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歌剧选段《一首桃花》中林徽因的音乐形象与演唱分析研究 |
许迪迪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2
|
情声统一 相得益彰——艺术歌曲《梁祝新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处理探究 |
唐芳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3
|
民族调式在我国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分析与研究 |
方新佩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4
|
论民族音声在木管五重奏创作中的焕然新生——兼评《三首民歌叙事曲》的音乐语汇 |
李炳帅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5
|
勾蓝瑶洗泥节音乐仪式研究 |
邢磊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6
|
女书“坐歌堂”的音乐研究 |
廖宁杰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7
|
科学与人文有机结合下的民族音乐理论 |
李威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8
|
艺术歌曲《草原上的乌兰娜》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 |
唐芳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9
|
当代创作审美视角下的历史回望——铜管五重奏作品《金叠叠》的分析与思考 |
李炳帅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0
|
关于我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理念多元化的思考 |
唐芳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1
|
朱良镇艺术歌曲《祖国,我深深地爱你》中“三连音”审美内涵 |
莫大尼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2
|
浅谈拉威尔钢琴组曲《库普兰坟墓》的创作特征 |
胡琼方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3
|
进步·倒退·展望——论我国高师声乐集体课的存在价值 |
莫大尼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4
|
王建民《第二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探析 |
朱维婷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5
|
浅析舒伯特钢琴小品的创作特点——以两组钢琴《即兴曲》为例 |
胡琼方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6
|
抗战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探析 |
李伟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7
|
论“弱起”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主导作用 |
莫大尼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浅析勃拉姆斯奏鸣曲的创作特征——以《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5为例 |
胡琼方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9
|
中国民歌合唱的艺术特点探析 |
李伟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20
|
于“无意”中谱精品——论华彦钧二胡作品的创作素材和技法特征 |
朱维婷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