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口黑鲈早苗池塘温棚培育技术
1
作者 娄剑锋 叶利海 +1 位作者 陈博 公翠萍 《科学养鱼》 2025年第3期16-18,共3页
近年来,浙江湖州市池塘大口黑鲈早苗培育受气温、水体中天然饵料丰度变化及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病暴发的影响,培苗成功率较低,在10%左右,全军覆没的情况也不少。其中限制该市大口黑鲈早苗培育最大的因素是水温,而搭建塑料大棚可以解决这个... 近年来,浙江湖州市池塘大口黑鲈早苗培育受气温、水体中天然饵料丰度变化及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病暴发的影响,培苗成功率较低,在10%左右,全军覆没的情况也不少。其中限制该市大口黑鲈早苗培育最大的因素是水温,而搭建塑料大棚可以解决这个限制条件,池塘保温大棚育苗可提高大口黑鲈早苗培育成功率,为规模化苗种生产提供一条新途径。笔者2022、2023年在南浔盛江家庭农场开展大口黑鲈早苗池塘温棚培育技术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大棚育苗 苗种生产 塑料大棚 大口黑鲈 弹状病毒 池塘 湖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市区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淑英 朱建方 +1 位作者 裘建平 邱利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464-2465,共2页
对湖州市区菜地土样分析结果表明,菜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67,有64.7%的土壤属于清洁地范围,23.5%为尚清洁范围,11.8%属轻度污染。菜地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Hg,平均单项污染指数为0.74。除As外,耕层土壤中Cd、Cr、C... 对湖州市区菜地土样分析结果表明,菜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67,有64.7%的土壤属于清洁地范围,23.5%为尚清洁范围,11.8%属轻度污染。菜地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Hg,平均单项污染指数为0.74。除As外,耕层土壤中Cd、Cr、Cu、Hg、Pb含量高于亚耕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 重金属 调查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建方 王仪春 +2 位作者 邱利江 裘建平 李建国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9-11,共3页
对湖州市蔬菜基地土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60,有78.79%的土壤属于清洁范围,15.15%为尚清洁范围,6.06%属轻度污染。蔬菜基地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汞和镉,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56和0.55。除砷... 对湖州市蔬菜基地土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60,有78.79%的土壤属于清洁范围,15.15%为尚清洁范围,6.06%属轻度污染。蔬菜基地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汞和镉,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56和0.55。除砷和汞外,耕层土壤中镉、铬、铜、铅含量高于亚耕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基地 重金属污染 调查 评价 湖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农业背景下果树种植技术及果品质量提升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杜小丽 《种子科技》 2022年第7期136-138,共3页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身体健康状况、重视饮食平衡,而水果作为饮食的一部分,其含有的丰富营养元素可以满足人体所需。但在现实生活中,水果市场中不时出现质量问题,无法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水果。文章以绿...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身体健康状况、重视饮食平衡,而水果作为饮食的一部分,其含有的丰富营养元素可以满足人体所需。但在现实生活中,水果市场中不时出现质量问题,无法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水果。文章以绿色农业背景下的果树种植为例,分析果树种植技术的现状,提出一系列有效提升果品质量的建议,以促进水果市场稳定发展,将绿色农业理念落实到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果树种植技术 果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机械增氧装备及技术应用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赵颖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6期30-32,共3页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池塘溶解氧水平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养殖中后期,溶氧下降更为明显。通过机械增氧技术增加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认识,从水产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出发,分析机械增氧装备的主要类型和...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池塘溶解氧水平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养殖中后期,溶氧下降更为明显。通过机械增氧技术增加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认识,从水产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出发,分析机械增氧装备的主要类型和增氧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增氧 水产养殖 增氧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及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耐药性分析
6
作者 蔺凌云 赵颖 +7 位作者 姚嘉赟 沈锦玉 袁雪梅 黄雷 陈静 彭先启 刘忆瀚 潘晓艺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5,共11页
研究旨在探讨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ingia miricola)的药敏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通过16S rRNA和rpo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肉汤稀释法、结晶紫微孔板法和... 研究旨在探讨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ingia miricola)的药敏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通过16S rRNA和rpo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肉汤稀释法、结晶紫微孔板法和卡尔加里生物膜装置分别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最低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利用PCR方法分析β-内酰胺耐药基因及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并通过双纸片法检测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产生。结果显示,从患病蛙类样本中分离到的9株优势菌株均为E.miricola;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但对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敏感;所有菌株均可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形成菌的MBEC比对应浮游菌的MIC提高8—>256倍;所有菌株均携带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blaCME、blaGOB和blaB),并产生ESBL及MBL;gyrA基因的QRDR区均检测到了可介导喹诺酮类耐药的非同义突变S83R,gyrB、parC和parE未发现突变。结果表明,蛙源E.miricola呈现多重耐药性,普遍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β-内酰胺酶的产生及喹酮类药物作用靶点突变与其β-内酰胺及喹诺酮类耐药表型相符。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的体外敏感性较高,具有治疗该菌感染的潜力。研究可为E.miricola感染的治疗及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 生物膜 米尔伊丽莎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氏柠檬酸杆菌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公翠萍 娄剑锋 +3 位作者 孙威 郭梦雅 胡大雁 刘晓丹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的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根据Omp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套LAMP特异性检测引物,以弗氏柠檬酸杆菌DNA为模板、羟基萘酚蓝为...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的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根据Omp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套LAMP特异性检测引物,以弗氏柠檬酸杆菌DNA为模板、羟基萘酚蓝为显色剂,建立弗氏柠檬酸杆菌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并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量为1.43×10^(2) copies。为了进一步缩短检测该菌的过程,将HNB染料添加到LAMP反应体系中建立可视化弗氏柠檬酸杆菌LAMP检测方法,55 min内在可见光下通过肉眼直接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及灵敏性高,对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柠檬酸杆菌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浔渔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对策
8
作者 娄剑锋 公翠萍 《科学养鱼》 2025年第2期13-14,共2页
南浔是全国著名的淡水鱼产区和渔文化的发源地。南浔养鱼历史最为悠久,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系统就是在南浔认定的。南浔区菱湖镇是中国江南范蠡养鱼文化故里,四大家鱼人工养殖鼻祖杨俊成也是在菱湖盼幸塘进行四大家鱼养殖... 南浔是全国著名的淡水鱼产区和渔文化的发源地。南浔养鱼历史最为悠久,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系统就是在南浔认定的。南浔区菱湖镇是中国江南范蠡养鱼文化故里,四大家鱼人工养殖鼻祖杨俊成也是在菱湖盼幸塘进行四大家鱼养殖。全区拥有水产养殖面积21万余亩,淡水鱼产量长期位居浙江省榜首,菱湖镇是全国三大淡水鱼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淡水渔都”“中国生态养鱼第一镇”“中国淡水鱼文化第一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水产养殖面积 南浔区 桑基鱼塘 发展现状及对策 四大家鱼 人工养殖 菱湖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油17”迟栽超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泉方 邹文奎 +2 位作者 孙超才 季新荣 邹海翔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1期63-63,65,共2页
"沪油17"是上海市农科院培育的双低油菜国审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潜力大、品质优、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浙江南浔地区从2003年开始引种,2004年开始研究"双稀双发"集成创新超高产栽培技术,"沪油17"... "沪油17"是上海市农科院培育的双低油菜国审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潜力大、品质优、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浙江南浔地区从2003年开始引种,2004年开始研究"双稀双发"集成创新超高产栽培技术,"沪油17"攻关田3年内每667m2产量都超过300kg。2008年在迟栽情况下,通过实施"双稀双发"、"冬发不足靠春发",迟栽攻关田的每667m2产量达324.9kg。笔者系统介绍了"沪油17"迟栽超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油17 栽培技术 双稀双发 超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小丽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第1期23-25,共3页
近几年,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有了较快发展,与传统蔬菜种植方式相比,设施蔬菜技术可以克服自然环境、土壤条件等不利因素影响,通过人为调节环境,促进蔬菜良好生长,加快实现蔬菜优质高产目标。开发设施蔬菜,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促进农业经... 近几年,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有了较快发展,与传统蔬菜种植方式相比,设施蔬菜技术可以克服自然环境、土壤条件等不利因素影响,通过人为调节环境,促进蔬菜良好生长,加快实现蔬菜优质高产目标。开发设施蔬菜,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此,应加强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推广,指导种植者科学防治病虫害,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经济发展 设施蔬菜种植 设施蔬菜栽培 土壤条件 技术推广 自然环境 不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春提早樱桃番茄-夏秋厚皮甜瓜-秋冬莴笋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学良 向文彬 +1 位作者 周坛根 姚杰 《长江蔬菜》 2017年第9期32-34,共3页
介绍了南浔区浙江大棚春提早樱桃番茄—夏秋厚皮甜瓜—秋冬莴笋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大棚设施设备,实行水肥一体化,明显减少了劳动用工和肥料用量,秋末初冬实行露地栽培,接受自然降雨,减轻大棚土壤盐碱化,确保产品优质和效益翻... 介绍了南浔区浙江大棚春提早樱桃番茄—夏秋厚皮甜瓜—秋冬莴笋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大棚设施设备,实行水肥一体化,明显减少了劳动用工和肥料用量,秋末初冬实行露地栽培,接受自然降雨,减轻大棚土壤盐碱化,确保产品优质和效益翻番,受到菜农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栽培 厚皮甜瓜 樱桃番茄 冬莴笋 大棚 技术 夏秋 水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晚粳“甬优538”特征特性与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屹 曹泉方 +1 位作者 陈永星 季新荣 《上海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29-30,共2页
湖州市2011年开始引进杂交晚稻新品种"甬优538"试种,表现出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宜、壮秆大穗、具有超高产潜力等特点,适宜在湖州市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为促进该品种在湖州市进一步推广种植,总结了"甬优5 3 8"在... 湖州市2011年开始引进杂交晚稻新品种"甬优538"试种,表现出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宜、壮秆大穗、具有超高产潜力等特点,适宜在湖州市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为促进该品种在湖州市进一步推广种植,总结了"甬优5 3 8"在湖州市机插种植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并提出了该品种在湖州市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538 特征特性 机插栽培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鱼塘塘基种植“沪油21”的高产栽培技术
13
作者 曹泉方 邹文奎 +4 位作者 胡清宇 朱建方 马善林 沈昆林 蒋明跃 《上海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63-63,69,共2页
"沪油21"是上海市农科院培育的双低油菜国审新品种,具有单株增产潜力大、品质优、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浙江南浔地区从2008年开始引种,研究了利用鱼塘塘基种植"沪油21"的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推广这一技术... "沪油21"是上海市农科院培育的双低油菜国审新品种,具有单株增产潜力大、品质优、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浙江南浔地区从2008年开始引种,研究了利用鱼塘塘基种植"沪油21"的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推广这一技术,介绍了其主要技术措施及高产构成因素,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塘塘基 沪油21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鳢水泡病毒(SHVV)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4
作者 娄剑锋 公翠萍 +3 位作者 肖自东 刘晓丹 胡大雁 劳顺健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巢式PCR是建立在普通PCR方法基础之上的一种改进型方案,广泛用于病毒基因的检测。但是,目前还没有建立巢式PCR检测乌鳢水泡病毒的报道。本研究通过获取感染乌鳢水泡病毒的杂交鳢组织,获得病毒的相关基因,利用巢式PCR相关技术,通过体系... 巢式PCR是建立在普通PCR方法基础之上的一种改进型方案,广泛用于病毒基因的检测。但是,目前还没有建立巢式PCR检测乌鳢水泡病毒的报道。本研究通过获取感染乌鳢水泡病毒的杂交鳢组织,获得病毒的相关基因,利用巢式PCR相关技术,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反应程序的优化,建立一种检测乌鳢水泡病毒的方法,为及时发现并快速诊断乌鳢水泡病毒提供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病毒基因 反应程序 乌鳢 快速诊断 普通PCR 杂交鳢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絮凝法处理温室龟鳖养殖废水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段立安 王雷 +3 位作者 陈世霞 赵颖 徐海圣 韩志英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1-676,共6页
选择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铁(PFC)为絮凝剂,对比研究3种絮凝剂去除温室龟鳖养殖(greenhouse turtle aquaculture)废水悬浮物效果。结果表明,絮凝剂PAC的絮凝效果最佳。选择PAC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为... 选择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铁(PFC)为絮凝剂,对比研究3种絮凝剂去除温室龟鳖养殖(greenhouse turtle aquaculture)废水悬浮物效果。结果表明,絮凝剂PAC的絮凝效果最佳。选择PAC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通过响应面法以浊度去除率为响应值,PAC和PAM的投加量和搅拌时间为影响因素,对工艺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根据响应面分析结果,确定龟鳖养殖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为PAC质量浓度85.3 mg/L、PAM质量浓度19.8 mg/L、搅拌时间2 min。在此条件下浊度去除率为97.1%,为温室龟鳖养殖废水的优化絮凝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温室龟鳖养殖废水 絮凝 浊度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成熟期间1-脱氧野尻霉素和主要花青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勤生 朱俭勋 +5 位作者 钟石 孙雨晴 李有贵 霍进喜 吕志强 计东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9-804,共6页
桑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以及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和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cyanidin-3-O-rutinoside,C3R)等花青素。利用高... 桑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以及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和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cyanidin-3-O-rutinoside,C3R)等花青素。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桑椹成熟期间DNJ、C3G、C3R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桑椹变红前,DNJ含量较高,质量分数最高达到0.246%,但C3G和C3R未能被检测到;随着桑椹的成熟,DNJ含量迅速下降,到完全成熟后质量分数仅有0.006%,而C3G和C3R含量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最终C3G质量分数稳定在1%左右,C3R质量分数稳定在0.6%左右。DNJ合成路径上相关的赖氨酸脱羧酶(lysine decarboxylase,LDC)和铜胺氧化酶(copper amine oxidase,CAO)编码基因LDC、CAO1、CAO2、CAO4的表达量在桑椹未变红前为逐渐升高,后迅速下降,而CAO3表达量一直逐渐降低;花青素合成关键酶基因4CL和CHI表达量在桑椹变红前逐渐升高,后迅速降低,而CHS表达量在桑椹变红前较低,后迅速升高并持续维持较高水平。研究结果不仅为药用桑椹的采收提供了指导,也为果桑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1-脱氧野尻霉素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 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 含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葡萄品种果实品质差异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史星雲 王莉 +3 位作者 金勤 徐珊珊 吴建民 殷益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145,150,共7页
以巨峰、鄞红、阳光玫瑰、巨玫瑰、蓝宝石、浪漫红颜、新雅等7个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和分析葡萄果实17个品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个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果实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 以巨峰、鄞红、阳光玫瑰、巨玫瑰、蓝宝石、浪漫红颜、新雅等7个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和分析葡萄果实17个品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个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果实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95.440%,可以反映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7个品种综合品质排序为鄞红>巨玫瑰>巨峰>浪漫红颜>阳光玫瑰>新雅>蓝宝石,与果实品尝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摸清了湖州地区几个鲜食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发现鄞红和巨玫瑰2个品种在该地区综合品质表现优,这对指导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葡萄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条桑育”省力化养蚕模式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19
18
作者 金勤生 冯建琴 +2 位作者 吴怀民 占鹏飞 冯世民 《中国蚕业》 2019年第3期65-69,共5页
湖州市作为我国蚕桑老区,随着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速,依靠零星分散和传统的操作模式已经难以支撑产业的稳定与发展。为探索稳定提升湖州市蚕桑产业之路,进行了"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条桑育"(1~3龄采用人工饲料育,4~... 湖州市作为我国蚕桑老区,随着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速,依靠零星分散和传统的操作模式已经难以支撑产业的稳定与发展。为探索稳定提升湖州市蚕桑产业之路,进行了"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条桑育"(1~3龄采用人工饲料育,4~5龄采用条桑育)省力化养蚕模式的应用示范。3年的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该模式2018年每667 m^2桑园年养蚕成本与盒种成本大幅降低,分别比2015年降低17.75%与53.02%,特别是大蚕盒种用工减少了66.67%,全年蚕种饲养批次与饲养量增加,每667 m^2桑园产值提高,与应用示范前的2015年相比,2018年每667 m^2桑园蚕茧产值增加4 017元达到7 377元,增长119.55%,且同样的桑园面积,由于技术熟化度及应用面逐年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18年每667 m^2桑园蚕茧产值比2016年示范初增加2 847元,增长62.85%。"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条桑育"省力化养蚕模式的应用示范为全年多批次养蚕、扩大规模提升效益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蚕 人工饲料 条桑育 杂交桑 草本化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叶飞华 姚学良 +3 位作者 向文彬 沈良 章柏松 朱亚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898-900,共3页
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在马铃薯生产中的试验表明,与普通白色PE地膜相比,不同品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对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等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8μm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商品薯667 m2产量比普通白色PE地膜下降26 kg,收益减少143元.综合考虑普... 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在马铃薯生产中的试验表明,与普通白色PE地膜相比,不同品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对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等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8μm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商品薯667 m2产量比普通白色PE地膜下降26 kg,收益减少143元.综合考虑普通地膜残留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农膜回收处理成本等因素,认为8μm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7μm普通PE白色地膜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马铃薯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刚 葛红亚 +3 位作者 周可明 陆群康 向文彬 叶飞华 《上海蔬菜》 2021年第3期70-72,共3页
全生物降解地膜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被微生物降解,有效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为此作者开展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措施及环境会影响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降解速度表现为露地快于大棚、套养... 全生物降解地膜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被微生物降解,有效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为此作者开展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措施及环境会影响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降解速度表现为露地快于大棚、套养鸡群快于未套养鸡群、泥土掩埋快于土表、杂草多快于杂草少;不同地膜对玉米生长、产量以及经济效益影响不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碎裂期基本满足本试验玉米生长的要求,但始裂期偏早,覆膜约2个月时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韧性和抑草效果明显变差,部分田块杂草较多,影响玉米生长;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横向抗拉伸强度不够,机械铺膜、覆膜后受杂草挤压易纵向开裂,影响覆膜效率、覆膜质量和抑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玉米 应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