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安全背景下湖南丘陵山区耕地保护与油茶产业发展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以常宁市为例
1
作者 曹仕 卢霞 +3 位作者 秦瑞 凡翔 杜燕玲 彭寄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2期65-67,共3页
耕地保护是国家发展的安全底线,但随着新一轮油茶产业的提速发展,油茶种植对耕地资源的持续占用加剧了粮食生产空间的萎缩。选取湖南省典型丘陵山区地貌的油茶产业重点区域常宁市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常宁市耕地与油茶的空间冲突,深入剖析... 耕地保护是国家发展的安全底线,但随着新一轮油茶产业的提速发展,油茶种植对耕地资源的持续占用加剧了粮食生产空间的萎缩。选取湖南省典型丘陵山区地貌的油茶产业重点区域常宁市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常宁市耕地与油茶的空间冲突,深入剖析冲突原因,结合土地利用政策与自然地理格局,提出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因地制宜实施林耕置换、推动林粮复合种植等建议措施,构建耕地保护与油茶产业发展冲突协调机制,旨在为常宁市以及其他丘陵山区在粮食安全背景下,协同解决耕地保护和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油茶产业 丘陵山区 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南方丘陵区油菜种植面积提取研究——以湖南省临澧县为例
2
作者 陈铸 徐异凡 +2 位作者 徐思源 王军飞 覃伟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95-100,共6页
该研究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归一化差分黄度指数(NDY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耕地数据提取了2022年3月临澧县花期油菜种植面积。结合NDYI和EVI进行油菜种植面积提取,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7.83... 该研究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归一化差分黄度指数(NDY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耕地数据提取了2022年3月临澧县花期油菜种植面积。结合NDYI和EVI进行油菜种植面积提取,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7.83%、85.17%、91.19%和0.82;结合NDYI、EVI以及耕地数据进行提取,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升至91.21%、92.17%、98.13%和0.91。提取结果显示:2022年3月临澧县油菜种植面积为82.75 km^(2),其中四新岗镇的种植面积最大(13.07 km^(2)),望城街道种植面积最小(3.86 km^(2)),临澧县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以合口镇、新安镇和刻木山乡为主的平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2遥感影像 植被指数 油菜种植区 自动提取 临澧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都市圈碳盈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贤赵 王一笛 +3 位作者 肖海 陈铸 王天浩 罗政英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9-684,共16页
明晰碳盈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是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有序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依据。基于碳排放系数法和改进的CASA模型对长株潭都市圈2005、2010、2015、2020年的碳源、碳汇进行了估算。以此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 明晰碳盈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是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有序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依据。基于碳排放系数法和改进的CASA模型对长株潭都市圈2005、2010、2015、2020年的碳源、碳汇进行了估算。以此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和GWR模型分析了都市圈碳盈亏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株潭都市圈碳盈亏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且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各区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2)从空间上看,都市圈碳亏损从中部向四周呈减少的格局,碳盈亏重心持续向几何中心的西北方向移动,县域碳盈亏整体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在局部空间上表现出非均衡发展的集聚特征。(3)在影响长株潭都市圈碳盈亏的因素中,年太阳辐射(ASR)、经济发展(PGDP)和能源强度(EI)是影响碳盈亏的重要因素,人口规模(PS)、城市化水平(UL)、产业结构(IS)和绿化覆盖面积(GCA)也影响碳盈亏的时空变化。其中PGDP和ASR对碳盈亏的影响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PS、IS和EI的影响则呈先减弱后增强的特征,而GCA和UL的影响逐年下降。各因素对碳盈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PGDP、EI、UL和IS对碳亏损起促进作用,ASR和GCA则起抑制作用。GCA对碳亏损影响的空间异质性最强,EI的空间异质性最弱。研究结果可为长株潭都市圈低碳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盈亏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长株潭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王楠 朱佩娟 +2 位作者 胡涛 麻战洪 黄梦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是高质量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层面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然而现行评估体系存在目标维度割裂、对象识别粗放和尺度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是高质量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层面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然而现行评估体系存在目标维度割裂、对象识别粗放和尺度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理论框架。在物理层面统筹“形态—规模—质量—治理”四元空间属性、在事理层面衔接“省—都市圈—市”三级事权、在人理层面锚定“粮食安全—绿色生态—高效开发—品质生活”核心目标,形成关键维度与要素属性的交叉评估矩阵。同时,提出遵循“知识转化—韧性治理—价值显化”逻辑的数智化基础建设、以动态评估与弹性管控双向驱动韧性治理、多目标权衡协同引导价值显化的实践路径,为优化国土空间治理效能、落实“多规合一”改革目标提供理论工具与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规划实施评估 国土空间规划 刚弹结合 价值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冲击下长沙市零售商业空间低效测度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军林 文明星 +2 位作者 张琬清 胡涛 朱佩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为解决零售商业空间低效问题,以长沙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零售商业与快递网点变化,运用全局Moran’s I和Getis-Ord指数、低效测度公式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长沙市零售商业空间低效程度进行测度并揭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电商空间增长... 为解决零售商业空间低效问题,以长沙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零售商业与快递网点变化,运用全局Moran’s I和Getis-Ord指数、低效测度公式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长沙市零售商业空间低效程度进行测度并揭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电商空间增长速度远超传统零售商业,两者均呈现典型的空间聚集分布态势;(2)低效零售商业空间呈“中心—外围”环状格局,核心圈层低效程度较低,外圈层低效程度较高;(3)低效程度受多种因素作用,其中商业条件与市场需求作用力最强,电商规模次之,空间环境与交通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空间 零售商业 电子商务 快递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核心区林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珍香 肖海 +2 位作者 全思湘 陈铸 张泰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0,共6页
林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为解决现有林地野外调查方法相对传统落后、效率较低等问题,本文以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核心区为研究区域,综合样地调查、模型模拟和遥感技术等多元技术,重点评估了核心区2022年林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 林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为解决现有林地野外调查方法相对传统落后、效率较低等问题,本文以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核心区为研究区域,综合样地调查、模型模拟和遥感技术等多元技术,重点评估了核心区2022年林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核心区2022年林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22×10^(6) MgC,平均碳密度为97.29 MgC/hm^(2)。②核心区林地植被碳储量为6.72×10^(5) MgC,植被平均碳密度为53.47 MgC/hm^(2),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③核心区林地0~20 cm表层土壤碳储量为5.50×10^(5) MgC,土壤平均碳密度为43.82 MgC/hm^(2),主要分布在昭山镇、跳马镇西南部。本文可为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调查和碳汇监测提供技术参考,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生态系统 碳储量 样地调查 模型模拟 遥感技术 绿心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正射遥感影像辅助的铁塔视频地理定位方法
7
作者 文志军 魏鹏程 +5 位作者 张之政 姜瑞轩 唐芝青 廖莎 林琼琼 邵振峰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对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重要的自然资源,传统的管理和监测模式往往存在效率低下、管理滞后的缺点,且容易忽略一些隐蔽的隐患区域,存在不容忽视的监测风险。在这一背景下,铁塔视频监测被认为具有广泛的视角和高度的远程观察优势具备实时、... 对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重要的自然资源,传统的管理和监测模式往往存在效率低下、管理滞后的缺点,且容易忽略一些隐蔽的隐患区域,存在不容忽视的监测风险。在这一背景下,铁塔视频监测被认为具有广泛的视角和高度的远程观察优势具备实时、高清等特点,成为实现智能感知的关键手段。尤其是其中的自动定位技术,作为视频技术的核心,需要深入开展广泛的应用。自动定位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监管效率,降低人工投入,还不受气候影响。因此,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本文以湖南省铁塔视频为例,提出了一种正射遥感影像辅助的监控视频地理定位方法,可以实现铁塔视频图像与正射影像之间的高精度坐标转换,解决了自然资源监管过程中精准定位困难的问题,使视频画面2 km范围内平原地区定位精度优于1 m,地形起伏较小的丘陵地区定位精度优于8 m。本文方法为铁塔视频监测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塔视频监测 自然资源监管 正射遥感影像 地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耕地碎片化监测与分析
8
作者 彭寄清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5期144-147,共4页
耕地碎片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耕地面积逐渐分割成多个不连续的小块地的现象,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基于遥感技术,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通过图像处理和分类技术,提取耕地信息,并对耕地的空间结构... 耕地碎片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耕地面积逐渐分割成多个不连续的小块地的现象,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基于遥感技术,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通过图像处理和分类技术,提取耕地信息,并对耕地的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采用了某区域的实际遥感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和监测耕地碎片化现象,通过对耕地斑块的面积、形状指数、边界复杂度等指标的分析,揭示了耕地碎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政策制定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的耕地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碎片化 遥感技术 监测与分析 空间结构 多时相遥感影像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模型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用地时空变化及多情景预测--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林彤 冯兆华 +2 位作者 吴大放 杨木壮 马佩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227,共9页
[目的]分析近2000—2020年喀斯特地区生态用地数量分布特征,预测未来多情景下生态用地变化情况,寻求协调生态保护与发展建设的最优情景,为研究区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态空间管控以及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 [目的]分析近2000—2020年喀斯特地区生态用地数量分布特征,预测未来多情景下生态用地变化情况,寻求协调生态保护与发展建设的最优情景,为研究区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态空间管控以及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分析湖南省宁远县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基于FLUS模型,模拟预测2030年不同情景下生态用地数量及分布。[结果]①耕地主要集中在宁远县中部区域,林地、草地原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端和西部。2020年,原生态用地中,林地所占比例为56.69%,草地所占比例为12.85%,水域为0.60%,半人工生态用地即耕地所占比例为27.80%。②多情景模拟结果显示:生态优先情景下,宁远县原生态用地中林地、草地、水域分别较2020年增加了15.12,37.35,23.67 hm^(2)。③政策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用地变化有着极大的导向作用,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域的增加有显著影响。[结论]宁远县原生态用地所占比例高达70.14%。生态保护优先情景能够最大程度保障生态用地不被非生态用地侵占。在以建设森林城市为目标导向的情况下,宁远县及同类地区适宜采用该情景进行城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用地 F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喀斯特地区 宁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产品的亚热带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评估——以长株潭绿心区为例
10
作者 陈铸 肖海 +2 位作者 全思湘 殷梓强 徐思源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35-40,55,共7页
以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核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采集的土壤样点有机碳数据、多光谱遥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气象数据(降水和温度)、国土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别对... 以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核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采集的土壤样点有机碳数据、多光谱遥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气象数据(降水和温度)、国土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别对0~20 cm表层及剖面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储量进行反演和评估,比较不同模型方法的估算结果精度差异,分析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对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反演精度最高(R^(2)=0.88),影响较大的因子为地表反射率蓝光波段、高程、水流强度指数、地形湿度指数和地形起伏度;逐步回归模型对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反演精度最高(R^(2)=0.54),影响较大的因子为高程、水流强度指数、地形起伏度、绿度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和平均气温;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起伏度空间分布十分吻合,地形地貌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的影响较大;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水田>园地>草地>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数据产品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亚热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视角下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龙 吴大放 +1 位作者 刘艳艳 冯兆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6-153,共8页
文章分别从生态、农业与建设三个功能指向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集成木桶"短板效应"、加权线性求和、多要素空间叠置等方法,对宁远县自然本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宁远县整体的生态保护等级属于... 文章分别从生态、农业与建设三个功能指向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集成木桶"短板效应"、加权线性求和、多要素空间叠置等方法,对宁远县自然本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宁远县整体的生态保护等级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生态保护等级为Ⅳ、Ⅴ级的用地面积为240 962.31 hm^2,占比为96.33%,地理分区呈现南北两侧高、中部和西部偏低的特征;农业功能指向的承载能力总体水平较低,承载等级为Ⅳ级的用地面积为9 312.78 hm^2,占全县的3.72%,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东高西低的特征;整体建设功能指向的承载能力水平较高,承载等级为Ⅲ、Ⅳ级的用地面积为57 675.73 hm^2,占全县的23.06%,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东西部边缘低等特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前期基础工作,可为后期有序划定"三区三线"、科学统筹"三生空间"布局提供更明确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多功能评价 指标体系 短板效应 宁远县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 被引量:41
12
作者 陈根良 郭双仁 +1 位作者 全思湘 马心念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9-142,共4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分散在自然资源、林草、水利、农业等各个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成果难以共享。本文依托湖南省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分析了省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现状,探索了自然... 长期以来,我国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分散在自然资源、林草、水利、农业等各个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成果难以共享。本文依托湖南省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分析了省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现状,探索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为湖南省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调查 自然资源监测 体系构建 “十四五”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变化分析--以湖南省麻阳县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培亮 曹雪莹 +1 位作者 毛慧娟 吴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51-1158,共8页
区域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划定国土生态空间、制定区域环境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以湖南省麻阳县为例,通过构建区域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分析2009—2018年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变化情况,并依据生态敏感性特征划定研究区的生... 区域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划定国土生态空间、制定区域环境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以湖南省麻阳县为例,通过构建区域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分析2009—2018年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变化情况,并依据生态敏感性特征划定研究区的生态空间。结果表明:(1)麻阳县2009—2018年综合生态敏感性等级不断提高,不敏感区和轻度敏感区占比分别减少了4.86百分点和1.91百分点,中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占比分别提高了4.51百分点和2.26百分点;(2)依据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划定生态空间面积60357.35 hm^(2),占该县总面积的38.55%,主要分布在县域南部、西部和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生态空间 层次分析法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资源质量评价方法——以湖南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根良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1,82,共5页
湿地是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由于环境污染、过度开荒、非法矮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当前湿地资源正面临着巨大威胁。本文从自然要素和人为活动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初步探讨了国际重要湿... 湿地是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由于环境污染、过度开荒、非法矮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当前湿地资源正面临着巨大威胁。本文从自然要素和人为活动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初步探讨了国际重要湿地质量评价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法,并以湖南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质量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能够为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和履约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质量评价 自然要素 人为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耕地保护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霞 李靖懿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3期12-14,25,共4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要素,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结合最新国土调查数据,分析近年来湖南省耕地在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对新时期湖南省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剖析,梳理出当前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要素,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结合最新国土调查数据,分析近年来湖南省耕地在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对新时期湖南省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剖析,梳理出当前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源头管控,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部门协调,落实补充耕地任务等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粮食生产 生态保护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资源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俊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2期39-41,58,共4页
以湖南省2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收集、内业判读、外业调查核实等方法,利用限制因子评价法对宜耕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图斑进行区划和面积测算,对后备资源潜力的来源、地类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后备... 以湖南省2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收集、内业判读、外业调查核实等方法,利用限制因子评价法对宜耕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图斑进行区划和面积测算,对后备资源潜力的来源、地类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后备资源潜力以其他林地、坑塘水面、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主;耕地后备资源来源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平原湖区后备资源主要来源于坑塘和养殖坑塘,其他区域后备资源主要来源于其他林地和园地。最后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资源潜力调查和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调查 资源 生态修复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7
作者 唐根 雷宇斌 张逸 《绿色科技》 2011年第6期101-103,共3页
归纳了目前在湖南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分别进行了较为深入地阐述,在此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了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农村 土地使用权 流转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现状问题研究与探讨——以湖南省嘉禾县为例
18
作者 冯兆华 吴勇 胡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7期9586-9587,9590,共3页
为深入研究我国"空心村"治理及旧村改造问题,在调查嘉禾县"空心村"与旧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成因及治理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推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以及强化村庄内部基础建设等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空心村” 旧村 治理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国土调查中耕地变化分析——以湖南省西南部山区某村为例
19
作者 刘卓 覃炼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22期66-68,共3页
该文将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数据和2019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公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一个村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集中对耕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近十年来耕地流向、变化... 该文将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数据和2019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公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一个村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集中对耕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近十年来耕地流向、变化趋势及原因,重点针对耕地“非粮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国土调查 “非粮化” 耕地保护 乡村振兴 村庄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数据的耕地土壤镉(Cd)含量遥感估算方法
20
作者 张龙其 郭云开 +1 位作者 董胜光 刘新良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2,94,共6页
本文采用多种光谱变换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了使用GF-1卫星影像监测耕地土壤镉(Cd)含量的可行性。首先针对获取的GF-1原始影像数据,在完成预处理及剔除植被信息后进行倒对数、平方根和反正弦平方根变换,生成4套光谱影像;然后分别用采样点... 本文采用多种光谱变换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了使用GF-1卫星影像监测耕地土壤镉(Cd)含量的可行性。首先针对获取的GF-1原始影像数据,在完成预处理及剔除植被信息后进行倒对数、平方根和反正弦平方根变换,生成4套光谱影像;然后分别用采样点5 m缓冲区内各套影像光谱统计值与Cd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种回归分析。选择模型决定系数最高(>95%)的反正弦平方根变换后的自适应重加权回归方法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作为遥感估算模型。遥感估算结果在稻田积水、边缘地带等出现了异常估算值;笔者分析原因后应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最终估算结果。相关性分析和建模精度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望应用于实际土壤质量监测和土地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CD含量 GF-1 光谱特征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