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及空间收敛 被引量:6
1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6,共13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箱型图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空间β收敛模型,分析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和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1年全国及四大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逐年... 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箱型图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空间β收敛模型,分析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和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1年全国及四大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位数以上的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增长主体;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各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全国及四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北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而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加快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 空间结构 区域非均衡 空间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人口收缩态势的多尺度空间分析
2
作者 苏昌贵 邓昕 陈四云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577,共11页
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湖南省作为中部地区典型省份,近年来人口总量显著“缩水”,出生率断崖式下降,少子化严重,同时人口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迁移,大部分县域变成人口收缩地区。文章基于“五普”至“七普”数据及《湖南统计年鉴》... 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湖南省作为中部地区典型省份,近年来人口总量显著“缩水”,出生率断崖式下降,少子化严重,同时人口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迁移,大部分县域变成人口收缩地区。文章基于“五普”至“七普”数据及《湖南统计年鉴》,从“全省–区县–主体功能区”多尺度,系统分析2000—2020年湖南省人口变化趋势与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湖南省人口总量呈现“先快速增长–顶峰–急剧下降”的倒“U”型曲线,202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空间上人口从县域(乡村)向市辖区(大城市)的单向迁移格局;②区县层面,从市辖区向外随距离增加人口收缩程度不断加深;2000—2010年区县人口以轻度收缩为主,2010年后区县人口收缩范围扩广、程度加深,持续收缩型区县24个,新增人口收缩型区县52个;③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后,人口向重点开发区域流入集聚,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人口流出而不断收缩。最后,就省域人口空间均衡发展提出了建议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收缩 区县尺度 市辖区 主体功能区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性分析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NPP时空异质性研究
3
作者 刘子华 王海军 +3 位作者 曹永强 徐方 王菲 王金珂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09,共7页
为了丰富对生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研究并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等提供参考,以2000—2020年为研究期,把黄河流域分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Ⅱ区)、高原半干旱地区(Ⅲ区)3个生态区域,依据多源... 为了丰富对生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研究并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等提供参考,以2000—2020年为研究期,把黄河流域分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Ⅱ区)、高原半干旱地区(Ⅲ区)3个生态区域,依据多源遥感数据,采用CASA模型计算黄河流域及3个生态区域年和月两种时频的NPP值,并引入SHAP可解释性分析方法,解构NPP变化与气温、降水量、NDVI、太阳辐射强度4个自然因子间的关系,探究NPP变化的主导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从空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NPP分异性显著,高值出现在Ⅱ区、低值广泛分布在Ⅰ区和Ⅲ区,各生态区域NPP均值大小排序为Ⅱ区>Ⅲ区>Ⅰ区,黄河干流沿线NPP较同纬度其他区域的高;2)从时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NPP在研究期波动上升、在年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研究期NPP上升的面积占比为47.17%、下降的面积占比为3.33%,3个生态区域中NPP上升最显著的是Ⅱ区,研究期黄河流域NPP上升速度逐渐减缓;3)从流域整体来看,NDVI对NPP变化的影响最大且其与太阳辐射强度的交互效应较大,但各生态区域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所不同,Ⅰ区为NDVI、Ⅱ区为地表温度、Ⅲ区为NDVI;4)黄河流域各生态区域提升NPP的策略应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点,并充分重视各自然因子间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 碳汇 可解释性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孙恬 高依晴 +1 位作者 王琳琳 戴迪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58,I0008,共10页
洞庭湖区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为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区域碳排放量的影响,基于2005—202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结合碳排放系数法、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和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指数法对洞庭湖区土... 洞庭湖区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为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区域碳排放量的影响,基于2005—202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结合碳排放系数法、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和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指数法对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洞庭湖区不同土地类型转变明显,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变化幅度最大,分别为67.26%、-60.09%;草地和水域次之;林地和耕地变化最小。2)研究区净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增长率为5.50%。其中建设用地为主要碳源,林地是主要的碳汇。研究区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岳阳市碳排放水平最高,占区域净碳排放总量的66%~79%。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压力较大,生态系统碳平衡失调。3)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累积贡献率为340.45%),能源消耗强度是主要的抑制因素(累积贡献率为-239.37%)。4)根据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并降低能耗,2040年洞庭湖区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可以控制在25.62×10^(6)t,能极大减缓土地利用碳排放增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量 LMDI模型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监管创新与银行风险——基于我国金融科技政策冲击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5
作者 林曦 詹姝珂 +1 位作者 王仁曾 赵丹丹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7,共18页
在金融风险频发、金融风险防控面临日益严峻挑战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探讨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能否有效治理银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2年银行层面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政策对银行风险的治... 在金融风险频发、金融风险防控面临日益严峻挑战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探讨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能否有效治理银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2年银行层面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政策对银行风险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监管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银行风险,这一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第二,监管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促进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匹配程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以及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三条路径对银行风险产生抑制效应。第三,监管试点政策对于试点覆盖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银行风险具有更大的抑制效应,对大型银行风险的抑制效应也更为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依托监管试点助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拓宽试点项目参与主体范围、健全监管协同机制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银行风险 金融科技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区面积−绿地面积异速增长关系及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尹上岗 孙恬 +1 位作者 朱奕衡 杨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0-680,共11页
城区面积与绿地面积发展关系是影响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异速增长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2000―2020年城区面积与绿地面积的发展关系,分析城区面积−绿地面积异速增长与耦合协调的交互规律及... 城区面积与绿地面积发展关系是影响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异速增长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2000―2020年城区面积与绿地面积的发展关系,分析城区面积−绿地面积异速增长与耦合协调的交互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区面积和绿地面积呈现出“一极多核”的空间结构,其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时间上,异速增长关系类型沿着绿地扩张弱型−城区绿地基本协调型−绿地扩张弱型演进;空间上,以绿地扩张弱型城市为主,即正异速增长型城市数量占据主导地位。②长三角城区面积与绿地面积的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协调度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协调度空间差异呈扩大态势。③长三角城区面积与绿地面积协调度类型的数量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橄榄型”,正异速增长型城市协调度趋于上升且空间差异较大,负异速增长型城市协调度趋于下降且空间差异较大。④城镇化率、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对耦合协调度影响较强,第三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率、财政自给率耦合协调度和异速增长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各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均超过异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面积 绿地面积 异速增长 协调性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1 位作者 李文意 狄亚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6-1945,共10页
基于2006—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特征,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剖析城... 基于2006—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特征,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剖析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的溢出效应。机理分析发现,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存在空间关联网络,且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从时空格局上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更新整体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韧性呈现分散向集聚转变的空间分布态势。(2)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更新和生态韧性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网络关联关系,但是在研究期间内其网络整体稳定性有所降低;另外,个体特征表明各节点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的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效应有所削弱,对外辐射和接受外界辐射的能力降低。(3)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分解结果显示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在加强环境协同治理、优化城市更新发展模式以及探索城市更新提升生态韧性的多维路径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生态韧性 空间网络 溢出效应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豆属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余潇 赵振宁 邓莉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51,共17页
为明确锈毛两型豆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两型豆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影响因素,以亚热带中、南部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的豆科草种—锈毛两型豆(Amphicarpaea ferruginea)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锈毛两型豆进行叶... 为明确锈毛两型豆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两型豆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影响因素,以亚热带中、南部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的豆科草种—锈毛两型豆(Amphicarpaea ferruginea)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锈毛两型豆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对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基因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利用CodonW 1.4.2软件和CUSP在线程序等软件分析锈毛两型豆和两型豆的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参数和核苷酸组成。结果显示:锈毛两型豆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2 531 bp,包含83 364 bp的大单拷贝(LSC)区、17 935 bp的小单拷贝(SSC)区和25 616 bp的1对反向重复序列,为典型四分体结构,GC含量为35.44%;叶绿体基因组共编码130个基因,包括8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叶绿体基因组共检测出73个简单重复序列(SSRs),单、二、三、四、五和六核苷酸SSRs的数目分别为41、28、3、1、0和0。从锈毛两型豆和两型豆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到适用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的CDS基因共48条,两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具有相似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均倾向于使用A与U作为末尾碱基,48个基因的ENC值均在35%以上,表明锈毛两型豆和两型豆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偏性较弱;综合中性绘图分析、有效密码子数(ENC-plot)分析和奇偶偏好性(PR2-plot)分析的结果显示两型豆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不仅受突变压力的影响,同时还受选择压力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锈毛两型豆和两型豆中分别确定18和20个最优密码子,其中共有最优密码子18个。基于豆科20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豆科20个物种构成一个单系类群,锈毛两型豆与两型豆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豆属 锈毛两型豆 叶绿体基因组特征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骨柴及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余潇 宋雨茹 赵振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0-1434,共15页
[目的]全面解析鸡骨柴(Elsholtzia fruticosa)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与结构特征,探讨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整体特征与变异模式,比较序列的种间变异情况,筛选种间高变异序列,为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 [目的]全面解析鸡骨柴(Elsholtzia fruticosa)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与结构特征,探讨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整体特征与变异模式,比较序列的种间变异情况,筛选种间高变异序列,为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传统民族药用植物鸡骨柴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鸡骨柴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4种香薷属药用植物(鸡骨柴、海州香薷、密花香薷、边山香薷)叶绿体基因组的反向重复区边界、结构同源性、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参数、核苷酸组成及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鸡骨柴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1550 bp,为典型四分体结构,共检测出49个简单重复序列(SSRs)。(2)4种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边界扩张收缩较为稳定相似,只在个别种(密花香薷、边山香薷)中发生了较小变异。(3)4种香薷属药用植物的非编码区变异大于编码区,同时大单拷贝区的变异程度最高,反向重复区a的变异程度最低。(4)相对于其它3个物种,鸡骨柴叶绿体基因组变异程度最低,psbA、petA、psbF、ycf1、petG和psbL等基因编码区存在显著差异,同时trnQ-UUG、trnS-GCT、trnM-GTT、trnS-GGA、trnL-CAA等基因间隔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5)4种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碱基突变和选择压力的影响,最优密码子大多以A或T(U)作为第3位碱基。(6)系统发育树表明鸡骨柴与野拔子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为香薷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和分子标记开发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柴 香薷属 叶绿体基因组特征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负加重是否会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亮 潘晨昱 刘宗沅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基于200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税负加重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税负加重会促进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这一促进效应对高技术企业和战略激进型企业更为显著;因税负加重而引发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提... 基于200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税负加重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税负加重会促进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这一促进效应对高技术企业和战略激进型企业更为显著;因税负加重而引发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提高了企业金融错配程度和股价崩盘风险。鉴于此,政府应持续释放减税降费红利,助力企业融资纾困,约束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以推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税负 金融资产配置 企业风险 金融错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空间效应
11
作者 彭文斌 李璐 +2 位作者 段宜嘉 宁译萱 陈蓓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7-1799,共13页
基于2006—2020年中国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熵权法和比值法对环境规制及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指标进行测算,分析正式环境规制、非正式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时空演变格局,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 基于2006—2020年中国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熵权法和比值法对环境规制及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指标进行测算,分析正式环境规制、非正式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时空演变格局,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正式及非正式环境规制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正式环境规制水平呈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的状态,非正式环境规制水平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但总体水平较低,大部分城市未能转化为高水平环境规制;2)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处于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上升状态;3)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空间效应,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均对本地、邻地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作用,且影响大小受到城市之间距离的影响。最后,文章提出各城市应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改善环境规制实施有效性、以及深化城市间互助合作,共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效应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