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德震 程震锋 +2 位作者 钱国权 顾芳 朱颖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27-302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14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血栓通注射液治...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14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安全性评价。结果:实验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LDL-C、TC、TG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HDL-C较治疗前增加(P<0.05);实验组LDL-C、TC、TG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治疗后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注射液 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 血脂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介入诊疗与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卢振产 沈双 +2 位作者 张冰 俞子恒 程震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957-2960,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对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介入诊疗的脑血管病患者635例,根据脑血管病类型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481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组154例,于介入诊疗...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对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介入诊疗的脑血管病患者635例,根据脑血管病类型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481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组154例,于介入诊疗操作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并结合年龄、脑血管病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635例患者中发现明确心电图异常403例,异常率为63.5%。<45岁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13例(14.6%),45~60岁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80例(38.1%),>60岁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310例(92.3%),不同年龄段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 P<0.01)。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362例(75.3%),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发现心电图异常41例(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0, P<0.01)。介入诊疗操作前、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组( 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介入诊疗操作后心电图异常率与介入诊疗操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介入诊疗操作后心电图异常率高于介入诊疗操作前( P<0.05)。结论介入诊疗与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有关,完善心电图检查,能够及时了解脑血管病患者接受介入诊疗操作过程中的心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电描记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俞海峰 程震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9期2286-2288,共3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疗法,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4周...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疗法,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分钟排血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峰/A峰比值(E/A)变化,并评价整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91/95),对照组为84.2%(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两组患者CO、LVEDD、LVESD、LVEF、E/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4.31、4.92、4.11、4.62、6.34、5.78、5.56、5.92、6.13、6.90,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t=4.13、4.90、4.10、4.01、4.45,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观察组出现8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通心络胶囊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脏X综合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俞子恒 程震锋 卢孔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1-615,共5页
背景心脏X综合征(CSX)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然不十分明确,在女性缺血综合征评估研究中,有数据表明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约50%的女性及17%的男性无冠状动脉狭窄或狭窄程度<50%。与正常人群比较,CSX患者的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发病率更高,由于CS... 背景心脏X综合征(CSX)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然不十分明确,在女性缺血综合征评估研究中,有数据表明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约50%的女性及17%的男性无冠状动脉狭窄或狭窄程度<50%。与正常人群比较,CSX患者的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发病率更高,由于CSX容易进展,冠状动脉病变容易加重,故寻求一种新的评估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CSX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入住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表现为典型胸痛、运动平板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异常的40例CSX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指标,同时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析两组左心室纵向、径向、圆周、面积应变,同时测定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及扭矩。结果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室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左房室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E/左房室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左房室瓣环室间隔侧收缩期峰值(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纵向应变、面积应变较对照组降低,扭转角度、扭矩较对照组升高(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纵向应变[OR=0.520,95%CI(0.310,0.875)]、面积应变[OR=0.463,95%CI(0.280,0.764)]是CSX的影响因素(P<0.05)。纵向应变诊断CSX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面积应变诊断CSX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结论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估CSX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能有效评定左心室各节段收缩功能,与正常人群相比,在常规超声无法发现早期改变的情况下,可更早并更敏感地检测出局部缺血心肌,用来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敏雯 韦凡平 +1 位作者 钱菊英 葛均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2-864,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65例冠脉造影中检出的66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肌桥检出率为3·0%,分布在左前降支62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58例,其中2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34例表现...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65例冠脉造影中检出的66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肌桥检出率为3·0%,分布在左前降支62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58例,其中2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34例表现为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根据冠脉管腔收缩期狭窄程度分成A、B、C3组,结果显示心肌桥下血管管腔狭窄程度与临床表现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提高心肌桥的检出率有助于减少误诊,正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造影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F-15对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晖 程震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380-3382,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结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的水平,探讨两者对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PCI术前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GDF-15与hs-CRP血清水平,入选201例单支病变且... 目的:观察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结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的水平,探讨两者对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PCI术前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GDF-15与hs-CRP血清水平,入选201例单支病变且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分别按GDF-15,hs-CRP水平分组,通过随访3年,评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随访中,发生了非致死性的心血管事件29例与心血管原因所致的死亡14例。GDF-15>1200ng/L组和GDF-15≤1200ng/L组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1.95(P<0.05),hs-CRP>3.0mg/L组和hs-CRP≤3.0mg/L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2.28(P<0.05),GDF-15>1200ng/L伴hs-CRP>3.0mg/L者和GDF-15≤1200ng/L伴hs-CRP≤3.0mg/L者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3.77(P<0.05)。结论:GDF-15和hs-CRP不仅均为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重要的独立预测因子,且GDF-15联合hs-CRP检测可增加对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患者预后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高敏C反应蛋白 不稳定性心绞痛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丽萍 徐玲芬 吕小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 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住院期间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1]及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12例住院CHF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CHF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 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住院期间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1]及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12例住院CHF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CHF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2.9%,产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性别、性格、心功能分级、经济状况、自理程度、支持系统及对疾病认识相关。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抑郁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生物力学效应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血脑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卢孔杰 袁高辉 +2 位作者 韦凡平 沈法荣 洪小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比较右心室间隔部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及血脑钠肽的影响。方法48例病窦综合征及2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68例,均植入DDD型起搏器,按心室导线固定部位不同随机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 目的比较右心室间隔部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及血脑钠肽的影响。方法48例病窦综合征及2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68例,均植入DDD型起搏器,按心室导线固定部位不同随机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组,对比观察两组安置起搏器前后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差异)和血脑钠肽(BNP)的变化;两组病窦综合征患者于术后3个月时再行程控优化,继续观察程控优化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BNP的变化。结果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P<0.05)。术前两组LVEF、CI、SV和血BNP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RVA组LVEF、CI、SV较RVS组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BNP则较RVS组有显著升高(P<0.01)。RVA组病窦综合征患者程控优化前后相比,LVEF、CI、SV有显著增加(均P<0.05),BNP有显著降低(P<0.01),优化后与术前相比,BNP仍有显著升高(P<0. 05)。RVS组病窦综合征患者程控优化前后相比,LVEF、CI、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NP有显著降低(P<0.05),优化后与术前相比,BN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RVS起搏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RVS起搏比RVA起搏更为接近生理性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心脏 血流动力学 程控优化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并发室颤患者一例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晓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2期37-38,共2页
室壁瘤是各种病因导致的局部心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呈瘤样膨凸于心室表面的病理改变。大多数室壁瘤发生在左室,即左室壁瘤,约90%以上的左室壁瘤是由心肌梗死引起的。左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存... 室壁瘤是各种病因导致的局部心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呈瘤样膨凸于心室表面的病理改变。大多数室壁瘤发生在左室,即左室壁瘤,约90%以上的左室壁瘤是由心肌梗死引起的。左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的3.5%~38%。2010年5月,我科收治1例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并发室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壁瘤 室颤 抢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和纽蛋白与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的关系
10
作者 杨思思 迟永生 +1 位作者 况珊 胡欢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0期1419-1422,共4页
目的采用决策曲线和剂量反应分析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ignal peptide-CUB-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SCUBE1)和血清纽蛋白(Vinculin)与老年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目的采用决策曲线和剂量反应分析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ignal peptide-CUB-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SCUBE1)和血清纽蛋白(Vinculin)与老年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AMI患者68例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随访3个月后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将观察组分为MACE组32例和未发生MACE组36例。检测患者血清SCUBE1、Vinculin含量、血清中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MB,CK-MB)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CUBE1、Vinculin与cTnI、CK-MB、Myo表达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SCUBE及Vinculin对老年AMI患者PCI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血清SCUBE1和Vinculin与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事件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血清SCUBE1和Vinculin对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事件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cTnI、CK-MB、Myo、SCUBE1和Vinculin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SCUBE1、Vinculin与cTnI、CK-MB、Myo表达呈正相关;发生组血清SCUBE1和Vinculin水平高于未发生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UBE1和Vinculin预测老年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0.814,两者联合预测老年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59;血清SCUBE1和Vinculin连续变化与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事件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r=0.698,r=0.832,P<0.001),血清SCUBE1和Vinculin与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事件呈显著正相关,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概率随血清SCUBE1和Vinculin升高而升高;血清SCUBE1和Vinculin对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事件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SCUBE1和Vinculin与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存在相关性,且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曲线 表皮生长因子 纽蛋白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