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1 位作者 李文意 狄亚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6-1945,共10页
基于2006—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特征,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剖析城... 基于2006—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特征,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剖析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的溢出效应。机理分析发现,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存在空间关联网络,且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从时空格局上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更新整体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韧性呈现分散向集聚转变的空间分布态势。(2)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更新和生态韧性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网络关联关系,但是在研究期间内其网络整体稳定性有所降低;另外,个体特征表明各节点城市更新与生态韧性的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效应有所削弱,对外辐射和接受外界辐射的能力降低。(3)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分解结果显示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在加强环境协同治理、优化城市更新发展模式以及探索城市更新提升生态韧性的多维路径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生态韧性 空间网络 溢出效应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农业旅游者景点替代意向的影响机制及空间表征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月亮 段建南 殷章馨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27,共18页
研究休闲农业旅游者景点替代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效应,对优化农业休闲功能、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和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大有裨益。文章基于景点替代意向理论,以长沙市休闲农业旅游者为考察对象,依次展开验证性因子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空间... 研究休闲农业旅游者景点替代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效应,对优化农业休闲功能、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和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大有裨益。文章基于景点替代意向理论,以长沙市休闲农业旅游者为考察对象,依次展开验证性因子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试图揭示休闲农业旅游者景点替代意向的影响因素与空间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求新动机正向影响休闲农业旅游者的景点替代意向,而求知、社交、休闲放松三类旅游动机未能通过相关性检验。(2)地方依恋构成休闲农业旅游景点替代意向的前因变量,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均对景点替代意向存在显著的负向效应。(3)游客满意度在地方依恋与景点替代意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对休闲农业旅游者的景点替代意向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4)长沙市居民休闲农业旅游地选择具有显著的空间临近性特征,到达替代景点的出行时间集中在31~60分钟,替代景点高发区分布于距离区政府15~40千米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点替代理论 休闲农业旅游 影响机制 空间表征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要素交互作用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演变及机制研究——以河南舞阳县柴庄村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媛媛 罗源 +1 位作者 王优聪 陈四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7-859,共13页
城乡要素高速交互流动已成为影响现代乡村文化发展的新时空现象。立足重新认知并诠释多要素交互作用下中国乡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聚焦城郊融合型村庄的公共文化空间多元形式与载体功能,以河南省舞阳县柴庄村为例,结合遥感影像与调查访... 城乡要素高速交互流动已成为影响现代乡村文化发展的新时空现象。立足重新认知并诠释多要素交互作用下中国乡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聚焦城郊融合型村庄的公共文化空间多元形式与载体功能,以河南省舞阳县柴庄村为例,结合遥感影像与调查访谈结果,深度剖析其公共文化空间演变过程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①柴庄村的公共文化空间经历了“村民自组织→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结构演变过程和“传统时期的供不适需→转型时期的以供适需→新时期的供需契合”的模式演变过程。②柴庄村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类型偏好与占比、村民的公共文化活动时间分配在城乡要素的交互作用下均发生了改变。③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演变是村民文化需求等内在需求力和政策、市场等外在供给力以及生活结构改变等潜在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宏观背景探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演变及其机制既能拓展乡村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也能更好地发挥地理学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城乡融合 城郊融合型村庄 高质量发展 柴庄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影响的关键类型及阈值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欧阳晓 陈键 +2 位作者 魏晓 谢花林 魏国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46-1954,共9页
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非线性关系,对于国土空间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尺度构建了活力–组织–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非线性关系,对于国土空间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尺度构建了活力–组织–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框架,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和分段线性回归模型,揭示2000—2020年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规律,并识别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阈值。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其占比增长了8.10%,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2)生态系统健康时间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不同等级呈现集聚分布。(3)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关键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存在阈值,当耕地占比≥1.98%,林地占比≥7.58%,建设用地占比≤19.80%时,生态系统健康能达到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土地利用变化 阈值效应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骨柴及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余潇 宋雨茹 赵振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0-1434,共15页
[目的]全面解析鸡骨柴(Elsholtzia fruticosa)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与结构特征,探讨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整体特征与变异模式,比较序列的种间变异情况,筛选种间高变异序列,为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 [目的]全面解析鸡骨柴(Elsholtzia fruticosa)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与结构特征,探讨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整体特征与变异模式,比较序列的种间变异情况,筛选种间高变异序列,为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传统民族药用植物鸡骨柴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鸡骨柴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4种香薷属药用植物(鸡骨柴、海州香薷、密花香薷、边山香薷)叶绿体基因组的反向重复区边界、结构同源性、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参数、核苷酸组成及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鸡骨柴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1550 bp,为典型四分体结构,共检测出49个简单重复序列(SSRs)。(2)4种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边界扩张收缩较为稳定相似,只在个别种(密花香薷、边山香薷)中发生了较小变异。(3)4种香薷属药用植物的非编码区变异大于编码区,同时大单拷贝区的变异程度最高,反向重复区a的变异程度最低。(4)相对于其它3个物种,鸡骨柴叶绿体基因组变异程度最低,psbA、petA、psbF、ycf1、petG和psbL等基因编码区存在显著差异,同时trnQ-UUG、trnS-GCT、trnM-GTT、trnS-GGA、trnL-CAA等基因间隔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5)4种香薷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碱基突变和选择压力的影响,最优密码子大多以A或T(U)作为第3位碱基。(6)系统发育树表明鸡骨柴与野拔子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为香薷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和分子标记开发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柴 香薷属 叶绿体基因组特征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9
6
作者 易浪 孙颖 +2 位作者 尹少华 魏晓 欧阳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811,共14页
长江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科学认识长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有效开展长江流域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基于2000—2019年间MODIS-NDVI与相关气象等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 长江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科学认识长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有效开展长江流域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基于2000—2019年间MODIS-NDVI与相关气象等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变异系数、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20年来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并探究了研究区植被覆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变化上,长江流域生长季NDVI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显著改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2)空间分布上,流域植被覆盖空间分布格局大致呈现为“中部高,东西低”,生长季NDVI多年均值为0.6164,呈较高植被覆盖状态;(3)变化趋势上,植被增长区域大于减少区域,具体表现为“中部强于东部、东部强于西部”;(4)变化稳定性上,流域植被变异系数介于0.0104—1.3199之间,呈现出“中间低,东西高,东西部局部区域高低波动并存,地域性差异明显”的空间变化稳定性特征;(5)影响因素上,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大部分区域生长季NDVI变化以气候驱动为主,局部区域表现自然因素叠加人为因素作用的共同驱动,残差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植被覆盖以正效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植被覆盖 时空动态 气候响应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基于三阶段SBM-DEA模型 被引量:16
7
作者 彭文斌 曹笑天 +1 位作者 苏昌贵 邝嫦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32-3545,共14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中坚力量,其碳效率的提升对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采用三阶段SBM-DEA模型测度2006—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市的碳效率并进行环境变量影响分析,以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的影响路径...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中坚力量,其碳效率的提升对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采用三阶段SBM-DEA模型测度2006—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市的碳效率并进行环境变量影响分析,以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的影响路径;进而运用核密度估计、中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碳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探明各区域碳效率差异并给出相应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碳效率水平不高,但呈现出逐年波动上升的趋势;(2)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呈现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空间分异格局,效率中心整体向东北方向移动,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整体缩小,短轴标准差相对稳定;(3)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和科技支撑强度是影响碳效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效率 时空演化特征 三阶段SBM-DEA模型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概念、框架与展望 被引量:52
8
作者 易浪 孙颖 +1 位作者 尹少华 魏晓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5-856,共12页
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是人类维护绿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球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生态安全格局业已成为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领域。加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对维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保护生物多... 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是人类维护绿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球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生态安全格局业已成为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领域。加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对维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概念辨析、基础框架、研究进展与展望”等方面入手,全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安全格局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从“研究方法、研究尺度、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的基本研究框架有待发展;(2)生态源地识别缺乏统一的科学标准,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考虑未能兼顾;(3)生态廊道提取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4)地理空间联动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相互性考虑欠缺;(5)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间耦合关系研究较为薄弱。未来研究趋势可关注以下方面:(1)多模型、多方法、多技术的集成研究;(2)动态考量生态安全标准的量化研究;(3)各方利益博弈的现实执行研究;(4)生态安全预测、预警与调控管理的强化研究;(5)服务国家战略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格局 源地-廊道 格局优化 模型集成 生态功能区 生态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4
9
作者 殷章馨 唐月亮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4-57,共4页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新时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通过建立指标体系,从客源需求、资源禀赋、支撑条件和产业效益等4个方面测度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2010—2019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新时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通过建立指标体系,从客源需求、资源禀赋、支撑条件和产业效益等4个方面测度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2010—2019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数据标准化和以熵权法确认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揭示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解析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分别在高水平和低水平区间内增长,存在"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演化锁定现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主要障碍因素存在差异。城市群中心城市宜采用宏观的"调结构"举措,非中心城市则可采取微观的"抓服务""促消费"等策略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发展水平评价 乡村振兴 障碍因素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视角下城市绿色创新时空演变及溢出效应 被引量:22
10
作者 彭文斌 苏欣怡 +2 位作者 杨胜苏 邝劲松 曹笑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9,共9页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评价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刻画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演变格局,最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视角下城市绿色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时序发展...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评价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刻画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演变格局,最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视角下城市绿色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时序发展上,研究期内城市绿色创新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依次减弱的态势,总体上表现为“双M”型波动上升趋势,未来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②空间演化上,城市绿色创新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整体表现为东部地区主导发展的特征;③城市绿色创新在正式环境规制视角下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在非正式环境规制视角下未产生显著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创新 时空格局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风险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1
11
作者 欧阳晓 朱翔 贺清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478-5489,共12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风险评估框架为城市群生态风险管理和国土生态修复提供新的视角。以生态风险评估框架为基础,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模型以及相关分析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展开生态风险评价,并对风险...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风险评估框架为城市群生态风险管理和国土生态修复提供新的视角。以生态风险评估框架为基础,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模型以及相关分析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展开生态风险评价,并对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提升,区域生态风险也随之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系统组织、生态系统活力、生态系统弹性等生态指数呈现下降趋势。(2)人工表面比率和生态指数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人工表面比率与生态指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人工表面比率是生态风险提升的关键因素。(3)城市群人工表面比率要控制在36%以下,以进行生态风险管理和国土生态修复。总的来说,评价框架可以作为区域生态风险的评价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终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生态质量的冲突与交互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梅予健 贺清云 +1 位作者 欧阳晓 王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27-4538,共12页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生态质量提升带来挑战,如何解决城镇化发展与生态质量提升之间的冲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CCDM)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揭示2000—2020年长...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生态质量提升带来挑战,如何解决城镇化发展与生态质量提升之间的冲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CCDM)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揭示2000—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质量的冲突程度,并对其交互作用的时空异质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中心地区高于四周的特征;生态质量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并表现出四周高中心低的特征。(2)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生态质量之间的冲突程度逐渐降低,经历了从城市化滞后到生态质量滞后的转变,并在空间上表现出由中部高四周低向北高南低过渡的特征。(3)城镇化水平与生态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水平与生态质量的负向作用主要分布在中部发达地区,而正向作用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四周区域。其中,人口和空间城镇化导致生态不断恶化,而生态功能的减弱以及结构的破碎化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生态质量 冲突 交互作用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关联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洞庭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欧阳晓 王坤 魏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8713-8722,共10页
城乡建设用地数量及相互联系的变化是空间要素及结构演化的重要方面,深刻影响着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关联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对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洞庭湖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关联... 城乡建设用地数量及相互联系的变化是空间要素及结构演化的重要方面,深刻影响着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关联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对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洞庭湖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关联视角出发,运用引力模型、InVEST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定量研究了城乡建设用地关联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1)洞庭湖地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呈现下降趋势;(2)城乡建设用地关联强度呈不断增强趋势,且强关联网格以建成区为核心向周边扩展,低关联网格分布于远离建成区的地方;(3)生境质量和碳储量呈现下降趋势,食物供给则呈现上升趋势,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4)城乡建设用地关联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具有负向影响,人口密度、GDP密度、夜间灯光、道路网络对生态系统服务也呈现负向影响,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关联视角下城乡建设用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制,可以为制定合理的城乡空间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生态系统服务 引力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 洞庭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石门县柑橘果园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召艳 陶维荣 王凤娟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78-82,85,共6页
利用GIS工具对石门县柑橘种植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门县柑橘果园种植区域空间差异明显,总体呈"南高北低"的特征;该县柑橘果园的种植密度呈现出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形成了以热点区为核心向外围冷点区依次逐... 利用GIS工具对石门县柑橘种植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门县柑橘果园种植区域空间差异明显,总体呈"南高北低"的特征;该县柑橘果园的种植密度呈现出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形成了以热点区为核心向外围冷点区依次逐渐过渡的"中间高南北低""南热北冷"核心边缘性特征突显的整体分布格局;影响该县柑橘果园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主要有高程、坡度、公路、河流、居民点等,具体来说该县柑橘园主要种植在高程小于300 m、坡度低于15°的区域内,且大部分分布在水域、道路、居民点2 km缓冲区范围之内;结合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对石门县柑橘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柑橘生产质量;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三产融合,推动柑橘全产业链对接;强化品牌运作,不断开拓市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果园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