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尹爱武 田润 李探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6-878,共3页
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及重结晶方法对樟树木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1)、槲皮素(quercetin,2)、山奈酚(kaempferol,3)、(8R,8'R)-3,3',4,4... 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及重结晶方法对樟树木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1)、槲皮素(quercetin,2)、山奈酚(kaempferol,3)、(8R,8'R)-3,3',4,4'-四甲氧基-9-氧代-8-8',9-O-9'木脂素((8R,8'R)-3,3',4,4'-tetramethoxy-9-oxo-8-8',9-O-9'lignans,4)、胡萝卜甙(daucosterol,5)、槲素-7-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e,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8)、芦丁(rutin,9)、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0)。化合物1、2、3、5、6、10均为首次从樟树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芦丁 山奈酚 齐墩果酸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山楂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尹爱武 黄赛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97-899,共3页
采用硅胶、AB-8大孔树脂和凝胶柱层析方法对野山楂茎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是:棕榈酸(1)、硬脂酸(2)、β-谷甾醇(3)、槲皮素(4)、芦丁(5)、熊果酸(6),β-胡萝卜甙(7),柠檬酸(8)和儿... 采用硅胶、AB-8大孔树脂和凝胶柱层析方法对野山楂茎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是:棕榈酸(1)、硬脂酸(2)、β-谷甾醇(3)、槲皮素(4)、芦丁(5)、熊果酸(6),β-胡萝卜甙(7),柠檬酸(8)和儿茶素(9)。除化合物4外,其余均首次从野山楂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山楂 儿茶素 棕榈酸 硬脂酸 槲皮素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挥发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赛金 尹爱武 +1 位作者 罗紫英 周慧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12-115,共4页
研究高良姜挥发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以平板法涂布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菌、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对供试菌的抑菌... 研究高良姜挥发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以平板法涂布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菌、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以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对照,以花生油在实验期间的过氧化值与酸值的变化为指标,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挥发油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和抗花生油氧化作用。高良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菌、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2.0、25.0、150、180 m L/L,对上述四种菌的抑菌圈值径分别为:(13.02±0.75)、(11.93±0.71)、(11.26±0.54)、(9.83±0.32)mm。在35 d的实验期内,添加高良姜挥发油的花生油过氧化值(POV)和酸值(AV)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0-14 d实验期内添加0.10%、0.20%、0.30%高良姜挥发油的花生油过氧化值和酸值极显著低于BHT组,但从第21 d起添加高良姜挥发油的花生油各组过氧化值和酸值极显著高于BHT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挥发油 抑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豆蔻挥发油抑菌及抗花生油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赛金 尹爱武 龚灯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1,66,共5页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平板法涂布研究了肉豆蔻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酿酒酵母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肉豆蔻挥发油对供试菌体的抑菌活性。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平板法涂布研究了肉豆蔻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酿酒酵母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肉豆蔻挥发油对供试菌体的抑菌活性。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对照,以过氧化值、酸值为指标研究了肉豆蔻挥发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肉豆蔻挥发油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和抗花生油氧化作用。肉豆蔻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酿酒酵母的MIC分别为:5.0、120.0、150.0、10.0 m L/L,对上述4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46±0.85)、(11.59±0.68)、(10.52±0.74)、(12.15±0.76)mm。在35 d的贮藏期内,添加肉豆蔻挥发油的花生油过氧化值(POV)和酸值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在0~14 d贮藏期内添加0.12%、0.18%、0.24%肉豆蔻挥发油的花生油POV值和酸值极显著低于BHT组,但从第21天起添加肉豆蔻挥发油的花生油各组过氧化值和酸值极显著高于BHT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 挥发油 抑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