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的外科治疗
1
作者
陈晓辉
豆贲
杨美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34-335,3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死亡2例,其中术后4个月死于突发肺部感染1例,1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D级12例,E级9例。3~6个月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复发,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宜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尽早外科干预;在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下,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并四肢瘫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结核
脊柱/外科学
四肢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前路传统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
15
2
作者
刘晓岚
李云华
+6 位作者
刘社庭
胡文军
谭震
房佐忠
周若舟
李耿
兰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比较传统前路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对62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了前路手术,其中传统前路手术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岁,骨折节段:T112...
目的:比较传统前路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对62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了前路手术,其中传统前路手术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岁,骨折节段:T112例,T1212例,L118例,L23例,平均后凸角19.5°,33例伴不完全性截瘫;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27例,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岁,骨折节段:T112例,T129例,L114例,L22例,平均后凸角18.8°,26例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随访两组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病例。传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90min,平均出血量1000ml,术后2d内平均引流量450ml/d;腔镜小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230min,平均出血量600ml,术后2d内平均引流量275ml/d,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后凸角平均纠正至5.2°,腔镜小切口组平均矫正至5.9°,二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有5例患者出现动力性肠梗阻,9例腹壁皮神经损伤,3例肺不张,1例切口愈合不良;腔镜小切口组出现2例动力性肠梗阻,3例腹壁皮神经损伤,1例肺不张,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随访8~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明显丢失。59例不完全截瘫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1级以上改善。结论:采用传统前路手术和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但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损伤较小,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腔镜
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寰椎椎弓根置钉的CT测量及其应用
被引量:
8
3
作者
刘晓岚
周若舟
+3 位作者
刘社庭
熊波
周志宏
胡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在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实施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成人寰枢椎行三维CT重建,取枢椎椎弓峡部内上缘与寰椎的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正中线至寰椎椎弓根内壁、外壁及枢椎椎弓峡部内壁、外壁的距离,分别为L...
目的:探讨在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实施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成人寰枢椎行三维CT重建,取枢椎椎弓峡部内上缘与寰椎的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正中线至寰椎椎弓根内壁、外壁及枢椎椎弓峡部内壁、外壁的距离,分别为L1、D1、L2、D2;0°内倾角置钉时,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确立最内侧进钉点A和最外侧进钉点B,减去螺钉半径1.75mm,A、B点至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的距离分别为(L1-L2+1.75mm)、(D1-L2-1.75mm),寰椎后弓上置钉时螺钉允许的最大内倾角与最大外倾角大致相等时的点为最佳进钉点(M点),记录M点至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水平间距。自2004年3月~2009年3月对29例患者采用以枢椎椎弓峡部为标志实施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4例,横韧带损伤并寰椎前脱位5例。观察手术过程中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三维CT重建观察螺钉的位置。结果:0°内倾角置钉时,CT测量最内侧进钉点A、最外侧进钉点B、最佳进钉点M至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的水平间距分别为4.22±0.54mm、8.66±0.73mm、5.79±0.63mm。临床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58枚,术中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均得到良好显露,未出现椎动脉、静脉丛损伤出血及脊髓、C2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寰椎椎弓根螺钉均未误入椎管或椎动脉孔,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水平间距为5.45±0.82mm,与术前M点测量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纠正寰椎旋转移位后,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作为解剖参照,寰椎椎弓根存在一定的置钉安全区间,利用该解剖标志行寰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椎弓峡部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
7
4
作者
童杰
季伟
+3 位作者
周若舟
黄志平
刘社庭
朱青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7-842,共6页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切除(B组)、C5~C7经关节螺钉固定(C组)、C5~C7侧块钉棒系统固定(D组),测量屈伸、侧弯及旋转方向上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在C6椎体前缘粘贴应变片,测量不同状态下椎体前柱载荷变化。结果:A组C5/6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3.6°±1.2°、6.1°±0.5°、4.2°±1.6°;B组为14.4°±1.2°,6.4°±0.6°,4.8°±0.8°,C组为2.8°±0.7°、0.7°±0.3°、0.4°±0.1°,D组为1.2°±0.3°、0.5°±0.2°、0.8°±0.3°,在屈伸方向上B组的ROM较A组明显增大(P〈0.05),C组和D组在各方向上均较A组和B组明显减小(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C组和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C6/7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2.3°±1.4°、5.5°±1.2°、2.7°±0.9°;B组为12.0°±1.3°、5.6°±1.0°、2.8°±0.9°,C组为2.9°±0.9°、0.4°±0.2°、0.4°±0.1°,D组为1.2°±0.3°、0.4°±0.1°、0.7°±0.3°,A、B两组在各方向上的ROM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和D组的ROM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C6椎体前柱的应变在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D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C、D组在前屈方向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可造成屈伸和侧弯方向上失稳,经关节螺钉固定在轴向旋转和侧弯方向上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效果相似,但限制屈伸运动的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经关节螺钉
侧块螺钉
生物力学
后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被引量:
4
5
作者
罗为民
刘社庭
+1 位作者
熊波
胡文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MED法与Love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 12月以来手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70例 ,其中MED法与Love法各 35例 ,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 ,术后改善率 ,手术切口长度 ,出血量 ,手术时间 ,髓核摘除...
目的 对比研究MED法与Love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 12月以来手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70例 ,其中MED法与Love法各 35例 ,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 ,术后改善率 ,手术切口长度 ,出血量 ,手术时间 ,髓核摘除量 ,术后发热 ,术后下地时间。 结果 术前JOA评分MED组与Love组分别为 12 .2± 1.8与 12 .1± 1.4(t=0 .437,p =0 .6 6 3) ;术后JOA分别为 2 6 .9± 1.6和 2 6 .1± 5 .3(t=1.80 ,p =0 .0 77) ;改善率分别为 87.8%和 83 .1% (t=1.84,p =0 .0 6 9) ;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 (2 .0± 0 .1)cm和 (5 .0± 0 .6 )cm(t=2 6 .72 1,p <0 .0 0 1) ;出血量分别为 (41± 12 )ml和 (6 9± 15 )ml(t =11.16 7,p <0 .0 0 1) ;手术时间分别为 (6 9± 15 )分钟和 (5 6± 9)分钟 (t=4.0 5 7,p <0 .0 0 1) ;最高体温分别为 (36 .8± 0 .1)℃和 (37.5± 0 .3)℃ (t=10 .80 ,p <0 .0 0 1) ;髓核摘除量分别为 (1.6± 0 .4)g和 (2 .2± 0 .4)g(t=8.40 ,p <0 .0 0 1) ;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 (1±0 .5 )天和 (2 .5± 0 .5 )天 (t=11.95 ,p <0 .0 0 1)。 结论 MED组与Love组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MED手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MED法
适应证
Love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骶骨神经鞘粘液瘤1例报告
被引量:
3
6
作者
童杰
房佐忠
刘社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9-619,621,共2页
神经鞘粘液瘤(nerve sheath myxoma,neurothekeo-ma)临床少见,好发部位在体表。我院收治1例,瘤体造成骶骨骨质破坏,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神经鞘粘液瘤
骶骨
好发部位
骨质破坏
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的外科治疗
1
作者
陈晓辉
豆贲
杨美芳
机构
湖南
省永州市蓝山县中
医院
骨科
湖南
省
郴州市
第一
人民医院
脊柱
外科
出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34-335,338,共3页
基金
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00200100074)~~
文摘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死亡2例,其中术后4个月死于突发肺部感染1例,1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D级12例,E级9例。3~6个月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复发,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宜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尽早外科干预;在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下,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并四肢瘫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颈椎
结核
脊柱/外科学
四肢麻痹
Keywords
Cervical tuberculosis
Spine/surgery
Quadriplegia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路传统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
15
2
作者
刘晓岚
李云华
刘社庭
胡文军
谭震
房佐忠
周若舟
李耿
兰图
机构
湖南
省
郴州市
第一
人民医院
脊柱
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8,共5页
文摘
目的:比较传统前路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对62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了前路手术,其中传统前路手术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岁,骨折节段:T112例,T1212例,L118例,L23例,平均后凸角19.5°,33例伴不完全性截瘫;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27例,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岁,骨折节段:T112例,T129例,L114例,L22例,平均后凸角18.8°,26例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随访两组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病例。传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90min,平均出血量1000ml,术后2d内平均引流量450ml/d;腔镜小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230min,平均出血量600ml,术后2d内平均引流量275ml/d,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后凸角平均纠正至5.2°,腔镜小切口组平均矫正至5.9°,二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有5例患者出现动力性肠梗阻,9例腹壁皮神经损伤,3例肺不张,1例切口愈合不良;腔镜小切口组出现2例动力性肠梗阻,3例腹壁皮神经损伤,1例肺不张,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随访8~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明显丢失。59例不完全截瘫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1级以上改善。结论:采用传统前路手术和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但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损伤较小,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腔镜
手术
疗效
Keywords
Thoroeolumbar vertebra
Fracture
Thoracoscopy
Surgical operation
Clinical efficacy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寰椎椎弓根置钉的CT测量及其应用
被引量:
8
3
作者
刘晓岚
周若舟
刘社庭
熊波
周志宏
胡文军
机构
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30-934,共5页
基金
湖南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B2010-116)
文摘
目的:探讨在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实施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成人寰枢椎行三维CT重建,取枢椎椎弓峡部内上缘与寰椎的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正中线至寰椎椎弓根内壁、外壁及枢椎椎弓峡部内壁、外壁的距离,分别为L1、D1、L2、D2;0°内倾角置钉时,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确立最内侧进钉点A和最外侧进钉点B,减去螺钉半径1.75mm,A、B点至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的距离分别为(L1-L2+1.75mm)、(D1-L2-1.75mm),寰椎后弓上置钉时螺钉允许的最大内倾角与最大外倾角大致相等时的点为最佳进钉点(M点),记录M点至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水平间距。自2004年3月~2009年3月对29例患者采用以枢椎椎弓峡部为标志实施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4例,横韧带损伤并寰椎前脱位5例。观察手术过程中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三维CT重建观察螺钉的位置。结果:0°内倾角置钉时,CT测量最内侧进钉点A、最外侧进钉点B、最佳进钉点M至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的水平间距分别为4.22±0.54mm、8.66±0.73mm、5.79±0.63mm。临床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58枚,术中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均得到良好显露,未出现椎动脉、静脉丛损伤出血及脊髓、C2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寰椎椎弓根螺钉均未误入椎管或椎动脉孔,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水平间距为5.45±0.82mm,与术前M点测量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纠正寰椎旋转移位后,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作为解剖参照,寰椎椎弓根存在一定的置钉安全区间,利用该解剖标志行寰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椎弓峡部
椎弓根螺钉
Keywords
Atlas
Axis
Interarticularis
Pedicle screw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
7
4
作者
童杰
季伟
周若舟
黄志平
刘社庭
朱青安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
医院
脊往骨科
湖南
省
郴州市
第一
人民医院
脊柱
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7-84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171765)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青年基金(N2014-005)
文摘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切除(B组)、C5~C7经关节螺钉固定(C组)、C5~C7侧块钉棒系统固定(D组),测量屈伸、侧弯及旋转方向上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在C6椎体前缘粘贴应变片,测量不同状态下椎体前柱载荷变化。结果:A组C5/6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3.6°±1.2°、6.1°±0.5°、4.2°±1.6°;B组为14.4°±1.2°,6.4°±0.6°,4.8°±0.8°,C组为2.8°±0.7°、0.7°±0.3°、0.4°±0.1°,D组为1.2°±0.3°、0.5°±0.2°、0.8°±0.3°,在屈伸方向上B组的ROM较A组明显增大(P〈0.05),C组和D组在各方向上均较A组和B组明显减小(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C组和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C6/7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2.3°±1.4°、5.5°±1.2°、2.7°±0.9°;B组为12.0°±1.3°、5.6°±1.0°、2.8°±0.9°,C组为2.9°±0.9°、0.4°±0.2°、0.4°±0.1°,D组为1.2°±0.3°、0.4°±0.1°、0.7°±0.3°,A、B两组在各方向上的ROM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和D组的ROM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C6椎体前柱的应变在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D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C、D组在前屈方向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可造成屈伸和侧弯方向上失稳,经关节螺钉固定在轴向旋转和侧弯方向上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效果相似,但限制屈伸运动的能力较弱。
关键词
颈椎
经关节螺钉
侧块螺钉
生物力学
后路融合
Keywords
Cervical spine
Transfacet screws
Lateral mass screws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Posterior fusion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被引量:
4
5
作者
罗为民
刘社庭
熊波
胡文军
机构
湖南
省
郴州市
第一
人民医院
脊柱
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59-361,共3页
文摘
目的 对比研究MED法与Love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 12月以来手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70例 ,其中MED法与Love法各 35例 ,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 ,术后改善率 ,手术切口长度 ,出血量 ,手术时间 ,髓核摘除量 ,术后发热 ,术后下地时间。 结果 术前JOA评分MED组与Love组分别为 12 .2± 1.8与 12 .1± 1.4(t=0 .437,p =0 .6 6 3) ;术后JOA分别为 2 6 .9± 1.6和 2 6 .1± 5 .3(t=1.80 ,p =0 .0 77) ;改善率分别为 87.8%和 83 .1% (t=1.84,p =0 .0 6 9) ;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 (2 .0± 0 .1)cm和 (5 .0± 0 .6 )cm(t=2 6 .72 1,p <0 .0 0 1) ;出血量分别为 (41± 12 )ml和 (6 9± 15 )ml(t =11.16 7,p <0 .0 0 1) ;手术时间分别为 (6 9± 15 )分钟和 (5 6± 9)分钟 (t=4.0 5 7,p <0 .0 0 1) ;最高体温分别为 (36 .8± 0 .1)℃和 (37.5± 0 .3)℃ (t=10 .80 ,p <0 .0 0 1) ;髓核摘除量分别为 (1.6± 0 .4)g和 (2 .2± 0 .4)g(t=8.40 ,p <0 .0 0 1) ;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 (1±0 .5 )天和 (2 .5± 0 .5 )天 (t=11.95 ,p <0 .0 0 1)。 结论 MED组与Love组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MED手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MED法
适应证
Love法
Keywords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分类号
R687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骶骨神经鞘粘液瘤1例报告
被引量:
3
6
作者
童杰
房佐忠
刘社庭
机构
湖南
省
郴州市
第一
人民医院
脊柱
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9-619,621,共2页
文摘
神经鞘粘液瘤(nerve sheath myxoma,neurothekeo-ma)临床少见,好发部位在体表。我院收治1例,瘤体造成骶骨骨质破坏,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神经鞘粘液瘤
骶骨
好发部位
骨质破坏
病理检查
分类号
R739.4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的外科治疗
陈晓辉
豆贲
杨美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前路传统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
刘晓岚
李云华
刘社庭
胡文军
谭震
房佐忠
周若舟
李耿
兰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枢椎椎弓峡部引导下寰椎椎弓根置钉的CT测量及其应用
刘晓岚
周若舟
刘社庭
熊波
周志宏
胡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童杰
季伟
周若舟
黄志平
刘社庭
朱青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罗为民
刘社庭
熊波
胡文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骶骨神经鞘粘液瘤1例报告
童杰
房佐忠
刘社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