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兽类和鸟类监测及日活动节律分析
1
作者 桂俭 曹越 +6 位作者 潘丹 李佳琦 李克源 刘相 李视儒 杨梦蝶 杨道德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26,共14页
为掌握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现状及其代表性物种的活动节律,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在都庞岭北段和坦里源林场对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开展监测。本次监测共布设60台红外相机,累计46911个有效相机工作日... 为掌握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现状及其代表性物种的活动节律,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在都庞岭北段和坦里源林场对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开展监测。本次监测共布设60台红外相机,累计46911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拍摄5562张独立有效照片。最终鉴定出兽类4目10科14种,鸟类8目22科6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4种。相对多度指数排名前三位的兽类为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15.03)、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11.00)、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6.57);鸟类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13.60)、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3.62)、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3.56)。对相对多度指数较高、分布较广的8种兽类和鸟类的日活动节律分析发现:(1)鼬獾(Melogale moschata)为典型夜行性动物,毛冠鹿为晨昏性动物,野猪(Sus scrofa)为昼夜兼性动物。(2)毛冠鹿和野猪的活动节律具有显著差异,红腿长吻松鼠与倭花鼠的活动节律相似且无显著差异。(3)灰胸竹鸡与白鹇、红腹锦鸡之间的活动节律具有显著差异,而白鹇与红腹锦鸡的活动节律模式高度相似且差异不显著,其共存机制与空间分布、食性、人为干扰以及社交繁殖行为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次监测更新了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基础数据,为制定野生动物保护对策和管理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生物多样性 相对多度指数 日活动节律 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福建柏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帅成 李志辉 +5 位作者 李艳 何月军 刘球 蒋祥进 吴其军 黄明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2-55,共4页
对不同坡位的福建柏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福建柏树高、胸径、枝下高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坡位下降,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显著增大。下坡位平均树高生长达7.28 m,平均胸径生长达11.78 cm,单位面积材积生长达30.525 m3,单位... 对不同坡位的福建柏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福建柏树高、胸径、枝下高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坡位下降,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显著增大。下坡位平均树高生长达7.28 m,平均胸径生长达11.78 cm,单位面积材积生长达30.525 m3,单位面积材积比上坡位增长95%;中坡位平均树高生长达6.83 m,平均胸径生长达11.30 cm,单位面积材积生长达24.198 m3,单位面积材积比上坡位增长55%;上坡位平均树高生长仅为6.25 m,平均胸径生长为8.98 cm,单位面积材积生长仅为15.651 m3。福建柏在下坡位生长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因此,福建柏商品林造林地最宜选择下坡位,较宜为中坡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坡位 生长 树高 胸径 枝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