显增强。
文摘以蛋白石页岩为载硫体,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蛋白石页岩/硫复合材料,再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在其表面包覆一层聚苯胺,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蛋白石页岩/硫–聚苯胺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SEM、TEM和BET等测试结果表明蛋白石页岩呈层状多孔结构,小尺寸硫在材料内分布均匀,聚苯胺包覆的厚度约为400 nm。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蛋白石页岩/硫–聚苯胺正极活化后放电比容量最高达到1164.93 m Ah/g,在0.5C(1.0C=1675 m A/g)倍率下,循环3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539.30 m Ah/g,库伦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说明蛋白石页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同时导电聚苯胺包覆层具有双效固硫的作用,有利于吸附多硫化物和抑制穿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