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选择 被引量:30
1
作者 黄红玉 黄娥娥 +3 位作者 李小英 李春艳 贺棋 何咏梅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最佳进针角度和进针方位,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选择神志清楚的内科住院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0°、40°、60°从静脉上方和静脉侧方6种进针方法各进行穿刺输液1次。比较6种穿...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最佳进针角度和进针方位,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选择神志清楚的内科住院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0°、40°、60°从静脉上方和静脉侧方6种进针方法各进行穿刺输液1次。比较6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输液外渗发生情况。结果进针角度越大静脉穿刺疼痛感越轻,且从静脉上方进针疼痛程度显著轻于从静脉侧方进针(P<0.05,P<0.01);从静脉上方不同角度进针的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0°角一次穿刺成功率最高,60°角穿刺成功率最低,角度越大输液外渗发生率越高(均P<0.0167);从静脉侧方进针出现的输液外渗显著少于从静脉上方进针(P<0.01);从静脉侧方不同角度进针的穿刺成功率及输液外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疼痛程度与进针角度和进针方位有关,静脉条件较好者宜从血管上方以40°穿刺,静脉细小表浅宜从静脉上方或侧方以20°穿刺,以减轻患者疼痛,确保一次穿刺输液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穿刺方法 进针角度 进针方位 输液外渗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雁斌 杨柳 +1 位作者 李宜军 邓珊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甘草素低、高剂量组(7.5、30 mg/kg),每组15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甘草素低、高剂量组(7.5、30 mg/kg),每组15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连续3 d。术后3 d采用改良Garci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质量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及数量变化,TUNEL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Bcl-2表达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GRP78、cleaved-caspase-1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异甘草素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元数量、Bcl-2表达升高(P<0.01),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caspase-3、Bax、CHOP、GRP78、cleaved-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P<0.01),异甘草素低剂量组大鼠以上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素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内钙离子超载而降低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CA^(2+) 神经元凋亡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雁斌 邓珊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821-824,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lα)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lα)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0 d。治疗前,治疗后3 d、1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检测血清HIF-lα水平。结果:治疗后3 d、10d,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10 d两组血清HIF-l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F-lα水平与NIHSS减少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通过上调血清HIF-lα表达水平保护、治疗缺血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梗死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脑灰质变化的VBM-MRI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黎 史长征 +3 位作者 胡艳 彭子文 杨柳 徐安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4-338,共5页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的基于体素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 method of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VBM-MRI)技术,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大脑灰质变化的状况。方法 28例PD组与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32例健康对照组的...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的基于体素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 method of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VBM-MRI)技术,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大脑灰质变化的状况。方法 28例PD组与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32例健康对照组的VBM-MRI图像数据进行比较,PD组中,早期PD组(early Parkinson disease,EPD,n=14)与晚期PD组((late Parkinson disease,LPD,n=14)的VBM-MRI图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BM-MRI显示PD组患者存在下列脑区灰质体积减少:额叶(双侧额上回、左额下回)、双侧颞叶(颞上回、颞中回)、右侧扣带回、右侧丘脑、双侧尾状核及左顶下小叶。与EPD比较,VBM-MRI显示LPD在下列脑区存在灰质体积减少:额叶(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右侧额叶眶部、双侧内侧前额叶),颞叶(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尾状核、右侧下丘脑,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PD患者的脑灰质改变,主要集中在额叶、颞叶、右侧扣带回及皮质下的灰质。随着PD病程进展,这些部位的灰质减少加剧,并在边缘叶有进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灰质 核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唤治疗-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史月田 王碧艳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6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呼唤治疗护理模式(call- mode)对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5例重型TBI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5例)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30 例)在此基础上加用call mode行治疗护理。于伤后6个月评定两... 目的探讨呼唤治疗护理模式(call- mode)对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5例重型TBI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5例)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30 例)在此基础上加用call mode行治疗护理。于伤后6个月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call- mode治疗护理重型TBI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呼唤治疗 护理模式 清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酰辅酶A长链合成酶3及其相关疾病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荣 陈雁斌 袁中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6-741,共6页
脂滴(lipid droplets)是细胞内脂质贮存和调节细胞脂质稳态的重要细胞器,其表面具有多种脂滴相关蛋白质。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的成员脂酰辅酶A长链合成酶3(acyl CoA long chain synthetase 3,ACSL3)即脂滴相关蛋白质的一种,也是生... 脂滴(lipid droplets)是细胞内脂质贮存和调节细胞脂质稳态的重要细胞器,其表面具有多种脂滴相关蛋白质。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的成员脂酰辅酶A长链合成酶3(acyl CoA long chain synthetase 3,ACSL3)即脂滴相关蛋白质的一种,也是生物合成过程中必需的酶之一。ACSL3广泛分布于大多数细胞中的脂滴表面,其在脂滴的合成、自噬的调节和细胞铁死亡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此外,多项研究表明,ACSL3还广泛参与到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糖尿病和肿瘤等。当前,国内对ACSL3的研究相对集中于ACSL3与动物育种和生长的关系,而对ACSL3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鲜有报道。本文基于国内外对ACSL3的研究,对该基因的结构、在细胞脂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疾病进行归纳,进一步探究ACSL3在脂滴的合成、自噬、铁死亡过程中的作用,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糖尿病(glucose)等多种ACSL3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酰辅酶A长链合成酶3 脂滴 自噬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体位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策略
7
作者 韦夏 黄静 +2 位作者 黄兰英 周青敏 刘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3期41-42,60,共3页
目的探讨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特殊体位(被动体位9例,强迫体位38例)下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作好物品与患者准备,根据不同体位确定穿刺步骤和固定导管。结果 47例颈内静脉置管均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 目的探讨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特殊体位(被动体位9例,强迫体位38例)下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作好物品与患者准备,根据不同体位确定穿刺步骤和固定导管。结果 47例颈内静脉置管均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38例。中心静脉置管留置4~151d,中位数22d。留置过程中无与置管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需重视各操作环节,尤其是穿刺点定位、穿刺方向、穿刺深度及角度,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体位 颈内静脉置管 护理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