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跨学科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蒋苏琴 肖芳英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7-159,共3页
跨学科教育是促进教学和科研的一种新型教育范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跨学科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并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材改革三方面探讨了实施跨学科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跨学科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 必要性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蒋苏琴 郭洁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39-142,共4页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重要目的之一。叙事教学法的特点符合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语境的创造者和参与者。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详细概括地总结叙事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重要目的之一。叙事教学法的特点符合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语境的创造者和参与者。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详细概括地总结叙事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教学法 大学英语 教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要求》下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谢丽丽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1X期83-84,共2页
从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角度,阐述普通院校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使其适应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听力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4
作者 冯涛 《海外英语》 2014年第8X期106-107,116,共3页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英语教学在高校不同专业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极大可能地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合作互助的能力,而不是像以前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在讲堂上"讲授+讲题"。使大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是...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英语教学在高校不同专业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极大可能地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合作互助的能力,而不是像以前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在讲堂上"讲授+讲题"。使大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宗旨,该文将针对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听力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学生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5
作者 杨璐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2X期180-181,共2页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该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来探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理念。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输出理论在艺体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茜 《海外英语》 2014年第7X期96-97,共2页
语言输出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也是衡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指标。传统的艺体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重输入轻输出,阻碍了艺体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艺体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必须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增加可理解性输入前提下,强化... 语言输出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也是衡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指标。传统的艺体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重输入轻输出,阻碍了艺体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艺体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必须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增加可理解性输入前提下,强化艺体生口语可理解性输出,不断提高艺体生的英语输出能力和运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输出 艺体生 英语听说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认知与话语理解 被引量:6
7
作者 卢丽萍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5,共4页
许多从传统观念看没有任何隐喻特征的话语表达方式,如词汇、短语等,在概念层上是与概念隐喻紧密相关的。在话语理解过程中,隐喻思维在词汇、篇章和文化三个层面依据话语信息构建意义,因此隐喻的认知过程是话语理解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隐喻 话语 词汇 篇章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主观性在英语进行体中的体现 被引量:9
8
作者 郑银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96,共4页
现代英语中,进行体的用法越来越丰富,进行体的各种语义功能,其实都可归结于同一功能——改变那些本来与进行体不兼容的动词的内在体态特征。从语言主观性角度出发,指出进行体是语言主观化的一种手段,语言主观性不仅体现在进行体对动词... 现代英语中,进行体的用法越来越丰富,进行体的各种语义功能,其实都可归结于同一功能——改变那些本来与进行体不兼容的动词的内在体态特征。从语言主观性角度出发,指出进行体是语言主观化的一种手段,语言主观性不仅体现在进行体对动词内在体态意义的干扰上,还体现在说话者的视角、突显、情态的选择上,因此,话语主观性是进行体多义性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体 体态特征 主观性 视角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用语语块的认知理据性及其文化生态探微 被引量:4
9
作者 蒋苏琴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97,116,共4页
语块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对惯用语语块的探讨也是认知语言学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潮。整合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语块的理解机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惯用语语块的认知理据性: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意识、意象图式,探讨惯用语语块的组构... 语块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对惯用语语块的探讨也是认知语言学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潮。整合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语块的理解机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惯用语语块的认知理据性: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意识、意象图式,探讨惯用语语块的组构性特点,同时探讨文化生态对惯用语语块认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用语语块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意象图式 翻译和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教学法与英语语块习得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苏琴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叙事教学法在英语教育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叙事教学法的特点符合英语语块习得的要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语境的创造者和参与者。是人类表达与生成的基本方式,是知识传播和知识更新连接在一起的媒介。运用叙事教... 叙事教学法在英语教育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叙事教学法的特点符合英语语块习得的要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语境的创造者和参与者。是人类表达与生成的基本方式,是知识传播和知识更新连接在一起的媒介。运用叙事教学法指导英语语块教学,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语言持续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叙事教学法 语块习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璐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30-131,共2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介绍隐喻理论入手,论述了隐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隐喻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克拉申“输入假设”的角度看多媒体辅助英语视听教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苏琴 《宜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38-140,共3页
对大学英语多媒体辅助英语听力教学实验班关于输入和听力理解的关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媒体辅助英语视听教学有利于输入的可理解性,也能降低情感过滤。多媒体环境下信息量的扩充能增强输入的趣味性,能体现此时此地的原则,让学... 对大学英语多媒体辅助英语听力教学实验班关于输入和听力理解的关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媒体辅助英语视听教学有利于输入的可理解性,也能降低情感过滤。多媒体环境下信息量的扩充能增强输入的趣味性,能体现此时此地的原则,让学习者满足于不断更新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学习者听的理解效率和能力。"输入假设"在多媒体辅助英语视听教学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听力理解 输入 此时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视角透视中西宗教信仰的实质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昊文 陈玉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43-45,共3页
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传统中最原始也是保存得最长久的源头,是文化永续生存发展的深厚根底,宗教信仰体现并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在跨文化交流中,要真正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我们除了应该了解并尊重彼此的差异外,更应该有存异... 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传统中最原始也是保存得最长久的源头,是文化永续生存发展的深厚根底,宗教信仰体现并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在跨文化交流中,要真正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我们除了应该了解并尊重彼此的差异外,更应该有存异求同的精神。以此从文化的视野和角度,对中西方的宗教信仰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找到中西宗教信仰融合的可能性,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 文化视角 差异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与劳伦斯的拉纳尼姆之梦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慧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29-132,共4页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赏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太阳》,人们可以发现劳伦斯的拉纳尼姆之梦在其文本中的体现及其精髓。小说女主人公朱丽叶远离文明,逃到大自然中,在自然的救赎下重新获得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达到一种自然与人、男人与女人、...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赏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太阳》,人们可以发现劳伦斯的拉纳尼姆之梦在其文本中的体现及其精髓。小说女主人公朱丽叶远离文明,逃到大自然中,在自然的救赎下重新获得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达到一种自然与人、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这正是劳伦斯的拉纳尼姆之梦的精髓所在。将女性与自然这个两个"他者"联系在一起,并企图通过对"他者"的解构来寻求人类文明的出路,在这一点上,劳伦斯与生态女性主义者的某些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拉纳尼姆 他者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安东妮亚》的生态女性主义阐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涛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6-108,138,共4页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学、深层生态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关注的是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小说《我的安东妮亚》所反映的女性生态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主要从反人类中心...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学、深层生态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关注的是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小说《我的安东妮亚》所反映的女性生态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主要从反人类中心和反男性中心的入手,探索了这部小说的生态境界,认为以前把妇女和自然界都看作是被动的,本身是不具备生产力的观点是错误的,在生态女性批评的视野下,妇女和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拉·凯瑟 生态女性主义 安东妮亚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hold住”的认知语用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余瑞 杨偃成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X期265-266,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依托网络得以发展的网络流行语逐步成为网络语言文化的一部分,该文从认知语用角度入手,利用模因顺应论分析了"hold住"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认为"hold住"的流行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离不开... 随着社会的发展,依托网络得以发展的网络流行语逐步成为网络语言文化的一部分,该文从认知语用角度入手,利用模因顺应论分析了"hold住"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认为"hold住"的流行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离不开社会的繁荣和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更,文章最后对网络流行语"hold住"的流行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D住 模因理论 顺应理论 认知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泣的“空心人”——T.S艾略特《空心人》的人性艺术探究
17
作者 黄昊文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9-102,共4页
《空心人》继承了诗人《荒原》中对社会现实的悲观和绝望,但是,在《空心人》篇章中,艾略特则更加深入的给读者刻画了当时他眼中社会人的"空心"状态——精神、行为、情感、认知、希望的各种虚无,也呈现了当时社会人性在美的方... 《空心人》继承了诗人《荒原》中对社会现实的悲观和绝望,但是,在《空心人》篇章中,艾略特则更加深入的给读者刻画了当时他眼中社会人的"空心"状态——精神、行为、情感、认知、希望的各种虚无,也呈现了当时社会人性在美的方向上的沉沦和淹没,同时也将诗人残存的一丝理想希望之光彻底的湮灭,整篇诗歌给读者的整体艺术感受无非是一种类似于末日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人性 《空心人》 人性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视角下Why I Teach两个译本对比分析
18
作者 彭丹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3期160-161,177,共3页
该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出发,将Why I Teach的两个译本——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的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译文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中的44号作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例证对比,找出两个译本的... 该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出发,将Why I Teach的两个译本——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的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译文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中的44号作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例证对比,找出两个译本的异同以及优缺点,并提出建议——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更多的同篇文章的不同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达到提高翻译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WHY I TEACH 参考译文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杂合”视角浅议国内对待文化特色词译语的态度
19
作者 邹清华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8期167-168,共2页
在全球文化交流这一大背景下,文化杂合现象与日俱增。然而,随着这种文化全球化局面的到来,国内受众在对待文化特色词"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过程中所持的态度却有待商榷。
关键词 杂合理论 文化特色词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缺省对《儒林外史》原文理解和翻译策略的影响
20
作者 彭静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5-97,120,共4页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因为时空跨度巨大,很可能在现代文化体系中变形或消解,由此造成译者对原文文化理解不够准确或误解,从而产生欠额翻译、漏译或误译。另外,文化缺省还直接关系到译者的翻译策略制定。作为跨文化交际翻译交际...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因为时空跨度巨大,很可能在现代文化体系中变形或消解,由此造成译者对原文文化理解不够准确或误解,从而产生欠额翻译、漏译或误译。另外,文化缺省还直接关系到译者的翻译策略制定。作为跨文化交际翻译交际主体之一的译者必须思考应该制定怎样的翻译策略才能将许多对于原文读者不言而喻的缺省因素合理地传递或移植到译语文化中。杨宪益夫妇的《儒林外史》英译本将为探讨文化缺省对原文文化理解和译者翻译策略制定的具体影响提供颇有价值的研究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文化缺省 文化理解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