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解剖学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松 贾蕾 +2 位作者 江超 邝满元 王岐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测量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20例(男、女性各10例20侧)正常成人防腐骨盆标本,用游标卡尺、圆规和直尺测量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起点宽度、附着点宽度、韧带上缘、中部和下缘长度、韧... 目的测量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20例(男、女性各10例20侧)正常成人防腐骨盆标本,用游标卡尺、圆规和直尺测量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起点宽度、附着点宽度、韧带上缘、中部和下缘长度、韧带中点宽度和厚度。结果男、女性骶结节韧带上缘、中部和下缘长度分别为(12.19±0.49)cm和(11.20±0.39)cm、(8.02±0.80)cm和(7.22±0.90)cm、(6.67±0.24)cm和(6.76±0.15)cm,两者比较除韧带起始部宽度和上缘长度存在差异(P<0.05)外,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男、女性骶棘韧带上、中、下平均长度分别为(4.45±0.14)cm和(4.56±0.32)cm、(4.27±0.17)cm和(4.54±0.67)cm、(4.44±0.33)cm和(4.67±0.42)cm,韧带起始部宽度、韧带中点宽度和厚度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与临床骨盆骨折和妇产科疾病的治疗联系紧密,本研究为临床相关研究和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CGRP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谢乐斯 郑林丰 +4 位作者 曾志成 张建伟 余清平 许愿忠 王岐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3,共5页
为观察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相应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节段CGR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2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L4、5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组(n=5),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相应DRG... 为观察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相应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节段CGR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2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L4、5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组(n=5),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相应DRG和脊髓节段内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如下: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伤侧DRG内CGRP表达较对照组和对侧明显增强;后根切断后3d脊髓后角CGRP免疫阳性纤维减少,7d、14d时进一步减少;后根切断后3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表达增加,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7d和14d时表达进一步增强。以上结果提示,脊神经后根切断后DRG和脊髓CGRP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根切断 CGRP 脊髓 背根神经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岐本 蒙艳斌 +3 位作者 黄庆红 谢乐斯 何旭峰 潘爱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2-595,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方法:活体灌注墨汁显示脑血管,脑组织冰冻连续切片,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沿着血管分支的...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方法:活体灌注墨汁显示脑血管,脑组织冰冻连续切片,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沿着血管分支的走行分布;神经元分布密集的区域血管分布相对集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具有区域性。结论:此方法能较好地显示神经血管单位的空间构筑关系,其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可能与相应的生理活动和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空间构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股动脉结扎诱导动脉生成过程中iNOS和eNOS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庆红 王岐本 +3 位作者 谢应桂 罗明英 伍校琼 蔡维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研究兔后肢动脉生成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特征。方法:将兔一侧股动脉结扎,另一侧设为对照组。1周后动物被处死。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侧支血管中iNOS及eNOS的表达。用Leica激光... 目的:研究兔后肢动脉生成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特征。方法:将兔一侧股动脉结扎,另一侧设为对照组。1周后动物被处死。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侧支血管中iNOS及eNOS的表达。用Leic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图片用silicon graphics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在正常小动脉血管中iNOS的表达很低,在生长的侧支血管iNOS的表达显著上调,是正常小动脉血管的2.8倍。其表达在血管壁的各层可见。正常小动脉血管eNOS的表达呈现一定基础水平,在生长的侧支血管中eNOS的表达呈强阳性,集中在内皮细胞,是正常小动脉血管的2.2倍。结论:侧支血管发育过程中iNOS的表达上调,上调的iNOS和eNOS可能通过生成NO,调节内皮细胞的增殖、移动及炎症的形成,从而对侧支血管的生长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生成 ENOS I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压榨后早期iNOS在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岐本 谢乐斯 +4 位作者 谢应桂 黄庆红 郑林丰 黄河 曾志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早期iNOS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压榨组,存活不同时间(6,12,24和72h)后获取L4~6脊髓节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内iNO...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早期iNOS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压榨组,存活不同时间(6,12,24和72h)后获取L4~6脊髓节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内iNOS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脊髓内iNOS呈低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压榨后损伤侧前、后角iNOS免疫阳性染色随损伤时间逐渐增加,各时间点损伤侧前、后角分别与对侧和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压榨后iNOS在脊髓内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及伤后神经性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大鼠 INOS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NF-κB和Bcl-2在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诱导激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岐本 谢乐斯 +3 位作者 邝满元 蒙艳斌 黄河 曾志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NF-κB和Bcl-2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右侧坐骨神经压榨组,动物存活不同时间(6,12,24和72h)获取L4 ̄6脊髓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内NF-κB和Bcl-...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NF-κB和Bcl-2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右侧坐骨神经压榨组,动物存活不同时间(6,12,24和72h)获取L4 ̄6脊髓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内NF-κB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1)正常L4 ̄6脊髓内,NF-κB和Bcl-2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前角运动神经元胞浆内,NF-κB活化少,Bcl-2表达低;(2)损伤后双侧脊髓中NF-κB免疫阳性产物则主要位于胞核内,呈活化状态,损伤侧活化起始时间(6h)早于损伤对照侧(12h),且6、12、24hNF-κB活化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72h双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损伤后6h损伤侧脊髓中Bcl-2免疫阳性反应即增强,12h达到高峰,24h下降,72h又增高;其中6、12、72h损伤侧Bcl-2免疫阳性反应灰度值与对照侧和正常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h损伤侧与对照侧和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中NF-κB的活化,激活了其下游抗凋亡基因Bcl-2的转录,两者可能在损伤早期参与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存活和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NF—κB BCL-2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onnexin43蛋白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黄庆红 王岐本 +3 位作者 谢应桂 罗明英 伍校琼 蔡维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connexin43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兔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实验组(bFGF浓度为3μg/L),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onnexin43表达。用Le...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connexin43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兔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实验组(bFGF浓度为3μg/L),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onnexin43表达。用Leic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图片用Silicon Graphics 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免疫荧光显示,正常VSMC中Cx43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中间部和周边部。bFGF作用24 h后,VSMCs数目多于对照组,Cx43蛋白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细胞连接处增多。结论:bFGF不仅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x43蛋白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揭示间隙连接表达的增多,可能对损伤后血管重塑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 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