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生淀粉酶菌株的诱变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苏小军 熊兴耀 +4 位作者 谭兴和 罗时 蔡柳 王丹 邹剑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4,33,共5页
以产生淀粉酶菌株Aspergillus niger AF-0为出发菌株,先后经紫外(UV)、亚硝基胍(NTG)诱变,选育得到了一株产酶活性较高的突变株,其所产马铃薯生淀粉酶的酶活力达43.8 U/mL,比原初酶活力19.3 U/mL提高了1.3倍。在此基础上,对该酶的部分... 以产生淀粉酶菌株Aspergillus niger AF-0为出发菌株,先后经紫外(UV)、亚硝基胍(NTG)诱变,选育得到了一株产酶活性较高的突变株,其所产马铃薯生淀粉酶的酶活力达43.8 U/mL,比原初酶活力19.3 U/mL提高了1.3倍。在此基础上,对该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60℃以下稳定;最适反应pH为4.0,在pH3.5~5.0范围内稳定;Mn2+,Fe2+,Zn2+,Mg2+,Ca2+,Ba2+对该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Cu2+,K+,Na+则抑制酶的活性;该酶以形成孔洞的方式由外向内作用于马铃薯淀粉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淀粉酶 诱变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红薯酒糟沼气发酵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美群 熊兴耀 +6 位作者 谭兴和 邓洁红 周红丽 彭丹 唐艳红 张艳艳 王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47,共4页
以红薯酒糟为原料,采用自制小型沼气发酵装置进行厌氧发酵试验。在30℃、35℃、40℃、45℃时,测定发酵过程中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好氧产酸菌、好氧氨化菌、厌氧产酸菌、厌氧氨化菌和厌氧纤维素菌值变化最大的温度分别是30℃、35℃... 以红薯酒糟为原料,采用自制小型沼气发酵装置进行厌氧发酵试验。在30℃、35℃、40℃、45℃时,测定发酵过程中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好氧产酸菌、好氧氨化菌、厌氧产酸菌、厌氧氨化菌和厌氧纤维素菌值变化最大的温度分别是30℃、35℃、45℃、30℃;最大的变化量分别为3.255、3.273、4.564、5.875、3.802;菌数一直较高的温度是40℃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沼气 产酸菌 氨化菌 厌氧纤维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类酒糟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红丽 谭兴和 +4 位作者 熊兴耀 李美群 熊冬梅 苏小军 杨晓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薯类酒糟是近年来发展非粮燃料乙醇生产的主要副产物,其的综合利用直接关系到非粮燃料乙醇经济效益的提高。该文分析了薯类酒糟的基本成分,提出了薯类酒糟综合利用的途径,并对薯类酒糟开发为饲料、燃料和肥料等综合利用途径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薯类 乙醇 酒糟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