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提高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胡淑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0-162,共3页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教育的创新成果,发展迅速,社会受益面广,但也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深入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对全面落实"两个意见"...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教育的创新成果,发展迅速,社会受益面广,但也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深入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对全面落实"两个意见"的具体要求意义重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独立学院全面提升社会竞争力和社会生存价值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教学质量 途径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耕文化复兴路径研究——以湖州荻港桑基鱼塘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羽祯 蔡佩宏 关琮严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期172-175,180,共5页
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之母,拥有悠长的历史,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的重要因素和基础。该文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如何让传统农耕文化焕新发展并赋能乡村振兴进行研究。在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当下,透过传统农耕文化所面临... 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之母,拥有悠长的历史,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的重要因素和基础。该文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如何让传统农耕文化焕新发展并赋能乡村振兴进行研究。在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当下,透过传统农耕文化所面临的传承、认同、没落等方面的生存困境,剖析其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联,并以湖州荻港桑基鱼塘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窥探并总结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历史经验。该文分别从文化内在塑造文化场域、特色文化产业链形成融合布局开发及多方聚合协同治理3方面切入,探寻乡村振兴视野下农耕文化的复兴路径,为农耕生存空间扩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桑基鱼塘 乡村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与前瞻:中国儿童文学批评的逻辑基点与发展路向
3
作者 韩雄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9,共12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批评在价值体系建构、理论资源吸纳、方法路径拓展、评奖机制完善、批评论著生成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本体建构乏力、批评失当等实质性问题。为此,重审中国儿童文学批评的元概念,将“中国性”“儿... 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批评在价值体系建构、理论资源吸纳、方法路径拓展、评奖机制完善、批评论著生成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本体建构乏力、批评失当等实质性问题。为此,重审中国儿童文学批评的元概念,将“中国性”“儿童性”“文学批评”作为批评话语建构的逻辑支点,有助于廓清批评立场、明确学科基石、拓展研究思路,增强其内涵建设。未来中国儿童文学批评应从学科基础出发,不断完善对中国特色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话语体系的本体建构。在纵向上,统合“主体性”与“整体性”,深度推进中国儿童文学批评融入中国新文学批评的历史版图。在横向上,秉持“以中为本”“化西为中”理念,在促进世界儿童文学共同繁荣中展现中国儿童文学批评的国际视野与国家本位。在具体批评实践中,要敢于“讲真话”“谈不足”,以文学批评助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传播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文学批评 学科体系 中国性 儿童性 儿童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Sora在图书视频化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弦 徐伊冉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的问世受到全球瞩目,如何利用AIGC推动图书视频化发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Sora在图书视频化中的应用潜力主要表现为高质量内容呈现、灵活个性创意表达、响应市场趋势和赋能经济增长。针对Sora在图书视频化应用中面临... 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的问世受到全球瞩目,如何利用AIGC推动图书视频化发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Sora在图书视频化中的应用潜力主要表现为高质量内容呈现、灵活个性创意表达、响应市场趋势和赋能经济增长。针对Sora在图书视频化应用中面临的技术局限、算法失衡、公众偏见和数据安全监管不足等挑战提出相应对策,推动Sora在图书视频化领域的发展,为AIGC赋能图书视频化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SORA 图书视频化 视频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日常生活的诗化与宋代城市诗歌的转型——邵雍城市诗歌书写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104,109,共5页
宋代邵雍的城市诗歌书写,开辟了城市诗歌的一个新方向,不再是将城市视为与田园相对立的、与理想相排斥的空间,而是从积极、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去书写城市。邵雍的城市诗歌赞美城市生活,建构起新的城市意象和安乐、隐逸的都市家园与精神世... 宋代邵雍的城市诗歌书写,开辟了城市诗歌的一个新方向,不再是将城市视为与田园相对立的、与理想相排斥的空间,而是从积极、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去书写城市。邵雍的城市诗歌赞美城市生活,建构起新的城市意象和安乐、隐逸的都市家园与精神世界。而对于中国文学史而言,邵雍城市诗歌书写的意义更在于他探索了新的城市文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邵雍 城市文学 城市意象 文学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施伟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1,共3页
文章从普通话、教师口语、演讲与口才等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目前高校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正音训练、朗读训练、仪态训练、交际训练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模式与相应的教学... 文章从普通话、教师口语、演讲与口才等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目前高校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正音训练、朗读训练、仪态训练、交际训练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模式与相应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师范生 口语表达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读米勒与米勒的误读——评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晓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17,112,共6页
米勒在宣布"文学终结"的同时,又在其新著《文学死了吗》中宣称文学"永恒"。他的研究路线为当下的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切入点。但米勒的研究本身却停留在原地最终没有向前迈进。他的考察和阐释仅... 米勒在宣布"文学终结"的同时,又在其新著《文学死了吗》中宣称文学"永恒"。他的研究路线为当下的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切入点。但米勒的研究本身却停留在原地最终没有向前迈进。他的考察和阐释仅仅局限于文学自身,局限于文学语言的修辞功能,从而背离了原来的研究方向。文学性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并非具有永远给定的特性,也不会"永恒"。新媒介重组了文学的诸种审美要素,通过改变文学所赖以存在的外部条件而间接地改变了文学,构成新的文学样式。米勒正是在此地方误读了文学,同时也让人们误读了米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利斯·米勒 文学性 终结与永恒 图象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湖州三大藏书家之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董惠民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97-199,共3页
陆心源、刘承干和蒋汝藻是清末民初湖州三大藏书家 ,也是当时闻名全国的藏书家。他们以为官经商积累的资产 ,修建藏书楼 ,收藏了大量珍稀古籍。他们充分利用所藏 ,刊刻许多精籍善本 ,同时进行学术研究 ,为中国近代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小贡... 陆心源、刘承干和蒋汝藻是清末民初湖州三大藏书家 ,也是当时闻名全国的藏书家。他们以为官经商积累的资产 ,修建藏书楼 ,收藏了大量珍稀古籍。他们充分利用所藏 ,刊刻许多精籍善本 ,同时进行学术研究 ,为中国近代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小贡献。但是 ,由于他们身处的时代对文化的阻碍与破坏 ,使他们的藏书先后散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湖州市 藏书家 资产积累 陆心源 蒋汝藻 刘承干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传播的三种历史形态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晓光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9-122,共4页
中国文学在历史上的几次重大转型,都是伴随着语言及传播工具的革新而向前发展的。“言文疏离”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形态或者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态样式;现代以来,白话文的文学范式体现了具有“言文合一”特征的现代精英文学传播形态... 中国文学在历史上的几次重大转型,都是伴随着语言及传播工具的革新而向前发展的。“言文疏离”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形态或者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态样式;现代以来,白话文的文学范式体现了具有“言文合一”特征的现代精英文学传播形态;大众媒体出现之后,有了电影文学、电视文学、广播文学、报刊文学,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有效地催生出以电子传媒为载体、具有“精英”与“草根”相融合特征的文学传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传播 工具 历史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江南小城镇文学中的旱涝灾害叙事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连祥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103,共8页
现代江南小城镇文学中有不少反映农村经济破产的作品,在左翼话语批评体系中归因于洋货入侵、政府腐败和阶级剥削等。本文试图以此类作品的旱涝灾害叙事为切入点,力图彰显长期被遮蔽的生态文化问题。现代中国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历程,而... 现代江南小城镇文学中有不少反映农村经济破产的作品,在左翼话语批评体系中归因于洋货入侵、政府腐败和阶级剥削等。本文试图以此类作品的旱涝灾害叙事为切入点,力图彰显长期被遮蔽的生态文化问题。现代中国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历程,而代表现代文明的抽水机仍不能替代传统的龙骨水车,加上水利建设严重滞后,人们抗击旱涝灾害的能力仍十分有限,迎神赛会等民俗事象仍会不断上演。现代科技与传统巫术之间的张力,为现代江南小城镇文学的旱涝灾害叙事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小城镇文学 旱涝灾害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谣谚看民意诉求的文学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旭青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78,共5页
古谣谚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等的精辟见解和深刻思考,是人们参与政治和表达诉求的重要手段。民意诉求的文学表达借助于时政谣谚来实现。时政谣谚中的谶谣是把谶的预言性、隐秘性与汉字语言符号独特的表意结构结合起来... 古谣谚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等的精辟见解和深刻思考,是人们参与政治和表达诉求的重要手段。民意诉求的文学表达借助于时政谣谚来实现。时政谣谚中的谶谣是把谶的预言性、隐秘性与汉字语言符号独特的表意结构结合起来,并融合阴阳五行及生肖,借以表达编撰者的目的或动机。这些时政谣谚表达政治集团、精英群体等不同阶层对政治事件、重要人物和政治倾向的看法和态度,藉此对统治阶级施加影响,左右政局。时政谣谚中民意诉求的文学表达方式主要有编撰谶谣、传播舆论、预决吉凶、告人政事等四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政谣谚 民意诉求 文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显祖与湖州考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红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3-88,共6页
本文细致考察了汤显祖与湖州的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汤显祖与湖州董氏的关系,认为正是汤显祖的仇董心态导致了他对董斯张热情洋溢的书信采取了漠然置之的态度;二是考察了汤显祖与湖州臧懋循、臧懋中、韩敬、丁长孺、孙懋昭... 本文细致考察了汤显祖与湖州的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汤显祖与湖州董氏的关系,认为正是汤显祖的仇董心态导致了他对董斯张热情洋溢的书信采取了漠然置之的态度;二是考察了汤显祖与湖州臧懋循、臧懋中、韩敬、丁长孺、孙懋昭、凌濛初等十余人的关系;三是考察了汤显祖诗作中对湖州风光特产的吟咏,认为他至少来过湖州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湖州 历史 中国 董斯张 《静啸斋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意象的叙事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明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143,共6页
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书写最大的差异在于其文学意象所凝结的文化心理特质,其深刻的巫性体验和母语思维方式与汉族不同,体现于叙事就是其文学意象特有的喻指性、辐射性、涵化性和变现性,它深刻地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学的叙事观点、价值趣向... 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书写最大的差异在于其文学意象所凝结的文化心理特质,其深刻的巫性体验和母语思维方式与汉族不同,体现于叙事就是其文学意象特有的喻指性、辐射性、涵化性和变现性,它深刻地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学的叙事观点、价值趣向、人格方式以及叙述模式。本文拟由意象分析入手,就少数民族文学意象与题材的叙述性关系作一点深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意向结构 情境延展功能 价值涵化功能 意象与题材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规训到德性共生:儿童群像重构与教育范式转型
14
作者 王亚晶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儿童群像具有社会建构性与文化生成性,其建构与生成反映了社会对儿童的认知与期待,影响儿童精神品质的塑造与发展。以时代变迁为主线,基于文化教育学视角考察儿童群像可知,中国古代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传统文化对儿童开展的是“伦理之教... 儿童群像具有社会建构性与文化生成性,其建构与生成反映了社会对儿童的认知与期待,影响儿童精神品质的塑造与发展。以时代变迁为主线,基于文化教育学视角考察儿童群像可知,中国古代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传统文化对儿童开展的是“伦理之教”,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压制。“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构了近现代文化价值坐标,“人的重新发现”促使儿童观发生革命性转变,知识分子呼吁解放儿童,发出“救救孩子”的时代呐喊,在推动传统“伦理之教”转向新式科学、民主的教育中起到振聋发聩之作用。新中国建立以来,经由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等新型制度文化形塑,儿童教育实践从“集体规训”转向“个性唤醒”。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直面社会文化转型与儿童培养新挑战,努力超越传统“伦理之教”困境,以现代德性伦理共同体推动从规训到共生之教育范式转型,保障儿童实现主体性精神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之教 儿童群像 社会建构 精神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国家观念
15
作者 简卫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运用了丰富的创作手法,尤其是通过隐喻修辞的巧妙运用、集体与个体的相互融合、在时间与空间的独特展开方式创造了深远的意境。同时,她也在诗中呈现出祖国前进的多个历史瞬间,昭示了全国人民所怀抱的激... 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运用了丰富的创作手法,尤其是通过隐喻修辞的巧妙运用、集体与个体的相互融合、在时间与空间的独特展开方式创造了深远的意境。同时,她也在诗中呈现出祖国前进的多个历史瞬间,昭示了全国人民所怀抱的激情与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婷诗歌 集体与个体 国家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如何书写消费
16
作者 王昌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2,共8页
消费是文学书写中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内容对象。文学书写消费,在反映、揭示和造就、传播消费文化的同时,自身也汇入了消费文化体系而成为其有机构成。在本质上,文学书写消费是文学话语而不是消费文化话语。文学书写消费具有显著的话... 消费是文学书写中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内容对象。文学书写消费,在反映、揭示和造就、传播消费文化的同时,自身也汇入了消费文化体系而成为其有机构成。在本质上,文学书写消费是文学话语而不是消费文化话语。文学书写消费具有显著的话语性状:普遍、广泛的存在容量,局部、片段的存在样态,渗透、穿插的存在机制。关联于上述价值功能、本质属性、话语性状,文学书写消费的技艺策略集中体现在叙述时间、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声音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文学本质 话语性状 话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的盛宴,最后的聚餐——关于中国封建末世妇女的文学/文化身份与书写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绯 毕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3-33,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 清代 女性文学 文化身份 书写特征 文学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貌、定位与意义: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的出版史料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国庆 秦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7,共9页
奥斯邦(E.G.Osborn)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开播的关键人物,大量中外近代出版物记载了奥斯邦入华创办电台的始末。结合中国境内、港、澳和其他境外出版史料,以及中外学术出版物的互证,还原奥斯邦及其电台的历史原貌,探讨历史定位,阐... 奥斯邦(E.G.Osborn)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开播的关键人物,大量中外近代出版物记载了奥斯邦入华创办电台的始末。结合中国境内、港、澳和其他境外出版史料,以及中外学术出版物的互证,还原奥斯邦及其电台的历史原貌,探讨历史定位,阐释历史意义。出版史料互证包括史料互证、史料与学术出版互证、学术出版互证三个方面。出版史料互证对构建中国广播开端史具有重要意义。从补充境外史料、拓展研究维度、更新研究视角三个方面延展出版史料研究,是构建广播史新研究空间的必然方向。中国广播史研究仍旧可以从更为广泛的出版史料中进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邦 出版史料 技术史 全球化 广播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绸文化钱山漾论坛纪实
19
作者 张为刚 余连祥 《中国蚕业》 2024年第1期69-72,共4页
蚕丝绸文化钱山漾论坛于2023年8月2—4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蚕丝绸文化传承与保护一线的文旅专家与会,分别就蚕丝绸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文学书写、蚕桑产业的历史与... 蚕丝绸文化钱山漾论坛于2023年8月2—4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蚕丝绸文化传承与保护一线的文旅专家与会,分别就蚕丝绸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文学书写、蚕桑产业的历史与现状、蚕丝绸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以及蚕丝绸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研讨,为推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绸 文化传承 钱山漾论坛 文化保护 乡村旅游 高质量发展 民风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乡村“共富工坊”模式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治国 连硕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2期39-42,共4页
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因地制宜创新出乡村“共富工坊”的共同富裕建设模式,以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抓手,整合多种资源,助力乡村产业运营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探索模式,针对浙江省乡村“共富工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因地制宜创新出乡村“共富工坊”的共同富裕建设模式,以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抓手,整合多种资源,助力乡村产业运营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探索模式,针对浙江省乡村“共富工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从用工规范、赋权增能、多元监察和健全制度等方面进行优化,助力乡村“共富工坊”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共富工坊” 共同富裕 党建引领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