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形交联剂交联的磺化聚苯并咪唑膜的制备及其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史小虎 黄怡馨 +1 位作者 邹涛 袁依婷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7-1385,共9页
制备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实现长时储能的重要途径,其具有功率密度高、本征安全以及容量和能量可解耦的优点。但是,目前商用的全钒液流电池,仍然存在能量效率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常用的Nafion膜材料离子选择性差所导致的。... 制备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实现长时储能的重要途径,其具有功率密度高、本征安全以及容量和能量可解耦的优点。但是,目前商用的全钒液流电池,仍然存在能量效率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常用的Nafion膜材料离子选择性差所导致的。本工作通过合成星形交联剂成功制备了一种交联的磺化聚苯并咪唑微孔质子交换膜(tbt-SP-110)。在磺化聚苯并咪唑膜中引入星形交联剂,构建了离子传输通道。此通道不仅起到了加速质子传导的作用,同时可以容纳水分子限制膜材料的溶胀,结合聚苯并咪唑本征高离子选择性,实现了质子的快速选择性传输。得益于膜材料优异的性能,在250 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库仑效率和能量效率分别能达到99.45%和79.06%。在200 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72%,展现了其应用于高性能全钒液流电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交联剂 聚苯并咪唑微孔膜 低面电阻 高离子选择性 全钒液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仿真模型及荷电状态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克桓 李传常 +3 位作者 陈荐 余龙海 谭准 秦位海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63-2372,共10页
作为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的全钒液流电池(VRB),因其具有寿命长、安全性高、布置灵活等特点,是未来最有潜力实现长寿命、低成本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本文总结了电路模型和电化学模型两类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仿真模型:电路模型多是以固定的电路... 作为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的全钒液流电池(VRB),因其具有寿命长、安全性高、布置灵活等特点,是未来最有潜力实现长寿命、低成本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本文总结了电路模型和电化学模型两类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仿真模型:电路模型多是以固定的电路元件模拟电池回路串并联而成,电化学模型则是描述电池内部参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同时,本文总结了全钒液流电池常用的荷电状态(SOC)监测方法:开路电压法、电流积分法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SOC监测方法是对部分仿真模型的补充,以期构建更为完善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仿真模型 SOC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中能量消耗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邹涛 曾坤 +2 位作者 廖育武 余龙海 史小虎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85-1188,共4页
提出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中能量损耗分布的计算方法,并研究了温度和流量对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系统效率以及储能变流器、交流泵与控制系统消耗的能量占比。结果显示,温度升高时,系统效率不断提高,在37℃时,系统效率达到60.06%... 提出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中能量损耗分布的计算方法,并研究了温度和流量对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系统效率以及储能变流器、交流泵与控制系统消耗的能量占比。结果显示,温度升高时,系统效率不断提高,在37℃时,系统效率达到60.06%,泵消耗能量6.11%,电堆消耗能量19.64%,储能变流器消耗能量13.73%;流量增加后,系统充电能量不断提升,在流量为120 L/min时,充电能量达到44.95 kWh,但系统效率下降至57.77%,泵消耗能量8.96%,电堆消耗能量18.94%,储能变流器消耗能量13.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储能系统 温度 流量 能量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输送系统对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性能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姜鹏 曾坤 +2 位作者 邹涛 余龙海 孙彦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6-780,共5页
搭建了三种模式的电解液输送系统,通过模拟和实测,探讨管路旁路电流和泵功率对电解液输送系统的影响。在70 kW储能系统中进行不同电解液输送系统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泵数量的增加,储能系统充放电时间增加,功率单元能量效率也有一... 搭建了三种模式的电解液输送系统,通过模拟和实测,探讨管路旁路电流和泵功率对电解液输送系统的影响。在70 kW储能系统中进行不同电解液输送系统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泵数量的增加,储能系统充放电时间增加,功率单元能量效率也有一定提升,并且储能系统的充电能量和能量效率也有小幅增加。对储能系统中能量损耗进行分析,电解液输送系统的损耗随泵数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泵损耗增加,管路损耗降低,在模式3中,电解液输送系统能量损耗占比10.82%,其中泵损耗9.21%,管路损耗1.60%。对模式3中储能系统中各部分能量损耗进行研究,其中系统效率为66.50%,电解液输送系统消耗10.82%,功率系统消耗18.18%,控制系统消耗0.76%,储能逆变器消耗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储能系统 泵损耗 电解液输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容量衰减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帅舟 李君涛 +1 位作者 史小虎 余龙海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81-1383,共3页
考察了全钒液流电池多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负极电解液中钒离子总量和电池的实际放电量变化,通过负极电解液钒离子总量得出理论放电容量,计算得到电解液在不同充放电循环次数后的利用率。实验证明,由于电解液的跨膜迁移,随着电池充放电次... 考察了全钒液流电池多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负极电解液中钒离子总量和电池的实际放电量变化,通过负极电解液钒离子总量得出理论放电容量,计算得到电解液在不同充放电循环次数后的利用率。实验证明,由于电解液的跨膜迁移,随着电池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池的负极钒含量逐渐降低,电池理论放电量、实际放电量均降低,电解液理论利用率降低不明显,表明影响钒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因素为电解液的跨膜迁移。实验表明,随着电池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池内阻增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电池容量的衰减。同时,分析了温度、材料等其他可能加速电池容量衰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容量衰减 迁移 内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条件对钒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彦招 刘思 +1 位作者 罗丽娟 曾坤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8-582,共5页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钒电池)用于规模化储能时,需关注流场、电场和电化学场等运行条件对钒电池热效应、传质和电池效率等的影响。着重介绍钒电池运行的热效应、电堆内部及隔膜的传质、运行条件优化方法。详述钒电池运行及隔膜传质研...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钒电池)用于规模化储能时,需关注流场、电场和电化学场等运行条件对钒电池热效应、传质和电池效率等的影响。着重介绍钒电池运行的热效应、电堆内部及隔膜的传质、运行条件优化方法。详述钒电池运行及隔膜传质研究用到的特殊实验方法,含电极分块映射、射线成像和放射离子示踪等,以及多场耦合数值仿真方法。提出运行条件与机械结构相结合、减少假设条件和大功率电堆分析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钒电池) 运行条件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