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电池性能的因素:金属离子溶剂化结构衍生的界面行为还是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被引量:2
1
作者 程浩然 马征 +3 位作者 郭营军 孙春胜 李茜 明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3-75,共23页
通过电解液分解在电极上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被认为是影响电池性能的最重要因素。然而,我们发现金属离子溶剂化结构也会影响其电极性能,尤其可以阐明许多SEI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基于该综述,本文总结了金属离子溶剂化结构和衍... 通过电解液分解在电极上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被认为是影响电池性能的最重要因素。然而,我们发现金属离子溶剂化结构也会影响其电极性能,尤其可以阐明许多SEI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基于该综述,本文总结了金属离子溶剂化结构和衍生的金属离子去溶剂化行为的重要性,并建立了相应的界面模型以展示界面行为和电极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的电极和电池体系。我们强调了电极界面离子/分子相互作用对电极性能的影响,该解释与以往基于SEI的解释不同。该综述为理解电池性能和指导电解液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电解液 溶剂化结构 电极界面模型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钴酸锂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程梅笑 万广聪 +2 位作者 申海鹏 郭营军 李新丽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6-229,共4页
在各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钴酸锂因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高比容量和高工作电压而受到高度关注,并广泛应用到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介绍了高电压钴酸锂材料改性方法(掺杂和包覆)及适配电解质体系(溶剂和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钴酸锂 高电压 锂离子电池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硅负极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靖 申海鹏 +1 位作者 程梅笑 郭营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2-286,共5页
在动力电池日益繁荣的今天,硅材料因4000 mAh/g以上的高理论比容量而备受追捧。介绍了高能量密度的硅负极电池在硅负极材料结构端的创新、与之兼容电解液的改良以及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硅负极 界面调控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氟磺酰亚胺锂添加量对电解液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吴圣明 吕亮 +1 位作者 周怡 郭营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38,共4页
添加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可以改善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但是会腐蚀铝箔。调整电解液中LiFSI和六氟磷锂(LiPF_(6))的比例,研究LiFSI添加量对铝箔腐蚀和电池性能的影响。CV测试结果表明,随着LiFSI添加量的增加,电解液对铝箔的腐蚀效... 添加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可以改善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但是会腐蚀铝箔。调整电解液中LiFSI和六氟磷锂(LiPF_(6))的比例,研究LiFSI添加量对铝箔腐蚀和电池性能的影响。CV测试结果表明,随着LiFSI添加量的增加,电解液对铝箔的腐蚀效果增强,LiFSI质量分数为12.5%时,铝箔在25℃、45℃下,分别于3.5 V左右、3.8 V左右开始发生腐蚀。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LiFSI质量分数为6.0%、LiPF_(6)质量分数为6.5%时,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在2.50~3.65 V以0.5 C充电、1.0 C放电,25℃下循环35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铝箔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 六氟磷酸锂(LiPF_(6)) 腐蚀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膜添加剂对硅碳体系高温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乔顺攀 杨欢 +1 位作者 孙春胜 郭营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8-301,共4页
选用丙烯基-1,3-磺酸内酯(PST)与甲烷二磺酸亚甲酯(MMDS)作为硅碳负极体系电解液的添加剂,重点论证了两种添加剂对该体系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两种添加剂的成膜性,实验结果表明:丙烯基-1,3-磺酸内酯(PST)添加剂的... 选用丙烯基-1,3-磺酸内酯(PST)与甲烷二磺酸亚甲酯(MMDS)作为硅碳负极体系电解液的添加剂,重点论证了两种添加剂对该体系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两种添加剂的成膜性,实验结果表明:丙烯基-1,3-磺酸内酯(PST)添加剂的使用具有更加优异的成膜性,使其具有相对添加剂甲烷二磺酸亚甲酯(MMDS)更优异的高温循环与存储性能。甲烷二磺酸亚甲酯(MMDS)的使用不利于高温循环性能的提升。但丙烯基-1,3-磺酸内酯(PST)与甲烷二磺酸亚甲酯(MMDS)添加的使用都可以降低电池的ACIR与DCIR的增长率,抑制电池的热膨胀率与冷膨胀率,提高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与容量恢复率,显著提升硅碳体系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碳负极 电解液 丙烯基-1 3-磺酸内酯添加剂 甲烷二磺酸亚甲酯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