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想·遮蔽·澄明:乡村教师公共生活实践的三重审视
1
作者 王晓丽 卢鉴策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7-45,共9页
当前,学界对乡村教师的公共生活实践多持乐观态度,期望乡村教师能够成为公共精神的传承者、公共事务的参与者、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链接者。但在现实教育语境下,乡村教师的公共生活实践面临文化责任缺位、场域环境脱嵌、政策授权缺失... 当前,学界对乡村教师的公共生活实践多持乐观态度,期望乡村教师能够成为公共精神的传承者、公共事务的参与者、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链接者。但在现实教育语境下,乡村教师的公共生活实践面临文化责任缺位、场域环境脱嵌、政策授权缺失三重遮蔽。面向新时期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逻辑,乡村教师应立足自身职业角色本位,通过乡村学校乡土文化责任的唤醒、乡村教师核心责任的厘清、政策领域修法立规的完善,为乡村教师个体的公共生活实践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公共生活实践 职业角色 乡土文化责任 乡村教师核心责任 修法立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在乡”到“在县”——乡村教育在地化发展县域转向的可能与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卢鉴策 王晓丽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0,共10页
乡村教育的在地化发展是激活乡土文化价值、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已有的研究大多将乡村教育在地化发展的诠释空间默认在乡村地域,而此种研究倾向忽视了乡村教育景观消逝所带来的理实割裂问题,并且容易导向对乡村教育的非正义... 乡村教育的在地化发展是激活乡土文化价值、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已有的研究大多将乡村教育在地化发展的诠释空间默认在乡村地域,而此种研究倾向忽视了乡村教育景观消逝所带来的理实割裂问题,并且容易导向对乡村教育的非正义性承认,造成乡村教育的浪漫化叙事以及对政府逻辑的背离。通过将学理视角上升至县域空间,会发现行政架构的显性优势与乡土文化的内在赋能使乡村教育在地化发展的县域转向成为可能。通过县域学校共同体的构建“、互联网+在地化”教育模式的开发、在地化教育变革科学导向的确立等路径来助力乡村教育在地化发展,能够促成乡村教育在地化发展县域转向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在地化教育 县域 发展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现实样态与优化路向
3
作者 刘佳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5,共5页
组建教育共同体,对解决基础教育区域、城乡、校际不均衡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实践调查发现:当前教育共同体有“跨区域教育共同体”“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教育共同体(教育集团)”三种类型以及“教学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学生学习共... 组建教育共同体,对解决基础教育区域、城乡、校际不均衡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实践调查发现:当前教育共同体有“跨区域教育共同体”“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教育共同体(教育集团)”三种类型以及“教学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学生学习共同体”“学校发展共同体”四种运行架构。实际运行主要面临如下问题:各方主体“利益不一”,共同体活动难以有效开展;体制机制不完善,共同体内部活力不足;激励保障政策缺乏,教师积极性不高;教育系统内循环,社会力量参与欠缺。推动教育共同体高质量建设需树立“共同发展”的价值追求,做好顶层设计与省域统筹;确立“共同进步”的质量标准,完善办学体制与配套机制;建立“保障激励”的支持体系,加强行政引导与动力激发;构立“多方合作”的开放格局,兼顾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教育共同体 乡村教育 教育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乡村教师职前培养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丽 刘剑虹 +1 位作者 梁晨 朱悦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6,共13页
澳大利亚乡村学校和乡村学生体量较大,有近一半的学校都分布在乡村和偏远地区,乡村学校在读学生接近全澳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澳大利亚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存在乡村教育弱、乡村师资严重短缺等问题。为提高... 澳大利亚乡村学校和乡村学生体量较大,有近一半的学校都分布在乡村和偏远地区,乡村学校在读学生接近全澳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澳大利亚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存在乡村教育弱、乡村师资严重短缺等问题。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解决乡村师资问题,澳大利亚在乡村教师职前培养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包括开展大量的乡村教育调查研究项目、开发乡村性质的教师教育课程、推进师范生职前乡村教育实践、建立多方协作的乡村教师培养机制、出台兼顾乡村教育特质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等,对我国乡村教师职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乡村教师 职前培养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青年教师“内卷”与“躺平”:为何与何为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佳 刘雅洁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当前乡村青年教师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内卷”与“躺平”现象,影响着乡村教师队伍稳定与乡村教育质量提升。采用深度访谈和自传社会学方法,分析乡村青年教师出现“内卷”与“躺平”职业态度的缘由发现:乡村青年教师陷入“内卷”是因为职... 当前乡村青年教师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内卷”与“躺平”现象,影响着乡村教师队伍稳定与乡村教育质量提升。采用深度访谈和自传社会学方法,分析乡村青年教师出现“内卷”与“躺平”职业态度的缘由发现:乡村青年教师陷入“内卷”是因为职业发展空间狭窄、“唯上”职业追求的指引,以及“剧场效应”的裹挟;选择“躺平”是由于自身职业追求的“低欲望”、舒适圈的“侵蚀”、工作“负担”与“挫败”引发的消极对抗、“边缘人”身份导致的主动放弃。应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态度偏差,需要坚定教师职业理想,塑造积极职业价值观;关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创设合适发展机遇;凝聚教师团队力量,满足个体发展需求;完善乡村学校内部管理,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构建和谐工作氛围,帮助教师融入乡村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青年教师 职业态度 内卷 躺平 教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乡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建设及其启示
6
作者 尹向毅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72-76,共5页
联盟发展模式是美国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其动因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的倒逼,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政府和社会的合力推动。美国乡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的运行建立了以乡村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组... 联盟发展模式是美国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其动因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的倒逼,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政府和社会的合力推动。美国乡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的运行建立了以乡村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组织目标、信任合作的组织成员关系、共同治理和赋权的治理方式、与外界合作的经费保障机制、旨在持续提升质量的评估机制。美国乡村小规模学校联盟起到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话语权与影响政策制定,促进资源共享与降低办学成本,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乡村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美国乡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的组建经验对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建设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乡村小规模学校 学校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象牙塔尖到数字旷野:延期毕业博士生寻求社会支持的状况——基于社交媒体使用的考察
7
作者 卢鉴策 王晓丽 刘剑虹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3,共9页
通过对15名延期毕业博士生的深度访谈,分析其压力类型与寻求社会支持的行为,发现延期博士生主要面临来自社交、资源、发展等方面的压力,在现实外部环境中延期博士生往往倾向于依托社交媒体向弱联系对象寻求信息、情感与认同的社会支持... 通过对15名延期毕业博士生的深度访谈,分析其压力类型与寻求社会支持的行为,发现延期博士生主要面临来自社交、资源、发展等方面的压力,在现实外部环境中延期博士生往往倾向于依托社交媒体向弱联系对象寻求信息、情感与认同的社会支持。据此,建议通过推动校园心理健康“监测—反馈”体系建设、建立导师帮扶制度性机制、加强社交媒体使用引导来缓解延期博士生压力,改善其生存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期博士生 社会支持 社交媒体 压力缓解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素质教育论述之探究:溯源、体系和教育学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剑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23,155,共12页
习近平关于素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其论述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贯的理论主题。它经历了“新素质”实践之思、素质教育观念形成和素质教育论述体系化等阶段。从实践到理论,从侧面到系统,... 习近平关于素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其论述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贯的理论主题。它经历了“新素质”实践之思、素质教育观念形成和素质教育论述体系化等阶段。从实践到理论,从侧面到系统,形成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发展任务与核心地位等主体要素,创造性地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有机地融合起来,深刻地回答了“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新理念新观点,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素质教育论述 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反贫困: 美国社区学校的理念、运行机制与实践举措 被引量:2
9
作者 尹向毅 万秀兰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128,共12页
美国社区学校是其城市贫困社区教育反贫困的一种新型公立学校。理念上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家庭、学校与社区协同育人以及贫困儿童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运行机制包括分工明确与跨界协作的组织机制,全面深入的需求与资源评估机制,... 美国社区学校是其城市贫困社区教育反贫困的一种新型公立学校。理念上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家庭、学校与社区协同育人以及贫困儿童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运行机制包括分工明确与跨界协作的组织机制,全面深入的需求与资源评估机制,混合型资源投入机制,以目标为产出的数据化运行机制。实践举措方面提供综合化的健康与发展服务,提供高质量的课外学习与活动服务,建设信任的家校关系等。美国社区学校在提高贫困学生学业成绩和促进其终身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教育反贫困要以满足贫困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为基础,以政府、家庭、学校与社会间制度化和常态化协同为保障,以系统化和个性化的数据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社区学校 教育反贫困 理念 运行机制 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专业发展的城乡教师交流: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茂森 曹丹丹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53,共5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城乡交流制度及其实施内蕴的价值目标。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城乡教师交流,有利于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终极追求,彰显教师在城乡交流中的主体性力量,以及形成基于内生的外援均衡发展模式。旨在促进专业发展的城乡教...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城乡交流制度及其实施内蕴的价值目标。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城乡教师交流,有利于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终极追求,彰显教师在城乡交流中的主体性力量,以及形成基于内生的外援均衡发展模式。旨在促进专业发展的城乡教师交流,其实践策略可从四个方面展开:制度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特点、基于城乡差异构建教师共同体、不断增强交流教师的身份认同感,以及构筑富有归属感和支持性的学校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师交流 教师专业发展 交流教师 价值意蕴 实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为文化创新型审辨性实践者:教师教学角色的新审视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晨 廖园园 +1 位作者 李伟健 王晓丽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2,71,共9页
文化创新型审辨性实践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建构的终极指向,是在对现有教师角色固化研究下的新思考,更是教师审辨式实践和文化创新实践所融生的一个新概念,其揭示了教师作为教育者围绕教学进行知识审辨的创新特性和教学实践的反思... 文化创新型审辨性实践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建构的终极指向,是在对现有教师角色固化研究下的新思考,更是教师审辨式实践和文化创新实践所融生的一个新概念,其揭示了教师作为教育者围绕教学进行知识审辨的创新特性和教学实践的反思特征。成为文化创新型审辨性实践者的教师,文化是其教学的逻辑起点、对多元文化为资源的审辨是实践中介、培养文化旨趣是教育目的。基于此,建构教师文化创新型审辨性实践者身份应坚持素养化教学,实现转识成智;立足知识生成逻辑,促进深度文化学习;培养元能力,实现身心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新 审辨性实践者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元能力 教师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