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认诗学刍议
1
作者 王卉 姚振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4,共14页
本文认为,体认诗学是以体认语言学为理论依据提出的文学研究方法,旨在解释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体认诗学的“体”可以从作者和读者两个视角出发来理解: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体”指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这能够解释文学... 本文认为,体认诗学是以体认语言学为理论依据提出的文学研究方法,旨在解释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体认诗学的“体”可以从作者和读者两个视角出发来理解: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体”指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这能够解释文学的本源问题;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体”指的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体认诗学的“认”也涉及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从作者的视角来看,“认”是对真实体验进行加工创作,从而产出文学作品;从读者的角度来看,阅读过程也是“认”的过程,读者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作出各自的理解。体认诗学在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之间形成联结,同时发掘文学本体论和认知论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阅读和批评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诗学 体认语言学 体验 认知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高铁志愿者专业化路径探析——以湖州市高校为例
2
作者 周维 方浩翰 《广东蚕业》 2018年第3期115-115,117,共2页
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校志愿者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志愿服务的组织运行机制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既要注重志愿服务的专业性、组织性和有效性,... 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校志愿者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志愿服务的组织运行机制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既要注重志愿服务的专业性、组织性和有效性,更要将志愿服务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紧密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的高校志愿服务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时代 高校志愿服务 专业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教育数字化转型探析:以数智时代“人”的培养为中心 被引量:8
3
作者 宋武全 李正福 张照旭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5,共11页
日本教育数字化转型秉承以“人”为中心,确立了“技术赋能”的转型路向。通过采取教育数据标准化、建构政产研学协作机制、打造教育数字化全融通平台、筑牢网络信息安全屏障等举措,保障了数智时代“人”的培养生态。通过围绕数字素养打... 日本教育数字化转型秉承以“人”为中心,确立了“技术赋能”的转型路向。通过采取教育数据标准化、建构政产研学协作机制、打造教育数字化全融通平台、筑牢网络信息安全屏障等举措,保障了数智时代“人”的培养生态。通过围绕数字素养打造数字化课程并开展数字化教学,助力每一个人差异化全面成材。日本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定位数智时代“技术”的作用、拓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评价维度、研发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课程等方面可为我国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教育数字化 转型 以“人”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英国黑人成长小说:构建与改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卉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5,共11页
成长小说是当代英国黑人小说家青睐的文学形式,黑人成长小说在传统成长小说的基本结构下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传统成长小说的主人公经历着深重的自我迷失,而黑人主人公因种族歧视深陷严重的身份危机;传统的主人公为摆脱困境而踏上旅程,而... 成长小说是当代英国黑人小说家青睐的文学形式,黑人成长小说在传统成长小说的基本结构下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传统成长小说的主人公经历着深重的自我迷失,而黑人主人公因种族歧视深陷严重的身份危机;传统的主人公为摆脱困境而踏上旅程,而黑人主人公所开启的是实际的或隐喻意义的故国回归之旅;传统的主人公在小说结局会收获顿悟和成熟,而黑人主人公将会赢得身份构建的成功。黑人成长小说承袭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其施为功能体现在推动英国和英国性的转变。由此,英国黑人成长小说是构建的小说,也是改变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黑人成长小说 身份迷失 回归之旅 身份构建 英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茶文化主题英译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中国茶叶博物馆等三个博物馆为例
5
作者 叶芊妤 沈艳燕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2期161-163,共3页
在一带一路和全球化背景下,优化茶文化的翻译对于对外传播中国茶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浙江茶文化繁荣且是中华茶文化起源地之一,浙江众多博物馆都有茶文化主题,馆内对茶文化英译的质量意味着能否向国外游客正确传达中国茶文化信息... 在一带一路和全球化背景下,优化茶文化的翻译对于对外传播中国茶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浙江茶文化繁荣且是中华茶文化起源地之一,浙江众多博物馆都有茶文化主题,馆内对茶文化英译的质量意味着能否向国外游客正确传达中国茶文化信息。文章以位于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和位于《茶经》诞生地的湖州博物馆及菰城茶文化博物馆为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探讨茶文化的英译现状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博物馆 英译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受事补语句法分布研究
6
作者 宁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0,共7页
受句法时间顺序像似性原则的驱动,VO语序语言倾向不存在必须紧邻动词的受事补语,如英语,但汉语大部分受事补语则要求必须紧邻动词,解释之一是汉语动补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语法化,解释之二是汉语句法具备较为发达的受事前置结构,这不仅... 受句法时间顺序像似性原则的驱动,VO语序语言倾向不存在必须紧邻动词的受事补语,如英语,但汉语大部分受事补语则要求必须紧邻动词,解释之一是汉语动补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语法化,解释之二是汉语句法具备较为发达的受事前置结构,这不仅实现了受事补语紧邻动词,还兼顾了汉语句法对时间顺序排布的要求。汉语不存在不能紧邻动词(即必须后置于宾语)的受事补语,这与汉语发达的受事前置结构有关,英语除传统双宾结构外,名词短语作补语不能紧邻动词,只能后置于宾语,解释之一是受跨语言NV结构述谓性的驱动,解释之二是受到句法和语义双重限制,这种双重限制也可用于解释部分汉语受事不可后置于受事补语的句法现象,解决该汉语问题的方案便是将受事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受事补语 句法分布 受事前置 句法时间顺序像似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喝酒”与“酒喝人”——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汉英动词句法差异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余祥越 黎金娥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语言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按生成语法的观点,这种共性源于人类共同的语言初始状态,差异来自人类在习得语言的过程所作的不同参数选择。本文运用最简方案的基本精神,从分析英语动词drink和汉语动词“喝”的词库特征入手,探讨了类似的概... 语言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按生成语法的观点,这种共性源于人类共同的语言初始状态,差异来自人类在习得语言的过程所作的不同参数选择。本文运用最简方案的基本精神,从分析英语动词drink和汉语动词“喝”的词库特征入手,探讨了类似的概念范畴为什么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句法表现:汉语中存在“容纳结构”,英语拒绝“容纳结构”。通过对“容纳结构”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二价及物结构(SVO)是“容纳结构”衍生的基础,不及物动词进入“容纳结构”的前提条件是SVA向SVO的构块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简方案 词库特征 容纳结构 动词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互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一项基于大学英语写作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8
8
作者 吴育红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72,共5页
本研究采用"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75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对比分析,旨在考查同伴互评对大学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伴互评能显著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且女生自我效能感的... 本研究采用"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75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对比分析,旨在考查同伴互评对大学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伴互评能显著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且女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程度高于男生、低水平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程度高于高水平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互评 英语写作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国反写的典范——阿契贝笔下的白人 被引量:13
9
作者 颜治强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88,共6页
拉什迪提出了"帝国反写"命题,但是语焉不详,阿什克罗夫特等人推出了广为流传的《帝国反写》,但是举例失当。本文从帝国的最边缘——非洲——取材,通过钦努阿.阿契贝的小说显示反写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 非洲 反写 白人 刚契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与生态语言学的结合--以词汇系统为例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长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2,共5页
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认为,语言是基于体验和认知的结果,与人类的认知密不可分,必然具有人本性特征。据此,语言必然要打上生态语言学所批评的"人类中心主义"烙印。将认知语言学和生态语言学的有关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前... 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认为,语言是基于体验和认知的结果,与人类的认知密不可分,必然具有人本性特征。据此,语言必然要打上生态语言学所批评的"人类中心主义"烙印。将认知语言学和生态语言学的有关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前者可使后者的理论基础更为完善,促使其反思自身,且使该范式获得了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后者的研究成果可为前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事实依据,并使前者的自身价值得以进一步实现。对英汉语言词汇系统的考察表明,人本性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词汇结构、形态及词义中都有体现。由于语言会反过来制约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克服语言使用者思想上的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 人本性 人类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诵输入情感屏障的认知探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戚亚军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1,共5页
背诵输入良药苦口,EFL学习者在语篇背诵时普遍存在"情感屏障"。剖析背诵语篇信息存储与加工的认知心理,揭示背诵输入外在线性操作与学习者语篇处理的内在工作机制之间的矛盾冲突。背诵学习所强调的"单向度精确复制"... 背诵输入良药苦口,EFL学习者在语篇背诵时普遍存在"情感屏障"。剖析背诵语篇信息存储与加工的认知心理,揭示背诵输入外在线性操作与学习者语篇处理的内在工作机制之间的矛盾冲突。背诵学习所强调的"单向度精确复制"与语篇心智加工"动态性整合生成"在操作程序上的错位是背诵输入"良药苦口"的认知根源。此外,为了全面理解和有效使用背诵输入策略,笔者从语言的认知体验视角就语篇背诵过程中输入—输出的互动平衡关系提出了三点批评性建议,以期EFL学习者能通过合理的认知操作,降低情感过滤,促进其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的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背诵 情感屏障 线性操作 整合生成机制 认知体验 输入-输出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与建构:从meme到“模因” 被引量:11
12
作者 崔学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83,共4页
本文通过对meme一词的词源进行分析,界定了meme汉译名,提出了"模因"具有的形态,并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模因"传播机制,论述了"模因"作为一种选择与建构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是社会进化原动力... 本文通过对meme一词的词源进行分析,界定了meme汉译名,提出了"模因"具有的形态,并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模因"传播机制,论述了"模因"作为一种选择与建构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是社会进化原动力的一个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 词源 译名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点”与“面”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伟彬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85,共2页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负责督教、督管、督学,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机部分,对于提高管理效能、倡导良好学风、确保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制度在于落实,落实偏颇,事倍功半,落实到位,事半功倍。教学督导工作概莫能外,...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负责督教、督管、督学,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机部分,对于提高管理效能、倡导良好学风、确保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制度在于落实,落实偏颇,事倍功半,落实到位,事半功倍。教学督导工作概莫能外,督教与督管、督学;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互动;督察与指导等"点"与"面"的关系均需统筹兼顾,科学把握,以便增强校院管理机能,引领向上学风,保障教学效果,提高办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督导 “点”与“面”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生态语言学——体验哲学视野下的语言研究新范式 被引量:15
14
作者 朱长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4,共6页
认知生态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以语言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为前提,旨在研究"语言在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运用语言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其中,微观认知生态语言学立足语言的局部,在对现行语言进行生态... 认知生态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以语言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为前提,旨在研究"语言在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运用语言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其中,微观认知生态语言学立足语言的局部,在对现行语言进行生态伦理视角的批评性分析的同时,对语言进行生态型语型规划,建构生态友好型语言。宏观认知生态语言学则立足语言整体,在探索语言多样性的生态价值的同时,对语言进行生态型地位规划,尽可能保持语言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生态 认知 体验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位推进与衔接手段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小品 胡梅红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3期76-80,共5页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主位推进和衔接理论为指导,探讨在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汉译英中,如何从结构层次上和语法词汇层次上来加强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本文首先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对主位推进的研究.其次介绍了主位推进模式的四种基本类型.然...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主位推进和衔接理论为指导,探讨在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汉译英中,如何从结构层次上和语法词汇层次上来加强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本文首先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对主位推进的研究.其次介绍了主位推进模式的四种基本类型.然后以丰富的实例,分析了单一的主位推进模式与照应、替代、连接以及词汇等衔接手段的综合应用.最后分析了主位推进复合模式和衔接手段在汉译英中的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位推进 衔接 汉译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消费主义时代的文艺实践与审美规范 被引量:4
16
作者 傅守祥 魏丽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25,160,共8页
文艺的长处在于怡情、悦性、养心,但随着消费主义风行与互联网新媒体崛起,文艺生产出现过度娱乐化、商业化、资本化倾向。原本擅长表现世间优美与崇高、展现人性宽度与深度、塑造高尚人格与卓越见识的审美创造,经常沦为苍白口号、空泛... 文艺的长处在于怡情、悦性、养心,但随着消费主义风行与互联网新媒体崛起,文艺生产出现过度娱乐化、商业化、资本化倾向。原本擅长表现世间优美与崇高、展现人性宽度与深度、塑造高尚人格与卓越见识的审美创造,经常沦为苍白口号、空泛形式与审美噱头,连幽默中的清透、滑稽里的智性、俏皮中的警醒,也常常被娱乐时尚的追逐和声光感官的刺激替代。培育良好的文艺生态和审美规范需要“放水养鱼”和“守牢底线”,新时代的文化发展需要长线思维下的精细养护和文明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文艺实践 审美规范 娱乐至死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桑与浪漫主义反讽 被引量:6
17
作者 方文开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93,共5页
在霍桑的文本世界里,作者采用"阿拉贝斯克"的结构模式,经常将其表征对象置于虚幻与现实的悖论之中,因此文本内容大多没有固定的结局,给人一种模棱两可的模糊印象;尤其在表现人物方面,他一方面感情炽烈地塑造人物,同时又远离... 在霍桑的文本世界里,作者采用"阿拉贝斯克"的结构模式,经常将其表征对象置于虚幻与现实的悖论之中,因此文本内容大多没有固定的结局,给人一种模棱两可的模糊印象;尤其在表现人物方面,他一方面感情炽烈地塑造人物,同时又远离自己的作品,以一种超然、冷静的态度理智客观地审视他笔下的人物;在创作上强调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自由性。这种浪漫主义反讽的叙事体式使其文本内容呈现出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阅读空白和审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浪漫主义反讽 阿拉贝斯克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体验式英语写作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学文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108-110,共3页
"互联网+"教育已经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趋势,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于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把主题体验课堂教学、网络写作平台和网络媒介有机结合,构建"互联网+"背景下主题体验英语写作数字化教学模式,对专业英语写作课进行... "互联网+"教育已经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趋势,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于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把主题体验课堂教学、网络写作平台和网络媒介有机结合,构建"互联网+"背景下主题体验英语写作数字化教学模式,对专业英语写作课进行改革。研究结果发现,此模式的运用,既注重形成性评价又保障总结性评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写作内容,提升了写作思想内涵,学生的整体英语写作水平与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英语写作 主题体验 过程学习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喻性·道德恐慌·大众歇斯底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文化病理诊断 被引量:4
19
作者 郎晓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101,共5页
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之《麦田里的守望者》以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逃学三日的人生历程,展示了美国社会乃至整个文化价值体系的扭曲与危机,也"临床性地深度描述了"美国文化在主体行为、主体心理、情感结构等表层与深层的病理特征... 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之《麦田里的守望者》以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逃学三日的人生历程,展示了美国社会乃至整个文化价值体系的扭曲与危机,也"临床性地深度描述了"美国文化在主体行为、主体心理、情感结构等表层与深层的病理特征。本文以霍尔顿的流浪轨迹为线索,诊断该小说所表征的、使霍尔顿感到厌倦、郁闷、恶心、绝望的文化图式。笔者认为,二战之后美国社会的保守型转型、封闭性求同、死亡性欲望使美国19世纪以来能动性的文化能量几乎耗尽,使符合自然伦理的美国文化完全堕落成一种意识形态控制,使整个社会进入一种"极度病态性"的文化模式,其主要表现是:以过去或恐惧未来为参照系的话语意义系统,即文化的后喻性,以现实判定缺失所导致的全社会道德恐慌,最后变成一场群体性的、大众歇斯底里般的文化灾难。小说的这些表征说明当时美国文化或其情感结构呈现一种严重的文化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文化病理 后喻性 道德恐慌 大众歇斯底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尔顿:美国三喻文化的一面折射镜 被引量:4
20
作者 郎晓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93,共3页
作为美国20世纪50~60年代青年一代的代言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折射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三喻文化的特征:后喻文化的失效、并喻文化的失衡以及前喻文化的召唤。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三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