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旅游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改革研究——以湖州“农家乐”旅游为载体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海平 沈晨仕 孙娴娴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8-30,共3页
创业素质教育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论述了以“农家乐”旅游发展为载体,从特色教育改革入手,主动开展“扶持三农”和“职教支农”活动,以期为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农家乐旅游 创业教育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校园文化符号系统的建构与创新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雅 沈健 蔡建钢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91,共3页
校园文化符号研究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充分认知与有效传播。本文借用洛特曼文化符号圈理论对校园文化符号进行系统性建构,认为校园文化符号系统是由符号圈"中心"、中间区域、边缘和界限构成的统一体;校园文化符号系统依靠自我创... 校园文化符号研究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充分认知与有效传播。本文借用洛特曼文化符号圈理论对校园文化符号进行系统性建构,认为校园文化符号系统是由符号圈"中心"、中间区域、边缘和界限构成的统一体;校园文化符号系统依靠自我创新、位移创新、互动创新三种创新机制进行创新性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符号 系统建构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7
3
作者 熊友平 傅昭 钱晔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170-171,共2页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及实践的现状,并指出在导游教学与实践时只有采取强化师资培训、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与操作能力、不断完善实训项目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策略,才能改进导游业务的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的效...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及实践的现状,并指出在导游教学与实践时只有采取强化师资培训、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与操作能力、不断完善实训项目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策略,才能改进导游业务的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的效果,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业务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导游业务课程 教学实践 教学模式 师资培训 操作能力 业务技能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说“问天”与屈原“天问”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国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87-89,共3页
生于战国中后期的大诗人屈原 ,曾作过一首奇诗《天问》。诗中作者向天提出了近 170个问题。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小说家董说 ,通过小说《西游补》 ,借孙行者心中的暗想 ,向天提出了 16个问题。相距 190 0多年的两位作家为何都要“问天” ,... 生于战国中后期的大诗人屈原 ,曾作过一首奇诗《天问》。诗中作者向天提出了近 170个问题。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小说家董说 ,通过小说《西游补》 ,借孙行者心中的暗想 ,向天提出了 16个问题。相距 190 0多年的两位作家为何都要“问天” ,他们“问天”的含义是什么 ?“问天”之后各自的人生归宿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 ,本文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说"问天" 屈原"天问" 原因 含义 人生归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与鲁迅通信并寄稿求教的杨树华考释 被引量:2
5
作者 韦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3-67,共5页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十六卷的“日记”里,关于杨树华的信息集中于1927年2月至6月间。依次为2月17日“得霁野信,附杨树华信,一日发”,2月22日“复杨树华信”,2月27日“以照片一枚寄杨树华”,3月24日“下午得杨...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十六卷的“日记”里,关于杨树华的信息集中于1927年2月至6月间。依次为2月17日“得霁野信,附杨树华信,一日发”,2月22日“复杨树华信”,2月27日“以照片一枚寄杨树华”,3月24日“下午得杨树华信及照片一枚,二十日汕头发”,5月20日“得杨树华信并文稿数篇,《友中月刊》一本,五日汕头发”,6月3日“上午寄杨树华信并《中国小说史略》一本,且还其稿”㈣,6月23日“得杨树华信,十六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杨树 《中国小说史略》 人民文学出版社 考释 通信 1927年 信息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语用模糊认知特点及其跨文化认知障碍的解除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8-251,共4页
积极语用模糊具有使语言表达灵活得体、幽默风趣、含蓄朦胧等语用功能,其认知过程特点表现为:语用模糊的输入心理空间具有多空间备选性,认知突显弱化和关联度削减,空间作用或语用推理过程复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通过意象成分的补足和语... 积极语用模糊具有使语言表达灵活得体、幽默风趣、含蓄朦胧等语用功能,其认知过程特点表现为:语用模糊的输入心理空间具有多空间备选性,认知突显弱化和关联度削减,空间作用或语用推理过程复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通过意象成分的补足和语言知识的提高来消除障碍,达成有效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模糊 认知特点 跨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