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BOT投资方式法律问题探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肖健明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
-
出处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6期116-118,共3页
-
文摘
BOT是当今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式,此方式对于吸引外资,加强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适用BOT 方式还存在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需要探讨,本文从法律角度就BOT投资方式的有关经营权,政府保证等问题进行较深入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以期BOT 项目在我国的实施走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投资
BOT方式
法律
中国
-
分类号
F28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D922.297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论加强和完善消费调控的法律机制
- 2
-
-
作者
周显志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13,共6页
-
文摘
论加强和完善消费调控的法律机制周显志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广大消费者所面对的将是全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将发生巨变。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我国消费者过...
-
关键词
消费调控
法律机制
中国
-
分类号
D922.29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论健全消费信贷法制
被引量:14
- 3
-
-
作者
白玉玲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
-
出处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1期39-41,共3页
-
文摘
消费信贷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制环境不完善是抑制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一、制订《消费信贷法》;二、加强个人信用法制建设;三、完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四。
-
关键词
消费信贷
法律制度
法制环境
中国
信贷担保制度
-
分类号
F832.4
[经济管理—金融学]
D922.23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完善我国物业管理立法的构想
被引量:12
- 4
-
-
作者
周四新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
-
出处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2期119-212,共94页
-
文摘
我国物业管理发展迅速。然而 ,我们目前有关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却难以满足物业管理发展的需要 ,加强物业管理立法势在必行。建议我国采用独立的物业管理法模式 。
-
关键词
物业管理
立法
模式
中国
物业管理法
-
分类号
D922.29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论合同正义性
被引量:6
- 5
-
-
作者
段启俊
蔡学恩
邱启雄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
湖北得伟律师事务所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637-640,共4页
-
文摘
合同法在确认合同自由的同时 ,应当确认合同正义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对合同正义性的提出、确立及理论依据一一作出说明与分析。主张合同自由与合同正义性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范围 ,包含公平、诚信、公益在内的合同正义性理应受到合同立法的重视 ,而成为凌驾于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原则之上的等而上之原则。
-
关键词
合同
合同正义性
公平原则
诚信原则
合同自由
-
Keywords
contract
freedom
justice
impartial
good faith
public interest
-
分类号
D91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D923.6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毛泽东与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
被引量:2
- 6
-
-
作者
赵迅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79,共3页
-
文摘
毛泽东对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影响 ,重大而复杂 ,交织着成功与失误。毛泽东是新中国民主法制的开创者 ,他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人民民主法制的基础。但 5 0年代中叶后他的人民民主思想走向非法制保障的大民主 ,在思想深处厌恶法制 。
-
关键词
毛泽东
新中国
民主法制建设
-
分类号
D920.4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新法融资租赁合同规范初探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郭红亮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
-
出处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5期107-110,共4页
-
文摘
现代融资租赁自本世纪50 年代形成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性设备投资的多功能新型产业。鉴于融资租赁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作为融资租赁领域基础性法律文件——融资租赁合同,从业人员对之缺乏全面了解和认识。本文结合即将生效实施的《合同法》有关条文,在法理上从分析融资租赁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入手,逐一对合同的效力、出租人所有权、合同的履行和解除、合同的适用以及合同担保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较充分剖析了融资租赁合同中应注意的有关法律问题。
-
关键词
融资租赁
租赁合同
法律
-
分类号
D923.6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关于准据法概念的几点异见
被引量:1
- 8
-
-
作者
何群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
-
出处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5期111-112,共2页
-
文摘
准据法是经冲突规范指定适用的法律,不经冲突规范的指引,不能成为准据法,冲突规范结构中不应当包括准据法。准据法是能够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但并非能够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都是准据法。冲突规范解决涉外民商事法律冲突,其表述应当是:某涉外民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原则或某涉外民商事关系法律冲突的解决办法。单边冲突规范不等于准据法。准据法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
-
关键词
准据法
冲突规范
中国
-
分类号
D996.6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马克思主义的调和论是唯物的辩证的调和论
- 9
-
-
作者
叶向荣
龚惠琼
黄胜义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66-73,共8页
-
文摘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有调和范畴。调和与统一、同一是同一系列等级的概念,它们反映的都是矛盾同一性的性状。恩格斯认为:对立调和是辩证法的核心。调和除了个性、具体性、相对性之外,还有共性、抽象性、绝对性。哲学上存在唯物的辩证的(矛盾的)调和论和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两大分野,形而上学的调和论又有绝对调和论和绝对不调和论两种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批判过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他们始终坚持了唯物的辩证的调和论。要正确理解列宁关于“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的论断,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对蒲鲁东调和矛盾(虚构矛盾、取消矛盾)的批判。把马克思主义导师们对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的批判理解为、表述为对“矛盾调和论”的批判是不妥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不调和论是“左”的理论基础。辩证的调和论、对立的调和论、矛盾的调和论都是正确的命题,矛盾调和在现实中有着普遍的存在。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矛盾同一性
矛盾调和论
-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实施细则》浅议
- 10
-
-
作者
张秋航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
-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9-102,共4页
-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颁布实施后 ,结束了我国拍卖活动中长期无法可依的现象 ,但该法条文过于简单、概括 ,许多重要的内容都不明确或未细化 ,应针对这些不足在拟定中的《实施细则》
-
关键词
拍卖法
实施细则
适用范围
拍卖企业
拍卖师资格
-
Keywords
detailed rules for implementation
discussion
supplement
-
分类号
D923.6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对策思路
- 11
-
-
作者
唐铁健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
-
出处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7-38,共2页
-
文摘
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对策思路唐铁健我国有近5万个农村信用社,是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一支生力军,但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的管理体制的制约和自身经营的失误,其中的大部分已偏离了发展方向,呆滞、吊帐面广,不良资产增多,出现了支付风险,有的甚至濒临倒...
-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合作金融组织
对策
发展
农村信用社
-
分类号
F832.35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浅议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实现标志
- 12
-
-
作者
龙西安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经济法律系
-
出处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9-70,共2页
-
文摘
工农业协调发展,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经济资源在工农业之间的合理配置,保持工农业的恰当比例,使工农业之间的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能相互适应,使工农业产出与社会需求结构大体吻合,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简单地说,工农业协调发展就是动态中的工农比例关系比较恰当合理,能使经济发展的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工农业协调发展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劳动在部门间按比例分配的主要表现,同时又是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保证.
-
关键词
工业
农业
发展比例
-
分类号
F124.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劳动价值论新探
- 13
-
-
作者
张立球
-
机构
湖南财经学院经济法律系
-
出处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8-51,共4页
-
文摘
价值是相互交换的商品的价值。交换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商品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因此,价值离不开上述四个要素。本文认为,(1) 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价值形成的唯一源泉;(2) 供求包括使用价值的供求和价值的供求,使用价值的供求又可区分为实际供求和市场供求;(3)市场价值决定于实际供求和供求价值。
-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价值
-
分类号
F045.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