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参数评估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研究
1
作者 孙胜杰 姚丽娣 +1 位作者 刘东 郑建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8-1366,共9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对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对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7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不同肿瘤处理方式后进行根治性放疗。根据患者术后放疗肿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50例)和未复发组(77例),比较2组患者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constant,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olumefractionofextracellular extravascular space,Ve)]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DCE-MRI参数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复发组患者手术切缘阳性、术前病灶最大径≥4 cm、溃疡型病灶、N分期为N1~N3期、分期为晚期(Ⅲ、Ⅳ)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的Ktrans、Kep高于未复发组,Ve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缘为阳性、N分期为N1~N3期、Ktrans、Kep是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Ve是保护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Ve三参数联合应用和五指标联合应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920(0.858~0.961)、0.923(0.862~0.963),三参数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的AUC明显提高(P<0.05),与五指标联合应用的AUC比较无差异。结论DCE-MRI参数Ktrans、Kep、Ve与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密切相关,Ktrans、Kep、Ve联合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放疗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在脊髓型颈椎病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刚 陈鹏 +2 位作者 李宇龙 朱芸 谢宗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7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放射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进行危险度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CSM的患者病例317例,并使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 目的探讨基于MRI放射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进行危险度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CSM的患者病例317例,并使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分为轻症组193例和中重度组124例。手动勾画脊髓轴位T2WI像生成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放射组学特征,使用Z-Score标准化进行统一量度,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CC)进行数据降维。使用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进行特征筛选,并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自适应增强机(adaboost,AB)、贝叶斯算法(native Bayes,NB)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四种分类器模型来构建ML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效能。结果共筛选出15个放射组学特征用于模型构建,四种分类器中,SVM(训练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0.833和0.813)和LR(训练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0.831和0.812)模型分级能力较好,且较稳定,模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分类器在训练组中分级能力最佳(AUC=0.984),但在验证组中能力欠佳(AUC=0.725),模型稳定性低于SVM和LR模型。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的ML模型对CSM有良好危险度分级能力,能够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放射组学 机器学习 危险度分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CT引导下双钩hook-wire定位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3
作者 黄小燕 郑屹峰 +2 位作者 潘锋 沈琦斌 邵国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钩hook-wire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患者共67个肺小结节病灶和63例患者共81个肺小结节病灶分别在胸腔镜切除术前行CT引导下双钩和单钩hook-wire定位,评价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钩和单钩hook-wir...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钩hook-wire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患者共67个肺小结节病灶和63例患者共81个肺小结节病灶分别在胸腔镜切除术前行CT引导下双钩和单钩hook-wire定位,评价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钩和单钩hook-wire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4例患者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双钩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并发症有:气胸发生率29.6%(16/54)、出血发生率48.1%(26/54);63例患者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单钩hookwire定位成功率98.4%(62/63),并发症有:气胸发生率28.5%(18/63)、出血发生率25.4%(16/63)。结论胸腔镜术前肺小结节CT引导下双钩hook-wire定位能够降低定位脱钩风险,是对其他肺小结节定位技术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电子胸腔镜切除术 CT引导下定位 双钩钢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表达阳性与阴性的三阴乳腺癌的钼靶X线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惠美 徐华军 +1 位作者 毛新峰 朱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68-1371,共4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表达阳性与阴性的三阴乳腺癌(TNBC)的钼靶X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TNBC患者的临床和钼靶X线资料,比较AR阳性与AR阴性TNBC肿瘤分化程度和钼靶X线表现的差异。结果 AR阴性TNBC肿瘤分化程度低于AR阳性TNBC(...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表达阳性与阴性的三阴乳腺癌(TNBC)的钼靶X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TNBC患者的临床和钼靶X线资料,比较AR阳性与AR阴性TNBC肿瘤分化程度和钼靶X线表现的差异。结果 AR阴性TNBC肿瘤分化程度低于AR阳性TNBC(χ~2=6.206,P=0.045)。AR阳性TNBC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型17例(17/30,56.67%),钙化型12例(12/30,40.00%),结构扭曲1例(1/30,3.33%);AR阴性TNBC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型66例(66/82,80.49%),钙化8例(8/82,9.76%),不对称性致密8例(8/82,9.7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3,P<0.001)。肿块型病变中,AR阳性TNBC以不规则形为主,而AR阴性者以不规则形和圆形或椭圆形为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5,P=0.003)。AR阳性与AR阴性TNBC间钙化类型无明显差异(χ~2=0.108,P=0.743),均以细小多形性钙化为主。结论 AR阴性TNBC分化较差,乳腺X线片表现不典型,肿块外形不规则和伴钙化可列入鉴别AR阴性与AR阳性TNBC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乳房X线摄影术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腱鞘炎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华军 陈士芳 张惠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手腕部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RA手腕部腱鞘炎患者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超声引导组,n=37)及触诊引导下(触诊引导组,n=25)手腕部腱鞘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手腕部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RA手腕部腱鞘炎患者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超声引导组,n=37)及触诊引导下(触诊引导组,n=25)手腕部腱鞘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对比分析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及12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灰阶超声(GSUS)、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超声引导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1/37),触诊引导组为20.0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超声引导组治疗后4、12周VAS评分及DAS28评分均低于触诊引导组(P均<0.01);治疗后2、4及12周PDUS评分均低于触诊引导组,治疗后12周GSUS评分低于触诊引导组(P均<0.01);治疗后4、12周治疗有效率均高于触诊引导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RA手腕部腱鞘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腱鞘炎 超声检查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对肝转移瘤检出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钱海峰 祝跃明 +3 位作者 吴晓 李凤琪 宣浩波 沈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比较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容积动态多时相扫描(LAVA)与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对肝转移瘤(≤3 cm)的检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MR资料,所用序列包括T1WI、T2WI,3D-LAVA增强MRI和b值为500 s/mm2的DWI。... 目的比较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容积动态多时相扫描(LAVA)与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对肝转移瘤(≤3 cm)的检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MR资料,所用序列包括T1WI、T2WI,3D-LAVA增强MRI和b值为500 s/mm2的DWI。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并进行比较:A组(T1WI、T2WI和LAVA增强MRI),B组(T1WI、T2WI和DWI)。对于所有肝转移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每组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确定39个肝转移灶,A组的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7.4%、88.2%、0.856和0.944,B组分别为82.1%、91.2%、0.733和0.834,其中,A组的AUC(P=0.040)和Youden指数(P=0.043)均明显大于B组。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在检出小转移灶方面较DWI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转移瘤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检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损伤的CT诊断 被引量:12
7
作者 金中高 祝跃明 +5 位作者 吴晓 陈文华 张亮亮 顾晓丽 田萍 何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9例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结果单侧肾上腺损伤7例(右侧6例,左侧1例),双侧肾上腺损伤2例。肾上腺损伤肿胀型2例,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密度增高;肾上...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9例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结果单侧肾上腺损伤7例(右侧6例,左侧1例),双侧肾上腺损伤2例。肾上腺损伤肿胀型2例,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密度增高;肾上腺血肿形成7例。肾周脂肪内出现条纹状出血影6例;膈脚增粗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8例。结论CT,尤其是多排螺旋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损伤的多种病理解剖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损伤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周玮 祝跃明 +1 位作者 苏忠周 潘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682,共6页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CS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9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CS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9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改良翼点入路11例,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12例。19例病灶体积较大的患者术前采用γ刀治疗。结果 CSH均为单发病灶,体积较大,呈球状或卧葫芦状跨蝶鞍生长。MRI扫描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DWI呈等或稍低信号;7例1HMRS均表现为NAA峰、Cr峰和Cho峰消失,其中6例出现Lip峰。23例肿块中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改善17例,症状无明显改善4例,术后出现新神经症状2例,经3周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或恢复。针对5例次全切或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进行γ刀治疗后,4例残余肿块缩小,1例肿块无明显变化。结论 CSH具有一定MRI特征,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和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型禽流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毛新峰 胡春洪 +3 位作者 祝跃明 赵育英 丁琴妹 熊敏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H7N9型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临床确诊为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均以发热、咳嗽、咳痰为首发症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8例中,5例表... 目的探讨H7N9型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临床确诊为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均以发热、咳嗽、咳痰为首发症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8例中,5例表现为肺实变影,间质性改变1例,磨玻璃改变2例。两肺多叶、多段受累,可勾勒出肺段轮廓,未见病变跨越肺叶征象。病变具有游走性,进展期实变影出现或增多;病灶吸收缓慢,可出现肺纤维化。8例均见不同程度胸膜反应,3例可见胸腔积液;未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但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及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H7N9人禽流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沈健 金中高 +2 位作者 平金良 白直成 倪兆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5例,其中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3例行CT检查的病例中,2例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低密度影,平扫...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5例,其中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3例行CT检查的病例中,2例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低密度影,平扫边界不清,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与正常脾组织呈相对低密度,门脉期至延时期密度差异减小,病灶内可见散在斑点状更低密度影,以增强显示更清晰。1例CT表现为脾门区单发肿块,平扫与脾脏密度相仿,肿块内见多发斑点状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显著强化,以病灶周边为主,程度高于正常脾脏,静脉期强化均匀,内部低密度影无强化。2例行MRI检查的病例,均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异常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内见散在斑点状低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内部低信号影无强化。病理上,5例组织学病变均由呈迷路样分布的血管性腔隙组成,腔隙被覆内皮细胞呈短柱状或多角形,胞质内均见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免疫表型,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记物呈阳性表达。结论:在影像学表现上,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常为多发病灶,其血管瘤样强化及病灶内多发斑点状低密度(低信号)影的特征,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其病理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窦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剑 祝跃明 +1 位作者 周玮 沈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7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1例作常规螺旋CT平扫,6例作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延时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7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1例作常规螺旋CT平扫,6例作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延时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囊腺癌3例,囊腺瘤4例;CT扫描均表现为薄壁囊性肿物,病灶呈现类圆形,边界光滑。3例囊腺癌中,1例伴有细小囊壁钙化,1例伴有囊内出血,3例伴有壁粗大结节;4例囊腺瘤中,4例囊液密度均匀,2例壁结节细小。病灶囊壁及壁结节平扫平均CT值36HU;增强后囊壁及壁结节持续强化,动脉期平均48HU,门静期平均66HU,延时期平均71HU。结论: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该病有很高价值,是诊断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准确、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腺瘤 囊腺癌 肝脏 胆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重建对腹部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顾国华 吴晓 +1 位作者 黄小燕 耿小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2,共3页
腹部精原细胞瘤临床少见,由于患者难以启齿,一般临床均无提供隐睾病史,为影像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SCT)血管重建对明确腹部肿瘤来源,诊断本病具有很大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例经临床病... 腹部精原细胞瘤临床少见,由于患者难以启齿,一般临床均无提供隐睾病史,为影像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SCT)血管重建对明确腹部肿瘤来源,诊断本病具有很大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腹部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表现,评估了MSCT对腹部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腹部 多排螺旋CT 血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渗透性与T1灌注多参数联合分析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胜杰 钱海峰 +2 位作者 李凤琪 李章宇 吴晓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4-680,共7页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渗透性与T1灌注多参数联合分析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高级别脑胶质瘤(HGG)和12例低级别脑胶质瘤(LGG)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和DCE-MRI资料,通过药代动力学...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渗透性与T1灌注多参数联合分析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高级别脑胶质瘤(HGG)和12例低级别脑胶质瘤(LGG)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和DCE-MRI资料,通过药代动力学模型定量计算肿瘤的渗透性参数及T1灌注模型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转运常数(Ktrans)、部分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量(ve)、血液回流常数(kep)、血浆容积(vp)和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以t检验比较HGG和LGG定量分析参数的统计学差异,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渗透性参数(Ktrans值、ve值)、T1灌注参数(CBF值、CBV值)及联合应用灌注和渗透性参数进行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结果 HGG的Ktrans值、ve值、CBF值和CBV值分别为(0.276±0.164)/min、0.486±0.191、(1.755±1.164)ml/(g·min)和(0.204±0.101)ml/g,明显高于LGG的(0.084±0.044)/min、0.274±0.132、(0.761±0.625)ml/(g·min)和(0.115±0.097)ml/g(t值分别为3.934、3.293、2.672和2.338,P均<0.05),而HGG的kep值、vp值和MTT值分别为(1.632±1.204)/min、0.114±0.107和(0.128±0.070)min,与LGG的(1.537±1.194)/min、0.055±0.039、(0.145±0.066)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08、1.823和0.668,P均>0.05)。单参数中以Ktrans值诊断脑胶质瘤分级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9,取阈值为0.105/min时,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83.3%;而联合运用多参数分级诊断时,以ve-CBF值似然比为0.631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7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7%和100.0%。结论联合DCE-MRI的渗透性参数与灌注参数能够提高高级别和低级别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定量分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脑梗死后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顾晓丽 周林江 +2 位作者 李克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和定量分析儿童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1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儿进行了DTI研究。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定量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和定量分析儿童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1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患儿进行了DTI研究。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定量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散量(MD)。ROI放置的部位包括:脑梗死区、脑梗死同侧内囊后支和大脑脚,以及上述部位对侧相应区域。应用Mann-WhitneyU检验确定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脑梗死同侧皮质脊髓束FA较对侧明显下降(P=0.05),但MD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FA,DTI可以检测并定量分析儿童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IAN变性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MRI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健 潘锋 +2 位作者 黄小燕 祝跃明 顾晓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804-2806,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肿瘤在T1WI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低信号,T2WI及FLAIR表现为条纹样间...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肿瘤在T1WI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低信号,T2WI及FLAIR表现为条纹样间隔的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内均可见轻度条索样强化,并可见病灶内有血管穿行。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具有一定的MRI特征性表现,除了典型的"条纹征"之外,增强后的"血管穿越征"可能是另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肿瘤 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远洪 张兆祥 +2 位作者 金中高 祝跃明 姚振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6-788,共3页
表皮样囊肿发生于颅骨较为少见,本文收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表皮样囊肿,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颅骨 表皮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血供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祝跃明 何剑 +1 位作者 金中高 吴晓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1期978-980,共3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3D-MSCTA)对小肠间质瘤的血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1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行3D-MSCTA重建。结果:12例中...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3D-MSCTA)对小肠间质瘤的血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1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行3D-MSCTA重建。结果:12例中,肿瘤起源于空肠、回肠者10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系膜1例。CT增强扫描病灶均呈明显强化,3D-MSCTA均清晰显示了增粗的肿瘤供血血管。结论:小肠间质瘤为富血供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小肠间质瘤的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萍 祝跃明 +3 位作者 金中高 吴晓 何剑 孙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血管造影三维重建(3D-CTA)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及3D-CTA表现。结果:11例中,恶性8例、交界性2例和良性1例;肿瘤...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血管造影三维重建(3D-CTA)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及3D-CTA表现。结果:11例中,恶性8例、交界性2例和良性1例;肿瘤起源于空肠3例、回肠7例和十二指肠1例。CT平扫示良性间质瘤密度较均匀,恶性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均呈明显增强,良性者较均匀,恶性者不均匀,静脉期示肿瘤仍有明显增强;3D-CTA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结论: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3D-CTA能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并有利于肿瘤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间质瘤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肝细胞肝癌的增强MR诊断 被引量:12
19
作者 钱海峰 林江 +2 位作者 王青乐 诸一吕 张德生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2期1339-1342,共4页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和肝细胞肝癌(HCC)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肝EAML和24例HCC的MRI多时相动态增强的影像资料,对两组在病灶大小、部位、边界、增强模式、有无早期静脉引流、中心血...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和肝细胞肝癌(HCC)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肝EAML和24例HCC的MRI多时相动态增强的影像资料,对两组在病灶大小、部位、边界、增强模式、有无早期静脉引流、中心血管影、"假包膜"征及有无远端扩张胆管等方面的MR表现异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例肝脏EAML中8例显示早期引流静脉(8/9)、3例有"假包膜"征(3/9)、7例显示中心血管影(7/9)、9例均为"快进慢出"强化模式(9/9);而24例HCC中1例显示早期引流静脉(1/24)、18例有"假包膜"征(18/24)、3例显示中心血管影(3/24)、1例均为"快进慢出"强化模式(1/24)、23例为"快进快出"强化模式。两者在早期引流静脉、"假包膜"征、动脉期和(或)门脉期中心血管影显示及肿瘤的强化模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相动态增强MR有助于鉴别诊断肝EAML和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渗透性参数早期监测肝转移瘤贝伐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敏感性的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东 钱海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6-263,共8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渗透性参数早期监测肝转移瘤贝伐单抗和常规化疗联合治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对28例直结肠癌的肝转移瘤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平扫、DCE-MRI检查,分别测量化疗前及化疗第1周期后靶病灶的DCE-MRI渗透性参...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渗透性参数早期监测肝转移瘤贝伐单抗和常规化疗联合治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对28例直结肠癌的肝转移瘤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平扫、DCE-MRI检查,分别测量化疗前及化疗第1周期后靶病灶的DCE-MRI渗透性参数,即转运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间隙的体积百分数(V_e)、回流常数(K_(ep))、血浆体积百分数(V_p);将所有靶病灶分为高敏感组和低敏感组,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靶病灶化疗早期渗透性参数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渗透性参数早期预测转移瘤化疗敏感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共64个肝转移瘤靶病灶,包括高敏感组29个和低敏感组35个。化疗前,高敏感组靶病灶的K_0^(trans)和K_(ep0)值明显高于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49),而V_(e0)、V_(p0)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1周期后高敏感组的K_1^(trans)、K_(ep1)值较化疗前K_0^(trans)、K_(ep0)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31),而V_e1、V_p1值无变化,各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_0^(trans)取阈值0.149 min^(-1)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89.7%、62.9%和0.782;K_(ep0)取阈值1.129 min^(-1)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65.5%、71.4%和0.726。结论 DCE-MRI渗透性参数有助于早期监测化疗疗效,K^(trans)值可作为预测肝转移瘤对化疗敏感性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渗透性 肝脏转移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