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授粉配置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婷 李建安 +5 位作者 龚玉子 杨昕悦 刘彩霞 王浩宇 谭晓风 李泽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8,共16页
【目的】系统研究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的最佳授粉配置组合,为湖南省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及优质丰产标准栽培提供实践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德字1号’、‘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油茶为试验材料,在... 【目的】系统研究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的最佳授粉配置组合,为湖南省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及优质丰产标准栽培提供实践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德字1号’、‘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油茶为试验材料,在花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人工授粉试验,测定座果率、果实发育情况、经济性状、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油茶授粉组合效果。【结果】1)‘德字1号’的始花期在10月14日,较‘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分别早3、9、12和25天,5个油茶品种盛花期主要集中在11月,‘华金’盛花期最长,从10月30日持续到11月26日,‘湘林97号’的初花期和盛花期相比‘德字1号’和‘华金’仅相遇9天和12天。2)5个油茶品种最终座果率最高的授粉组合(♀×♂)分别为‘德字1号’ב华金’、‘华金’ב德字1号’、‘华鑫’ב华金’、‘湘林210’ב德字1号’和‘湘林97号’ב华鑫’,比其自然授粉分别高44.66%、43.94%、31.08%、16.38%和10.05%,其中,‘华鑫’花粉给‘湘林97号’授粉的单果质量高于其他父本的授粉效果。3)‘华鑫’花粉给‘华金’授粉后的干仁含油率和干籽含油率最高,分别比‘华金’ב湘林97号’的果实显著高23.57%和36.89%(P<0.05)。‘湘林210’和‘华金’相互配置的果实含油率最高,均为7.60%。‘湘林97号’ב华鑫’的果实含油率比父本为‘德字1号’和‘华金’的组合果实含油率分别高15.65%和14.67%,差异显著(P<0.05)。4)(♀×♂)‘德字1号’ב华金’、‘华金’ב华鑫’、‘华鑫’ב湘林97号’和‘湘林210’ב华鑫’授粉组合油茶母本的果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授粉(P<0.05)。【结论】综合比较花期、座果率、果实经济性状和茶油品质等指标,确定‘德字1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金’,其次为‘湘林210’;‘华金’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鑫’,其次为‘德字1号’和‘湘林210’;‘华鑫’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金’,其次为‘湘林97号’‘湘林210’和‘德字1号’;‘湘林210’的最佳授粉品种为‘湘林97号’,其次为‘华金’、‘华鑫’;‘湘林97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鑫’,其次为‘湘林210’。其中,‘华金’与‘华鑫’、‘华鑫’与‘湘林97号’、‘湘林210’与‘湘林97号’和‘德字1号’与‘湘林210’4组品种间适宜等比例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品种配置 授粉 座果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岩性和恢复方式下的差异
2
作者 韩波 贾剑波 +1 位作者 刘文娜 彭璞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2-484,共13页
以不同恢复方式(人工林、次生林)和岩性(白云岩、石灰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岩性和恢复方式下土壤碳(C)、氮(N)、磷(P)、钾(K)等的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白云岩和石灰岩次... 以不同恢复方式(人工林、次生林)和岩性(白云岩、石灰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岩性和恢复方式下土壤碳(C)、氮(N)、磷(P)、钾(K)等的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白云岩和石灰岩次生林土壤C、P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而白云岩人工林和次生林N、K差异并不显著;(2)石灰岩土壤C∶P和N∶P显著低于白云岩,C∶N差异并不显著,研究区土壤的C∶N、C∶P、N∶P的均值介于9.05~11.50、8.68~27.75和0.86~3.11,远低于全国均值(12.01、61和5.2),而石灰岩人工林C∶N、C∶P、N∶P最小,土壤中N元素更为缺乏;此外,白云岩土壤C∶K、N∶K、K∶P显著低于石灰岩,且白云岩次生林N∶K>2.1和K∶P<3.4,植物的生长更容易受K限制;(3)白云岩植被恢复主要受Ca含量、田间持水量(WHC)和年均降水量(MAP)的影响,而石灰岩主要受WHC、MAP和土壤酸碱度(pH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相较于次生林,人工林土壤表现出C、N、P的缺乏,进行白云岩次生林植被恢复,建议添加钾肥缓解养分限制,而石灰岩人工林应考虑N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计量 恢复方式 土壤岩性 土壤养分 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氮转化关键功能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婷 雷志刚 +3 位作者 陈述 吴小红 欧阳子都 闫文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36-3647,共12页
近年来,由于林地开发和商品林建设等原因,我国亚热带地区大量天然林和次生林经皆伐改造为林分结构简单、树种单一的人工林。氮(N)素是维持森林植被生长和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土壤微生物驱动了森林土壤N转化的关键过程。然而,目前... 近年来,由于林地开发和商品林建设等原因,我国亚热带地区大量天然林和次生林经皆伐改造为林分结构简单、树种单一的人工林。氮(N)素是维持森林植被生长和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土壤微生物驱动了森林土壤N转化的关键过程。然而,目前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N转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仍不清晰。以湖南芦头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内典型次生林(CS)及由其转换而成的油茶(YC)、黄桃(HT)、杨梅(YM)和杉木(SM)四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了各林分土壤性质、固N菌和氨氧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群落特征及相互关系,旨在探讨亚热带森林转换后土壤N转化关键过程(固N和氨氧化作用)的功能微生物群落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森林转换显著改变了土壤碳(C)、N含量,降低了土壤nifH基因丰度、固N菌和氨氧化细菌的群落α多样性,但提高了氨氧化微生物amoA基因丰度和氨氧化古菌的群落α多样性;并且,森林转换通过改变各功能微生物优势菌群(如变形菌、蓝细菌、泉古菌和奇古菌等)的相对丰度,显著影响了土壤固N菌和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含量和pH是驱动土壤固N菌和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关键因素。森林转换后,合理的施肥方式有利于人工林土壤固N菌和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恢复。研究结果为转换后单一人工林土壤养分恢复、生产力的提高和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换 土壤氮转化 固氮菌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芦头林场甜槠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茹君 曾颖 +2 位作者 梁小翠 闫文德 张翔 《湖南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85-91,共7页
甜槠林是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之一。本文对湖南芦头林场甜槠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甜槠天然林群落中有维管植物10科12属14种,其中甜槠优势十分明显。根据分布区类型对群落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0种植物都属于热... 甜槠林是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之一。本文对湖南芦头林场甜槠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甜槠天然林群落中有维管植物10科12属14种,其中甜槠优势十分明显。根据分布区类型对群落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0种植物都属于热带亚洲分布,占比58.82%。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在乔木层中甜槠为第一优势种,重要值为60.56;灌木层中杜鹃和垂丝卫矛为主要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53.00和32.49;草木层中则是以甜槠幼苗和肾蕨为多,重要值分别为24.94和20.28。群落三个层次的多样性都较低;乔木上层和中层密度大,下层密度低。芦头林场甜槠群落总体上表现稳定,有较好的增长空间,优势种地位突出,伴生种数量较少。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天然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芦头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油茶品种高接换冠砧穗愈合及结果比较
5
作者 龚玉子 南佳慧 +7 位作者 徐文彬 张婷 王浩宇 曹中宇 陈隆升 张震 谭晓风 李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8,共10页
【目的】旨在探讨油茶插皮接改良技术对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后的砧穗愈合情况及嫁接后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低产林品种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华金’‘华鑫’‘华硕’‘湘林210’油茶良种为接穗,采用插皮接改良技术... 【目的】旨在探讨油茶插皮接改良技术对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后的砧穗愈合情况及嫁接后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低产林品种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华金’‘华鑫’‘华硕’‘湘林210’油茶良种为接穗,采用插皮接改良技术对低产林油茶树体进行高接换冠,观察、比较嫁接芽萌发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对嫁接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的树体冠幅、新梢长度和基部粗度进行测量,并连续测定嫁接后第2年和第3年的单株产量。【结果】1)与5月中旬相比,在6月中旬对油茶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能缩短嫁接芽的解袋时间,且去遮阳网时的嫁接芽生长高度更高,分枝数也更多。2)于6月中旬嫁接后第60天,以‘华金’和‘华硕’作为接穗的树体砧穗之间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并在砧木顶部形成一圈密实的隆起结构。嫁接后第75天,以‘湘林210’‘华金’和‘华硕’作为接穗的树体砧穗之间均形成隔离层,嫁接伤口基本愈合。3)嫁接后第75天,以‘华金’作为接穗的树体大量分枝,叶片变大、变厚,其次为‘湘林210’和‘华鑫’,利用‘华金’油茶作为穗条进行高接换冠的当年嫁接芽生长情况最佳。4)嫁接2年后,4个油茶品种砧穗之间结合更为紧密,愈伤组织面积不断扩增,嫁接芽开始抽出新芽,基部直径明显增粗,‘华金’和‘华鑫’嫁接伤口愈合较好。5)不同油茶品种接穗嫁接后的油茶生长量有所差异,其中‘华金’的3年生新梢基部粗度和树高均最大。【结论】采用插皮接改良技术对油茶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的最佳时间是6月中旬。以‘华金’和‘华鑫’作为接穗嫁接后在砧穗愈合方面效果好,‘华金’在新梢基部粗度和树高生长方面优势明显;以‘华鑫’和‘华硕’为接穗嫁接后在前3年提高油茶产果量数值上相对较高,整体增产效果明显;4个品种嫁接后3年平均单株产果量达8.2 kg,其中‘湘林210’‘华鑫’‘华硕’单株产果量均在7.5 kg以上,‘华金’接近7.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高接换冠 砧穗 愈合 生长情况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幼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高峰 张翔 闫文德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53-62,共10页
于2021年1—12月对湖南省芦头林场的杉木人工幼林进行群落调查及小气候定位观测。结果表明:群落结构方面,调查样地共有植物9科9属11种,物种多样性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小气候特征方面,林内全年净辐射为1 575.5 MJ·m-2,占... 于2021年1—12月对湖南省芦头林场的杉木人工幼林进行群落调查及小气候定位观测。结果表明:群落结构方面,调查样地共有植物9科9属11种,物种多样性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小气候特征方面,林内全年净辐射为1 575.5 MJ·m-2,占太阳总辐射的66.70%;年均空气温度为16.4℃,7月平均温度最高(25.9℃),1月平均温度最低(5.8℃);土壤各层(0、5、10、20、40、60 cm)年平均温度分别为17.8、17.6、17.6、17.5、17.5、17.4℃;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日、年较差均逐渐减小;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不大;全年降水量为1 936.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3—8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2%;年均风速0.8 m·s-1,10月份平均风速最大,8月份平均风速最小,全年以南风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杉木人工幼林小气候变化特征,可为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幼林 小气候 芦头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薛云展 张翔 +1 位作者 闫文德 梁小翠 《湖南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92-98,共7页
为促进人工杉木林更好的养护和发展,本文对湖南芦头森林生态站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林物种分布分散,物种丰富度较高;中龄林分布密集,物种丰富度较低;14年生杉木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 为促进人工杉木林更好的养护和发展,本文对湖南芦头森林生态站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林物种分布分散,物种丰富度较高;中龄林分布密集,物种丰富度较低;14年生杉木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2.209和0.875;6年生杉木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为1.487;物种多样性随林龄的增大而下降,随树高的增大而下降;同龄杉木林中,树高结构具有中间树高级分布的林木株数最多的规律。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多样性在演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维持人工杉木林健康的生长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分配特征
8
作者 胡蕾 贾剑波 +3 位作者 闫文德 王一帆 吴瑞乔 陈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径阶大小选取18棵样树,在2014年生长季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TDP)持续观测夜间液流,结合称重式蒸渗仪和自制微型蒸渗仪来计算蒸腾量,解析夜间液流的去向;并进行夜间液流与土壤含水量、大气温度、湿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以确定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在6—9月典型晴天,夜间液流速率都呈逐渐降低趋势,18:00—24:00的夜间液流速率高于00:00—05:00,夜间液流主要用于对白天失水过多的茎干进行补水,以至于在24:00时油松茎干储水量基本达到饱和,因此,00:00—05:00夜间液流速率趋于稳定;油松夜间液流用于茎干补水的比例(95.34%)显著高于用于夜间蒸腾量的比例(4.66%);油松夜间茎干补水量与饱和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93,P<0.01),而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响应不敏感(R^(2)=0.105,P>0.05),表明夜间液流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影响。【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随着夜间时间的进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绝大部分的夜间液流用于夜间茎干补水,在气象因子中,饱和水汽压是驱动夜间茎干补水及夜间液流的重要因子(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液流 分配特征 茎干补水 夜间蒸腾 华北土石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凋落物管理对樟树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毅 闫文德 +4 位作者 郑威 廖菊阳 盘昱良 梁小翠 杨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830-7839,共10页
以湖南省植物园樟树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模拟氮沉降下,不同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CK(0 kg N hm^(-2)a^(-1))、LN(50 kg N hm^(-2)a^(-1))、NM(150 kg N hm^(-2)a^(-1))以及HN(300 kg N hm^(-2)a^(-1));凋... 以湖南省植物园樟树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模拟氮沉降下,不同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CK(0 kg N hm^(-2)a^(-1))、LN(50 kg N hm^(-2)a^(-1))、NM(150 kg N hm^(-2)a^(-1))以及HN(300 kg N hm^(-2)a^(-1));凋落物处理分别为去除凋落物、添加凋落物以及凋落物对照组。经过为期2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模拟氮沉降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温度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湿度呈现显著的波动性变化,施氮及凋落物管理对土壤温度无影响。土壤湿度仅受凋落物管理的影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去除凋落物的土壤湿度与加倍凋落物的土壤湿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性。(2)模拟氮沉降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最大值出现在6—8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且在生长季期间(4—8月),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存在显著差异。(3)施氮对土壤呼吸表现为抑制作用,添加凋落物对土壤呼吸起促进作用,去除凋落物对土壤呼吸起抑制作用。(4)在凋落物对照组中,LN、MN、HN较CK相比,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分别降低了35.4%、30.6%、36.8%,且各施氮水平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5);添加凋落物处理下,LN、MN、HN处理较CK相比,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土壤呼吸分别降低了23.2%、15.8%、14.7%。去除凋落物处理下,LN、MN、HN较CK相比,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分别降低了3.5%、0.5%、-11.6%。且添加或去除凋落物均能削弱施氮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5)土壤呼吸与5 cm处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土壤温度可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47.76%—72.61%;与土壤湿度呈现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樟树 凋落物 氮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万才 闫文德 +1 位作者 李忠文 梁小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5-61,69,共8页
为了阐明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运用凋落物网袋分解法,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内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氮添加实验,研究CK(0gN·m^-2·yr^-1)、LN(5gN·m^-2·yr^-1)、MN(15gN·m^-2·yr^-1)... 为了阐明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运用凋落物网袋分解法,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内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氮添加实验,研究CK(0gN·m^-2·yr^-1)、LN(5gN·m^-2·yr^-1)、MN(15gN·m^-2·yr^-1)和HN(30gN·m^-2·yr^-1)4个氮添加水平对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年的分解时间内,凋落物干质量的损失率在29%~52%之间,并且凋落枝比凋落叶分解更快;2)分解12个月后,CK、LN、MN、HN处理马尾松凋落枝的残留率均在60%以下,并且LN、MN和HN处理的干质量残留率分别是对照处理(CK)的1.07、1.10和1.13倍;3)分解12个月后,CK、LN、MN、HN处理马尾松凋落叶的残留率均在60%以上,并且对照处理(CK)的凋落叶干质量残留率是LN、MN和HN处理的1.02倍;4)氮添加促进了凋落枝中的C元素和凋落叶中N元素的释放,并且随着氮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有所增强,而对K、Ca、Mg元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氮添加对凋落枝的分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氮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而对凋落物叶的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氮添加对马尾松凋落物枝和叶的分解有不同的影响且与凋落物的初始元素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马尾松人工林 亚热带 凋落物 分解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大气蒸腾导度模拟及环境因子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子钰 闫文德 +2 位作者 颜成正 罗梓煜 贾剑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71-2481,共11页
蒸腾导度模型是衡量冠层-大气界面水汽输出的重要阻力模型,研究其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揭示森林冠层-大气界面水汽输出阻力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首都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侧柏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DP热探针法测定侧柏林树干... 蒸腾导度模型是衡量冠层-大气界面水汽输出的重要阻力模型,研究其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揭示森林冠层-大气界面水汽输出阻力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首都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侧柏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DP热探针法测定侧柏林树干液流密度,同步监测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气温、风速等主要环境因子,分析冠层导度和空气动力学导度的动态变化,构建冠层-大气蒸腾导度模型并模拟,明确冠层-大气蒸腾导度对各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蒸腾导度季节变化表现为非生长季与冠层导度趋势一致,生长季与空气动力学导度趋势一致,全年均为单峰趋势。冬季蒸腾导度与冠层导度保持较稳定差值(45 mol m^(-2 )s^(-1)左右),其他季节蒸腾导度与冠层导度、空气动力学导度的最大差值,均在各季节冠层导度、空气动力学导度的峰值水平。全年日均蒸腾导度冬季最大(86.92 mol m^(-2 )s^(-1)),其他季节较小且稳定(40—50 mol m^(-2 )s^(-1)之间)。在非生长季各环境因子对蒸腾导度的影响与对冠层导度的影响基本一致,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r=-0.198),其他环境因子影响较小(r<0.1);在生长季中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r=0.488),光合有效辐射(r=0.228)和饱和水汽压差(r=-0.299)的影响明显升高,温度的影响降低(r=0.114)。蒸腾导度模型较好的模拟了冠层-大气界面侧柏蒸腾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阐明了各环境因子和冠层导度、空气动力学导度对蒸腾导度的影响机制,证实在生长季应重视空气动力学导度对蒸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腾导度 冠层导度 空气动力学导度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物质对灵芝深层发酵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7
12
作者 雷含珺 潘丹阳 +1 位作者 刘帅 刘高强 《食药用菌》 2017年第4期234-239,共6页
灵芝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关键药效成分。通过选择适当的外源物质添加到灵芝深层发酵基质,使灵芝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产量增加,是灵芝深层发酵的研究热点。综述某些中药材固体粉末或其提取物、金属离子、稀土元素和真菌激发子等外... 灵芝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关键药效成分。通过选择适当的外源物质添加到灵芝深层发酵基质,使灵芝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产量增加,是灵芝深层发酵的研究热点。综述某些中药材固体粉末或其提取物、金属离子、稀土元素和真菌激发子等外源物质对灵芝深层发酵生物量和关键药效成分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物质 灵芝三萜 灵芝多糖 深层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