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黄细辛附子汤镇痛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段小毛 李茯梅 +2 位作者 卢新华 谷彬 刘思妤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3期513-514,共2页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小白鼠的镇痛药理作用。方法:实验组分别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小白鼠对疼痛的反应。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能明显降低小白鼠对热疼痛及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与颅通定镇痛效果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小白鼠的镇痛药理作用。方法:实验组分别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小白鼠对疼痛的反应。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能明显降低小白鼠对热疼痛及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与颅通定镇痛效果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小白鼠的活动度明显降低。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有明显的镇痛的作用,且持续时间长,兼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细辛附子汤 镇痛 药理作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晋红 林杰 +1 位作者 李洁 曹永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9-331,335,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的机制。方法以WKY为对照,观察SHR肠系膜动脉环5-羟色胺预收缩后乙酰胆碱舒张性改变,考察NO途径、前列环素(PGI2)途径以及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途径在SHR肠系膜动脉舒张...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的机制。方法以WKY为对照,观察SHR肠系膜动脉环5-羟色胺预收缩后乙酰胆碱舒张性改变,考察NO途径、前列环素(PGI2)途径以及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途径在SHR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的改变,反应特征表述为最大松弛百分率(Rmax)和产生一半最大松弛百分率时所需要ACh浓度的负对数(pIC50)。Two-way ANOVA和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透射电镜法观察SHR肠系膜动脉内皮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WKY大鼠肠系膜动脉Rmax和pIC50分别为(97±1)%和8.67±0.21,SHRRmax和pIC50分别为(39±2)%(P<0.001)和7.05±0.65(P<0.05);NO途径在WKY大鼠,Rmax和pIC50分别为(53±2)%和6.89±0.33,在SHRRmax和pIC50分别为(32±2)%(P<0.001)和3.93±0.07(P<0.001);PGI2途径在WKY大鼠,Rmax和pIC50分别为(8±1)%和4.58±0.30,在SHRRmax和pIC50分别为(8±1)%(P>0.05)和(4.52±0.27)(P>0.05);EDHF途径在WKY大鼠,Rmax和pIC50分别为(35±5)%和6.30±0.50,在SHR Rmax和pIC50分别为(14±1)%(P<0.001)和3.85±0.07(P<0.001)。电镜观察显示SHR肠系膜动脉出现部分内皮细胞脱落,内弹力膜不完整,有断裂现象。结论NO和EDHF介导的舒张功能降低以及内皮超微结构受损参与导致SHR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 一氧化氮 前列环素 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基因C-106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及其种族差异(英文)
3
作者 李玲 李振宇 +6 位作者 程欢莲 严谨 胡凯 王俊杰 邓晓兰 叶啟发 欧阳冬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醛糖还原(AR)C-106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比较其频率分布是否存在种族差异,并探讨该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醛糖还原(AR)C-106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比较其频率分布是否存在种族差异,并探讨该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分析方法,在148位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137位正常受试者中,对AR基因C-106T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频数分布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基因型与高血压的关联程度采用95%置信区间评估。结果:对照人群中AR C-106T等位的频率为13.9%(95%CI:11.2%~16.6%),远低于日本人群(n=712,18.4%,P=0.0063),澳大利亚人群(n=240,37.9%,P〈0.0001)和巴西人群(n=62,34.7%,P〈0.0001)。高血压病例和对照人群中AR-C106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5.9%(95%CI:11.6%~20.0%)和11.7%(95%CI:7.9%~15.5%),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结论:醛糖还原酶AR基因C-106T多态性的频率分布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该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