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转出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邱慧明 黄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转出决策中的应用及其与患儿预后及费用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PICU转至普通病房的27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PCIS评估,根据转出PICU时的PCIS分值分成3组,分别进行...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转出决策中的应用及其与患儿预后及费用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PICU转至普通病房的27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PCIS评估,根据转出PICU时的PCIS分值分成3组,分别进行预后及总费用比较。结果 70~79分组患儿重回PICU率最高(24.24%),明显高于80~89分组(7.28%)和90~99分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89分组和90~99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89分组总住院时间最短(34±13)d,总住院费用最少〔(44 151±5 66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S评分在判断患儿转出PICU、降低总住院费用中效果良好,可作为PICU转出决策的重要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危重病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治疗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4例病例系列报告
2
作者 钱凯 卢美萍 +1 位作者 郭莉 吴建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9,共5页
背景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采用传统治疗方案预防感染的疗效欠佳,近年来雷帕霉素被用于PIK3CD基因突变所致的APDS1患儿的临床治疗。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治疗APDS1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在... 背景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采用传统治疗方案预防感染的疗效欠佳,近年来雷帕霉素被用于PIK3CD基因突变所致的APDS1患儿的临床治疗。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治疗APDS1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经基因检测确诊为APDS1且口服雷帕霉素治疗的连续病例。国内儿童雷帕霉素治疗APDS引起的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增生,仍属于超说明书用药,用药前家长均充分了解用药风险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雷帕霉素口服剂量为1 mg·m^(-2)·d^(-1)。主要结局指标①12个月内发生肺炎的次数;②B超评估肝、脾、淋巴结肿大情况。结果4例使用雷帕霉素治疗的APDS1患儿中,男3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35.5±17.9)月龄,确诊年龄(56.5±35.0)月龄;全外显子组测序均显示PIK3CD基因c.3061G>A(p.E1021K)新发杂合突变;均因“反复咳嗽”就诊,均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均有肺炎,反复腮腺炎2例,伴特异性皮炎、炎症性肠病和韦格纳肉芽肿病各1例,生长迟缓2例;4例均行支气管镜检查,3例有支气管内膜鹅卵石样凸起;均有CD19+B细胞比例下降、CD4^(+)/CD8^(+)倒置,3例IgM升高,1例IgG下降。在雷帕霉素治疗前均予IVIG、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治疗后仍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肿大,且3例出现PLT减少,2例出现贫血。4例患儿确诊后1~44个月起口服雷帕霉素,疗程12~58个月。雷帕霉素治疗后12个月肺炎年均次数由5.3次降至1.0次,肝、脾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均明显改善,Hb和PLT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免疫学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未发现雷帕霉素相关不良反应,无发生肿瘤及死亡病例。结论雷帕霉素对APSD1有一定疗效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D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雷帕霉素 临床症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46
3
作者 施弦 黄秋玲 +1 位作者 郁峰 赵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3,共3页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重要的病种之一,接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0%[1]。近年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逐渐增多,早期鉴别困难...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重要的病种之一,接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0%[1]。近年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逐渐增多,早期鉴别困难,给后期的治疗带来较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天丸联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评价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郁峰 黄秋玲 邹小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观察研究正天丸联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及机理,为促进儿童偏头痛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医院儿童神经内科确诊的106例偏头痛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研究正天丸联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及机理,为促进儿童偏头痛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医院儿童神经内科确诊的106例偏头痛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正天丸服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川芎清脑颗粒。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CD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治疗前,两组患儿之间的MCA、ACA、PCA、BA、VA的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MCA、ACA、PCA、BA、V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之间的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之间的β-EP、ET、5-HT及NO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β-EP、ET、5-HT及NO均较治疗前有所变化(P<0.05)。且实验组β-EP、ET、5-HT及NO各项指标均变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天丸联合川芎清脑颗粒可针对儿童偏头痛风、瘀、湿合而为病的病机特点,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天丸 川芎清脑颗粒 儿童偏头痛 血管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乙型流感并发横纹肌溶解症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海华 黄秋玲 +2 位作者 徐震 孙杰 王家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749-1751,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乙型流感并发横纹肌溶解症(IBAR)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旨在让临床医生能系统地认识该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3年9月湖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11例儿童IBAR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有发... 目的总结儿童乙型流感并发横纹肌溶解症(IBAR)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旨在让临床医生能系统地认识该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3年9月湖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11例儿童IBAR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有发热11例,肌痛、乏力9例(2例患儿因年龄小于1岁缺乏肌痛自觉症状描述),咽痛4例,咳嗽4例,呕吐或腹泻2例,抽搐2例;尿色改变6例,少尿、无尿2例。实验室检查8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减少,2例合并血小板计数减少。血C反应蛋白均正常。血清生化改变以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b)升高为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者1例。尿Mb阳性8例,隐血阳性4例,尿常规蛋白阳性1例。5例患儿并发电解质紊乱,2例患儿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予抗病毒、抗炎、碱化尿液、水化及并发症治疗。死亡1例,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结论儿童IBAR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肾衰竭预后不好,早期诊断、治疗决定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流感 横纹肌溶解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预后影响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黄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685-2687,共3页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5岁以下哮喘患儿分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干预组(A组,31例)和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B组,25例),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测血清总IgE水平及血清白介素4(IL-4)水...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5岁以下哮喘患儿分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干预组(A组,31例)和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B组,25例),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测血清总IgE水平及血清白介素4(IL-4)水平,随访1年并统计人均每年喘息发作次数。同时选取10例同期在儿科门诊行健康体检并验血的同龄幼儿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IgE水平及血清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IgE水平及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及血清IL-4水平较B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A组人均每年哮喘发作次数较B组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岁以下哮喘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均可有效拮抗患儿体内炎症反应,从细胞因子水平上控制哮喘发作,长期规律使用两种药物均可以有效控制患儿哮喘的发作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拮抗剂 糖皮质激素类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铅中毒性脑病2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郑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45-747,共3页
关键词 铅中毒性脑病 急性 儿童铅中毒 职业防护措施 家庭环境 铅作业工人 工作场所 小企业 意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