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劳动正义观及其对劳动幸福的现实观照——兼论新时代高校劳动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1
作者 贺汉魂 赖明珠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6,共9页
马克思强调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活动,这是劳动幸福命题成立的根本理论依据。劳动应是实现劳动幸福的正义劳动,包括劳动过程正义与劳动后果正义两大方面,马克思劳动本质论说明了实现劳动幸福的劳动是劳动的有用性超过其有害性的劳动。马克... 马克思强调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活动,这是劳动幸福命题成立的根本理论依据。劳动应是实现劳动幸福的正义劳动,包括劳动过程正义与劳动后果正义两大方面,马克思劳动本质论说明了实现劳动幸福的劳动是劳动的有用性超过其有害性的劳动。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基本要素的论述说明了劳动主体正义与劳动客体正义是实现劳动幸福的根本前提。劳动主体正义的实质是劳动对劳动者的有用性超过有害性,公正分配劳动义务是实现劳动主体正义的根本基础。劳动客体正义即劳动资料(劳动生产而成的生产资料)所有权正义,马克思劳动主体正义论说明了全体国民是国土等自然资源的共同所有者,生产资料应归劳动者共同所有。马克思强调劳动是人的自觉意识支配的活动,说明了劳动动机正义是劳动幸福的深层动因。马克思关于劳动是过程性活动的论述说明了劳动过程正义是劳动幸福的关键环节,充分保障劳动权利是确保劳动过程正义、实现劳动幸福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正义 劳动幸福 劳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有用劳动观及劳动权利观的伦理阐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贺汉魂 许银英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4-58,共5页
有用性与有害性是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所指的有用劳动是劳动的有用性超过有害性的劳动。从马克思有用劳动观可知其劳动权利观的基本内容是:劳动成为基本人权的根本依据在于劳动的有用性,劳动成为实际有用劳动的根本前提是充分保障劳动... 有用性与有害性是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所指的有用劳动是劳动的有用性超过有害性的劳动。从马克思有用劳动观可知其劳动权利观的基本内容是:劳动成为基本人权的根本依据在于劳动的有用性,劳动成为实际有用劳动的根本前提是充分保障劳动权利;劳动是实现劳动有用性的根本途径,劳动是劳动者应承担的基本义务。劳动的有害性使一些本应劳动的人回避劳动义务,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得这种回避成为可能;劳动义务分配不公是劳动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重要原因,反过来,劳动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劳动必是有害劳动,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必然不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有用劳动 劳动权利 劳动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二重性真义与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本义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贺汉魂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实际是人们考察同一次劳动的两个不同视角,劳动的有用性与有害性才是劳动二重性的真义所在。从抽象角度看,劳动既为"善"也为"恶"。从劳动的具体性看,劳动的"善"与"恶"是具体...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实际是人们考察同一次劳动的两个不同视角,劳动的有用性与有害性才是劳动二重性的真义所在。从抽象角度看,劳动既为"善"也为"恶"。从劳动的具体性看,劳动的"善"与"恶"是具体的,一切"善"超过"恶"的劳动便是有用劳动,反之,便是有害劳动。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本义的两大方面是劳动解放人与解放人的劳动。从对立性看,劳动的有害性决定了劳动对人的"不解放",不劳动又无法实现劳动的有用性,促进劳动解放人。从统一性看,劳动的有用性决定了解放人的劳动要以劳动能够解放人为根本前提,解放人的劳动对劳动解放人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二重性 劳动解放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视域下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根本维度与基本内容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贺汉魂 许银英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37,共7页
马克思经济正义论实质是劳动正义论,将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经典论述契合正义概念的经典定义,可以认为,主体、前提、动因、过程是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四大根本维度。沿此四大根本维度,可以发现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劳动正义的... 马克思经济正义论实质是劳动正义论,将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经典论述契合正义概念的经典定义,可以认为,主体、前提、动因、过程是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四大根本维度。沿此四大根本维度,可以发现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劳动正义的主体正义实质是公正地分配劳动的有用性与有害性,劳动价值可分为劳动的正价值与负价值;生产资料所有制正义是劳动正义的前提性正义,生产资料贡献实际是对劳动的贡献;动机正义是劳动目的正义的深层动因,实现劳动目的正义要求匡正、制约劳动者及其组织者的求利动机;劳动正义的核心是劳动过程正义,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益是劳动过程正义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视域 马克思 劳动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正义观视域下体面劳动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贺汉魂 许银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41,共8页
在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中,公正分配劳动的有用性与有害性是实质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正义是根本前提,充分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劳动过程正义是关键环节。从马克思劳动的实质正义观看劳动者因劳动应体面,从马克思劳动的前提正义观看劳动者... 在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中,公正分配劳动的有用性与有害性是实质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正义是根本前提,充分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劳动过程正义是关键环节。从马克思劳动的实质正义观看劳动者因劳动应体面,从马克思劳动的前提正义观看劳动者有劳动才体面,从马克思劳动的过程正义观看劳动者应体面地劳动。马克思劳动正义观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不体面劳动的伦理批判,为当代社会特别是当代中国实践体面劳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正义 体面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财富分配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探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贺汉魂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5-15,共11页
"分什么"(包括为什么要分)、"分给谁"(包括分多少与谁)、"如何分"(重点是谁来分)是分配的根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正义之问及其解答构成了分配正义论的基本内容。财富收入是最真实的收入,财富分配正义是收... "分什么"(包括为什么要分)、"分给谁"(包括分多少与谁)、"如何分"(重点是谁来分)是分配的根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正义之问及其解答构成了分配正义论的基本内容。财富收入是最真实的收入,财富分配正义是收入分配正义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从财富性质论"分什么",说明了确立应该分配的对象是分配正义的根本前提,揭示了分配真实的财富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基础;从财富形成论"分给谁",阐析了分清贡献的性质与大小是分配正义的根本依据,揭示了按劳动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正义边界;从分配实行论"如何分",辨析了"谁来分"是实行分配正义的关键所在,启示了确保主导分配者不敢贪、不想贪、不必贪是实现分配正义的根本途径;努力实践分配正义,积极超越分配正义是马克思财富分配正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启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实行分配正义的根本宗旨。理论界,如"塔克—伍德命题",对马克思分配正义论误读的重要原因在于忽视了财富分配正义是马克思分配正义论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分配正义 精神实质 财富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商品交换理论的劳动正义意蕴研究
7
作者 贺汉魂 何云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6,共9页
马克思商品交换理论内涵丰富的劳动正义意蕴:强调交换者应享有平等和自由权,即交换正义是交换自由的伦理基石;劳动产品才应该成为商品,劳动者才应该成为占有商品的主体,厘定了交换中劳动正义的主体与客体维度;等价交换意在确保交换者的... 马克思商品交换理论内涵丰富的劳动正义意蕴:强调交换者应享有平等和自由权,即交换正义是交换自由的伦理基石;劳动产品才应该成为商品,劳动者才应该成为占有商品的主体,厘定了交换中劳动正义的主体与客体维度;等价交换意在确保交换者的劳动付出得到等量的回报,这是交换中实现劳动正义的根本要求。科学揭示马克思商品交换理论的劳动正义意蕴,对于回击针对劳动价值论的一些质疑,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正义性,回应党中央节制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颇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商品理论 劳动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视域下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的伦理新解 被引量:3
8
作者 许银英 贺汉魂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5,共8页
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劳资关系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围绕劳动发生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资关系指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围绕劳动发生的经济关系。从广义看,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资方,应是创造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自... 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劳资关系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围绕劳动发生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资关系指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围绕劳动发生的经济关系。从广义看,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资方,应是创造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自然资源的资方应是全体国民。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是狭义劳资关系的典型形态,本质是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狭义的劳资关系是人类劳资关系的新形态,本质是以“联合的劳动者”支配“联合的资本”。承认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势必认可社会主义狭义劳资关系的必然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资关系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增进人民幸福的财富生产正义思想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贺汉魂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共12页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论证了财富由劳动者获取才合正义。马克思认为劳动工具因劳动而为工具,劳动对象因劳动而为对象,按正义要求,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应由劳动者获取,至于最原始的生产条件,如土地,应由与此共生之人群获取,即应由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论证了财富由劳动者获取才合正义。马克思认为劳动工具因劳动而为工具,劳动对象因劳动而为对象,按正义要求,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应由劳动者获取,至于最原始的生产条件,如土地,应由与此共生之人群获取,即应由部落、民族、国家的人民共有。马克思认为劳动的根本意义决定了劳动既是劳动者的基本人权,也是有劳动能力者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劳动权利、义务及公正分配是财富生产主体正义的实质所在。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类出于一定动机,经过一定过程,生产出一定财富的活动,财富生产本身正义的基本要求是劳动动因(目的与动机)及过程合正义。马克思财富生产正义论的精神实质是劳动正义,根本旨趣是增进人民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财富 生产正义 劳动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民共享的财富公正分配观探析
10
作者 贺汉魂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8,共10页
物质财富包括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马克思强调物质生活资料是人民的最基本需要,是分配的最基本对象,由人民共享之是财富公正分配的根本判断。共建是共享的根本基础,共建才能共享是财富公正分配的根本要求。马克思强调创造财富是劳动者... 物质财富包括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马克思强调物质生活资料是人民的最基本需要,是分配的最基本对象,由人民共享之是财富公正分配的根本判断。共建是共享的根本基础,共建才能共享是财富公正分配的根本要求。马克思强调创造财富是劳动者在共建社会方面的基本贡献,全体人民在组成社会方面作出了平等的共建贡献,实行共建才能共享的公正分配要求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共建活动应该给共建者带来享受,共建就是共享是马克思财富公正分配观的根本指向,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分配共建的劳动机会。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看,实行人民共享的分配,建设人民共享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是根本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共享 公正分配 共建 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土地私有化的经济伦理批判——基于马克思的“私地悲剧”思想
11
作者 贺汉魂 许银英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111,共6页
"公地悲剧"是私有化主张者批判公有制的重要经济学理论,也是城镇化背景下土地私有化主张者的直接理论依据。马克思指出土地私有化对城镇化而言其实是个悲剧:提升城镇化与土地产出效率只是美丽的神话,通过土地私有化避免农民... "公地悲剧"是私有化主张者批判公有制的重要经济学理论,也是城镇化背景下土地私有化主张者的直接理论依据。马克思指出土地私有化对城镇化而言其实是个悲剧:提升城镇化与土地产出效率只是美丽的神话,通过土地私有化避免农民的人道灾难只是道德乌托邦,通过土地私有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是对正义的越界。马克思的"私地悲剧"思想启示我们推进农村城镇化必须坚持土地公有这一制度底线,并适时推进土地完整国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私地悲剧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12
作者 梁也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4,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技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坚持“四个面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技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坚持“四个面向”、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举措,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技创新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政策思想及当代价值
13
作者 雍容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0,共5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制定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政策执行前让人民群众深入了解政策;政策评估要以人民利益为标准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政策思想对当代的重要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制定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政策执行前让人民群众深入了解政策;政策评估要以人民利益为标准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政策思想对当代的重要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掌握制定和实施政策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要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始终是实事求是并且与时俱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 政策思想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与道家教育观的共通之处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2,共5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不仅给西方心理学界带来巨大变革,而且对西方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吸收西方存在主义、现象学和东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道家思想有间接或直接的借鉴。别开借鉴看,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与道... 人本主义心理学不仅给西方心理学界带来巨大变革,而且对西方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吸收西方存在主义、现象学和东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道家思想有间接或直接的借鉴。别开借鉴看,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与道家教育观有多个共通之处:在教育目的上"道法自然"和"自我实现"都主张减少干预,促进学习者自然成长与发展;在教育主体上,"自然而不敢为"与"以学生为中心"都将学习者视为教育活动主体,都强调尊重主体、促进主体的自我引导与自我发展;在学习上,自然习得和"内在学习"都主张以内在动力促进学习,提倡顺应学习者意志、喜好与需求,提倡促进学习者自己发现。道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对中国教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与道家教育观的共通之处说明,道家教育思想已经流出中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道家教育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心理学 道家 道法自然 自我实现 自然而不敢为 以学生为中心 自然习得 内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实践进路——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欧阳斐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共1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围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以“五要五不”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要求。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发挥文化的力量助推金融强国建设、金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围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以“五要五不”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要求。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发挥文化的力量助推金融强国建设、金融高质量发展,由此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金融文化来看,需要以重信守诺涵养诚实守信的金融道德观、以义利兼顾涵养以义取利的金融义利观、以居安思危涵养稳健审慎的金融经营观、以革故鼎新涵养守正创新的金融创新观、以隆礼重法涵养依法合规的金融治理观,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金融文化的推陈出新。从承接升华中国共产党红色金融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看,需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坚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政治方向,坚持人民至上以强化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价值取向,坚持清正廉洁以淬炼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精神品格,以实现对中国共产党红色金融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守正创新。从文明交流互鉴来看,需要萃取和超越西方金融文化精华,批判性吸收西方金融文化的契约精神、效率理念与法治意识,以实现对西方金融文化的借鉴与革新。在这三者的基础上,重要的是提炼升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规律性认识,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遵循“两个结合”科学方法的指引,构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位一体”的培育机制,实现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唯实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金融文化 红色金融文化 西方金融文化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技术生态风险的伦理治理探析
16
作者 李彩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30,共7页
基因技术给世界绘就了一副健康可控、治愈顽疾、延年益寿的生命画卷。然而,大规模生物基因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一系列生态风险也接踵而至。基因库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基因漂移和基因错位等现象,极有可能造成... 基因技术给世界绘就了一副健康可控、治愈顽疾、延年益寿的生命画卷。然而,大规模生物基因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一系列生态风险也接踵而至。基因库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基因漂移和基因错位等现象,极有可能造成生物霸权、生物本质主义受挑战和劣性生成等生命伦理困境。生物圈紊乱造成的生态系统失衡,有可能导致植物种族主义、侵害生命和灭绝物种等伦理失范。生态失衡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土壤的及其微生物群被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等环境危机,也将阻碍人类的持续性发展,因此而造成的对未来人类和其他生命的侵占,是为代际伦理失矩。为促进基因技术与生态保护两者间的并行发展,作为公共政策和法律建立的核心和依据,生态伦理学的规范作用应优先考虑。基因技术生态风险伦理治理的本质是,解决人类对于世界的主宰限度、道德范畴的延伸程度和对研发物种的价值属性确定等问题的模糊。基于此,研究认为致力构建整体视角横向地覆盖所有群体、关注未来几代人的利益和千秋万代的福祉的理念纵向地规约代际正义、内蕴道德理性的指导深向蕲向基因趋“善”的三维一体伦理治理体系,有望促进基因技术“真”“善”融合,为保障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和促进生态伦理学的更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生态风险 伦理治理 整体视角 代际正义 趋“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和森思想转变问题再探——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考察中心
17
作者 胡慧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0,128,共8页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在参与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前有诸多救国主张的探索,后筹划这一运动及亲至北京做先期联络工作时,其思想发生了较大转变,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学说,进而服膺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赴法国后他“猛看...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在参与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前有诸多救国主张的探索,后筹划这一运动及亲至北京做先期联络工作时,其思想发生了较大转变,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学说,进而服膺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赴法国后他“猛看猛译”马克思列宁著作,考察西方社会现状,指导开展大规模抗争运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蔡和森思想的转变影响了不少留法学生与新民学会会员,其转变原因则与湖湘文化的熏染、杨昌济的帮助、自身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以及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和森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思想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党章看南非共产党的新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建礼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137,共7页
2012年7月11-15日,南非共产党在夸祖鲁—纳塔尔省的祖鲁兰大学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适应南非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新要求,在各个关键的斗争领域内推进和深化工人阶级权力,南非共产党对现行党章进行了修改。新党章强调要继续坚持... 2012年7月11-15日,南非共产党在夸祖鲁—纳塔尔省的祖鲁兰大学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适应南非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新要求,在各个关键的斗争领域内推进和深化工人阶级权力,南非共产党对现行党章进行了修改。新党章强调要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方针以及党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对党的指导方针、组织原则和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南非共青团的地位和作用、党员的基本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其目的就是要在党员数量迅速增加的条件下,提升党员质量,加强和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以应对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共产党 新党章 民主集中制 南非共青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共二十六大看其内外政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建礼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3,共8页
2014年1月15—18日,日本共产党(JCP,以下简称"日共")在静冈县热海市的党研修所召开第26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日共的政治行动路线,即以反对修改和平宪法,反对提高消费税,... 2014年1月15—18日,日本共产党(JCP,以下简称"日共")在静冈县热海市的党研修所召开第26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日共的政治行动路线,即以反对修改和平宪法,反对提高消费税,实行零核电,与自民党政府实行全面对决作为党的工作方针,努力扩大党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力。这集中体现了日共的战略和策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共产党 自共对决 自民党政治 日本和平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源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认知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慧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9-145,152,共8页
魏源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深刻的体察与认知,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理念,体现了他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思考。他尊崇天命,敬畏鬼神,深怀忧患意识,但也相信"人定胜天",褒扬"造命"君子;魏源还重申王道之治,主张王道纯出乎道... 魏源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深刻的体察与认知,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理念,体现了他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思考。他尊崇天命,敬畏鬼神,深怀忧患意识,但也相信"人定胜天",褒扬"造命"君子;魏源还重申王道之治,主张王道纯出乎道德、王道是学古变易之道、王道有近功等,他对王道实施主体提出了严密的执政素养规范;他还重视法之功用,提出治法与治人兼备;魏源还有鲜明的重民思想、富民思想等。其某些理念代表了中国近代化开启的方向,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建设也许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传统政治文化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