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地方高校医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内涵特征、现实困境与建构理路
1
作者 董建新 沈国丰 +1 位作者 李国栋 朱雪波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7-451,共5页
深入推进地方高校医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是深化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培养“新医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医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呈现出时代性、专业性、地方性和融合性四大内涵特征,面临着主体联结障... 深入推进地方高校医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是深化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培养“新医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医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呈现出时代性、专业性、地方性和融合性四大内涵特征,面临着主体联结障碍和要素融合障碍两大现实困境。其建构理路要强化“多元融合”理念,从多元需求融合、多元资源融合、多元要素融合和多元机制融合四个维度入手,着力推进新时代地方高校医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治理完善和功能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医学生 实践育人共同体 新医科 融合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心态——基于浙江、福建、河南、甘肃、黑龙江等五省农村地区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剑虹 乐传永 陈传锋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4-49,共6页
通过对浙江、福建、河南、甘肃、黑龙江等五省农村地区7673位农民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大多数农民认为参加教育培训对提升农民素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愿望性不高、期盼性不强;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农... 通过对浙江、福建、河南、甘肃、黑龙江等五省农村地区7673位农民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大多数农民认为参加教育培训对提升农民素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愿望性不高、期盼性不强;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农民参加了教育培训;农业大省(河南、黑龙江)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比例高于其它省份(浙江、福建、甘肃);农业省份(河南、黑龙江和甘肃)开展最多的农民教育培训主要是"科学种田",而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福建)开展最多的是"综合素质教育",彰显地方特色。"不知道有农民教育培训"和"不知道怎么参加教育培训"是广大农民没有参加教育培训的最主要原因,甘肃省表现更为明显;"培训时间短"、对"培训教师的态度及教学水平"评价不高,是影响农民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据此,讨论了根据不同地区、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民改进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农民教育 农民培训 实证调查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理论视域下区域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剑虹 熊和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5,158-159,共8页
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学的一个视角,非均衡理论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哲学思想。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也被视作为区域高等教育规划与发展的决策依据之一。但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简单地遵从区域经济的发展逻辑,它受诸如政策环境、区... 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学的一个视角,非均衡理论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哲学思想。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也被视作为区域高等教育规划与发展的决策依据之一。但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简单地遵从区域经济的发展逻辑,它受诸如政策环境、区域文化、历史传统以及社会公平的多重因素影响。区域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需要在考虑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重视区域本土经验的积累与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才能保证其持续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理论 区域高等教育 多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农村民生状况百村万民调查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剑虹 陈传锋 成晓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6-103,159,共8页
对全国15个省(直辖市)100多个村庄1万余名农民进行问卷抽样调查,结合对部分被试的访谈,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不少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和北部地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各类民生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结构比例失... 对全国15个省(直辖市)100多个村庄1万余名农民进行问卷抽样调查,结合对部分被试的访谈,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不少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和北部地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各类民生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结构比例失衡,女性地位低下,影响女性健康成长;农民收入水平低,生活条件差;农村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农民老无颐养;农村学无优教,滋生新一代文盲,部分青少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农村医疗条件差,农民病无良医,甚至延误病情导致死亡;农村生态无保护,环境遭污染,引发农民生存危机;农民综合素质低,农村封建残余风俗盛行,赌博之风危害社会稳定;村民组织无作为,村干部存在不正之风,引发农民信仰危机等。据此,提出了改进农村民生状况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问题 农村地区 农村人口 农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小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1,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下简称"思政工作")具有体系庞大、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不确定、成效滞后的特点,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内部多个子系统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协同系统。高校思政工作在实际中还没有完全实现协同,存在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下简称"思政工作")具有体系庞大、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不确定、成效滞后的特点,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内部多个子系统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协同系统。高校思政工作在实际中还没有完全实现协同,存在多个"两张皮"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应突出重点,需要在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构建教学与学工、思政课程与行为管理之间的协同机制,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狠抓落实、逐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员化、全面化与全程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德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7-119,124,共4页
就业关乎民生,也关乎高校的全面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构筑全员化、全面化、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整合就业服务资源、拓展就业服务外延、提升就业服务内涵的需要,也... 就业关乎民生,也关乎高校的全面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构筑全员化、全面化、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整合就业服务资源、拓展就业服务外延、提升就业服务内涵的需要,也有利于推动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更好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就业 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原则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德喜 沈晓阳 沈江龙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3,46,共4页
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原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主体性原则,第二个层次是约束性原则。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 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原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主体性原则,第二个层次是约束性原则。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推行民主选举与实行民主决策相统一,坚持表决民主与扩大协商民主相配套,发扬民主作风与完善民主制度相兼顾,行使民主权利与培养民主意识相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党内民主 理论原则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理念的伦理价值及其实践维度 被引量:14
8
作者 尹怀斌 刘剑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88,66,共8页
"两山"理念深刻关切当代中国发展进程及其重大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道义制高点。这一理念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践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q... "两山"理念深刻关切当代中国发展进程及其重大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道义制高点。这一理念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践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主线,从面向社会整体的伦理建构、人的自由本质及其社会历史性体现、实践理性运用与美好生活的价值规定等方面作出了理论贡献。其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价值;美好生活之实践论价值;对"中心论"、"技术批判论"、"资本批判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主要生态理论形态的批判性价值。其实践维度体现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应注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保障作用,培育生态德性的文化自信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生态环境 美好生活 制度优势 生态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党员先锋作用发挥的难题与破解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小芳 朱秀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6-48,共3页
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是评判学生党建工作成效的核心指标,目前还存在学生党员理论认识不深、群体性示范不够、党支部影响范围相对不广等难题。究其原因,大多在吸收环节理想信念的标准与工作艺术难以把握,培养环节理论教育效... 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是评判学生党建工作成效的核心指标,目前还存在学生党员理论认识不深、群体性示范不够、党支部影响范围相对不广等难题。究其原因,大多在吸收环节理想信念的标准与工作艺术难以把握,培养环节理论教育效果不佳,输出环节融入其他体系不足,管理环节工作体制执行不畅等。要解决这些难题,应提升学生党员的理论认同,强化初心使命意识;遵循人的需要规律,把握好入党动机的超越性和现实性问题;根据理论教育规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体悟结合;树立“大党建”理念,构建党建协同机制,将学生党建工作融入高校育人工作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教育 入党动机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X县、Y县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高风 刘剑虹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2期5754-5760,共7页
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是新型农民培训体系重要和基础的环节,完善和提升农民培训质量,必然要加强和改进农民培训机构,调研组通过走访浙江省X县和Y县的农民培训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负责人,分别对农民培训的机构类型、资金来源、师资组成、课程... 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是新型农民培训体系重要和基础的环节,完善和提升农民培训质量,必然要加强和改进农民培训机构,调研组通过走访浙江省X县和Y县的农民培训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负责人,分别对农民培训的机构类型、资金来源、师资组成、课程形式、培训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访谈,对两县农民培训机构现状进行了比较,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培训机构的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前期调研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农民培训机构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机构 培训指标 新型农民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班级场域功能与建设策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慧文 朱小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4,共3页
班级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当前,高校班级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增强高校班级建设实效性,从社会学中的场域概念和自然科学中能量传递的融合入手,将班级场域作为高校班级育人工程建设研究的载体,通过高校班级的现存状态探寻... 班级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当前,高校班级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增强高校班级建设实效性,从社会学中的场域概念和自然科学中能量传递的融合入手,将班级场域作为高校班级育人工程建设研究的载体,通过高校班级的现存状态探寻具有育人驱力的班级场域的建设策略,以期通过场域功能发挥调动教育主体的优势趋向性,使班级场域真正成为有教育导向的"传感"场,作用于高校育人全过程,以达到生动的、有指向性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场域 能量传递 育人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提升学生成长获得感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小芳 丁敢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5,共4页
学生成长获得感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效果的重要标准。解决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成为趋势与现有评价制度不匹配之间的矛盾、学生成长发展要求提升与教育培养训练不足之间的矛盾、学生对校园生活幸福感的追求与保障服务不到位之间的矛... 学生成长获得感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效果的重要标准。解决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成为趋势与现有评价制度不匹配之间的矛盾、学生成长发展要求提升与教育培养训练不足之间的矛盾、学生对校园生活幸福感的追求与保障服务不到位之间的矛盾是提升学生成长获得感的现实逻辑;厘清学生成长获得感的内涵、生成机制、评价维度和评价主体是提升学生成长获得感的理论逻辑;通过资源整合、人员整合、体系同构等方式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是提升学生成长获得感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成长获得感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素质应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13
作者 杨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1年第23期19-20,共2页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似乎已经或者说应该是很清楚的,但是,当我们真正深入地研究和思考,就会发现,情况并不完全如此,甚至还有一些情况令人担忧。这几年,一大批具有较高学历、学位的各类毕业生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原有的...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似乎已经或者说应该是很清楚的,但是,当我们真正深入地研究和思考,就会发现,情况并不完全如此,甚至还有一些情况令人担忧。这几年,一大批具有较高学历、学位的各类毕业生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原有的教师在激烈的竞争中专业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可以说,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当我们全方位地审视高校教师的素质,特别关注高校教师的德育素质,是否完全适应教导大学生“做人”的需要呢?情况并不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德育素质 “做人” 毕业生 学位 大学生 中专 乐观 高学历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和谐教育的基础及其建构
14
作者 陈德喜 贺武华 郝丽萍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37-39,共3页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的时代最强音。“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系统,而和谐的教育系统又是...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的时代最强音。“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系统,而和谐的教育系统又是和谐教育实践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教育 社会基础 教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