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东北矿集区黄金洞金矿床成矿机制——来自毒砂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的约束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俊 隗含涛 +5 位作者 董国军 范鹏 吴圣刚 陈孝刚 孟亚群 阴芳圆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14,共17页
【研究目的】湘东北矿集区黄金洞金矿是江南古陆典型的大型金矿床,探明金资源量约80 t,平均品位5 g/t,矿体主要赋存于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板岩中。通过研究黄金洞金矿中载金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不可见金的赋存状态,揭示巨量金的富集... 【研究目的】湘东北矿集区黄金洞金矿是江南古陆典型的大型金矿床,探明金资源量约80 t,平均品位5 g/t,矿体主要赋存于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板岩中。通过研究黄金洞金矿中载金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不可见金的赋存状态,揭示巨量金的富集过程。【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黄金洞矿区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金成矿阶段的主要载金矿物毒砂和黄铁矿进行了系统的显微结构、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电子探针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和毒砂在背散射图像中主要呈均一结构,环带结构不明显。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黄铁矿中不可见Au含量为3.1×10^(-6)~111.5×10^(-6),平均为31.9×10^(-6);毒砂中不可见Au含量为0.6×10^(-6)~279.4×10^(-6),平均为67.2×10^(-6)。黄铁矿中的不可见金含量均分布在饱和线下方,暗示这些不可见金主要为晶格金。系统的剥蚀信号图分析发现,少数分析点位中不可见金的信号出现“尖峰”,暗示存在微米尺度的纳米金颗粒。研究收集了江南古陆已发表的燕山期典型大型金矿床中黄铁矿和毒砂微量元素数据,发现Sb、Cu、Se、Te等元素含量在不同元素组合矿床中存在一定差异,表明载金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组成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区域成矿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砂 黄铁矿 黄金洞金矿床 湘东北矿集区 江南古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黄铁矿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对黄金洞金矿床的成因约束 被引量:1
2
作者 孟亚群 李伟 +3 位作者 毛景文 吴圣刚 陈孝刚 阴芳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5-950,共16页
黄金洞大型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湘东北矿集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沉积黄铁矿发育的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板岩中,含金石英脉为主要的矿化类型。为进一步约束成矿系统中金和硫的来源,揭示赋矿围岩对成矿贡献,深化矿床成因认识,文章以赋矿围岩冷... 黄金洞大型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湘东北矿集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沉积黄铁矿发育的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板岩中,含金石英脉为主要的矿化类型。为进一步约束成矿系统中金和硫的来源,揭示赋矿围岩对成矿贡献,深化矿床成因认识,文章以赋矿围岩冷家溪群板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黄铁矿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电子探针显微结构、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冷家溪群板岩中的沉积黄铁矿主要呈团块状集合体,单个颗粒多为几百~几千微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黄铁矿w(As)变化范围介于796×10^(-6)~10667×10^(-6),不可见w(Au)多低于1.0×10^(-6)。沉积黄铁矿的原位δ^(34)S值主要介于-10.7‰~-4.7‰,与矿石中的热液黄铁矿(δ^(34)S=-14.2‰~-0.5‰)具有一定相似性。以上分析结果暗示,沉积黄铁矿提供成矿系统中的金的可能性不大,推测黄金洞金矿床Au主要来自深部过程。成矿流体在与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沉积成因硫加入成矿系统,为解释热液成因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提供关键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黄铁矿 原位和微量元素S同位素 黄金洞 湘东北矿集区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黄金洞金矿床白钨矿Sm-Nd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岳强 董国军 +5 位作者 许德如 邓腾 吴俊 王翔 高磊 陈孝刚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1-397,共17页
黄金洞金矿床是江南造山带上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矿体赋存在新元古代的浅变质岩中,受东西向-北西西向构造的严格控制。多年来,黄金洞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对黄金洞金矿区的白钨矿开展详细的野外调查、岩相学观察和Sm-N... 黄金洞金矿床是江南造山带上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矿体赋存在新元古代的浅变质岩中,受东西向-北西西向构造的严格控制。多年来,黄金洞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对黄金洞金矿区的白钨矿开展详细的野外调查、岩相学观察和Sm-Nd同位素分析,在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获得白钨矿的等时线年龄为(129.7±7.4) Ma (MSWD=1.0),对应的εNd(t)值为-8.21~-8.68。结合黄金洞矿区白钨矿与含金硫化物的交切关系观察、以及前人的成矿年代学和矿物学研究成果,认为白钨矿的等时线年龄可作为黄金洞金矿床的成矿年龄。白钨矿的εNd(t)值大于赋矿地层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湘东北早白垩世花岗岩,但小于新元古界仓溪岩群,表明白钨矿中的Nd部分来自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或)湘东北早白垩世花岗岩,部分来自新元古界仓溪岩群。综合前人的研究,认为在江南造山带的金锑钨成矿作用中,新元古界为矿源层,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共同促进了金等成矿物质的活化,构造活化为含矿热液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白钨矿 SM-ND同位素 湘东北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4电磁成像系统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以黄金洞金矿为例 被引量:24
4
作者 肖朝阳 黄强太 +2 位作者 张绍阶 夏斌 王宝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248,共7页
EH4目前是国内外电磁勘探系统中较先进的找矿技术之一,特别是在寻找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应用EH4电磁勘探找矿技术,在黄金洞金矿进行了深部以及断裂破碎带的找矿勘探应用,认为EH4电磁成像系统在矿产勘察中具有强大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 EH4电磁成像系统 矿产勘探 数据处理解释 黄金洞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黄金洞金矿床成矿机制:矿物形成环境与金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制约 被引量:20
5
作者 孙思辰 张良 +3 位作者 吴圣刚 高磊 彭劲松 文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69-1483,共15页
黄金洞超大型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赋存于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中,受控于NNE-NE向长平断裂带,金资源储量达100吨。该矿床可由南至北分为金福、金塘、杨山庄和曲溪矿段,主要矿化类型有石英-硫化物脉型、构造角砾岩型和黄铁毒砂绢英岩... 黄金洞超大型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赋存于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中,受控于NNE-NE向长平断裂带,金资源储量达100吨。该矿床可由南至北分为金福、金塘、杨山庄和曲溪矿段,主要矿化类型有石英-硫化物脉型、构造角砾岩型和黄铁毒砂绢英岩型。金属矿物主要发育有自然金、毒砂、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绢云母、方解石和菱铁矿等,其中金主要以自然金与不可见金形式存在。根据野外与镜下观察,金成矿作用分为Ⅰ石英-金-毒砂-黄铁矿、Ⅱ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白钨矿和Ⅲ石英-辉锑矿-绿泥石3个阶段,前二者为主要成矿阶段。曲溪矿段Ⅱ阶段毒砂相对不发育、而磁黄铁矿和自然金显著发育,绿泥石主要发育于Ⅲ阶段中,与辉锑矿及闪锌矿共生。根据不同矿段各阶段毒砂与Ⅲ阶段绿泥石成分,计算其温度、lgf(S_2)与lgf(O_2),可见Ⅰ阶段成矿温度与硫逸度高于Ⅱ阶段:杨山庄矿段两阶段成矿温度分别为300~378℃、260~300℃,lgf(S_2)分别为-11~-7.2、-11.9~-10.1;金塘两阶段成矿温度为240~311℃、245~298℃;金福Ⅱ阶段成矿温度上限为297℃;曲溪矿段成矿温度为268~368℃,Ⅱ阶段毒砂lgf(S_2)与Ⅲ阶段绿泥石lgf(O_2)分别为-13.2~-8.7、-50.9~-40.1。根据不同阶段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成矿温度与硫逸度演化特征,推断Ⅰ、Ⅱ成矿阶段伴随强烈的硫化作用,金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毒砂和黄铁矿中,形成不可见金;其中Ⅱ阶段由于成矿流体压力骤降,含金流体发生相分离作用,H2S等气体大量逃逸,导致成矿流体中硫含量骤降,加以硫化作用持续消耗流体中的硫,促进了含金络合物分解与自然金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温度计 成矿物化条件 成矿机制 黄金洞金矿床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某含砷金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梁斌珺 胡海祥 +1 位作者 邹尚 唐丽群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139,共8页
湖南某地金矿石中含有较高的砷和碳,浮选所得金精矿中金的品位和回收率均较低,属难处理金矿的典型代表。为充分了解该金矿石的性质以优化浮选指标,利用化学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元素化学物相分析和矿... 湖南某地金矿石中含有较高的砷和碳,浮选所得金精矿中金的品位和回收率均较低,属难处理金矿的典型代表。为充分了解该金矿石的性质以优化浮选指标,利用化学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元素化学物相分析和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MLA)等多种测试手段对矿石的工艺矿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有价元素金的平均品位为3.40 g/t,有害元素砷和碳的含量分别为0.36%和1.42%;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银黝铜矿、白钨矿、黄铁矿、毒砂和菱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以石英和绢云母为主,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蛇纹石等;矿石中的金矿物均为自然金,平均成色为999.5‰,主要呈角粒状和尖角粒状,其次为长角粒状,粒度小于19μm者占98.95%,属微细粒金的范畴;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的条件下,矿石中的单体及裸露金和硫化物包裹金的分布率分别为5.90%和88.79%,二者合计分布率为94.69%,即该磨矿细度下金的最大理论回收率。推荐的原则工艺流程为重选+浮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金矿 嵌布特征 粒度分布 金的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汞叠加晕法在湖南万古金矿区及其外围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海龙 徐质彬 +5 位作者 杨晓弘 杨海燕 吴圣刚 郑伯仁 高磊 陈俊辉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2年第3期366-381,共16页
为进一步验证烃汞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预测中是否具有普适性,在雪峰弧形带北东段万古金矿区及其外围开展烃汞叠加晕深部找矿试验。通过分析已知矿区不同地质体、不同标高烃汞组分演化规律和矿体上部土壤烃汞综合异常结构、叠加特点及空... 为进一步验证烃汞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预测中是否具有普适性,在雪峰弧形带北东段万古金矿区及其外围开展烃汞叠加晕深部找矿试验。通过分析已知矿区不同地质体、不同标高烃汞组分演化规律和矿体上部土壤烃汞综合异常结构、叠加特点及空间对应关系,指导万古金矿区外围江东矿段的深部找矿工作。研究表明:(1)万古矿区及其外围江东矿段土壤地球化学场同样存在同生叠加场和深源叠加场,同生叠加异常由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Au与烃类组分相关性较差,烃汞异常呈分散状态,异常强度相对较低。(2)深源叠加异常是由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流体(岩浆或幔源)带来成矿物质的叠加,Au与烃汞相关性较好,烃汞异常中心突出,异常强度较强,烃类异常模式以多峰模式和对偶双峰异常模式为主。(3)烃类异常呈多峰模式出现,说明深部存在多条平行盲脉,而对偶双峰异常模式只出现头部异常峰,尾部异常峰尚未出现,说明矿体往深部延伸良好,深部找矿潜力较好。经工程验证,在江东矿段红层覆盖区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证实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生叠加异常 深源叠加异常 深部成矿预测 烃汞叠加晕法 万古金矿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8
作者 李俊平 肖旭峰 冯长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4,共7页
采空区处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采矿技术难题。简要综述"崩"、"充"、"撑"、"封"等4类基本的采空区处理方法和4种简单联合法。认为联合法是一类最有发展前景的采空区处理方法。专门阐述... 采空区处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采矿技术难题。简要综述"崩"、"充"、"撑"、"封"等4类基本的采空区处理方法和4种简单联合法。认为联合法是一类最有发展前景的采空区处理方法。专门阐述几种采空区处理的新方法。提出采空区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切合实际、经济简便、技术可行,能定量设计与分析,能消除冲击地压,能控制开采地压,能智能选择,其发展应以围岩应力和变形仿真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冲击地压 采空区处理 联合法 切槽放顶法 切顶与矿柱崩落法 V型切槽上盘闭合法 硐室和深孔爆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杨山庄金矿床流体成矿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育 张良 +3 位作者 孙思辰 綦鹏 吴胜刚 高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73-2284,共12页
杨山庄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矿体严格受NW-NWW向断裂控制,赋存于新元古代浅变质的绢云母板岩和粉砂质板岩中,成矿期分为三个阶段:石英-毒砂-黄铁矿(少量)-自然金-白钨矿-白云石-白云母(阶段Ⅰ)、石英-毒砂-黄铁矿-自然金-黄铜矿-... 杨山庄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矿体严格受NW-NWW向断裂控制,赋存于新元古代浅变质的绢云母板岩和粉砂质板岩中,成矿期分为三个阶段:石英-毒砂-黄铁矿(少量)-自然金-白钨矿-白云石-白云母(阶段Ⅰ)、石英-毒砂-黄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绢云母(阶段Ⅱ)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Ⅲ)。成矿Ⅰ、Ⅱ阶段流体包裹体以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含有少量的气相包裹体和含CO_2的三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成分为CH_4-N_2-CO_2、N_2-CO_2和N_2。成矿温度集中在240~320℃,盐度集中在7%~9%Na Cleqv,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H_2O-Na Cl-CO_2体系。在成矿Ⅰ、Ⅱ阶段,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流体发生相分离,使液相CO_2含量降低,引起Au(HS)^(2-)溶解度降低,导致金发生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杨山庄金矿床 黄金洞金矿田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尾矿库安全物联网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洲 陈学力 +3 位作者 方伟立 吴贤国 肖旭峰 刘方求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尾矿库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湖南黄金集团高流坑尾矿库安全管理工作人工依赖性强、智能化程度低,灾情实时判断与预警控制决策效率低等不足特点,提出物联网技术,结合先进的数据感知技术,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决策... 尾矿库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湖南黄金集团高流坑尾矿库安全管理工作人工依赖性强、智能化程度低,灾情实时判断与预警控制决策效率低等不足特点,提出物联网技术,结合先进的数据感知技术,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决策等环节进行一体化综合集成,研究设计尾矿库安全物联网决策支持系统。使尾矿库建设运营参与各方加强认知和揭示尾矿库安全灾变规律,为实现尾矿库安全管理智能预警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物联网 安全监控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万古金矿床含金硫化物组构与金沉淀机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沈关文 张良 +5 位作者 孙思辰 宇天伟 李增胜 吴圣刚 陈俊辉 申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108,共18页
万古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赋存于新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系中,受NNE-NE向长沙-平江断裂带和近EW向九岭-清水韧性剪切带联合控制,金资源量约85t。其主要矿石类型为毒砂-黄铁绢英岩型和石英-硫化物脉型,其次为构造角砾岩型。毒砂... 万古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赋存于新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系中,受NNE-NE向长沙-平江断裂带和近EW向九岭-清水韧性剪切带联合控制,金资源量约85t。其主要矿石类型为毒砂-黄铁绢英岩型和石英-硫化物脉型,其次为构造角砾岩型。毒砂和黄铁矿为该矿床主要的载金矿物,分布广泛。金成矿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I为乳白色石英-绢云母-白钨矿阶段;Ⅱ为烟灰色石英-绢云母-毒砂-黄铁矿-金阶段;Ⅲ为烟灰色石英-绢云母-黄铁矿-毒砂-多金属硫化物-金阶段;IV为乳白色石英-方解石阶段。其中,Ⅱ、Ⅲ为成矿主阶段。根据成矿主阶段毒砂电子探针分析结果,Ⅱ阶段毒砂中As的含量在42.19%~44.84%之间,均值为43.42%(n=56),Ⅲ阶段毒砂中As的含量在40.08%~43.36%之间,均值为42.08%(n=19)。通过毒砂温度计相图估算出Ⅱ、Ⅲ阶段的形成温度和硫逸度分别为364±21℃、319±22℃和10^(-9.7)~10^(-7)、10^(-11.5)~10_(-8.6)。电子探针数据揭示的载金毒砂和黄铁矿中不可见金含量分别为0.01%~0.66%和0.01%~0.11%。黄铁矿Au-As元素投点分布于金溶解度曲线两侧,说明其内金主要以纳米级颗粒和固溶体金或晶格金的形式赋存;其中Ⅱ阶段黄铁矿纳米级金颗粒占比为73.33%,多于Ⅲ阶段黄铁矿(67.80%)。以上数据说明在水岩反应过程中,围岩中的含铁矿物与成矿流体中的H;S发生反应,生成毒砂和黄铁矿。伴随着强烈的水岩反应,成矿温度和硫逸度降低,成矿Ⅱ阶段至Ⅲ阶段主要载金硫化物由毒砂转变为黄铁矿,强烈的硫化作用导致金-硫络合物失稳并释放金,金以置换的方式进入硫化物晶格或以显微-超显微金颗粒的形式沉淀,形成含金硫化物;即硫化作用是导致万古矿床不可见金沉淀的主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赋存状态 矿物温度计 金沉淀机制 万古金矿床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金矿非爆破机械化连续协同开采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维 杜坤 陈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75,共6页
实现地下硬岩矿山非爆破机械化连续开采一直是业内追求的目标,随着材料与机械学科的深入发展以及卸荷岩石力学理论及岩石诱导破裂机制的不断完善,虽然少数地下硬岩矿山开始践行非爆破机械化连续开采,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成功的案... 实现地下硬岩矿山非爆破机械化连续开采一直是业内追求的目标,随着材料与机械学科的深入发展以及卸荷岩石力学理论及岩石诱导破裂机制的不断完善,虽然少数地下硬岩矿山开始践行非爆破机械化连续开采,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成功的案例仍然较少,并且非爆破机械化开采的应用条件尚不明确。结合金塘3#脉和杨山庄202#脉的赋存产状,提出了一种地下金矿非爆破机械化连续协同开采技术,即采用EBZ160.Z型巷道掘进机开采金矿。根据矿体的厚度、掘进机截割宽度和充填方式的不同,分别提出了薄矿脉水平分层废石胶结充填法、薄矿脉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法、厚矿脉水平分层废石胶结充填法和厚矿脉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法4种变体非爆破机械化连续协同开采方法。非爆破机械化连续协同开采技术所涵盖的“玻璃钢锚杆+高强纤维网+木支柱”支护、铲运机或装载机出矿及废石/尾砂胶结充填等工艺均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具有开采成本低、劳动强度小、机械化程度高、作业连续及效率高等优势,大幅度提高了地下矿山的本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爆破 协同开采 硬岩 地下金矿 掘进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