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层动车复合式冷却系统散热与噪声控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金润 杜昱静 +1 位作者 陈梅洁 周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758,共11页
高速双层动车由于其内部空间紧凑以及元件的高功率化,冷却系统存在整体散热性能较差、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为此,通过冷却系统空气流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对其散热性能和噪声控制进行了优化。参照常用的冷却系统空气流道结构,基于双... 高速双层动车由于其内部空间紧凑以及元件的高功率化,冷却系统存在整体散热性能较差、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为此,通过冷却系统空气流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对其散热性能和噪声控制进行了优化。参照常用的冷却系统空气流道结构,基于双层动车复合式冷却系统的技术参数要求,对其尺寸进行了初步设计计算。分别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和多参考系(MRF)对复合式冷却系统换热器的芯体结构与旋风过滤器进行简化,并对其空气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风机入口处存在局部涡流,导致流体进入通风机的角度混乱,影响风机有效做功,在工作环境下系统风量(2.96 m^(3)/s)远小于设计值(3.35 m^(3)/s);同时局部涡流产生较大的气动噪声。此外,换热器入口的风速分布不均匀,导致系统冷却能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对空气流道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了进、出口消声器的3个流道的流通面积,并在过渡段设置“喇叭型”导流结构来改善换热器进口处风速的均匀性;在冷却系统进、出口增加弧线型消声器能进一步降低噪声。结果表明:空气流道结构优化后水侧散热功率从33.18 kW增加到41.55 kW,油侧散热功率从157.82 kW增加到173.82 kW,系统加权平均噪声值从74.95 dB(A)降低到72.21 dB(A)。本研究可为类似工程项目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有助于改善乘坐体验和车辆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动车 冷却系统 优化设计 消声器 噪声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道焊接热循环对6082-T6铝合金接头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富义 熊浩 +4 位作者 彭超 闫冬 詹腾 徐从昌 李落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4,共10页
采用ER5087铝合金焊丝在6082-T6铝合金板上进行四道双脉冲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堆焊,在焊接热影响区不同位置取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合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了多道焊接热循环对热影响区不同位置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 采用ER5087铝合金焊丝在6082-T6铝合金板上进行四道双脉冲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堆焊,在焊接热影响区不同位置取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合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了多道焊接热循环对热影响区不同位置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试验测得的热影响区截面硬度变化和模拟得到的热影响区截面峰值温度变化规律,结合材料热处理工艺将6082-T6铝合金焊接接头热影响区按照距熔合线由远到近分为过时效区(A区)、严重过时效区(B区)和固溶区(C区)。随着焊接道次的增加,热影响区晶粒粗化,A区析出相发生β″相+β'相→β'相+U2相→β相+β'相+半溶解相→β'相+半溶解相转变;不同道次焊接后B区析出相基本呈半溶解状态,C区有序析出相完全溶解,析出大量GP区;随着焊接道次的增加,热影响区A区、B区的析出相逐渐粗化和溶解,C区的GP区数量减少。四道焊接后,热影响区整体力学性能下降,热影响区B区的软化现象最严重。热影响区软化的主要原因是析出相的演变而非晶粒的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焊接热循环 铝合金接头 热影响区 力学性能 析出相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代理模型的汽车座椅性能多目标优化
3
作者 阮志新 陈超 +3 位作者 詹腾 吴海琴 徐从昌 李落星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143,共8页
基于响应面和神经网络法的组合代理模型,以模态和最大应力为优化目标,研究某款汽车主驾座椅骨架关键部件厚度的最优设计方案。首先,建立主驾座椅系统的靠背强度和模态的仿真模型,并通过标准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精度标定;然后,选取10个座... 基于响应面和神经网络法的组合代理模型,以模态和最大应力为优化目标,研究某款汽车主驾座椅骨架关键部件厚度的最优设计方案。首先,建立主驾座椅系统的靠背强度和模态的仿真模型,并通过标准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精度标定;然后,选取10个座椅的关键部件厚度作为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方法生产空间样本点,运用响应面和神经网络组合代理模型对样本点进行拟合预测,以1阶模态最大和最大应力最小为目标,采用NSGA-Ⅱ算法对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得出关键部件厚度的最优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在质量不增大的前提下,通过壁厚优化座椅,1阶模态提升0.19 Hz,座椅最大应力减小6.64 MPa,实现了对座椅骨架的综合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多项式响应面 神经网络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牵引动力叶轮振动随机过程离散方法的时变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屈小章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9-60,共12页
叶轮结构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在设计生命周期中经常发生振动失效。为了更有效地分析叶轮振动的时变可靠性,研究了叶轮振动随机过程离散的时变可靠度分析方法(time-variant 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tochastic process discr... 叶轮结构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在设计生命周期中经常发生振动失效。为了更有效地分析叶轮振动的时变可靠性,研究了叶轮振动随机过程离散的时变可靠度分析方法(time-variant 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tochastic process discretization for blade vibration, BV-TRPD)。首先,通过振动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建立了叶轮的振动分析模型。考虑到叶轮结构尺寸、材料参数和载荷的不确定性,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叶轮振动极限状态方程。利用非线性指数函数、随机模型参数和参数相关的高斯随机过程建立了叶轮振动的时变可靠性分析模型。其次,在跨度率等时变可靠性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将时变可靠性转化为多个时不变系统,并在时间上离散随机过程。对于隐式极限状态方程的振动有限元问题,通过采样建立了输入参数与响应极值之间的响应面函数。考虑到设计、工艺、载荷和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研究了影响叶轮振动时变可靠性的关键参数。考虑到成本,提出了提高叶轮振动全寿命可靠性的过程控制参数,以指导实际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可靠性 叶轮振动 振动可靠性 随机过程离散 振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车辆间油压减振器特性及对高铁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吴忠发 王文林 +1 位作者 樊友权 陈文韬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优化车端悬挂及其核心部件对提高高速列车的运行动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动车组车辆间减振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阀片式阀系的流量-压力特性,建立了其阻尼特性的参数化模型,并通过产品台架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优化车端悬挂及其核心部件对提高高速列车的运行动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动车组车辆间减振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阀片式阀系的流量-压力特性,建立了其阻尼特性的参数化模型,并通过产品台架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基于SIMPACK软件环境建立了该动车组的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车辆间减振器阻尼系数对动车组动力学包括会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间减振器能明显地抑制车辆正常运行期间车端的复杂横向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还能极大地抑制会车期间车体的大幅复杂横向晃动尤其是车体侧滚,并减小轮轴横向力和脱轨系数,增强高速列车的整体性和安全性。所获得的车辆间减振器参数化数学模型、车辆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及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该车辆间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动力学优选以及减振器产品本身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间减振器 阻尼特性 参数化建模 高速动车组 多体动力学 横向振动 会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珠丝杠式电涡流阻尼减振器端部连接结构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文韬 陈政清 +2 位作者 封周权 沈龙江 樊友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56-2665,共10页
为了分析旋转阻尼力矩对减振器和惯容器一体化装置的影响,以滚珠丝杠式电涡流阻尼减振器为对象,开展端部连接结构的受力分析和有限元仿真模拟,对比分析5种载荷加载工况下关节套和橡胶层的应力、接触应力、应变的分布和变化。研究发现扭... 为了分析旋转阻尼力矩对减振器和惯容器一体化装置的影响,以滚珠丝杠式电涡流阻尼减振器为对象,开展端部连接结构的受力分析和有限元仿真模拟,对比分析5种载荷加载工况下关节套和橡胶层的应力、接触应力、应变的分布和变化。研究发现扭转力矩和偏转力矩增大了关节套、橡胶层的应力和变形,并且使应力和变形分布形成了偏移;旋转阻尼力矩对关节套和橡胶层的应力变化影响较小,变化率不超过3.3%,但是对橡胶层的变形影响较大,变化率达到12.3%。最后,试验测试旋转阻尼力矩对端部连接结构偏转的影响,最大偏转角度为1.8°。研究结果对端部连接结构的设计、校核和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容器 端部连接结构 受力分析 有限元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IPSO-INN的离心风机噪声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长伟 蒋淑霞 +2 位作者 隆波 刘文 刘梦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78,84,共7页
因离心风机噪声超限造成返厂,会影响用户体验,同时增加制造成本,故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旨在生产前对离心风机噪声进行智能预测。首先基于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风机15个性能和几何参数进行降... 因离心风机噪声超限造成返厂,会影响用户体验,同时增加制造成本,故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旨在生产前对离心风机噪声进行智能预测。首先基于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风机15个性能和几何参数进行降维处理,然后提出一种具有非线性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并用于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最后寻找最佳隐层,确定BP神经网络4×8×1的结构,从而简化网络结构,提高收敛速度和预测精度。经实验验证,该方法较其他方法预测精度更高,平均误差仅为0.76%,且在生产企业得到很好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离心风机 主成分分析 改进粒子群算法 噪声预测 改进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随机载荷不确定的机车侧墙过滤系统两相流可靠性分析
8
作者 屈小章 张加贝 翟方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881-1889,共9页
针对机车侧墙过滤系统制造安装和运行环境变化的可靠性问题,考虑到载荷参数认知不确定性建模困难,结合制造安装随机性,提出了一种含区间非随机载荷不确定的机车侧墙过滤系统两相流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实验对比,建立了机车侧墙过... 针对机车侧墙过滤系统制造安装和运行环境变化的可靠性问题,考虑到载荷参数认知不确定性建模困难,结合制造安装随机性,提出了一种含区间非随机载荷不确定的机车侧墙过滤系统两相流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实验对比,建立了机车侧墙过滤系统两相流的CFD模型。其次,采用概率和区间混合不确定性模型及其相应的有效可靠性分析方法,对机车侧墙过滤系统的两相流动力学问题进行可靠性分析。对样本充足的结构参数和样本不足的载荷参数分别用概率和区间法进行度量,因样本不足而造成的认知不确定性建模困难可以快速得到解决,扩展了区间混合不确定性的可靠性分析技术在两相流动力学问题研究中的适用性。通过对电力机车侧墙过滤系统两相流问题的阻力和过滤效率等载荷可靠性问题的研究,合理提高了关键参数的不确定性水平,既可兼顾成本又可提高过滤系统的可靠性,满足电力机车运行复杂环境高可靠性应用的要求,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可靠性分析 区间 混合模型 机车侧墙过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散热离心风机性能灵敏性分析及优化
9
作者 屈小章 张加贝 翟方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04-2512,共9页
为提高高速列车散热系统的离心风机性能,采用离心叶轮结构参数化模型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型,结合气动性能试验,建立了离心风机性能的CFD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灵敏性分析,识别了叶片数和叶轮宽度的合理值。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模... 为提高高速列车散热系统的离心风机性能,采用离心叶轮结构参数化模型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型,结合气动性能试验,建立了离心风机性能的CFD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灵敏性分析,识别了叶片数和叶轮宽度的合理值。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模型对离心风机的叶轮结构与性能参数进行采样;通过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结构和性能参数进行学习,重构了离心风机气动性能分析模型,并对离心叶轮结构参数进行了多因素灵敏性研究。通过全局灵敏性分析,识别了影响性能的关键参数。合理匹配离心叶轮结构参数,提出了改进离心风机性能的优化方案,工况点的效率由67.2%提高至73.7%,显著提高了离心风机效率,减小了流动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径向基神经网络 灵敏性分析 离心风机 参数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