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裙带菜膳食纤维降血压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肖红波 卢向阳 +2 位作者 孙志良 罗志峰 易金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40只大鼠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膳食纤维低剂量组(5%)、膳食纤维高剂量组(10%)。经裙带菜膳食纤维处理8w后,检测离体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效应、尾动脉收缩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内皮... 40只大鼠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膳食纤维低剂量组(5%)、膳食纤维高剂量组(10%)。经裙带菜膳食纤维处理8w后,检测离体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效应、尾动脉收缩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水平,发现裙带菜可溶性膳食纤维显著降低尾动脉收缩压,显著改善内皮功能及血浆NO的水平并伴随着eNOS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这些结果表明,裙带菜膳食纤维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这可能与增加NO的产生来改善其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膳食纤维 一氧化氮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诱导巨噬细胞表达血红素氧合酶-1负向调控细胞因子分泌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旎 刘玮 +2 位作者 赵兰华 阳帆 李冉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0-1254,共5页
目的:研究虫草素(cordycepin)负向调控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用不同浓度的虫草素处理后,加入LPS刺激8 h。ELISA检测TNF-α、IL-6和IL-12的产生及细胞核内p65的含量;W... 目的:研究虫草素(cordycepin)负向调控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用不同浓度的虫草素处理后,加入LPS刺激8 h。ELISA检测TNF-α、IL-6和IL-12的产生及细胞核内p65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以及IκB和p38的磷酸化;免疫荧光检测核转录因子Nrf2的核转位。结果:1~30μg/m L虫草素预处理RAW 264.7细胞后,可明显减少LPS处理后TNF-α、IL-6和IL-12的分泌,同时也能降低细胞核内NF-κB亚基p65含量以及IκB的磷酸化。此外,不同浓度的虫草素也能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HO-1,并能诱导p38磷酸化以及Nrf2核转位。采用p38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或采用Nrf2 si RNA沉默其表达后,HO-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采用HO-1抑制剂处理后可逆转虫草素对细胞因子的抑制效应。结论:虫草素可能通过下调NF-κB的活性、激活p38和Nrf2诱导HO-1表达,最终发挥其抗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血红素氧合酶-1 小鼠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铝佐剂明显增强布鲁菌外膜蛋白31(Omp31)的免疫接种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卿蕊 向晴可 +2 位作者 刘众齐 肖非 阳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磷酸铝(AP)和氢氧化铝(AH)佐剂对布鲁菌外膜蛋白31(Omp31)诱导产生体液、细胞免疫反应以及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AP佐剂以及AH佐剂,并与纯化的布鲁菌Omp31进行混合吸附,检测吸附率;将AP、AH吸附完成的Omp31蛋白分别于0、... 目的探讨磷酸铝(AP)和氢氧化铝(AH)佐剂对布鲁菌外膜蛋白31(Omp31)诱导产生体液、细胞免疫反应以及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AP佐剂以及AH佐剂,并与纯化的布鲁菌Omp31进行混合吸附,检测吸附率;将AP、AH吸附完成的Omp31蛋白分别于0、2、4周腹腔注射免疫BLAB/c小鼠,同时设立未吸附佐剂的Omp31蛋白免疫组与PBS免疫组作为对照。分别于0、2、4、6周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 G、Ig G1、Ig G2a水平以及生殖道分泌物分泌型Ig A(s Ig A)水平;于第6周取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Omp31刺激细胞48 h后,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CCK-8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小鼠于第6周用布鲁菌强毒株进行攻击,并分别于攻击后1周、2周检测小鼠脾脏组织菌体含量。结果 AP、AH佐剂对于不同浓度Omp31吸附率分别可达到70%与85%以上;ELISA结果显示AP组与AH组诱导产生的血清Ig G、Ig G1、Ig G2a以及生殖道s Ig A水平均在末次免疫2周后到峰值,其中AH组高于AP组,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CK-8实验结果显示AH组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显著高于AP组,且均高于对照组,AH组脾细胞上清中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AP组,而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强毒株16M攻击后2周,AH组小鼠脾脏菌体载量显著低于AP组。结论 AP佐剂以及AH佐剂均能有效增强布鲁菌Omp31的免疫原性及其抗感染保护作用,且AH佐剂效果好于AP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 Omp31 磷酸铝 氢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Omp18免疫优势表位的预测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卿蕊 向晴可 +2 位作者 刘众齐 肖非 阳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83-1787,共5页
目的:分析预测幽门螺杆菌(Hp)外膜蛋白Omp18的免疫优势表位,并进一步验证确定其免疫优势片段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分析预测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Omp18的潜在优势表位,并由北京赛百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成相应的优... 目的:分析预测幽门螺杆菌(Hp)外膜蛋白Omp18的免疫优势表位,并进一步验证确定其免疫优势片段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分析预测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Omp18的潜在优势表位,并由北京赛百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成相应的优势片段;片段通过口服免疫的方式免疫接种雌性BALB/c小鼠,每周1次共免疫4次。末次免疫10 d后处死小鼠,取血清检测IgG、IgA水平,取肠道灌洗液检测sIgA水平;取小鼠脾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4、IL-6水平,并通过MTT比色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末次免疫10 d后Hp标准株攻击小鼠2次,4周后处死小鼠,取胃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并计算每组的感染率。结果:ELISA法检测各片段免疫小鼠血清IgG、IgA以及肠道s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5);各免疫组脾细胞上清INF-γ、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而IL-4、IL-6水平较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5);MTT比色法结果显示各片段刺激后小鼠淋巴细胞均有显著增殖(P<0. 05);快速尿素酶实验结果提示各片段免疫后均能显著减少小鼠胃组织中Hp的感染(P<0. 05)。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的外膜蛋白Omp18优势片段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且对Hp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外膜蛋白 Omp18 优势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