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调查
1
作者 唐依萍 刘昕 +7 位作者 鲁云 黄杰 毛静 王婧 兰香英 张自亮 张佑祥 吴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48-1357,I0001-I0004,共14页
鸟兽多样性是反映保护区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山脉南坡中段,保护区内适宜的气候及多样的生态环境为鸟兽的繁衍与发育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为查明该保护区鸟兽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状况,在保护区内布设105台... 鸟兽多样性是反映保护区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山脉南坡中段,保护区内适宜的气候及多样的生态环境为鸟兽的繁衍与发育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为查明该保护区鸟兽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状况,在保护区内布设105台红外相机,开展了为期2 a的野生动物调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5534张,分属哺乳纲3目9科15种、鸟纲6目16科31种,其中包括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大部分物种集中分布在中海拔(600~800 m)范围内。(2)在食肉目中,顶级捕食者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小型鼬科动物猪獾(Arctonyx collaris)在海拔分布上的生态位重叠度最高(0.97),豹猫与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的生态位重叠度最低(0.28)。在鸡形目中,海拔分布上的生态位重叠度最高的是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0.62),最低的是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0.01)。(3)物种数、香农-威纳指数、优势度指数在海拔梯度上呈现不同的中峰模式,而均匀度指数在海拔梯度上呈带一个中峰的总体递增格局。(4)物种多样性指数在季节上差异显著,而在区域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于兽类,春季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冬季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也与其他3个季节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鸟类,冬季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鸟兽 物种多样性 海拔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现状及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培培 向杰 +9 位作者 刘菊敏 谢增文 王秋盼 鲁云 黄玉萍 刘年元 张佑祥 吴涛 兰香英 张自亮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通过探究湖南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内野猪种群的现状及其生境选择偏好,为野生动物保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内采用网格法与样线法相结合的方式布设87台红外相机,通过相对多度指数... 通过探究湖南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内野猪种群的现状及其生境选择偏好,为野生动物保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内采用网格法与样线法相结合的方式布设87台红外相机,通过相对多度指数(RAI)、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野猪的种群现状和生境选择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研究期间,野猪在红外相机监测点的出现率达到76.92%,相对多度指数(RAI)为4.43,估算种群规模约为1561头。月度相对多度指数分析显示,7月份为野猪活动的高峰期,而3月份活动相对较少。日活动节律分析揭示,野猪活动主要集中在6:00—8:00和16:00—18:00。在生境选择上,野猪偏好于在针阔混交林(占66.1%)、树高11~20 m(占61%)、郁闭度超过50%(占84.1%)以及灌木高度在2~4 m(占69.5%)的环境中活动。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猪种群数量较为丰富,分布广泛,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活动规律和对特定生境类型的偏好。本研究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野猪种群进行了有效监测,并对其活动模式及生境偏好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后续的野猪生态学研究和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红外相机 种群现状 生境选择 高望界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多样性及海拔分布格局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鑫宇 唐依萍 +6 位作者 刘陈义 刘昕 刘慧 黄杰 张自亮 张佑祥 吴涛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为掌握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多样性及分布格局,促进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于2022年4月一2023年5月通过样线法对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共记录两栖类动物25种,隶属2目8科17属;其中新种1种一一高望界疣螈... 为掌握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多样性及分布格局,促进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于2022年4月一2023年5月通过样线法对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共记录两栖类动物25种,隶属2目8科17属;其中新种1种一一高望界疣螈(Tylototriton gaowangjienensis),保护区新纪录种13种。(2)保护区优势种有川村陆蛙(Fejervarya kawamurai)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3)科、属、种的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格局大致相同,随海拔升高丰富度在≤250m和>550~650m范围有较大峰值。(4)不同生境中山间溪流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在海拔≤250m的区间物种多样性最高。(5)不同海拔段的物种数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山间溪流与其他生境之间在物种数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摸清了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本底,查明了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威胁因素,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物种多样性 生境 海拔分布 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腹锦鸡活动节律及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秋盼 张自亮 +7 位作者 王本忠 粟贵平 刘菊敏 谢增文 黄玉萍 徐培培 张佑祥 吴涛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46-51,共6页
为掌握红腹锦鸡在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活动节律及生境选择规律,本文利用网格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了87台红外相机,对拍摄红腹锦鸡的照片和视频进行统计。利用单因素方... 为掌握红腹锦鸡在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活动节律及生境选择规律,本文利用网格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了87台红外相机,对拍摄红腹锦鸡的照片和视频进行统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红腹锦鸡的生境选择偏好和日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红腹锦鸡为昼行性动物,不同季节的日活动节律呈波峰型,但活动强度无显著差异。(2)红腹锦鸡在不同季节对生境的偏好不同,春季红腹锦鸡主要偏向对乔木盖度、灌木层盖度和坡向的生境选择,夏季主要偏向于对乔木平均胸径和坡位的生境选择,秋季主要偏向对灌木盖度的生境选择,冬季主要偏向于对乔木层盖度和灌木层盖度的生境选择。(3)红腹锦鸡在不同季节对同一生境因子的选择不同,其在春季与冬季的坡向和灌木层均高生境选择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春季偏向半阳坡和灌木层较高的生境,冬季更倾向于阳坡和灌木层较低的生境,其他季节间各生境选择上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生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钟萼木种群分布原因初探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自亮 龙菊美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88-93,共6页
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7处钟萼木分布点的立地因子、点间分布格局、群落特征、龄级结构、不同起源1年生幼苗根系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影响钟萼木分布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该保护区内,钟萼木分布以北坡为主,海拔区... 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7处钟萼木分布点的立地因子、点间分布格局、群落特征、龄级结构、不同起源1年生幼苗根系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影响钟萼木分布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该保护区内,钟萼木分布以北坡为主,海拔区间550~930 m,人类活动、生境片段化、山地小气候以及科普宣传缺失是制约钟萼木分布的主要因素。钟萼木的根系发育是其适应生境地进化的结果。加强宣传、严格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保护钟萼木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钟萼木 种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缺齿鼹
6
作者 肖任之 任梦娇 +7 位作者 徐万吉 汪承龙 田永祥 张自亮 张佑祥 刘志霄 黄兴龙 吴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缺齿鼹属Mogera隶属于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鼹科Talpidae,是一类下颌无犬齿,第一前臼齿呈犬齿状的穴居动物。2020年11月,在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到缺齿鼹标本2号,并进行了形态和头骨测量。该缺齿鼹通体黑棕色,下腹部有一白斑;... 缺齿鼹属Mogera隶属于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鼹科Talpidae,是一类下颌无犬齿,第一前臼齿呈犬齿状的穴居动物。2020年11月,在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到缺齿鼹标本2号,并进行了形态和头骨测量。该缺齿鼹通体黑棕色,下腹部有一白斑;头骨狭长,颧弓纤细,颅顶较为扁平。基于标本(标本号:20201114002)cyt b、12S rRNA和rag1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采到的缺齿鼹标本属于华南缺齿鼹M.latouchei,为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记录。本研究明确了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缺齿鼹的分类学地位,拓展了对国内缺齿鼹种类分布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亚食虫目 缺齿鼹属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玉萍 《花卉》 2019年第10期234-235,共2页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的大量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生存空间缩减又造成了动植物锐减。据调查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全球野生动植物减少了63%,野生动植物数量锐减...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的大量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生存空间缩减又造成了动植物锐减。据调查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全球野生动植物减少了63%,野生动植物数量锐减不单单只是数量上的变化,更是环境与生态破坏的显现,我们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已经不容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 自然保护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高望界林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纯霞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3期222-223,共2页
指出了国家储备林工程的建设质量与进度,直接影响到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而实际国家储备林工程的建设工作非常的艰巨,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延误了工程建设的周期。分析了高望界林场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指出了国家储备林工程的建设质量与进度,直接影响到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而实际国家储备林工程的建设工作非常的艰巨,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延误了工程建设的周期。分析了高望界林场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建设质量的对策。以期对提高国家储备林的建设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工程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壳斗科栎属一新种——德夯栎 被引量:2
9
作者 向晓媚 王本忠 +2 位作者 张籍元 张代贵 陈功锡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78-1783,共6页
该文报道了采自湖南省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德夯园区壳斗科栎属一新种——德夯栎(Quercus dehangensis G.X.Chen,D.G.Zhang&B.Z.Wang),根据其壳斗小苞片覆瓦状排列而被归于栎属。德夯栎和巴东栎(Quercus engleriana Seem.)相近,但与巴... 该文报道了采自湖南省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德夯园区壳斗科栎属一新种——德夯栎(Quercus dehangensis G.X.Chen,D.G.Zhang&B.Z.Wang),根据其壳斗小苞片覆瓦状排列而被归于栎属。德夯栎和巴东栎(Quercus engleriana Seem.)相近,但与巴东栎的区别在于前者植株通常3~5 m高,侧脉7~10对,小枝、叶柄及叶背被覆具鳞片的星状毛,托叶早落。根据IUCN红色名录标准,德夯栎濒危等级为极危(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种 栎属 德夯栎 形态学比较 分类 德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叶肿病瘿体茶泡和茶片的营养成分分析
10
作者 黄玉萍 黄刚 +1 位作者 刘世彪 彭小列 《江西农业》 2018年第20期36-37,共2页
油茶叶肿病是由细丽外担菌引起的油茶花叶病害,但其形成的瘿体茶泡和茶片可以食用。测定茶泡和茶片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成熟茶泡所含的水分、灰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和有机酸的含量高于过熟茶泡,而粗纤维和粗... 油茶叶肿病是由细丽外担菌引起的油茶花叶病害,但其形成的瘿体茶泡和茶片可以食用。测定茶泡和茶片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成熟茶泡所含的水分、灰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和有机酸的含量高于过熟茶泡,而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略低于过熟茶泡。成熟茶泡的甜度、粗蛋白含量和矿质元素的种类和含量高于茶片。茶泡和茶片可以作为野生水果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子房瘿体 叶片瘿体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