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浙江湖州境内开采之害及其地方应对——兼论风俗信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钱克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87,共8页
明清时期浙江湖州境内发生了一系列开采的祸害,这些开采往往冠以修建海塘、桥梁、铸币等名目,师出有名,实际多为假公济私之举。然而地方县令在有识之士的积极配合下,始终能顶着各种压力,厉行禁止,为地方环境保护做出了应有贡献。通过对... 明清时期浙江湖州境内发生了一系列开采的祸害,这些开采往往冠以修建海塘、桥梁、铸币等名目,师出有名,实际多为假公济私之举。然而地方县令在有识之士的积极配合下,始终能顶着各种压力,厉行禁止,为地方环境保护做出了应有贡献。通过对相关禁文及其他保护措施的细致分析,我们清楚可见风俗信仰与心系民生是这些为官者极力保护环境的主要动因。而今同样存有类似风俗禁忌,如果我们能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不仅可以破除糟粕迷信的危害,亦能推陈出新地加以健康利用,不失为保护环境的良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浙江湖州 开采的祸害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广丽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135,共4页
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施过程具有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创新,必须以发展着的、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不断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施过程具有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创新,必须以发展着的、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不断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且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中进行着永无止境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同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与整体之辩:“中国梦”的当代哲学意蕴 被引量:13
3
作者 傅艳蕾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1,共5页
当代的"中国梦"蕴藏着一个古老的哲学主题,即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一方面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整体的价值追求,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在本土的滋生。"个... 当代的"中国梦"蕴藏着一个古老的哲学主题,即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一方面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整体的价值追求,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在本土的滋生。"个体"与"整体"的天秤开始倾斜并有倒向前者的趋势。调整天秤的平衡是当前实现"中国梦"的重点也是难点,保持天秤平衡是"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优势所在。"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同时关照"个体"与"整体"两个方面以及两者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 整体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仁孝关系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凡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1,共7页
儒家对仁孝关系的理论设定,秉持仁孝一体的思考方式与逻辑路向,把仁爱建立在血亲之爱的基础之上,仁的本然之源内在于每个人的爱亲之心,从而寻找到了仁的先验理据。孝既是仁的原点,"施由亲始",由爱亲扩大至广大地域的人际关系... 儒家对仁孝关系的理论设定,秉持仁孝一体的思考方式与逻辑路向,把仁爱建立在血亲之爱的基础之上,仁的本然之源内在于每个人的爱亲之心,从而寻找到了仁的先验理据。孝既是仁的原点,"施由亲始",由爱亲扩大至广大地域的人际关系,进而将仁爱之心扩大到爱一切事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的仁爱思想于是具有了普遍意义。并以理一分殊与体用关系来进一步阐释了仁孝之间的内在关联。从仁孝关系来思考美丽中国构建,根据儒家能近取譬、推己及人的致思理路,孝与血亲之爱可以构建家庭和谐之美、由亲亲而仁民可以构建社会和谐之美,由仁民而爱物可以构建生态和谐之美。儒家仁孝关系的理论从先天赋予人的爱心出发,把家庭、社会与生态之美有机地融合起来,构成了人我一体与人物共生的伦理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孝互释 理一分殊 体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论的解读路径:马克思的视角及其意义——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方法论缺陷谈起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广丽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0-64,共5页
弗洛姆、布洛赫、马斯洛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家在建构其人学理论时,只是把人性当作一个客观的事实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拘泥于非历史性的伦理学或心理学方法,无法进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域,因而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这也导致他们... 弗洛姆、布洛赫、马斯洛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家在建构其人学理论时,只是把人性当作一个客观的事实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拘泥于非历史性的伦理学或心理学方法,无法进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域,因而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这也导致他们不能准确地把握人性论的实质。阿尔都塞虽然指出了仅仅从人道主义视角来理解马克思的错误所在,但由于他形而上学地放大了方法论的作用而忽视了马克思重要的思想特质。1844年写作《穆勒评注》时期的青年马克思,由于撇开了对社会历史生产过程的深入分析而直接进入到对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的批判性研究,因而还不具备历史地分析人性的思想基础;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之前所持有的异化式的人道主义逐渐为现实的人道主义所代替;1845年之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蒲鲁东的抽象人性论进行了集中批判;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发展性间接地阐释了认识人性的科学路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的条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智晔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8-51,57,共5页
课程资源共享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基础教育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需要六个条件:要充分认识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重要属性,要有大量真正优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要有提供优质数字化... 课程资源共享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基础教育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需要六个条件:要充分认识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重要属性,要有大量真正优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要有提供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积极性,要有大量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要使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实现共赢和使供需双方有一个理想、快捷和安全的共享平台与环境。课程资源实现共享的路径主要有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科学分类、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共同体构建、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和课程资源共享的软环境建设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共享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逻辑与道德构境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广丽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31,共6页
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占据主导话语的控制方案和统治方式,作为一种现实性的"同质化"的抽象力量和一种"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资本宰制、统摄和操控着人的世界及其历史。从历史视域审视资本的道德实践,资本以其增... 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占据主导话语的控制方案和统治方式,作为一种现实性的"同质化"的抽象力量和一种"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资本宰制、统摄和操控着人的世界及其历史。从历史视域审视资本的道德实践,资本以其增值本性所导致的剥削和贫困而呈现出罪恶的面孔,同时也因带来的发展、竞争、繁荣与公平而凸显出善的另一面。资本的功利化趋势使世界成为世界历史。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基本态势下审视资本的道德面貌,我们必须积极肯定资本的全球流动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与效益,同时也必须正视资本追求快感所带来的对工具理性的张扬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伤害与破坏,在批判和超越资本逻辑的理念下理性地面对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道德维度 双重构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科意识到问题意识:当前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广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经济伦理研究是当前中国伦理学研究的一个主导性话语和核心论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范式转换过程,主要表现为从专注于伦理概念、范畴等学科体系的整体性学科构架意识向具体面向时代发展中不断展现的... 经济伦理研究是当前中国伦理学研究的一个主导性话语和核心论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范式转换过程,主要表现为从专注于伦理概念、范畴等学科体系的整体性学科构架意识向具体面向时代发展中不断展现的问题的意识转换。伴随着中国经济伦理学对时代背景、具体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具体"问题"的不断拓展,中国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视野从单一走向多维,研究方法从依赖西方走向独立,研究者队伍不断壮大。从整体上看,"问题意识"的确立既是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时代诉求使然,也表征着当前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不断完善和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伦理 学科意识 问题意识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与吉登斯的能动观比较及其现实意义
9
作者 刘友女 傅艳蕾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7,共6页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的能动观,建立在批判马克思的基础之上。他认为,马克思的理论缺乏对"能动性"的充分关照,故而在重构理论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个人的"能动性"。而事实上,尽管马克思使用的"能动"话语...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的能动观,建立在批判马克思的基础之上。他认为,马克思的理论缺乏对"能动性"的充分关照,故而在重构理论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个人的"能动性"。而事实上,尽管马克思使用的"能动"话语不多,但其思想本身包含着深刻的能动思想,只是马克思与吉登斯阐发的立足点和参照系有所不同。两者能动观的比较,理论上有助于推动马克思"能动观"的当代发展,也更加凸显马克思思想的理论彻底性,实践中则应对能动性加以自觉调控和善加利用,有效发挥能动性对现实社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吉登斯 能动观 抽象的个人 现实的个人 传统的个人 现代的个人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时代神话故事中的救助伦理思想
10
作者 陈文庆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155,共4页
救助伦理作为一种思想,在农耕时代的神话故事中就有反映。通过对农耕时代典型神话故事中涉及到救助思想的故事梳理,总结农耕时代神话故事中救助伦理思想主要体现为五点:救助弱者是神的本份与本能;是否对困难者给予及时救助是神考验人的... 救助伦理作为一种思想,在农耕时代的神话故事中就有反映。通过对农耕时代典型神话故事中涉及到救助思想的故事梳理,总结农耕时代神话故事中救助伦理思想主要体现为五点:救助弱者是神的本份与本能;是否对困难者给予及时救助是神考验人的品性的方式;智者善者以主持正义和扶危济困为己任;善恶各有报应是基本法则;缺乏友善互助的人类会被万能的主神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时代 神话故事 救助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区域性大学的理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梅 王国银 陈文庆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34,共4页
区域性大学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有不同于其他大学的特点和特殊需求,它彰显着区域的特色、追求着自身的理想,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奇葩。区别于其他高等学校,区域性大学的办学应凸显:区域特色的学术价值追求、地方品质的校园文化构... 区域性大学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有不同于其他大学的特点和特殊需求,它彰显着区域的特色、追求着自身的理想,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奇葩。区别于其他高等学校,区域性大学的办学应凸显:区域特色的学术价值追求、地方品质的校园文化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民主协商的复合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大学 理想 地方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