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三位一体”的市场大系统
1
作者 蒋拥军 刘解龙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52-53,共2页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加快市场体系化或系统化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人们对市场体系化的认识较为片面,大多认为市场的体系化或系统化就是发展几大类市场,如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科技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加快市场体系化或系统化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人们对市场体系化的认识较为片面,大多认为市场的体系化或系统化就是发展几大类市场,如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科技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等。实际上,这些只是市场体系的部分内容。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能够适应和促进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市场体系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新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解龙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4-17,共4页
一、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究竟是怎样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2页)。从... 一、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究竟是怎样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2页)。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表现出的严格的时空限定和质量规范的特性。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的“社会必要”首先具有宏观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3
作者 刘解龙 徐安剑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6-57,共2页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解决。但是...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解决。但是,过去常讲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提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生产目的 物质文化需要 社会主要矛盾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生产力 有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4
作者 刘解农 《湖湘论坛》 1992年第6期24-25,共2页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经济效益低,经济结构不合理,价格机制乏力,企业独立性与竞争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困扰。认真加以分析,其原因,盖在于经济市场化水平低下。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大力发展社会主...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经济效益低,经济结构不合理,价格机制乏力,企业独立性与竞争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困扰。认真加以分析,其原因,盖在于经济市场化水平低下。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尤其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独立性得以确认和保障。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通缺乏活力,而增强企业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企业活力 微观经济主体 市场化水平 竞争能力 市场化取向 市场机制 缺乏活力 现代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搞活国有经济的前提下搞活国有企业
5
作者 舒常进 《湖湘论坛》 1995年第4期28-29,共2页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把转换企业机制,搞活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城市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把搞活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基本要求和口号提出来。这对于理顺各种复杂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把转换企业机制,搞活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城市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把搞活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基本要求和口号提出来。这对于理顺各种复杂经济关系,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国有经济 国民经济 经济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健康发展 国有大中型企业 企业机制 深化企业改革 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资分配的本质剖析
6
作者 刘解龙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2-34,共3页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按资分配正日益普遍,致使价值的创造与分配不对称,即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和剩余价值社会化的矛盾已成为令人困惑的理论难题。因此本文进行了全新的探索:①阐明按资分配中的“资”是一种通用的生产要素;②在我国...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按资分配正日益普遍,致使价值的创造与分配不对称,即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和剩余价值社会化的矛盾已成为令人困惑的理论难题。因此本文进行了全新的探索:①阐明按资分配中的“资”是一种通用的生产要素;②在我国首次揭示劳动工具对人类活劳动“吸收──储存──转移──释放”的重要功能和创立“间接活劳动”的崭新概念;③分析了“间接活劳动”通过劳动工具及其泛化形态创造价值的过程,重新界定了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与内容,对价值构成提出了新的“三位一体”观点。因此,新增财富的按资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表现形式,在本质上是按间接活劳动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资分配 生产要素 按劳分配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经济“瓶颈制约”的若干思考
7
作者 刘解龙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4年第3期51-52,36,共3页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较为突出的能源、原材料和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发展不足与增长缓慢的"瓶颈制约"。尽管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上早已将加速基础产业发展、扩张"瓶颈"作为重点,但结果总是基础产业的发展程度不仅...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较为突出的能源、原材料和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发展不足与增长缓慢的"瓶颈制约"。尽管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上早已将加速基础产业发展、扩张"瓶颈"作为重点,但结果总是基础产业的发展程度不仅达不到国民经济的总体速度(更不用说优先了),而且仅为总体速度的一半左右,"瓶颈制约"不断加剧。这是人们的普遍感受和共同认识。既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颈制约 瓶颈产业 基础产业 国民经济发展 增长缓慢 产业发展 交通通讯 原材料 发展战略 高速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特色理论”与中国21世纪的命运
8
作者 刘解龙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前我们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理解、宣传和研究,大都侧重于从吸取历史教训,总结现实经验,指导当前实践,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理论本身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等角度进行,对于该理论如何揭示中国社... 目前我们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理解、宣传和研究,大都侧重于从吸取历史教训,总结现实经验,指导当前实践,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理论本身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等角度进行,对于该理论如何揭示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把握世界潮流,预测未来方向,在如何从未来的角度来研究探讨该理论对中国未来(主要是21世纪)命运的影响和决定等方面,则显得明显不够。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21世纪 社会现代化 “特色理论” 邓小平同志 制度现代化 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