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体认诗学刍议 |
王卉
姚振军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高校高铁志愿者专业化路径探析——以湖州市高校为例 |
周维
方浩翰
|
《广东蚕业》
|
2018 |
0 |
|
3
|
日本教育数字化转型探析:以数智时代“人”的培养为中心 |
宋武全
李正福
张照旭
|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4
|
当代英国黑人成长小说:构建与改变 |
王卉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博物馆茶文化主题英译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中国茶叶博物馆等三个博物馆为例 |
叶芊妤
沈艳燕
|
《福建茶叶》
|
2024 |
0 |
|
6
|
汉英受事补语句法分布研究 |
宁强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人喝酒”与“酒喝人”——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汉英动词句法差异比较 |
余祥越
黎金娥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8
|
同伴互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一项基于大学英语写作的实证研究 |
吴育红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48
|
|
9
|
帝国反写的典范——阿契贝笔下的白人 |
颜治强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10
|
认知语言学与生态语言学的结合--以词汇系统为例的可行性分析 |
朱长河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11
|
背诵输入情感屏障的认知探析 |
戚亚军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2
|
选择与建构:从meme到“模因” |
崔学新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13
|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点”与“面” |
徐伟彬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14
|
认知生态语言学——体验哲学视野下的语言研究新范式 |
朱长河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5 |
15
|
|
15
|
主位推进与衔接手段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
赵小品
胡梅红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3 |
6
|
|
16
|
论消费主义时代的文艺实践与审美规范 |
傅守祥
魏丽娜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7
|
霍桑与浪漫主义反讽 |
方文开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18
|
主题体验式英语写作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 |
王学文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9
|
后喻性·道德恐慌·大众歇斯底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文化病理诊断 |
郎晓娟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20
|
霍尔顿:美国三喻文化的一面折射镜 |
郎晓娟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