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普动漫视频健康教育对癌症复发恐惧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韦夏 邬娜 +2 位作者 刘红玉 刘文青 施习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科普动漫视频健康教育在癌症复发恐惧患者中的实施效果,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方法将146例癌症复发恐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播放自制科普动漫健康教育视频。比较两... 目的探讨科普动漫视频健康教育在癌症复发恐惧患者中的实施效果,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方法将146例癌症复发恐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播放自制科普动漫健康教育视频。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癌症复发恐惧、健康教育知识、心理韧性评分。结果观察组癌症复发恐惧、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心理韧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科普动漫视频进行健康教育可降低癌症患者复发恐惧,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缓解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科普动漫视频 癌症复发恐惧 自我感受负担 心理韧性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女性盆腔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直肠炎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谢辉 龚鸣 +1 位作者 张见芳 李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65-1074,共10页
目的:放射治疗是治疗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手段,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RP)。RP的发生率与放射剂量呈高度正相关。临床上急需一种科学的方法对RP的发生进行精准的预测,以帮助医师进行临床... 目的:放射治疗是治疗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手段,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RP)。RP的发生率与放射剂量呈高度正相关。临床上急需一种科学的方法对RP的发生进行精准的预测,以帮助医师进行临床决策。本研究基于女性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参数,采用随机森林方法筛选与RP发生相关的核心特征,再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RP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RP的预测和预防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放射肿瘤科接受静态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女性盆腔肿瘤患者100例,收集其临床相关数据及放疗计划系统数据。在放射治疗期间或放疗结束后的18个月内,有35例出现RP(发生RP组),余65例为未发生RP(未发生RP组)。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患者的临床和剂量学特征进行重要度排序,选择与RP发生存在相关性的重要特征进行机器学习建模。首先构建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轻量级梯度提升机、高斯朴素贝叶斯、自适应增强共6种机器学习模型,然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F1分数评估模型的性能,最后确定随机森林模型为预测模型,绘制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来评估模型的准确度和临床受益性。结果: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1.000,准确度为0.988,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0.981,F1分数为1.000;在验证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13,准确度为0.640,灵敏度为0.618,特异度为0.822,阳性预测值为0.500,阴性预测值为0.656,F1分数为0.440,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性能。该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Brief=0.178,预测精度较高,显示预测模型能够在临床上受益。结论:基于女性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及放射治疗剂量学参数,利用随机森林构建的RP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具有较强的临床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女性盆腔肿瘤 放射性直肠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在损伤性肾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定中 曹苏娟 +1 位作者 李庆 王志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011-3012,共2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对损伤性肾出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损伤性肾出血患者的造影结果、栓塞方式、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36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均明确出血部位,...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对损伤性肾出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损伤性肾出血患者的造影结果、栓塞方式、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36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均明确出血部位,本组治疗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次栓塞成功35例(成功率97.2%),术后第1~4天肉眼血尿消失,平均随访21.6个月,未见肾出血复发,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肾动脉造影是诊断损伤性肾出血的可靠方法,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栓塞 肾出血 超选择插管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复方漱口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志娟 邓暑芳 何丽煌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9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复方漱口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将86例头颈部肿瘤接受放疗并发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漱口液含漱,观察组采用复方漱口液含漱后5 mi...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复方漱口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将86例头颈部肿瘤接受放疗并发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漱口液含漱,观察组采用复方漱口液含漱后5 min将rhEGF均匀喷涂于黏膜创面,治疗1周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口腔黏膜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 rhEGF联合复方漱口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可促进创面愈合,显效快,疗效显著,减少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复方漱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氯-亚庚基)吲哚酮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陶李明 周芸 +2 位作者 刘文奇 敖江帆 李爱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I0002-I0004,共3页
以邻碘苯胺为原料,经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羰基化环合反应两步合成了3-(1-氯-亚庚基)吲哚酮,该方法反应步骤少,产物立体选择性好,反应总收率为84.1%,产物结构经由NMR和MS确证。
关键词 邻碘苯胺 合成 3-(1-氯-亚庚基)吲哚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强 李涛 +4 位作者 谭华绣 李庆 张忠山 唐垂祥 周定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03-2305,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对肝转移瘤(HMs)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3例HMs患者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然后行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结果:平扫发现病灶78个;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发现病灶102个、门脉期发现病灶105个。... 目的:探讨MSCT对肝转移瘤(HMs)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3例HMs患者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然后行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结果:平扫发现病灶78个;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发现病灶102个、门脉期发现病灶105个。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动态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P<0.05)。CT表现: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按强化病灶数目多少分别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弥漫性强化、不均匀强化、无强化。血管重建显示情况: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3级以下肝动脉,与DSA完全相符,显示率达100%;对4级以上肝动脉显示14例,显示率为60.9%。门静脉显示: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为较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能提高HMs的检出率。动态增强扫描在检出率方面优于平扫,尤其在直径<1cm病灶的检出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通过上调p53表达和下调AKT磷酸化抑制肾癌细胞系786-O及769-P体外活力与迁移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开红 梁家健 +3 位作者 蔡大霞 安姿旖 刘革修 胡小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66-2173,共8页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dasatinib)体外对人肾癌细胞系786-O及769-P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2μmol/L)达沙替尼处理786-O细胞及769-P细胞(0μmol/L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dasatinib)体外对人肾癌细胞系786-O及769-P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2μmol/L)达沙替尼处理786-O细胞及769-P细胞(0μmol/L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达沙替尼对786-O及769-P两种细胞均有活力抑制和迁移阻滞的作用,随着浓度增大抑制效果越显著(P<0.05)。达沙替尼对786-O细胞和769-P细胞的IC50分别为(0.9587±0.0288)μmol/L和(0.7843±0.0660)μmol/L。达沙替尼处理24 h后,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下降(P<0.05),细胞周期相关通路蛋白p53和p21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p-AKT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达沙替尼通过上调p53表达并下调AKT磷酸化水平抑制人肾癌细胞系786-O及769-P的活力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沙替尼 肾癌 细胞活力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曹雪英 邓暑芳 何丽煌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4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即组织身心恢复良好的康复期乳腺癌... 目的探讨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即组织身心恢复良好的康复期乳腺癌患者对初次住院治疗患者进行情感沟通和互动。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比较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惊恐、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降低等治疗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病友互助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心理健康,降低乳腺癌患者治疗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友互助护理模式 心理健康 毒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史巧静 刘佳 +2 位作者 阙凯琳 韩宸 马进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期54-58,共5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7月...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60例PTC患者纳入PTC组,将该院同期6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检测并计算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PLR和NLR,分析PLR和NLR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T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TC组患者外周血PLR和NLR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PTC患者外周血PLR和NLR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多病灶均有关(均P<0.05)。外周血PLR和NLR低水平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均显著低于PLR和NLR高水平组(均P<0.05)。TNM分期、PLR、NLR均是影响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TC患者术前外周血PLR和NLR均升高,二者均可能影响PTC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评估PTC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