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荷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保障模式的改革与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盛正发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4期84-88,共5页
荷兰高等教育管理及质量保障经过了持续完善的改革过程,政府建立认证制度并发挥重要引导作用,保证高校充分享有自治权,促使评估机构走向市场化,建立并完善日趋严格的评估制度,保证外部保障体系和内部保障体系相协调,政府、高校、市场和... 荷兰高等教育管理及质量保障经过了持续完善的改革过程,政府建立认证制度并发挥重要引导作用,保证高校充分享有自治权,促使评估机构走向市场化,建立并完善日趋严格的评估制度,保证外部保障体系和内部保障体系相协调,政府、高校、市场和社会建立一种平等、互动、协商的治理制度。我国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政府应保持"掌舵者"的角色,树立多样化质量观,兼顾对教学与研究的评估,注重高校的分类分层评估,培育独立性的评估中介机构,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 荷兰高等教育 评估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与对策: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俭民 朱健 《当代教育论坛》 2017年第5期107-113,共7页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普遍知识、发展人的心智、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是承担通识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课程。当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结构欠合理、课程实施方式陈旧、课...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普遍知识、发展人的心智、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是承担通识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课程。当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结构欠合理、课程实施方式陈旧、课程教学效果不佳、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从科学整体规划、加强内涵建设、健全课程管理机制、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课程 问题 改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评估的文化历程 被引量:2
3
作者 汤悦林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0年第3期14-18,共5页
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评估,虽历经十几年,但因具有行政强制色彩,评估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因而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质量文化"。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实际,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评估必将经历热闹的"评估运动",尴尬的"评估... 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评估,虽历经十几年,但因具有行政强制色彩,评估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因而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质量文化"。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实际,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评估必将经历热闹的"评估运动",尴尬的"评估文化",最终形成从容的高校"质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估 评估文化 质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纽曼到赫钦斯:坚韧守望大学培养“完人”的教育理想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俭民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5,共3页
纽曼和赫钦斯作为博雅教育发展史上两位重要的思想家,虽然各自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差近一个世纪,且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但他们都坚韧守望大学培养"完人"的博雅教育理想,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大学培养"完人"的主... 纽曼和赫钦斯作为博雅教育发展史上两位重要的思想家,虽然各自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差近一个世纪,且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但他们都坚韧守望大学培养"完人"的博雅教育理想,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大学培养"完人"的主要目标、核心任务、现实途径和主要教育方法。理解他们培养"完人"教育思想的深层内核,对于当代大学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把握博雅教育的本质内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曼 赫钦斯 完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冲突到和谐: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关系的重构--基于米德符号互动论的视角 被引量:53
5
作者 张俭民 董泽芳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2,25,共7页
从米德符号互动论的视角看,高校师生课堂互动既是师生以教学符号为媒介的主体间交往过程,又是师生对教学情境意义进行双向建构的生成过程,还是师生重建自我与整合冲突的协商过程。当前高校师生课堂互动正面临陷入冲突的现实困境,偏狭性... 从米德符号互动论的视角看,高校师生课堂互动既是师生以教学符号为媒介的主体间交往过程,又是师生对教学情境意义进行双向建构的生成过程,还是师生重建自我与整合冲突的协商过程。当前高校师生课堂互动正面临陷入冲突的现实困境,偏狭性的互动目标、单向度的互动主体、凝固化的互动内容、形式化的互动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师生和谐课堂互动关系的生成。重构和谐的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关系要求实现互动目标从知识占有走向全面提升;互动主体从单向控制走向自主建构;互动内容从封闭预设走向开放生成;互动方式从机械灌输走向心灵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论 师生 互动 冲突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型师生关系的诠释学建构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俭民 董泽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3,共6页
理解是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关系。当前师生交往正面临难以理解的现实困境,占有式的交往目的、单向度的交往主体、封闭化的交往内容、规训化的交往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生成。构建理... 理解是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关系。当前师生交往正面临难以理解的现实困境,占有式的交往目的、单向度的交往主体、封闭化的交往内容、规训化的交往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生成。构建理解型师生关系要求实现交往目的从知识占有转向生命关怀;交往主体从单向控制转向双向理解;交往内容从静态预设转向动态生成;交往方式从规训独白转向心灵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理解型师生关系 理解 对话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德育:高校传统德育的困境与超越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俭民 董泽芳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3,共7页
对话已日益成为当今时代的核心精神和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然而,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从主流方面看仍然处于"美德袋"式的传统灌输德育模式之中。当前高校传统德育模式正陷入无法解脱的困境之中,工具化的德育目标,单向度的德育主体... 对话已日益成为当今时代的核心精神和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然而,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从主流方面看仍然处于"美德袋"式的传统灌输德育模式之中。当前高校传统德育模式正陷入无法解脱的困境之中,工具化的德育目标,单向度的德育主体,知性化的德育内容,规训化的德育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师生主体间性对话德性的生成。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高校对话德育通过构建主体间的对话关系,实现对传统德育的超越。重构高校对话德育要求实现德育目标从工具理性转向生命关怀;德育主体从单向控制转向主体间性;德育内容从科学世界转向生活世界;德育方式从规训灌输转向对话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德育 困境 对话德育 主体间性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网络学习的知识共同体模型及构建 被引量:13
8
作者 唐如前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85,共4页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以一定的网络载体为依托,通过搭建教师学习合作的服务平台,实现教师知识的价值增值。针对教师群体特征,该文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型,并提出了共同体构建的基本思路和策略。研究发现:教师网络...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以一定的网络载体为依托,通过搭建教师学习合作的服务平台,实现教师知识的价值增值。针对教师群体特征,该文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型,并提出了共同体构建的基本思路和策略。研究发现: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愿景、关系、认知和干预是教师参与共同体学习的外部环境,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存在动态修正的知识流过程,包括知识挖掘、知识编码、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等环节。通过文化管理、构建"扁平化、网络化"的学习型组织以及有效的干预机制,来激活共同体的功能,以实现教师知识增值和价值最大化,从而提高教师知识的科学管理,实现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知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工程实施中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探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盛正发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09年第3期100-105,共6页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规模扩张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了主要矛盾,政府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分析精品课程建设误区的基础上,针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对象、手段、评审与管理...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规模扩张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了主要矛盾,政府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分析精品课程建设误区的基础上,针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对象、手段、评审与管理及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精品课程的持续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精品课程 大学教学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导向下的高校军事课教学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勇胜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140-142,共3页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就业为导向,高校军事课应积极承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创新教学模式,明确军事课程的教学定位,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采取开放式的专题教学,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实现课...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就业为导向,高校军事课应积极承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创新教学模式,明确军事课程的教学定位,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采取开放式的专题教学,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实现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有效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导向 普通高校 军事课 教学模式 就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专升格本科院校的生态位问题及矫正策略
11
作者 唐如前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5-218,共4页
师专升格本科院校在综合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生态位上移、生态位趋同、教师教育生态位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师专升格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合理确定生态位、实现生态位分离、重找教师教育生态位等策略来矫正。
关键词 师专升格本科院校 生态位 问题 矫正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同胞暴力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畅 罗家有 +3 位作者 卿再花 邱小艳 文利辉 刘小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49-854,共6页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同胞暴力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在湖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采用自编同胞暴力问卷对1655例农村地区多子女家庭的中小学生进行同胞暴力发生情况的调查,并分析同胞暴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过去半年内,...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同胞暴力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在湖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采用自编同胞暴力问卷对1655例农村地区多子女家庭的中小学生进行同胞暴力发生情况的调查,并分析同胞暴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过去半年内,湖南省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同胞暴力发生率为30. 5%(504/1655),遭受同胞暴力发生率为26. 2%(434/1655),实施同胞暴力发生率为19. 0%(314/1655)。男生实施同胞暴力的发生率高于女生[21. 4%(176/821) vs. 16. 5%(138/834)]。同胞暴力类型中,言语侮辱的发生率最高,为25. 3%(419/165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同胞数量≥4人发生同胞暴力的风险较高(遭受,OR=1. 65,95%CI:1. 17~2. 32;实施,OR=1. 82,95%CI:1. 25~2. 66);而同胞关系为姐妹(遭受,OR=0. 65,95%CI:0. 48~0. 90;实施,OR=0. 49,95%CI:0. 34~0. 71)、同胞年龄差≥6岁(遭受,OR=0. 41,95%CI:0. 30~0. 57;实施,OR=0. 50,95%CI:0. 35~0. 72)发生同胞暴力的风险较低。结论: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同胞暴力现象较为普遍,同胞数量多是同胞暴力潜在的危险因素,而同胞关系为姐妹、同胞年龄差大是同胞暴力可能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暴力 中小学生 同胞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