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晓岚 黄仁彬 +2 位作者 汤银娟 莫艳秀 张建湘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21-922,共2页
目的探讨来源于人脐血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分离、纯化和扩增培养的可行性和条件。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正常足月胎儿的脐带血,经肝素抗凝,用相对密度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 esencu ltTM作为培养... 目的探讨来源于人脐血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分离、纯化和扩增培养的可行性和条件。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正常足月胎儿的脐带血,经肝素抗凝,用相对密度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 esencu ltT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扩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表面标志。结果来源于人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种植于特定的培养基中后,可产生贴壁细胞,主要表现为破骨样细胞和间充质样细胞,传3代后,可得纯化扩增的人脐血MSCs。6.6×105个脐血原代MSCs在体外扩增10代后,获得9.9×108个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人脐血MSCs不表达CD34、CD11 a和CD11b,强表达CD29,弱表达CD71,与骨髓MSCs表面抗原特性一致。结论源于人脐血的MSCs在体外可以培养、扩增,可作为干细胞来源之一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纯化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预防慢性酒精中毒对精子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汤银娟 王建钧 +5 位作者 王祥海 文锦坤 潘梦婕 钱长晖 康伟祥 陈卓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预防慢性酒精中毒对精子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酒精损伤组(CA组)、茶多酚低剂量组(TP-L组)及茶多酚高剂量组(TP-H组)每天先喂服酒精,8 h后再分别喂服纯水、或浓度为1%或2%的茶多酚悬液... 目的探讨茶多酚预防慢性酒精中毒对精子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酒精损伤组(CA组)、茶多酚低剂量组(TP-L组)及茶多酚高剂量组(TP-H组)每天先喂服酒精,8 h后再分别喂服纯水、或浓度为1%或2%的茶多酚悬液。正常对照组(NC组)以同样方式和剂量每天2次喂服纯水。90 d后取材制备精子悬液用于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及畸形率的检测。同时,取睾丸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CA组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率明显下降,精子畸形率明显增加。相对于CA组,TP-L组及TP-H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率增高,精子畸形率降低,其中TP-H组的效果比TP-L组更显著。CA组睾丸组织中Bcl-2的阳性细胞比NC组显著减少,Bax的阳性率却明显升高。喂服茶多酚却能明显逆转由酒精导致的上述变化。结论茶多酚能预防酒精对精子的损伤,这可能与精子发生过程Bcl-2及Bax的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酒精中毒 精子 睾丸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莫艳秀 王晓清 莫永亮 《南方水产》 2010年第6期77-80,共4页
以洞庭湖和原种场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研究对象,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10个野生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03条带,每个引物产生的条带数在2~9之间... 以洞庭湖和原种场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研究对象,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10个野生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03条带,每个引物产生的条带数在2~9之间,片段大小在0.2~3.0kb之间,多态座位比例为41.75%,2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是,洞庭湖个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S)0.8795~0.9833,遗传距离(D)0.0167~0.1205;原种场个体间S为0.8794~0.9892,D为0.0319~0.1108;比较2群体S为0.7983~0.9994,D为0.0167~0.3017;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e)0.3269。结果表明,长吻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 遗传多样性 随机扩增多态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吻鮠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莫艳秀 王晓清 莫永亮 《江西水产科技》 2010年第2期13-16,共4页
采用RAPD技术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洞庭湖区野生长吻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共检测出105个位点,其中54个(51.43%)呈多态;利用POPGEN软件获得野生长吻鮠群体10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个体间遗传距离(D)在0.... 采用RAPD技术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洞庭湖区野生长吻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共检测出105个位点,其中54个(51.43%)呈多态;利用POPGEN软件获得野生长吻鮠群体10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个体间遗传距离(D)在0.1685—0.6425,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s)在0.3575-0.8315。通过与其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比较可初步判断,洞庭湖区野生长吻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由于没有以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资料,因此不能评判过度捕捞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因素对长吻鮠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鮠 遗传多样性 随机扩增多态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