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化学模型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放电行为 被引量:5
1
作者 洪树 汤依伟 +3 位作者 贾明 艾立华 殷宝华 李劼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76-2182,共7页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平台,建立一维电化学模型,研究放电倍率、电解质中的扩散系数、电极厚度等对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电池内部的极化增大;在放电的各个时间段,电池内部的极化情况也...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平台,建立一维电化学模型,研究放电倍率、电解质中的扩散系数、电极厚度等对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电池内部的极化增大;在放电的各个时间段,电池内部的极化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当扩散系数增加至初始值的5倍时,负极/电解质界面与正极/电解质界面的浓度梯度减小80%。电极厚度的变化影响扩散路径的长短,当电极厚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时,1C放电时间缩短1.72%;电极厚度减小至原来的1/2时,1C放电时间增加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数值仿真 电化学模型 放电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材料性能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曹亮 王安安 +2 位作者 艾立华 贾明 刘业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7-820,共14页
结合当前利用石墨烯材料特殊二维结构、优良物理化学特性来改善锂离子电池较低能量密度、较差循环性能等缺陷的研究热点,综述石墨烯材料及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材料中的研究进展,指出现有电极材料的缺陷和不足,讨论作... 结合当前利用石墨烯材料特殊二维结构、优良物理化学特性来改善锂离子电池较低能量密度、较差循环性能等缺陷的研究热点,综述石墨烯材料及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材料中的研究进展,指出现有电极材料的缺陷和不足,讨论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的重要性,并简要评述石墨烯在相关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石墨烯复合电极 储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模块热模拟仿真 被引量:1
3
作者 殷宝华 艾亮 +2 位作者 杨治安 贾明 杜双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6-698,722,共4页
锂离子电池组热行为对电池整体性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电池组热效应对生产实际具有很大意义。基于COMSOL仿真平台建立3×3模块三维热模型,定量分析5 C工作电流条件下的温度分布。研究表明:模块温度呈辐射状由内向外逐渐减... 锂离子电池组热行为对电池整体性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电池组热效应对生产实际具有很大意义。基于COMSOL仿真平台建立3×3模块三维热模型,定量分析5 C工作电流条件下的温度分布。研究表明:模块温度呈辐射状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最高温度集中在中心区域;随着放电进行,电池内部温升逐渐增加,并且单体间温差在可控范围;换热系数为10 W/(m^2·K)条件下,5 C放电可使电池组工作在常温范围,表明在低于此倍率放电下,电池组均可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模型 温度分布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模型的锂空气电池仿真 被引量:8
4
作者 杜双龙 赖延清 +3 位作者 贾明 程壮 艾立华 艾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3-1150,共8页
基于COMSOL仿真平台,建立一维电化学模型,研究放电电流密度、氧气浓度、氧气扩散速率以及Li+扩散系数等因素对电池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放电电流密度从0.05 m A/cm^2增大到0.5 m A/cm^2时,锂空气电池的放电比容量由1256.4 m A?h/g下降... 基于COMSOL仿真平台,建立一维电化学模型,研究放电电流密度、氧气浓度、氧气扩散速率以及Li+扩散系数等因素对电池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放电电流密度从0.05 m A/cm^2增大到0.5 m A/cm^2时,锂空气电池的放电比容量由1256.4 m A?h/g下降到139.2 m A?h/g;在放电电流密度为0.1m A/cm^2条件下,外界氧气浓度从4.73mol/m^3增加到18.92 mol/m^3时,电池比容量从371.2 m A?h/g增加到1274.5 m A?h/g,表明提高外部环境的氧气浓度有助于提高电池比容量;氧气扩散速率为电池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当氧气扩散系数从3.5×10-10 m^2/s提高到7×10-9 m^2/s时,电池的容量从373.0 m A?h/g增加到2352.1 m A?h/g;而提高Li+的扩散系数对电池的比容量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空气电池 电流密度 氧气浓度 扩散系数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化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书国 艾亮 +3 位作者 贾明 程昀 杜双龙 蒋跃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49,共8页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不同倍率放电下正负极欧姆极化、浓差极化和活化极化。结果表明:1C放电初期,正极固相浓差极化波动最大,峰值达到147 mV;放电中期,各类型极化变化曲线较为平稳,活化极化最大,约为48 mV;...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不同倍率放电下正负极欧姆极化、浓差极化和活化极化。结果表明:1C放电初期,正极固相浓差极化波动最大,峰值达到147 mV;放电中期,各类型极化变化曲线较为平稳,活化极化最大,约为48 mV;放电末期,负极活化极化和负极固相浓差极化迅速增大;8C放电末期,正极固相浓差极化急剧增加,达到715 mV。提高放电倍率,活化极化的大幅增加是高倍率下极化严重的最主要原因,且负极活化极化的增加幅度比正极活化极化更大;而减小负极颗粒粒径可以有效减小负极活化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欧姆极化 浓差极化 活化极化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三维热模型 被引量:5
6
作者 殷宝华 艾亮 +2 位作者 贾明 汤依伟 孙言飞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1,307,共4页
研究了圆柱形、方形和软包三种不同结构设计以及放电倍率和换热系数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池正极极柱和边缘温度最低的结构设计是软包,其次是圆柱形,温度最高的是方形;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电池各部分的温度均... 研究了圆柱形、方形和软包三种不同结构设计以及放电倍率和换热系数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池正极极柱和边缘温度最低的结构设计是软包,其次是圆柱形,温度最高的是方形;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电池各部分的温度均不断增大,放电倍率越大,温升速率越快,尤其是在大倍率放电情况下,温度几乎呈直线增加;增大对流换热系数,电池最高温度处(铝极耳)温度逐渐下降,中心处温度变化更为明显,但增大对流换热并不能无限制地降低电池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放电倍率 换热系数 锂离子动力电池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三维多孔高纯铝材料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茂贵 王君 +5 位作者 汤水 贾明 刘芳洋 蒋良兴 艾亮 艾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93-3100,共8页
采用浆料涂敷−烧结法制备一种微米级三维多孔高纯铝材料,研究黏结剂用量对样品电化学活性表面积AECS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微米级铝粉与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NMP)、黏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均匀混合,配制成黏度适中... 采用浆料涂敷−烧结法制备一种微米级三维多孔高纯铝材料,研究黏结剂用量对样品电化学活性表面积AECS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微米级铝粉与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NMP)、黏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均匀混合,配制成黏度适中的浆料,将浆料双面涂敷在铝光箔上并加热固化,再经过烧结后,可获得AECS高于223.9 cm^2、折弯次数为88次、抗拉强度为1.5 kN/m的微米级三维多孔高纯铝材料;PVDF质量分数与三维多孔高纯铝材料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呈负相关,对机械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铝 浆料 烧结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不同极耳分布下热行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安安 艾亮 +2 位作者 杨治安 贾明 杜双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6-1128,1154,共4页
锂离子电池热行为在电池工作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以软包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池极耳分布对电池电芯热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侧极耳分布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呈对称性分布,并且其最大温度略高于同倍率下单侧极耳分布。... 锂离子电池热行为在电池工作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以软包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池极耳分布对电池电芯热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侧极耳分布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呈对称性分布,并且其最大温度略高于同倍率下单侧极耳分布。此外,随着倍率增大,锂离子电池电芯温度迅速升高,5 C放电最高温度可达到318 K,在电池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不需额外散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极耳分布 温度分布 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