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文本细读中提升学生能力:人文社会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以外国文学为例 |
潘利锋
张能泉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2
|
许国璋先生对当代外语教育的贡献 |
王智芝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3
|
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导向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杨蔚
贺晓琳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6 |
18
|
|
4
|
从模因论的角度解读流行语“被XX” |
熊永红
曾蓉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5
|
|
5
|
传统红色文化模因在新时期的变异与顺应 |
何昕
潘利锋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6
|
身份缺失中的时间诉求——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
张能泉
潘利锋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5
|
|
7
|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策略研究 |
彭宁红
王雯秋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8
|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及情感策略 |
彭宁红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9
|
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出版发行研究 |
黄敏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10
|
艾米莉·勃朗特诗歌意象片论 |
潘利锋
陈碧园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1
|
从最佳关联性看广告翻译的效度 |
朱燕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20
|
|
12
|
约翰·邓恩《歌与十四行诗》的陌生化艺术 |
胡伶俐
潘利锋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3
|
论英语专业语音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 |
彭宁红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
2011 |
4
|
|
14
|
信息化时代成人自主学习策略建构管窥 |
易斌
|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5
|
语言的功与过 |
刘宇红
蒋冰清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7 |
1
|
|
16
|
论林译《浮生六记》中修辞手段的处理 |
刘福莲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1
|
|
17
|
纯粹自我的浪漫主义追求——北村透谷文学观初探 |
张剑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8
|
从《夕阳》的叙事策略论其对主题的表现 |
王小凤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2
|
|
19
|
翻译与研究相结合,深探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评王向远教授的日本文论与美学的翻译与研究 |
张剑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0
|
大学英语某些教学内容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
曾红霞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