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黄提取物缓解OVX-诱导骨质疏松大鼠疾病进展分子机制
1
作者 王丽君 胡丽萍 +1 位作者 肖丽 朱伟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6,450,共9页
目的探讨地黄提取物缓解双侧卵巢摘除手术(OVX)-诱导骨质疏松症(OP)大鼠模型的疗效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OVX-诱导的OP大鼠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Sham组,OVX组和OVX+地黄提取物组(OVX+RG extract组),每组8只。体外骨... 目的探讨地黄提取物缓解双侧卵巢摘除手术(OVX)-诱导骨质疏松症(OP)大鼠模型的疗效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OVX-诱导的OP大鼠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Sham组,OVX组和OVX+地黄提取物组(OVX+RG extract组),每组8只。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实验分组-1:Control组,OB-induction+Vehicle组,OB-induction+RG extract组。细胞实验分组-2:Control组;OB-induction+Vehicle组;OB-induction+RG extract+Adv-DAPK1 OE组,OB-induction+RG extract+Adv-vector组。Micro-CT测定大鼠右后肢股骨骨小梁显微结构参数。HE染色和组织学分析观察大鼠右后肢破骨细胞对小梁骨的吸收情况。qPCR法测定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21天后,细胞实验分组-1成骨细胞标志物Runx2和ALP mRNA相对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实验分组-1细胞中Runx2和ALP蛋白质相对表达情况,细胞实验分组-1和-2细胞中DAPK1和凋亡相关蛋白因子Bax、Bcl-2、Fas和Fas L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后肢股骨BV/TV、Tb.Num和Conn.dens值降低,Tb.SP、SMI和DA值升高(P<0.05);Tb.Th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显示大面积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OVX组BMD值降低(P<0.05)。与OVX组相比,OVX+RG extract组部分逆转了上述指标(P<0.05)。与Control组相比,OB-induction+Vehicle组Runx2 mRNA、ALP mRNA、Runx2和ALP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OB-induction+Vehicle组相比,OB-induction+RG extract组上述指标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Control组相比,OB-induction+Vehicle组DAPK1和凋亡相关蛋白因子Bax、Fas和Fas 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OB-induction+Vehicle组相比,OB-induction+RG extract组DAPK1和Bax、Fas和Fas L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OB-induction+RG extract+Adv-DAPK1 OE组DAPK1和Bax、Fas和Fas 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OB-induction+RG extract+Adv-vector组相比,OB-induction+RG extract+Adv-DAPK1 OE组DAPK1和Bax、Fas和Fas 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地黄提取物可抑制DAPK1抑制BMSCs凋亡,并能促进BMSCs向成骨方向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地黄提取物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分化 DAP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抑制SIRT1表达与活性介导椎间盘纤维环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雷昌斌 毕艺宸 +5 位作者 周蕾 周恒兵 徐兴 杜泽坤 王王 王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 1(SIRT1)活性介导椎间盘细胞衰老的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Spargue-Dawley(SD)雌性大鼠,分离椎间盘组织,体外培养椎间盘纤维环(annulus...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 1(SIRT1)活性介导椎间盘细胞衰老的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Spargue-Dawley(SD)雌性大鼠,分离椎间盘组织,体外培养椎间盘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外源IGF-1(0、1、10、50、100ng/m L)进行培养,通过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细胞增殖实验、细胞迁移实验等实验检测不同浓度IGF-1对AF细胞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探讨IGF-1通过调控SIRT1活性介导AF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结果:不同浓度外源IGF-1处理后,SA-β-Gal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IGF-1呈浓度依赖性AF细胞衰老;CCK-8实验显示低浓度IGF-1促进AF细胞的增殖较为明显;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IGF-1可以促进AF细胞的迁移,而高浓度IGF-1对AF细胞的迁移能力没有显著影响;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表明IGF-1可以下调SIRT1的表达,并促进p53蛋白的乙酰化。结论:IGF-1可通过抑制SIRT1的表达和活性促进AF细胞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纤维环细胞 IGF-1 SIRT1 椎间盘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3
作者 杨培 周蕾 +3 位作者 牛鑫月 周恒兵 刘香艳 雷昌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08,共4页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位于脊柱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主要由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和上下两个软骨终板(cartilaginous endplates,CEP)[1]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IVD的不断老化,会出现椎体骨...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位于脊柱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主要由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和上下两个软骨终板(cartilaginous endplates,CEP)[1]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IVD的不断老化,会出现椎体骨质增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不平衡等,使得IVD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最终会导致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IDD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异常机械负荷等多种病理因素参与了IDD的发展[2]。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IRT)家族是一类进化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细胞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维持线粒体功能等[3]。SIRT家族蛋白之一的SIRT1能通过去乙酰化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核糖基化等方式修饰靶蛋白,调控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从而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发生,延缓IVD细胞的衰老。近年来,SIRT1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IDD的一个新靶点,但其调控IDD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笔者对近年来关于SIRT1与ID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线粒体功能障碍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椎间盘退变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二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Integrinα2/FAK/Runx2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韵 陈筱涛 +3 位作者 彭锦兰 邓洪浩 龙碧莹 肖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835,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阿仑膦酸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及对Integrinα2/FAK/Runx2通路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及造模组(24只),采用手术切除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骨...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阿仑膦酸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及对Integrinα2/FAK/Runx2通路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及造模组(24只),采用手术切除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阿仑膦酸钠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电针治疗组、阿仑膦酸钠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按照相应干预方法干预8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IP)、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水平;双能X射线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骨生物力学测定仪测定大鼠骨生物力学指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查股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股骨组织Integrinα2、FAK及Runx2 mRNA水平;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测定股骨组织Integrinα2、FAK及Runx2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骨质疏松模型组血清ALP、BGP、TRACP-5b、ICIP、PINP水平显著升高(P<0.05),骨密度、骨矿物含量、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刚度,股骨组织Integrinα2、FAK及Runx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骨质疏松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阿仑膦酸钠组及联合治疗组血清ALP、BGP、TRACP-5b、ICIP、PINP水平显著降低(P<0.05),骨密度、骨矿物含量、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刚度,股骨组织Integrinα2、FAK及Runx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电针治疗组及阿仑膦酸钠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清ALP、BGP、TRACP-5b、ICIP、PINP水平显著降低(P<0.05),骨密度、骨矿物含量、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刚度,股骨组织Integrinα2、FAK及Runx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联合阿仑膦酸钠能够显著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密度,抑制骨质疏松病理进展,改善大鼠骨代谢及骨生物力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ntegrinα2/FAK/Runx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骨质疏松症 Integrinα2/FAK/Runx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黄连苷Ⅱ调节RIP1/RIP3/MLKL信号对地塞米松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鹏 李杨 欧阳鹏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2-667,683,共7页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RIP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信号对地塞米松(DEX)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FOB 1.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DEX组、DEX+胡黄连苷Ⅱ组、DEX+RIP1过表达组、DEX+...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RIP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信号对地塞米松(DEX)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FOB 1.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DEX组、DEX+胡黄连苷Ⅱ组、DEX+RIP1过表达组、DEX+空载质粒组、DEX+胡黄连苷Ⅱ+RIP1过表达组,分组处理后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凋亡率、活性氧(ROS)相对水平、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6释放量、BCL-2及BAX相对表达、RIP1/RIP3/MLKL信号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X组细胞活力、BCL-2相对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ROS相对水平、LDH及IL-1β、TNF-α、IL-6释放量、细胞BAX及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达升高(P<0.05)。与DEX组相比,DEX+胡黄连苷Ⅱ组细胞活力、BCL-2相对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ROS相对水平、LDH及IL-1β、TNF-α、IL-6释放量、细胞BAX及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达降低(P<0.05);DEX+RIP1过表达组细胞活力、BCL-2相对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ROS相对水平、LDH及IL-1β、TNF-α、IL-6释放量、细胞BAX及RIP1、RIP3、MLKL蛋白相对表达升高(P<0.05);DEX+空载质粒组细胞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RIP1可减弱胡黄连苷Ⅱ对DEX诱导的hFOB 1.19细胞的作用。结论胡黄连苷Ⅱ可通过下调RIP1/RIP3/MLKL通路而减轻炎症,从而抑制DEX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Ⅱ RIP1/RIP3/MLKL DEX 成骨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血液循环因素对年轻小鼠椎间盘衰老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昌斌 林宏生 +5 位作者 唐新文 郭志文 蔡永得 唐光 王东 王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5-261,共7页
目的:通过异时联体共生(heterochronic parabiosis)模型评估年老小鼠血液循环因素对年轻小鼠脊柱椎间盘衰老表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手术建立年轻和年老小鼠同时(isochronic parabiosis,IP)、异时联体共生模型。随机选择3个月龄的... 目的:通过异时联体共生(heterochronic parabiosis)模型评估年老小鼠血液循环因素对年轻小鼠脊柱椎间盘衰老表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手术建立年轻和年老小鼠同时(isochronic parabiosis,IP)、异时联体共生模型。随机选择3个月龄的年轻及18个月龄年老雌性小鼠。联体8周后分成同时联体年轻小鼠组(young isochronic,Y-Y),异时联体年轻小鼠组(young heterochronic,Y-O),同时联体年老小鼠组(old isochronic,O-O)。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学改变,提取椎间盘组织行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衰老基因P16、P21及金属蛋白酶MMP13、ADAMTS4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取脊柱椎间盘组织进行组织免疫荧光检测aggrecan基因表达差异。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Y-Y组椎间盘纤维环结构完整,纤维环及髓核组织没有裂痕,纤维环及髓核分界清楚,髓核组织含大量髓核细胞,基质完整;而Y-O组可见纤维环结构破损并出现裂痕,纤维环及髓核分界不清,髓核细胞数相比Y-Y组明显减少;O-O组表现为老年椎间盘形态特征。IF检测aggrecan基因表达量Y-Y组明显高于Y-O及O-O组,各组间表达有差异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P16蛋白表达Y-O组比Y-Y组升高77.1±20.5%(P<0.05),RT-qPCR检测P16基因Y-O组有升高的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P21蛋白Y-O组比Y-Y组有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RT-qPCR检测P21基因Y-O组比Y-Y组升高40.5%±6.7%、O-O组比Y-Y组升高95.5%±24.2%(P<0.05);金属蛋白酶MMP13及ADAMTS4蛋白在Y-Y组表达明显低于Y-O及O-O组(P<0.05),RT-qPCR检测MMP13及ADAMTS4基因表达差异性与蛋白表达相符合。结论:老年小鼠血液循环因素可以加速年轻小鼠椎间盘衰老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体共生 椎间盘退变 血液循环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