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绒毛植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红缨 肖雅丽 +3 位作者 颜林淋 张松涛 李红平 李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376,共3页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是十分罕见而危险的妊娠类型,它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指孕囊、绒毛或胎盘着床于既往子宫切口处,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严重者可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由于缺乏对此病的深...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绒毛植入是十分罕见而危险的妊娠类型,它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指孕囊、绒毛或胎盘着床于既往子宫切口处,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严重者可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由于缺乏对此病的深入了解,早期诊断率较低,常因误诊为宫内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术或刮宫术,而有可能发生意外的大出血,本研究回顾了我院近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绒毛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经腹(TA—CDS)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查结果,探讨TA—CDS联合TV—CDS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妊娠初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调下降曲线模型自动提取乳房轮廓线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耀辉 王刚 +1 位作者 李涛 关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79-181,185,共4页
乳房外轮廓包含非常重要的信息,在图像定位、对比分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乳腺图像对比分析技术的性能。通过分析乳腺X线图像的特点,判别图像为左乳图像还是右乳图像,若是右乳图像则做水平镜像处理;应用单调下降曲... 乳房外轮廓包含非常重要的信息,在图像定位、对比分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乳腺图像对比分析技术的性能。通过分析乳腺X线图像的特点,判别图像为左乳图像还是右乳图像,若是右乳图像则做水平镜像处理;应用单调下降曲线模型提取乳房轮廓点;选择最长下降曲线段上的轮廓点为基准点,分别向上和向下逐行修正其他扫描线上的轮廓点;判别伪轮廓曲线段,采用圆弧模型拟合正确的轮廓线,从而提取出完整的乳房轮廓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图像 单调下降曲线模型 轮廓线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多普勒检测膀胱癌血流相对灌注率及其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红缨 李徽 谢艳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PDI)技术检测膀胱癌肿瘤内血流相对灌注率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经直肠PDI技术检测45例膀胱癌患者肿瘤内血流信号,计算相对灌注率,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MV...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PDI)技术检测膀胱癌肿瘤内血流相对灌注率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经直肠PDI技术检测45例膀胱癌患者肿瘤内血流信号,计算相对灌注率,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MVD及VEGF表达。结果肿瘤内血流相对灌注率与MVD、VEGF阳性表达呈正相关。MVD、VEGF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浸润程度相关。VEGF表达阳性者MVD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结论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上述免疫组化指标可从不同角度反映膀胱癌的血管生成特征,有助于对膀胱癌血管生成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强 李涛 +4 位作者 谭华绣 李庆 张忠山 唐垂祥 周定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03-2305,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对肝转移瘤(HMs)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3例HMs患者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然后行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结果:平扫发现病灶78个;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发现病灶102个、门脉期发现病灶105个。... 目的:探讨MSCT对肝转移瘤(HMs)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3例HMs患者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然后行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结果:平扫发现病灶78个;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发现病灶102个、门脉期发现病灶105个。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动态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P<0.05)。CT表现: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按强化病灶数目多少分别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弥漫性强化、不均匀强化、无强化。血管重建显示情况: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3级以下肝动脉,与DSA完全相符,显示率达100%;对4级以上肝动脉显示14例,显示率为60.9%。门静脉显示: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为较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能提高HMs的检出率。动态增强扫描在检出率方面优于平扫,尤其在直径<1cm病灶的检出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