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化之问”的马克思财富伦理观探赜
1
作者 贺汉魂 《云梦学刊》 2024年第6期46-55,共10页
马克思财富伦理观的资本批判精神具备人民至上的现代化根本立场,对“为谁实现现代化”这一问题做出了解答。马克思财富伦理观具备以实现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及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本质特征,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这一问题作出... 马克思财富伦理观的资本批判精神具备人民至上的现代化根本立场,对“为谁实现现代化”这一问题做出了解答。马克思财富伦理观具备以实现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及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本质特征,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这一问题作出了解答。马克思财富生成伦理观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马克思财富主体伦理关系观阐明了合作共赢、自主发展是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对“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这一问题作出了解答。以马克思财富伦理观研究习近平提出的“现代化之问”,对于深入理解其内在逻辑和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必然性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失败的必然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之问” 马克思 财富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思想及其对于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2
作者 王竹苗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2期66-74,364,共10页
马克思恩格斯针对以小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土地集体所有制思想。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对小土地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土地公有制形式,其发展方向是土地国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针对以小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土地集体所有制思想。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对小土地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土地公有制形式,其发展方向是土地国有制,实现途径是建立合作社,采取集体经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思想,对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总的指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土地集体所有制 土地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道义边界研究——基于马克思劳动伦理观视域 被引量:2
3
作者 贺汉魂 夏明月 《云梦学刊》 2016年第6期34-42,共9页
合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根本道义要求。马克思在从历史的高度、经济的视域肯定此过程的必然性、必要性与合理性的同时,从劳动伦理观视域深入论证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正义依据、人道要求、自由意义,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 合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根本道义要求。马克思在从历史的高度、经济的视域肯定此过程的必然性、必要性与合理性的同时,从劳动伦理观视域深入论证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正义依据、人道要求、自由意义,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城镇化对劳动正义、人道、自由原则的背离,土地私有化是农村城镇化的不道德选择。马克思的"如是说"启示我们:农村城镇化是必然的,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是必须的,农民过度要求土地权益是不应该的,土地私有化是不允许的;当代中国农村城镇化可与农村土地国有化相向而行,由此可以走出一条政府少征地,又能坚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道义边界的"中庸"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 农村城镇化 农民土地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素质教育观:我国素质教育的立论“生命线”
4
作者 阮东彪 刘会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64-68,共5页
通过分析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发现马克思素质教育观是我国素质教育立论的"生命线",因为马克思教育本质观是素质教育的哲学之基,马克思教育社会观是素质教育的社会学之本,马克思个性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心理学之源,马克思教育... 通过分析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发现马克思素质教育观是我国素质教育立论的"生命线",因为马克思教育本质观是素质教育的哲学之基,马克思教育社会观是素质教育的社会学之本,马克思个性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心理学之源,马克思教育途径观是素质教育的实现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素质教育 唯物历史观 自由个性 教育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的硬道理——“蛋糕论”的马克思财富伦理观阐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贺汉魂 彭柏林 《云梦学刊》 2019年第2期67-74,共8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党和政府的根本目标。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基础,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应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党和政府的根本目标。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基础,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应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判断。从马克思财富伦理观看,"蛋糕"应是有真实使用价值、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的"好蛋糕"。商品经济下产生坏"蛋糕",如不安全食品,重要原因在于做"蛋糕"者不吃自己做的"蛋糕"。做"蛋糕"者应具备相应的劳动素质,做的过程应合道德原则,不能掠夺他人的生产资料做"蛋糕"。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得"蛋糕"者主要应是做"蛋糕"的劳动者。私有制下分"蛋糕"者大多不做"蛋糕",公有制下分"蛋糕"者可能偷"蛋糕"。从马克思财富伦理观看,"蛋糕"高效地做、公平地分未必真的好,应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达致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糕” 美好生活需要 马克思财富伦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民共享的财富公正分配观探析
6
作者 贺汉魂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8,共10页
物质财富包括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马克思强调物质生活资料是人民的最基本需要,是分配的最基本对象,由人民共享之是财富公正分配的根本判断。共建是共享的根本基础,共建才能共享是财富公正分配的根本要求。马克思强调创造财富是劳动者... 物质财富包括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马克思强调物质生活资料是人民的最基本需要,是分配的最基本对象,由人民共享之是财富公正分配的根本判断。共建是共享的根本基础,共建才能共享是财富公正分配的根本要求。马克思强调创造财富是劳动者在共建社会方面的基本贡献,全体人民在组成社会方面作出了平等的共建贡献,实行共建才能共享的公正分配要求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共建活动应该给共建者带来享受,共建就是共享是马克思财富公正分配观的根本指向,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分配共建的劳动机会。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看,实行人民共享的分配,建设人民共享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是根本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共享 公正分配 共建 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7
作者 刘小莉 陈曙光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11期34-40,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是现代化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其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根本出发点;其主体动力是人民,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其重...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是现代化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其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根本出发点;其主体动力是人民,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其重要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所有人的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其评价标准是人民是否满意,现代化的成效要由人民评判;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人摆脱“人的依赖关系”以及“物的依赖关系”,并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与时俱进、面向未来,能够开启社会新形态与人类新文明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至上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贺汉魂 王泽应 《船山学刊》 2015年第6期86-93,共8页
春秋时期,孔子试图把经济活动纳入道德的范围以内,初步形成起了一种以伦理引领和规范经济,使经济从属于并服务于伦理的经济伦理思想。其中,仁民爱物是孔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根本精神,富而好礼是孔子经济伦理思想的终极目标,以义制利是孔子... 春秋时期,孔子试图把经济活动纳入道德的范围以内,初步形成起了一种以伦理引领和规范经济,使经济从属于并服务于伦理的经济伦理思想。其中,仁民爱物是孔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根本精神,富而好礼是孔子经济伦理思想的终极目标,以义制利是孔子经济伦理思想的关系原则,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孔子在分配问题上的根本伦理主张。孔子经济伦理思想对于现代人们揭示经济的伦理属性,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构建合理的分配关系不乏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爱 经济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党章看南非共产党的新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礼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137,共7页
2012年7月11-15日,南非共产党在夸祖鲁—纳塔尔省的祖鲁兰大学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适应南非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新要求,在各个关键的斗争领域内推进和深化工人阶级权力,南非共产党对现行党章进行了修改。新党章强调要继续坚持... 2012年7月11-15日,南非共产党在夸祖鲁—纳塔尔省的祖鲁兰大学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适应南非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新要求,在各个关键的斗争领域内推进和深化工人阶级权力,南非共产党对现行党章进行了修改。新党章强调要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方针以及党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对党的指导方针、组织原则和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南非共青团的地位和作用、党员的基本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其目的就是要在党员数量迅速增加的条件下,提升党员质量,加强和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以应对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共产党 新党章 民主集中制 南非共青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
10
作者 阮东彪 刘会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41-45,共5页
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是要素、过程、结果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过程、结果的大众化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是要素、过程、结果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过程、结果的大众化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 发展趋势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11
作者 贺汉魂 《船山学刊》 2017年第1期63-69,共7页
在孟子伦理思想中,经济伦理思想是重要内容。"性善论"是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根本人性预设,孟子视人先天具有的善的本性为调节经济伦理关系的根本基础。保民、养民、教民的王道主张是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以"五伦"... 在孟子伦理思想中,经济伦理思想是重要内容。"性善论"是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根本人性预设,孟子视人先天具有的善的本性为调节经济伦理关系的根本基础。保民、养民、教民的王道主张是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以"五伦""四德"为核心的人伦和谐是孟子和谐经济思想的精致表达。崇尚道义,公私兼顾是孟子义利观的基本内容,肯定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重要意义是孟子义利观的鲜明特征。孟子经济伦理思想的创见性、预见性和远见性非常鲜明,体现了深刻的伦理关怀精神,对于我国人民重道义、尚气节、克自我、顾大局的经济德性形成和发展,对于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经济实践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仍足以启迪人的心灵和智慧,值得研究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王道 经济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话语权之思: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
12
作者 谭晖 罗成翼 《城市学刊》 2021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在话语研究的视角下,遵循从符号、话语到文化的路径,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系统考察。研究表明,关系格局、贸易规模、文化体系决定中美贸易摩擦话语形态,其背后是称霸的美国与不称霸的中国之间的对抗性权势关系,贸易行为与文化具有同构性... 在话语研究的视角下,遵循从符号、话语到文化的路径,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系统考察。研究表明,关系格局、贸易规模、文化体系决定中美贸易摩擦话语形态,其背后是称霸的美国与不称霸的中国之间的对抗性权势关系,贸易行为与文化具有同构性。基于关系调整、规模控制、共同繁荣的原则,唯有“树自信、反霸权、结盟友、建多元”才能把握中美贸易摩擦发展进程,掌握国际贸易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话语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毛泽东的交友观及其启示
13
作者 阮东彪 刘会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梳理青年毛泽东结交朋友的实践活动,可以概括出青年毛泽东的交友观:交友的目标是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交友的根本原则是志同道合,交友的基本态度是真诚待人,交友的基本方式是广交天下朋友。青年毛泽东交友观启示我们当代青... 梳理青年毛泽东结交朋友的实践活动,可以概括出青年毛泽东的交友观:交友的目标是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交友的根本原则是志同道合,交友的基本态度是真诚待人,交友的基本方式是广交天下朋友。青年毛泽东交友观启示我们当代青年应当结合时代需要,广交天下朋友,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交友观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近代化的努力——康有为《论语注》思想研究
14
作者 谭凯 贺汉魂 《船山学刊》 2016年第4期97-103,共7页
康有为的《论语注》是四书学史上极具重要意义的一部著作。《论语注》中的三世进化论体现了康有为将公羊三世说与西方社会进化论的结合;在《论语注》对太平大同世的构想中,康有为则引介了西方如自由、平等和民主等近代政治观念;《论语... 康有为的《论语注》是四书学史上极具重要意义的一部著作。《论语注》中的三世进化论体现了康有为将公羊三世说与西方社会进化论的结合;在《论语注》对太平大同世的构想中,康有为则引介了西方如自由、平等和民主等近代政治观念;《论语注》中康有为对夷夏之辨的评判标准也是颇具现代特征的公理与文明。康有为立足于儒家的公羊学说,对中西文化进行融合,对儒学近代化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同时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论语注》 儒学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与人的主体性:熊十力徐复观对知识分子的论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凯 《云梦学刊》 2023年第3期103-109,共7页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展开,熊十力与徐复观开始省思现代性的隐忧。这些隐忧包括神圣性的消解所导致的虚无主义盛行、工具理性主导、知识分子对社会漠不关心等,对此,熊、徐二人立足儒学传统,提出了各自的应对办法。这些应对办法对于现代...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展开,熊十力与徐复观开始省思现代性的隐忧。这些隐忧包括神圣性的消解所导致的虚无主义盛行、工具理性主导、知识分子对社会漠不关心等,对此,熊、徐二人立足儒学传统,提出了各自的应对办法。这些应对办法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如何反思现代性、知识分子如何克服和革除现代性弊端都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主体性 熊十力 徐复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与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伦理比较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汉魂 《船山学刊》 2018年第5期81-88,共8页
在我国先秦,荀子是明确提出国富论的思想家。荀子创造性地提出真正的富国应是国民富裕、国家富强,开源节流是实现国富的根本途径。荀子指出既好利也好义的"二面"人性决定了实现国富目标的根本保障是隆礼重法,建构良好的经济秩... 在我国先秦,荀子是明确提出国富论的思想家。荀子创造性地提出真正的富国应是国民富裕、国家富强,开源节流是实现国富的根本途径。荀子指出既好利也好义的"二面"人性决定了实现国富目标的根本保障是隆礼重法,建构良好的经济秩序,逻辑起点是培育经济主体以义制利的价值理性。荀子的国富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蕴涵其中的伦理精神却有重大区别。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荀子国富论具有超越性和包容性,从经济的根本矛盾、经济秩序建构、经济人价值理性养成三方面对西方经济学具有纠偏意义,为建构现代中国版国富论提供了三方面的重要启示:国家除了宏观调控经济运行外,直接参与经济发展依然是重要途径;建构现代市场经济秩序既不要道德乌托邦,也不要法制乌托邦;积极培育以"不争"之心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经济人是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亚当·斯密 国富论 伦理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经》的修身思想简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明 《人文天下》 2018年第14期42-46,共5页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巨著,也是一部修身宝典。道家修身与儒家修身有相交之处,但二者侧重点不同。道家重在修心,追求澄心制欲,最后达到明心见性,通过改变人的意识以达到改变其人生态度的目的;儒家重行,以行修心,逐渐提升人的精神境...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巨著,也是一部修身宝典。道家修身与儒家修身有相交之处,但二者侧重点不同。道家重在修心,追求澄心制欲,最后达到明心见性,通过改变人的意识以达到改变其人生态度的目的;儒家重行,以行修心,逐渐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事实上,道家修身思想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践,其养生思想也蕴含着丰富的修身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修身 人生态度 精神境界 道家 哲学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个人所有制":否定之否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竹苗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未来社会重建劳动者所有权或私有财产的所有制形式,是在社会所有制的基础上,重建消费资料的所有制形式。马克思揭示了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道路。通过深入理解这一"否定之否定"的发...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未来社会重建劳动者所有权或私有财产的所有制形式,是在社会所有制的基础上,重建消费资料的所有制形式。马克思揭示了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道路。通过深入理解这一"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道路,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个人所有制 否定之否定 私有财产 消费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分配正义之绩效和需要的原则
19
作者 刘钊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3-70,共8页
绩效和需要的原则是分配正义的重要原则。绩效原则包括劳动贡献原则、绩效工资原则、绩效评估原则,需要的原则包含弱势群体的基本需要、美好生活的美好需要两个重要方面。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分配理念、折射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蕴含中... 绩效和需要的原则是分配正义的重要原则。绩效原则包括劳动贡献原则、绩效工资原则、绩效评估原则,需要的原则包含弱势群体的基本需要、美好生活的美好需要两个重要方面。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分配理念、折射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蕴含中国梦的价值意蕴是新时代分配正义之绩效和需要原则二者契合所显示出的独特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 绩效 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