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文旅融合发展的韧性测度与空间分异
1
作者 胡强盛 杨佩鸿 贺小荣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6,97,共8页
文旅融合发展是一个涉及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复杂动态过程。面临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的扰动与胁迫,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的系统韧性意义重大。从韧性理论视角出发,基于“韧性动力—韧性路径—韧性目标”的思路构建文旅融合发展的韧性评... 文旅融合发展是一个涉及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复杂动态过程。面临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的扰动与胁迫,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的系统韧性意义重大。从韧性理论视角出发,基于“韧性动力—韧性路径—韧性目标”的思路构建文旅融合发展的韧性评价体系。选择湖南省为案例研究地,对2015—2020年湖南省文旅融合发展的韧性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文旅融合发展韧性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但发展不均衡,由东向西递减,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湖南省各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韧性动力、韧性路径、韧性目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驱动维度是区域文旅融合韧性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区域韧性 空间分异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扩展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竹 王兆峰 +1 位作者 曹文萍 杨贤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0,共9页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扩展模型,从六大地类角度测算生态安全指数,利用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别探讨2008—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大多数省市生态安全...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扩展模型,从六大地类角度测算生态安全指数,利用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别探讨2008—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大多数省市生态安全指数大于1,且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中警和重警。(2)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的趋势,且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热点区主要位于东部地区,其重心移动由西南方向转向东北方向。(3)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恶化主要是人口规模、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社会消费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扩展模型 生态安全 地理探测器 可持续发展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诉求与重构
3
作者 周寒千 彭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29,共5页
徐复观在反省与批判现代艺术中,表达了对真正艺术作品、艺术精神主体的自觉、艺术价值的取向等层面的现代性诉求。并通过笺疏孔子和庄子文化艺术精神来重构具有审美现代性功能、以"心"为价值根源、为人们提供精神安顿之所的... 徐复观在反省与批判现代艺术中,表达了对真正艺术作品、艺术精神主体的自觉、艺术价值的取向等层面的现代性诉求。并通过笺疏孔子和庄子文化艺术精神来重构具有审美现代性功能、以"心"为价值根源、为人们提供精神安顿之所的中国艺术精神,展现出一种真切的心灵忧患与高度的文化自觉。徐复观重构的中国艺术精神,无论对于现代知识分子重建艺术自信、守护"为人生而艺术"的精神家园,还是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特色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艺术精神 现代性诉求 艺术精神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西方快感理论演进的三条理路
4
作者 林铁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59,共7页
20世纪西方快感理论研究主要存在三条进路。一是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快感研究,作为对理性传统、文明、道德的反叛与突围,快感牵连着身体、无意识和非理性等问题,参与主体的合法建构,承担着生命解放的新功能;二是符号学与经济学的快感研究,... 20世纪西方快感理论研究主要存在三条进路。一是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快感研究,作为对理性传统、文明、道德的反叛与突围,快感牵连着身体、无意识和非理性等问题,参与主体的合法建构,承担着生命解放的新功能;二是符号学与经济学的快感研究,以商品社会和消费社会为起点,通过能指与所指、主体与客体、编码与解码诸种关系的交织,剖析快感如何参与资本主义社会资源的交换与分配;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快感研究,以意识形态为阐释框架,分析快感作为特定的社会治理机制,如何将人纳入到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不同的研究路径显现着快感理论演进的复杂关联,更映射着百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形态的发展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感理论 转向 非理性 符号经济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跨文化共情传播——基于国际互助抗疫的探索 被引量:95
5
作者 李成家 彭祝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69,共5页
在国际互助抗疫中,一种特别的互动景观——跨文化共情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为传播活动中的信息内容获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同向解读与情感共鸣。跨文化共情传播在推动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增进民间友谊、促进民心相通、助力... 在国际互助抗疫中,一种特别的互动景观——跨文化共情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为传播活动中的信息内容获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同向解读与情感共鸣。跨文化共情传播在推动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增进民间友谊、促进民心相通、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其动力源于人类的情感本能、理性引导与社交需求。在人类已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当今世界,各国可从理念更新、内容取舍、媒介选择、互惠行动等方面将跨文化共情传播付诸实践,力求"他者"的共情回应与行动反馈,从而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向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共情传播 跨文化传播 文化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的现代性:旅行与现代文学关系的三种考察方式 被引量:3
6
作者 林铁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7,共9页
从文化社会学的视域来看,现代文学中的风景书写,有别于山水田园古典诗学体系中作为审美修辞的自然描写,而深刻关联着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晚清以降,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是纷乱无序、崩溃动荡的社会文化现实,他们的旅行活动,包括对... 从文化社会学的视域来看,现代文学中的风景书写,有别于山水田园古典诗学体系中作为审美修辞的自然描写,而深刻关联着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晚清以降,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是纷乱无序、崩溃动荡的社会文化现实,他们的旅行活动,包括对自然的审思、旅程境遇、空间移动,影响着风景的生产和意义的重建。风景的现代书写,更多地与旅行活动结合在一起,转向了视觉主体中心主义、文化地理学以及意识形态理论的多维解读。风景不是对象,而是意义本身。在重新发现"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人";在充满流动性的时代,以恋地情结和乡愁想象构建人与故土的身份认同;又在民族国家建构的理想与实践中,获得政治审美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风景 现代性 旅行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安全观念养成思考——评《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0-211,共2页
研究文化安全问题,有助于在理性认知文化安全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文化安全观念防线。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文化安全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强... 研究文化安全问题,有助于在理性认知文化安全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文化安全观念防线。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文化安全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新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强调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的根本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文化安全观念能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安全问题 理性认知 总体国家安全观 安全观念 人才培养 新时代大学生 观念养成 建设过程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空间特征及影响机制
8
作者 王美霞 李锦柏 +2 位作者 刘正君 王思怡 王永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5年第4期67-76,共10页
对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促进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以长沙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利用实地调研、参与式制图法、核密度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揭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 对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促进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以长沙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利用实地调研、参与式制图法、核密度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揭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洋湖湿地公园各类文化服务价值量相对均衡,包括教育、地方感、美学、游憩和生态旅游、灵感和社会关系价值,标识点数量均达到180个以上;(2)各类文化服务价值空间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并以标志性景点为锚点的多核空间分布模式,6类文化服务价值的高值区分布存在空间差异。(3)各类文化服务价值之间存在空间协同性,其中社会关系价值与其他价值的空间协同性最强,相关系数均达到0.7以上。(4)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受到景观特征、道路与服务设施供给、公众需求与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空间特征 参与式制图 城市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对文旅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及其多维异质性——来自A股上市文旅企业的经验证据
9
作者 王亚辉 谭霞 周利 《旅游科学》 2025年第6期92-108,共17页
数字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高效传输和处理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拓宽交易边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2011—2019年A股上市文旅企业的面板数据,以Z-score模型和SA指数模型分别作为衡量文旅企业财务风险与融资约... 数字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高效传输和处理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拓宽交易边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2011—2019年A股上市文旅企业的面板数据,以Z-score模型和SA指数模型分别作为衡量文旅企业财务风险与融资约束的工具,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文旅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及其在区域和企业所有权性质间的异质性,探究了融资约束在数字金融与文旅企业财务风险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合理运用数字金融工具能显著抑制文旅企业的财务风险。平均而言,在保持模型中其他变量一定的情况下,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每提升10.0个百分点,文旅企业的财务风险将降低约1.8个百分点。(2)数字金融发展对文旅企业财务风险的抑制作用存在中西部之间的显著差异,而东部和西部之间、东部和中部之间并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3)数字金融发展对国有文旅企业财务风险的抑制作用显著弱于民营文旅企业。(4)数字金融通过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数字金融平台选择多样化、办理便捷化、场景多人民币化等缓解文旅企业的融资约束实现对文旅企业财务风险的抑制。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文旅企业 财务风险 融资约束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