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南方生活流”诗(上) 被引量:2
1
作者 沈泽宜 《探索(浙江)》 1987年第3期57-61,共5页
1982年夏,当以“今天”派为代表的中国新时期诗歌第一次浪潮退潮之际,在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上下游、这一曲尺形地区,一种完全不同于“朦胧诗”的新的诗风开始兴起。它提供了以“南方生活流”诗为代表的新时期诗歌第二次浪潮的最初信息。 ... 1982年夏,当以“今天”派为代表的中国新时期诗歌第一次浪潮退潮之际,在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上下游、这一曲尺形地区,一种完全不同于“朦胧诗”的新的诗风开始兴起。它提供了以“南方生活流”诗为代表的新时期诗歌第二次浪潮的最初信息。 作为一个新的诗群,比起“今天”派诗群来,“南方生活流”诗群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有重要基地,比如浙江、四川、江苏、上海,但不象“今天”派有北京那样的地区核心;2、人数更多,但没有形成类似北岛、舒婷那样的诗人核心;3、在迄今为止的五年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示流派的实力,覆盖面越来越广,近年来更有远伸至新疆、西藏、东北之势。它的一个分支通向高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流 诗群 组诗 新时期诗歌 “朦胧诗” 现代美学 形象系列 锻工 第二次浪潮 现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这是为了召唤读者”——评介萨特的《为什么写作?》
2
作者 李广德 《探索(浙江)》 1985年第1期29-30,共2页
《为什么写作?》是法国哲学家,小说家萨特写作的理论文章,属于他的专著《什么是写作》中的一章。为萨特的最高写作纲领。文章主要从有关作者与读者、写作与阅读、美与审美的各对关系,阐明了个人写作活动的社会性和严肃性。他从一般到特... 《为什么写作?》是法国哲学家,小说家萨特写作的理论文章,属于他的专著《什么是写作》中的一章。为萨特的最高写作纲领。文章主要从有关作者与读者、写作与阅读、美与审美的各对关系,阐明了个人写作活动的社会性和严肃性。他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地进行论述,带有明显的思辩性质。 作者为什么要写作呢?萨特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理由。但他认为“在作者的各种意图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深的、更直接的、为大家共有的抉择”。这个抉择就是:任何人从事写作都不是为了自我。为什么呢?首先,写作完全不同于物质生产活动。“鞋匠可以穿上他自己刚做得的鞋,如果这双鞋的尺码符合他的脚,建筑师可以住在他自己建造的房子里。然而作家却不能阅读他自己写下的东西”。作者能揭示或描写客观事物,却不能揭示自己创造的产品——文章或作品。一个写作者,不可能对他自己劳动的成果一作品表示相当的冷漠,认为它是与己无关的纯客观事物。这是因为,“如果我们自己决定生产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作家 写作理论 写作者 自己创造 美与审美 阅读过程 个人写作 审美快感 从事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