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州市南浔区单季稻施肥方式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陆佳泉 孙莉 +2 位作者 姚梦雅 张金卫 陈宇眺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840-2844,共5页
为了解浙北地区单季稻生产过程中的施肥情况,以进一步推广化肥高效利用技术,于2022年10—11月,在湖州市南浔区调查单季稻种植大户45户。数据表明,以南浔为代表的浙北地区,常规稻种植户的平均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228.0、63.0、93.0 kg... 为了解浙北地区单季稻生产过程中的施肥情况,以进一步推广化肥高效利用技术,于2022年10—11月,在湖州市南浔区调查单季稻种植大户45户。数据表明,以南浔为代表的浙北地区,常规稻种植户的平均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228.0、63.0、93.0 kg·hm^(-2),杂交稻种植户的平均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258.0、75.0、96.0 kg·hm^(-2)。杂交稻和常规稻种植户的化肥用量已趋于优化,但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在不同农户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幅。所调查农户中,施肥次数在2次以上的农户超过总调查数的50%,此外有43户采用配方肥,采用传统复合肥的仅有2户,表明分次施肥、施用配方肥等技术已逐渐被农户所接受。但数据同时表明,绝大多数农户在施肥时,仍采用撒施的方式,仅有2户采用侧深施肥的肥料高效施用技术,且多数农户并未依照测土配方技术来施用配方肥,未来需针对上述问题加强推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调查 水稻 化肥 肥料利用率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市农业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兴国 王莉 +1 位作者 冯燕萍 楼黎静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2095-2099,共5页
发掘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抓手,也是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世界丝绸之源、世界珍珠之源、世界茶文化之源等,湖州具有7000多年农耕历史,不仅是江南地区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还是... 发掘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抓手,也是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世界丝绸之源、世界珍珠之源、世界茶文化之源等,湖州具有7000多年农耕历史,不仅是江南地区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还是我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资源集聚区,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本文分析了湖州市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历史分布特征和产业分布特征,并对其历史与文化价值、生态与科技价值、经济与社会价值等进行了综合评估;进一步,从规划先行、项目申报、品牌建设、文旅融合、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新时代江南农耕文化展示窗口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普查 湖州 江南农耕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工作合力 强化过程管理 浙江湖州市高标准推进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
3
作者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3年第6期34-35,共2页
湖州市秉持“目标引领,差距管理,过程控制,考核激励,以实绩论英雄”的工作理念,提前谋划、统筹安排,遵循“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组织方式,加快落实普查工作要素保障,有序推进全市土壤三普工作。一、提高政治站位... 湖州市秉持“目标引领,差距管理,过程控制,考核激励,以实绩论英雄”的工作理念,提前谋划、统筹安排,遵循“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组织方式,加快落实普查工作要素保障,有序推进全市土壤三普工作。一、提高政治站位,构建普查工作体系2022年9月,湖州市迅速召开全市土壤普查动员部署会,要求全市充分认识土壤三普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及省政府关于土壤普查工作的要求上来。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的通知》,全市构建起“1+4+6+N”的普查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核激励 土壤普查 分级负责 目标引领 部门协作 要素保障 湖州市 有序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市粮食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措施
4
作者 陆群康 沈伟棋 +2 位作者 杨海江 李江涛 沈林安 《现代农机》 2021年第3期49-50,共2页
粮食产加销一体化是通过延长产业链来提高种粮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湖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杭嘉湖平原,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种植制度以单季晚稻为主。近年来,湖州市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采取一系列必要措... 粮食产加销一体化是通过延长产业链来提高种粮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湖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杭嘉湖平原,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种植制度以单季晚稻为主。近年来,湖州市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粮食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湖州市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产加销一体化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鱼过池鱼种和商品鱼池塘养殖示范试验报告
5
作者 孙丽慧 陈建明 +3 位作者 姜建湖 李倩 赵颖 娄建锋 《科学养鱼》 2021年第9期82-83,共2页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青鱼一直是浙江湖州传统淡水鱼养殖区的重要养殖品种。随着养殖池塘的标准化改造完成,基础条件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为产业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底改和调水的生物制剂及营养平衡的高效配合饲料等投入品的普及应用...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青鱼一直是浙江湖州传统淡水鱼养殖区的重要养殖品种。随着养殖池塘的标准化改造完成,基础条件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为产业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底改和调水的生物制剂及营养平衡的高效配合饲料等投入品的普及应用,以及可远程智能管控的增氧和投饲设备的配备,可有效地确保青鱼池塘养殖的稳产高效。笔者选择了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阿明鱼种场陈塔示范基地,进行了青鱼过池鱼种和商品鱼养殖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试验 淡水鱼养殖 池塘养殖 浙江湖州 营养平衡 配合饲料 生物制剂 鱼种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叶茶树品种“中白1号”加工不同茶类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创盛 龚淑英 +4 位作者 范方媛 钱虹 柳丽萍 陆文渊 沈云鹤 《茶叶》 2019年第2期69-74,共6页
为了解中白1号白化茶树品种的不同茶类适制性,提高其加工价值,促进地方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本研究针对中白1号品种原料制成的绿茶、黄茶和红茶不同茶类样品进行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制作的绿茶、黄茶和红茶均... 为了解中白1号白化茶树品种的不同茶类适制性,提高其加工价值,促进地方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本研究针对中白1号品种原料制成的绿茶、黄茶和红茶不同茶类样品进行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制作的绿茶、黄茶和红茶均表现出甘鲜的品种特征,各茶类风格特征明显,品质优良。中白1号对绿茶、黄茶和红茶均有良好的适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白1号 绿茶 黄茶 红茶 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环境下花[鱼骨]的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宁 曾建刚 +2 位作者 沈小明 叶金云 朱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88-91,95,共5页
运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采自太湖、钱塘江桐庐段的野生花[鱼骨]以及由太湖野生群体经人工繁育3代的花鳐骨这三个群体的30个形态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太湖群体和东林养殖群体的形态较为接近,而与桐庐群体的差异较大。利用主成分... 运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采自太湖、钱塘江桐庐段的野生花[鱼骨]以及由太湖野生群体经人工繁育3代的花鳐骨这三个群体的30个形态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太湖群体和东林养殖群体的形态较为接近,而与桐庐群体的差异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 55.08%、主成分2 14.01%、主成分3 6.87%,它们的累积贡献率为75.97%。逐步判别选入3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通过建立的3个群体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75%~100%,P2为77%~100%,综合判别率为86%,结果表明3个群体形态差异显著(P<0.01)。该研究为花[鱼骨]不同群体的鉴别积累了基础资料以及为花[鱼骨]的增殖放流、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鱼骨] 形态特征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殖大口黑鲈的适宜密度 被引量:7
8
作者 冯双双 周凡 +5 位作者 娄剑锋 贝亦江 陈刘浦 马文君 丁雪燕 张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70-73,共4页
为探索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适宜养殖密度,在浙江省南浔区菱湖盛江家庭农场开展3种不同密度(每条跑道2.3万尾、2.5万尾和2.7万尾)的大口黑鲈跑道养殖试验,养殖周期4个月。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养... 为探索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适宜养殖密度,在浙江省南浔区菱湖盛江家庭农场开展3种不同密度(每条跑道2.3万尾、2.5万尾和2.7万尾)的大口黑鲈跑道养殖试验,养殖周期4个月。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养殖的大口黑鲈存活率均在90%以上,总增重、平均规格随放养密度增加而减小,饲料系数、养殖成本随放养密度增加而增加;跑道养殖效益以每条跑道2.3万尾的最高,达0.90万元/667m^2,2.7万尾的最低,为0.65万元/667m^2;跑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总磷水质指标随大口黑鲈放养密度增加略有上升,但整体差异不明显。大口黑鲈适宜在池塘循环流水跑道模式中养殖,每条跑道适宜放养密度为2.3万尾;养殖水可实现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循环流水跑道 大口黑鲈 密度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殖3种淡水鱼效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凡 冯双双 +5 位作者 娄剑锋 线婷 彭建 陈刘浦 丁雪燕 张超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4期39-42,共4页
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最早由美国奥本大学和美国大豆协会等共同研发,指在池塘中兴建流水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升级为循环流水"生态圈养"的一种现代新型养殖模... 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最早由美国奥本大学和美国大豆协会等共同研发,指在池塘中兴建流水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升级为循环流水"生态圈养"的一种现代新型养殖模式,具有降低养殖污染、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提升产品品质等综合效益[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循环流水 养殖效益 淡水鱼 饲料系数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